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如果你喜欢《南方公园》《瑞克与莫蒂》,你也会喜欢它。
空姐最近看了一部动画,它的评分不算低。
评价却严重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极度引起舒适的暗黑邪典,也有人说他是极度引起不适的黄暴重口。
可事实怎么样?只能是谁看谁知道了。
这是一部定格动画,画风看似正经但内容却非常“诡异”。每集只有11分钟,除极个别故事有主线外,其余都由零星的小故事组成,彼此之间没有关联,完全随机。
以第一集的“主线”为例,一开始,先给了观众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最高智慧坚定地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只蚂蚁的梦想。
紧接着,一个叫德维尔的程序员从睡梦中惊醒。
以下含剧透,个别图片可能引起你的不适,当然,也可能是舒适。
他觉得耳朵里有异物,这让他感觉很不舒服。
长长的、粘粘的、透明又恶心……(别问我是什么,老司机都懂)
德维尔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大门打开,室友出现。他吓得赶紧把那怪(an)东(quan)西(tao)塞进了被子里。
室友说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德维尔立刻否认。
谁想到室友不打自招。
德维尔:等等,我啥都没说你咋知道我耳朵里有东西?!
室友居然倒打一耙,也从耳朵里掏出了不明物体。开始指责德维尔。
德维尔先是震惊,然后言辞闪烁。很敬业地诠释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最后,他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设定,从“被害人”变成了“施暴人”。德维尔开始忏悔,觉得自己对不起室友,并认为能原谅自己的室友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室友抱住他,在他耳边轻轻说道——
然后,“脑洞大开”地给他看了这个。
△这暗示相当明显了。
室友切开从脑子里拔出来的那根大香肠,一群蚂蚁疯狂涌出,正好呼应了片头关于蚂蚁的那段话。
直到这里,才不过开篇1分50秒而已。
它用了极为夸张的手法,诠释了一个隐藏自己性取向的男人所做的春梦,直击了人性中最阴暗最真实的“真相”。
德维尔无法在现实中释放自己,所以他把自己对性的渴望投射到了梦境中,企图得到一丝慰藉。
但是即便在梦中,他还是放不开。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性取向,即便被“侵犯”也不敢说出来,哪怕那个罪魁祸首就站在自己面前,他也只是把罪证塞进被子里,假装只是做了个噩梦。
当室友指责他是个“怪物”时,他开始颤抖、自责,认为一定是自己伤害了对方,祈求得到原谅。
但他的内心又偷偷渴望着这一切能够成真,有人可以分享他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这让人想起了很多同类型的新闻,比如——
△恐同即深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一方面声称同性恋是错误,一方面又强烈掩饰自己真正的取向。
这打脸的速度,真让人忍不住高呼:楼上这位,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吗?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类人群并不在少数。正如很多欺负别人的人,其实内心反而更自卑一样。
喜欢同性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
从脑子里拔出“香肠”的室友也是个典型。
△都快比身高还高了,自信是优点,但您真得“悠着点”。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1分50秒的序幕,不仅仅揭示了德维尔所隐藏的同性倾向,还一语双关地引出了下文——
被强奸的思想。
德维尔的工作是程序员,但是他的表现并不好。其他员工每天可以随机打出一万个数字,可他只能打出19个,老板对此非常不满意。
△请注意这里的“随机”二字。
这时老板发现德维尔的脑袋里有个洞,洞里还住着一只小怪兽(又一次名副其实的脑洞)。
老板觉得很有趣,不顾德维尔的感受,直接对着他的脑子一通折腾。
直到那小怪兽开始不停地嚎叫,才冷血地叫德维尔卷铺盖滚蛋。
即使德维尔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也没有缓和的余地。
问题来了,为什么德维尔只能打19个数字?他脑子里的怪兽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可怜巴巴的小怪兽大概就是德维尔与众不同的人格,是他的思考与坚持,更是他残留的个人自我意识。
德维尔区别于那些能打出1万字的程序员,就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对待工作认真与坚持的态度。但这恰恰是老板不需要的,当你带着“脑子”去上班,却因为个人意识发出的“噪音”影响了别人的工作,那你就变成了多余的异类。
说的是工作,却又不仅仅是工作,这也影射着每个人的生活。你究竟是该拥有独立的人格,还是应该随大流,做一个看似“有用的人”?
(此处应有BGM: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失去工作的德维尔哭着跑回家,他一直很自卑,性格唯唯诺诺,但正如上面我们说过的,很多“恐同”者本身对于同性有着冲动一样,每件事都有相反的两面,物极必反的结果就是,德维尔从一个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自恋的人。
没有了老板、同事、室友……一个人独处的德维尔充满自信,他爱上了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和对(自)方(己)来了一场爱的鼓掌。
而后镜子居然怀孕了,还生下了一个孩子。
呃,好吧,不止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上都有着“UTMOST”的标签,意思是极限。他们就像德维尔脑后的那个洞一样,发出了巨大的尖叫,打碎了镜子,也打碎了德维尔的头。
这时他再次从梦中惊醒,原来一切又是个充满暗示的梦。可现实中,他的头依然碎了。(结尾再次呼应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坚定地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只蚂蚁的梦想。)
弗洛伊德说过,你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会进入潜意识,然后在你睡觉的时候由于理性的机能的关闭,潜意识里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进入梦境,但是由于理性没有完全失去机能,所以你看到的梦是经过伪装和修饰的,去除了那些违反道德和理性原则的东西。
德维尔的梦不仅显示了他一直掩盖的性取向,也表明他虽然有着自己的思想,却害怕因此被老板与同事孤立。老板嫌弃他头脑中的“思想”太吵,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于是就连自己与镜子生下的孩子也不敢哭得太大声,只能把他们关在屋子里。
《颤抖的真相》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带脑子看恶心,不带脑子看更恶心!”
荒诞却真实,犀利而深刻。
看了幕后班底,一切都得以解释了。原来这部充满讽刺意味的神作,是出自维农·查特曼之手。
他是著名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和配音员。
除了《颤抖的真相》外,他还是《南方公园》的制片人,以及《外部世界》的编剧。
《南方公园》可是美国最长寿的系列动画之一,1997年首播,截至2019年已经续订了23季。
这动画之所以长青,跟一言不合就开车,满嘴都是大实话有着直接联系。
《南方公园》经常通过歪曲式的摹仿来讽刺和嘲弄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的各个方面。不管你是宇宙大明星还是美利坚大总统,都逃不过《南方公园》的魔掌。
黄暴、粗口、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这些属于《南方公园》的标签,以更加夸大的形式运用到了《颤抖的真相》里。
而维农·查特曼作为编剧的《外部世界》也有着非常高的口碑。
如果说《南方公园》和《外部世界》还只是维农·查特曼在探索自我,那么这一次《颤抖的真相》,就真的开始超越自我了。
adult swim是一个以成年人观众为主要对象的美国电视频道。曾经播出过不少双高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瑞克与莫蒂》。
因为针对人群为成年人,所以adult swim一向以创造画风清奇,内容重口的动画为己任,绝不让广大观众失望。
adult swim最主要的标签就是:小孩子请勿靠近。
《颤抖的真相》是adult swim最近强推的作品。除了在梦里释放自我的程序员,还有蒙上双眼就会在父母面前隐身的孩子,明明没有墙壁,只靠一扇铁门就能关住罪犯的沙漠监狱……
这令空姐想起了那部超现实主义的先锋作品——《一条安达鲁狗》。
他是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跨界合作的产物。
影片不长,只有16分钟,表现的是人的梦境和潜意识。
和《颤抖的真相》一样,《一条安达鲁狗》同样是分段式描述,故事分两段:第一段开头,一个忧郁的男青年坐在月光下,磨着剃刀。云朵遮挡住月亮,他用刀子割开了一个女孩的眼睛。
第二段的时间设定在8年之后,男人穿着女士斗篷,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他昏倒在女孩的楼下,女孩将他挂在脖子上的盒子拿走……
接下来,则是碎片式的剧情。
男人的手心里有个洞,洞中爬出了蚂蚁。
楼下有一只断手,一个女人拨弄着断手,最后又被汽车撞死。男人则和女孩站在窗后,全程目睹着这一切。
随后是女人的胴体、被拖拽的钢琴、谋杀了与自己长得一样的人、带有骷髅图案的蛾子……富有象征意义的梦境被一一展现。
《颤抖的真相》显然也是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启发,荒诞的剧情,充满刺激的画面,看似杂乱无章的情节,却讲述着人性最原始的罪恶。
抛开那些看似精神污染的内容不谈,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他想要表述的真相,那么恭喜你,你离“长大成人”又近了一步。
真相吗?这就是真相,虽然令人颤抖。
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
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
——弗洛伊德
*选题 / 纨纸
S01E00
三个故事
1. 每当女孩被学校里的恶棍扯胸罩的时候,校长就让所有的男生依次扯女孩让她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力度来找出恶棍。由于次数过多女孩被胸罩弹到后背起了的肉包被女厨子切下来做午餐,此时女孩才知道真凶就是这个想吃肉的厨子。
2. 因为社会经济下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一个年轻人决定成为自由职业者,一名自杀热线的接线员。
劝解有厌世意图的来电者放弃自杀的自杀热线一天接到了这样一个来电:主人公爬到烤炉里自杀却意外在烤箱里找到价值900万美元的黄金,他用这钱买了镶金镶钻的套索上吊却意外扯开天花板救出了两个被绑架的女孩。面对要满足他所有需求的女孩他要了一杯混合100种毒药的毒酒,医生却说他无意间发现了万能神药,神到用他血液能救癌症。随后跳楼又正巧砸死万恶不赦的在去杀害政府官员道路上的逃狱犯。
政府表态希望他继续尝试自杀以带来更多的正义结果,但这样一个能看到他真正价值的政府和社会却让他失去了厌世的理由。
放弃自杀的他让职责是劝解自杀者的接线员失去了接这通电话的意义,于是接线员讲了些刻薄的话来让他重拾自杀念头。面对再一次想自杀的他,接线员重新工作起来,象征性的说了几句不要自杀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关于一个平凡的青少年想要自杀。他想要写一下最完美的自杀笔记。一直写到80年以后有出版商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使他一跃成为名人,甚至书评者们也对其赞誉有加,男人嫉妒他,女人想干他。仰慕者们爬过他的大门,偷窥他在烛光下的创作。但当人们发现他没有按照约定自杀后很愤怒。慢慢的所有人失去了对他的兴趣,甚至都不批评他了,原来人们只是被这个自杀承诺和过程吸引。这层神秘的外衣被揭开后,再也没有什么能吸引人们了。(接线员在接通电话时也说什么都可以聊,包括性。他也是病态地想偷窥人们的隐私。)他就这样活了几百年想要重新回归社会。但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没有人关注他。这就是接线员对自杀者的忠告,没人在乎你。
砰,他甚至没挂断电话就开枪自杀了。
这天之后,接线员的生意接踵而来,电话多到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圣诞节。但他却一直没有搞懂如何通过这个生意赚钱。
3.当一只蝴蝶在希博伊根煽动翅膀,可以引发一系列不断升级的强风,并最终导致巴厘岛的飓风。科学家声称这证明了我们宇宙间混乱无秩序的本质。但有个博士最近才发现,这其实是因为所有的蝴蝶都讨厌巴厘岛。巴厘岛人用压碎的蝴蝶头骨做调味料,引用蝴蝶的眼泪为饮料,电击蝴蝶的生殖器来欣赏这种舞蹈,所以蝴蝶只是用自然界的混沌力量来伸张正义。这个博士通过研究得知了如何用蝴蝶扇翅膀来获得一切,美女,美食,甚至来传达上帝已死的说法。
蝴蝶们在知道他已经产生依赖心理时威胁他,他只能顺从蝴蝶们长久以来的计划,制造一个内脏充满蝴蝶的人类傀儡。这个傀儡来到巴厘岛上想摧毁他们,却因意外爱上了一个少女而放弃计划私奔,甚至开始享用蝴蝶头骨调味他的食物。就这样过了50年,这个曾经的少女向她丈夫展露了内心最深处的羞愧:原来她是内脏充满蜜蜂的傀儡。用来向蝴蝶展示世界是混乱的,美好的,不应被玷污的。
蜜蜂,蝴蝶从两具衰老的躯体中飞了出来,交相飞舞在空中组成了心的形状。
「NO.2 “脑袋有洞”的社畜」
稀松平常的一个办公区域,所有的员工都在快速地在键盘上敲打着。这时,传来了「我们都对你的输出非常失望,德维尔。部门里的其他所有人都能每天打出至少一万个随机数字,而你的平均输出量是十九个!」的声响,原来是德维尔的老板在训斥他。
为了让德维尔像别的员工一样更上节奏,他亲自做了示范:“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用你最快的速度随机打出数字就行了。不用考虑只管打就行,数字是随机的。”
但是德维尔还是一脸迷茫地表示自己没有办法做出选择,他不认为如老板所说的随机键入一串数字就可以把工作做好。
老板估计心中万匹草泥马都要奔腾过去了,寻思着这个员工是不是TM脑袋有洞啊!然后他站在德维尔身后一看,还员工TM的还真的有脑洞啊!!!并且里面还住着一只恶心吧啦的虫子,它很饥饿、会反抗并且还在孵化着小的虫子们(画面有点恶心我就不截图啦)。
这些虫子们不断的发出声音,在这个别人都在安静地埋头工作的地方显得格外突兀,用老板的话说就是:「非常的不合适。」不管德维尔怎么做出退让和妥协,老板都做出了要裁掉他的决定。
其实,这个故事的寓意也特别简单。德维尔脑中的「虫子」,是德维尔残存的「自由意识」,是那些会让人去思考、判断、做出决定的特质。但在不少工作环境之下,有些上级领导只需要员工做那个听话的提线木偶,每天去做一些机械性的工作。
从这些领导的角度来看,保留自由意识的员工是一种麻烦。不好好工作还总是提意见,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士气。这样的员工还留着干嘛,果断辞退之呗。
所以说,这则短片讽刺了那些压榨员工、抹杀他们自由意识的流水线公司。
除了上面两个故事以外,还有几个小故事给冰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面中出现一个在挑内衣的女人,用她的话说就是这次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这时候导购小姐过来推荐,向她介绍了几款内衣分别可以自己:「来月经」、「打喷嚏」。
女人说自己想要生宝宝,导购小姐给了她一款可以代劳「生孩子」的内裤,并将现场示范生下来的宝宝往女人手里一丢说:“生下来的就是你的了,概不退货。”女人问那她要怎么哺乳呢,导购给了她一件可以代劳「哺乳」的bra。
女人说她不想这样生活,她想要爱想要一个男人,于是导购小姐向她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家暴打手」。“男人”来了以后立刻推倒了女人,并抢走了孩子跑了。
这则故事我觉得特别讽刺,有些女人终其一生想要寻找爱情,最后体验到的则是生理上的痛楚、丧偶式婚姻以及家暴。
大家还记得第二个故事里被开除的德维尔吗?那天他回到家里以后,站在镜子前他不断说服自己有最棒的头脑和最强壮的身体。当一个男人找到自尊的生活,他就能用花言巧语一直哄骗自己。
德维尔渐渐爱上了镜子中的自己,经历了大部分男人都有过的X幻想:与自己发生X关系(画面太过激情我就不上图啦,一不小心被河蟹了就不好了,大家自己去看短片呐)。
当德维尔与镜子无保护措施的X爱以后,镜子生下了一个带金属光泽的孩子。惊不惊悚,害不害怕?别急,还有更可怕的。当他转过头去,观众可以看到他背后有一面墙整体是给书架,上头陈列着尽10个这样的婴儿。
抛开那些充满香艳的X场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导演也许想暗示大家生活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抚慰的过程。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查了资料以后才发现该片是由著名的成人动画公司adult swim推出的,这个公司之前还有《腌黄瓜先生》、《瑞克和莫蒂》等作品。从拍摄手法来说,《颤抖的真相》属于定格动画(我还不太清楚具体的定义)。
从人物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玻璃般光洁的眼睛和扭曲的肢体会让人形成莫名的恐惧感。另外,这部动画片里面的人物很多人都是畸形的。脑袋有洞里面还住着虫子的职员、挠痒痒以后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一座教堂的小男孩、将别人的手指插入自己的乳头然后再胸口长出两只手的中年人,脸上长满美人痣的金发女人…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按照恐怖片的配乐来的。动画片中充斥着紧张、高亢、令人焦虑不安的音乐,有时候我在想,那隐隐的反胃感是因为视觉还是因为听觉起的作用呢。
这部动画短片种有数不尽的隐喻、暗喻,在色情、血腥、暴力的包裹之下是对当今社会现状的诸多叩问和反思。如果你看厌了批量生产的动画片,如果你对现实、真相、超现实等话题感情绪,那么冰冰觉得你们可以尝试着挑战一下这部《颤抖的真相》。
导演和编剧们用了他们善用的手法,将现实中那些隐匿的真相拆开打散,用超现实主义的方法重组再创造。也许我们看到的是颠来倒去如梦境般的画面,但也许平时我们看的的只是虚构的假象,而那些扭曲令人作呕的恰恰是真相本身。
友情提示,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观看。
(完)
喜欢影视剧、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后妹纸,喜欢一切新奇温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最近有一部动画短片集悄无声息地在我的朋友间流传开来,猎奇的我们决定挑一个时间一起观看。这个动画短片集共有一个序曲加上6个正剧,每集大概11分钟,所以全部看下来大概近两个小时。
当我们关闭屏幕以后,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等大家缓过劲来讨论时,有童鞋表示一脸懵逼完全没看懂,有童鞋说全程生理极度不舒适,也有童鞋说看完以后感觉可以引发出人们内心深处阴暗、残忍、血腥的一面。
冰冰这次要给大家带来的这部动画短片集,是由著名18禁动画《南方公园》的导演维农·查特曼/卡特·索伦执导的新作:《颤抖的真相 The Shivering Truth》
说起《南方公园》,其这可谓是美国最长寿的动画片之一。这个系列于1997年首播,截止2019年已经续订了23季。看过的朋友们都有印象吧,里面的人物造型不算特别精致(近似于简笔画),但是每个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虽然是一部动画,但《南方公园》时常会分析时政趋势、经济现状、社会问题等等。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组数据,作为一部R级动画《南方公园》至今保有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语言最污秽的电影。”
81分钟的影片,平均每6秒钟就出现一次脏字。其中包括146次「F××k」,79次「S××t」和66次「b××ch」…
短片延续了《南方公园》的风格,称之为重口大尺度血腥动画短片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短片中,大概涵盖了三十几个小故事。动不动就爆血浆、虫子断肢满天飞、随处可以见的性暗示。脑洞更是大的可以,伤口会说话还会耍泼要吃辣椒酱,乳头会发射子弹射死警察,死去的警察又被伤口吃掉…
观影完毕之后,冰冰和小伙伴们都对导演五体投地。很少有这种给人带去明显生理不适的影片,在恶心到观众的同时还能阐述富有深意的寓意的。这里,冰冰想分享给大家几个我们觉得不错的故事(我们能看懂的),希望大家能喜欢。
「NO.1 擅长“躲猫猫”的孩子」
蹒跚学步的神通特鲁迪·格里姆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躲猫猫玩家。只要她捂住眼睛父母就看不到她了,即便是他们共处于一个空间之内。
这天她坐在客厅的中央,捂住眼睛又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她的母亲发现孩子丢了,立刻翻箱倒柜的找女儿并拨打了119(相当于国内的110)。这时候,听到声响的父亲从卧室走了出来,大声质问妻子孩子去哪儿了?
父亲对赶来调查的警员说:“你一定要抓住那个偷走她的人,我发誓要是他敢动她一根汗毛,我就撕烂她的脸然后…扔在地上蹂躏!”警察承诺一定把孩子找回来,即便是尸体。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孩子其实一直都在客厅地上坐着。
失去孩子的打击摧毁了父母的意识,他们开始在家里相互指责相互怨恨,不断地抒发他们对彼此积压已久的不满。家里一瞬间变成一触即发的战场,半刻没有消停。
不久,这个父亲找到了适合自己释放失子之痛的方式。
「如果我再见不到我的孩子,我就自杀!」他如是说。于是,他在公园的游戏区域燃爆了捆在自己身上的炸药。“砰!”一声巨响以后化作碎片的他四散飞溅到了周围人的脸上、嘴里、身上,但并没有人做出什么反应(画面太过于血腥我就不放上截图咯)。
有些孩子就是有这种天赋,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特鲁迪·格里姆莫的妈妈在精神极度衰弱的时候,在自己身上浇满了汽油然后把自己也炸了个稀巴烂。
变成血雾的母亲,飞溅到了特鲁迪·格里姆莫的身上。小家伙真开眼睛以后发现,她再也没有爸爸妈妈了。
看完这则小故事以后,我主要想到了下面几点我觉得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
没有会“消失”这项特异功能的孩子,只有对孩子视而不见的父母。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工作的时候,孩子交给父母或者保姆在管。回到家里吃完饭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沉迷在手机、电脑、ipad的世界里,刷抖音、追电视剧、打游戏诸如此类,却没有专门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大人们对孩子的“游戏”反应过大
与上面那类家长截然不同的是,有一种家长的生活重心过于向孩子倾斜。一旦家里的宝贝疙瘩有个风吹操作,全家人都兴师动众地神经紧张。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家里从爸爸妈妈到祖父母外祖父母,陪同的队伍居然有六人之多。
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不容易抵抗住外界的侵袭,被保护的太好的孩子也会成为依赖性过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过弱的人,这往往也不利于他们在未来外出求学、职场、人际关系上的长远发展。
有时候,溺爱是一种毒药。
家长错误的相处方式
这则短片中特鲁迪·格里姆莫的父母的沟通方式就很存在问题,遇到问题以后两人不是坐下来细心梳理线索,而是用无止尽地互相指责。父母是小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生活习惯、三观都是在父母身上习得的。
试想一下特鲁迪·格里姆莫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也许会变成一个不懂得沟通,遇事只会一惊一乍或是用逃避来解决问题的人吧。
(未完待续)
喜欢影视剧、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后妹纸,喜欢一切新奇温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