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挺喜欢看琼瑶的,觉得俊男美女轰轰烈烈的恋爱很动人。但是长大了再看,就觉得其中的三观有一些问题。先放下情深深雨蒙蒙和一帘幽梦中人尽皆知的渣男形象不谈,但就这部电影来说,有些情节让我十分不舒服。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妹妹第一次去找姐夫的时候,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妹妹说到姐夫“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表达了她的不信任。然后姐夫的肢体语言就让我产生了一些不适,他扶着妹妹的肩膀,特别深情地说“因为你是xxx的妹妹所以我有资格照顾你balabala……”也许是男演员的诠释有问题,这一幕看起来更像是爱人之间的表白,而且后来姐夫和妹妹相处时间并不久,但还是迅速爱上了她,这让我感觉不到他对姐姐的爱。诚然姐姐已经逝去,沉溺于以前的爱也不是好事。但是既然他能如此快地抽离且爱上的是妹妹,真的没法让我相信他多么爱姐姐。
此外,电影的镜头语言,一些台词和演员的部分表演方式放在现在多少有些过时,因此有些严肃的时刻竟不禁想要发笑。不过这也是受时代的限制,是没法解决的问题了。
姐姐牺牲前途,做舞女养活弟妹的故事,除了张爱玲的《半生缘》,还有琼瑶的《雁儿在林梢》。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姐姐留在台湾上大学,妹妹跟随母亲去了国外。父母收入不高,妹妹想考戏剧学院,费用昂贵,打算做零工赚学费。姐姐不忍妹妹受苦,开始做舞女赚钱。陪酒收入有限,姐姐开始卖身。姐姐隐瞒了事实,谎称交了有钱男友。
姐姐确实有相爱的男友,但男友也很穷。姐姐在夜场里越陷越深,男友的事业开始起步。姐姐深爱男友,也深感自卑,愈发自暴自弃,想逼男友离开。男友深爱姐姐,不愿离去,发奋赚钱,供养妹妹。
可惜,没等到男友事业成功,没等到妹妹毕业,姐姐喝了酒吃了安眠药,被车撞到,送去医院,死在手术台上。
临死前,她让男友发誓,绝不告诉妹妹真相。
妹妹毕业回来,调查姐姐死因,听到很多传言,说男友移情舞女,导致姐姐自杀。
妹妹于是设计报复,她相貌酷似姐姐,又在国外学了表演, 所以她一边以真实身份亲近男主,一边乔装打扮亲近男主的弟弟。兄弟俩人都为妹妹如痴如醉。
我的姐姐为情而死,那就让你们俩兄弟都为情而死吧!
最后当然是姐姐的故事被揭开了,妹妹后悔万分,男主和弟弟都原谅了妹妹。男主和妹妹在一起了。
两个故事,半生缘里的姐姐曼璐为了全家,雁儿在林梢里的姐姐碧槐为了妹妹丹枫。
姐姐们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曼璐没了名誉,没了初恋,嫁了个粗痞男人,精神也垮了,最后早死。碧槐有相爱的男友,可惜真情难抵黄金,最后也是早死。
受到恩惠的家人们是怎么报答她们的?
曼璐的妈妈弟妹们吃她的喝她的,但是感激不多,瞧不起是更多一点。这似乎是人性,即便是靠舞女养活,他们还是瞧不起舞女。曼璐自己也瞧不起自己的,不是么?
曼璐感到了来自家人的寒意,她开始有恨。她设计让老公强暴妹妹,一是为了留住老公,也是一种暗地的报复。凭什么你们是高贵的而我是肮脏的。你们吸了我的血却还鄙视我,我要让你们也变得下贱。
这是曼璐的不值得的。那碧槐又值得么?
妹妹丹枫得知了真相后无尽的悔恨,一个贵族学校的文凭而已,哪里值得姐姐拿命去换?妹妹在姐姐墓前痛哭,她如何报答死去的姐姐,她要怎样才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活下去?
我自问,我会为家人做这样的付出么?
我不愿。因为我爱自己胜过爱家人。我也不敢。我一个人担不起全家的重担。
是家人,请与我命运共担。
曼璐的母亲也才四十不到,弟妹也有十岁以上了,大家一起做零工,辛苦几年,也许就熬过去了。丹枫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国读贵族学校,可以回国来,和姐姐一起打工,就不会有人欺负,姐姐就不用独自一人拼命了。
曼璐和碧槐是勇敢的,但她们的家人们很自私的。
无私的人并不会被命运怜爱更多,无私的人反而受伤更重。也许上帝并不需要你做一个孤胆英雄,你爱家人愿意付出,你更应该拉着家人的手一起打天下。同舟共济,这才是家人不同于外人的意义,不是么?
《雁儿在林梢》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琼瑶小说。那是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表姐家的院子里一口气读完。合上书天色已渐渐昏暗,丝丝凉风吹过裙角。直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的感觉,一种懵懵懂懂的青春萌动。虽然那时候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这部上映于七十年代的电影,我反倒是最近才看到。也是初夏夜,也是微凉的风。但是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当年觉得很动人的台词对白,现在听来显得如此矫揉造作。当年觉得丹枫特别优雅,晓霜特别可爱,现在却有些幼稚浮夸。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怀着特别的感情看完了此片,依然觉得青霞很美秦汉很帅。
琼瑶片中的男主角特别会说话,特别懂女人心。看琼瑶片的都是女孩子,就和老妈喜欢听戏一样。因为戏中的男人这样善解人意,这样温柔。于是,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梦里。
有时候老片子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段记忆,当那熟悉的主题曲再次响起,浮现在脑海里的回忆如此美好鲜明,以至于我们不知不觉被打动了,被自己的回忆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