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狂鼠 Wilde Maus(2017)

简介:

    年过五十的格奥尔格一直在维也纳一家报社做编辑写乐评。他对于工作一向游刃有余,受同事们的爱戴和敬仰。可是报社突然裁员,格奥尔格被解雇了。他并没有把这噩耗告诉自己年轻的妻子,她一心只想着怎么能快点怀孕。格奥尔格决定向他的前上司复仇,起初他只是肆意破坏他的私人物品,之后愈演愈烈。有一天,格奥尔格遇到了他儿时的同学埃里希,埃里希曾经是学校的狠角色,现在也是无业游民。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修复维也纳普拉特主题公园内年久失修的过山车“狂鼠”。

演员:



影评:

  1. 刚看完来自奥地利的电影《狂鼠》,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翻一翻对于该部影片的深刻评价。看影评最好的地方除了豆瓣也就只有知乎了,但是看了一圈豆瓣的评论,基本都是论述中年危机的东西。知乎上输入狂鼠更是只有守望先锋的新英雄的相关内容。这样的电影如果只有这些而不去深入挖掘的话,犹如见一石块不知其是玉而随意丢弃。所以一时兴起写一点东西,说说自己的看法。

    如果对于只是要看电影的观众来说,豆瓣6.8分真的都算高了。标签是喜剧,然而通篇的黑色幽默让人感到无语,散乱平淡的剧情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片里的人物做事怪诞离奇,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报社评论家,在失业以后不仅不忙着找工作,反而干各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接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文化水平达到这种程度的人断然做不出这种事情。然而结合电影中不时提起的欧洲当代之困境,我们是不是该有更多的思考?

    在谈论影片之前,我先给大家贴一点历史知识。奥匈帝国,前身哈布斯堡帝国,号称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在一战之前,奥地利帝国是欧洲的老牌强国,也是世界八列强之一。后来在匈牙利的压力之下允许匈牙利自治,合成奥匈帝国。当时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国土面积之大、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人口总数之多、稍逊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位居欧洲第三;与此同时,奥匈帝国的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的工艺之高、排位世界第四,仅在德意志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大英帝国之后;其资源总储备量和动员总兵力之雄厚、亦是欧洲第二,只少于俄罗斯帝国;而奥匈帝国的农产品产量和原油产量之丰富、则位居全欧之冠;最后,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之先进、更是遥遥领先其余列强,雄踞世界第一。

    一战之后,奥匈帝国作为战败国之一,被剥夺了所属非德语地区,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三个国家。奥地利与周边国家的边界被封锁,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受到这些国家关税壁垒的阻碍,经济处于瘫痪状态;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国内政治动乱几乎导致内战,奥地利转向德国求援助,为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提供了借口。1938年3月11日,德国法西斯以“维护奥地利秩序”为名,派兵进占奥地利,奥地利变成了德国的一个省,从地图上消失了7年之久;一年半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而奥地利最出名的却不是奥匈帝国时候的辉煌,而是在奥地利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古典音乐大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这些名字哪个没有在世界古典音乐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维也纳金色大厅赫赫有名,多少音乐人梦寐以求的音乐圣殿,就坐落于奥地利维也纳。

    看到这有没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电影开头主角的老板说有主角的工资,可以聘用三个年轻的员工,是不是和奥匈帝国分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有一丢丢的关系?

    一开始出现的主角的女同事和主角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和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关系有那么一点点相像?

    主角的老板是德国佬,和主角一开始是上下级,后面却有连环的相互报复的桥段戏码,是不是和一战后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主角开始时作为一个著名报社的音乐评论家,后来丢掉工作如同一只狂妄的老鼠一样生活又是不是和奥地利的历史境遇重合?

    甚至在刻画主角的时候,这一特征已经十分明显。古典音乐,批评家,用刻薄的音乐批评毁掉无数的音乐人。是不是和奥匈帝国对外扩张中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与迫害处处吻合?

    主角好友的女朋友,有一点点喜欢主角的小姑娘是英国人,主角的老板是德国人,主角老板的基友是犹太人。种种影射不言而喻。英国女孩最后去到了布加勒斯特是不是也暗示这英国脱欧?这个不好说。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反应个人的中年危机,不如说是借个人反应奥地利这个夕日猛虎虎落平阳且没有改善的历史危机。进而反应欧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一步步从世界一极走向衰落的时代危机。

    明线上是主角个人中年危机的故事,但是在电影中穿插的电视机中播出的关于欧洲负面新闻的细节则构成了暗线 暗示着这部电影不仅仅讲的是个人的故事,而是上面提到的奥地利乃至于欧洲整体的危机。

    所以说,如果作为一部通俗喜剧作品来说,这部电影秉承着欧洲喜剧一贯的黑色幽默和古典气息,但是却不能够带给观众充足的欢乐,刚到及格线上是差不多的。6.8甚至有点高了。但是作为一部电影艺术作品来说,通过个人境遇反映整个欧洲的境况并且能够带给观众思考的电影来说,真的是难得的佳作。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够参加柏林电影节并且在金熊奖上荣获最佳影片提名的原因。

    最后的结尾主角和他的妻子坐在汽车之中,和好没有尚未可知,车子停在原地,最后却稍稍向前开动。既给观众有留白之感,又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思考的观点,即在未来奥地利还是会有发展的。这是本片的精妙之处,导演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想当含蓄,观众对于答案的追寻其实是自己的思考,堪称精妙。

    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本片作为一部隐喻电影,看懂的人较于美国电影来说会减少不少,在中国对于这段历史乃至现状关注和了解的人较于欧洲简直是凤毛麟角,而作为一部单纯的喜剧电影它毫无出彩之处,所以它的受众面决定了它的评分不会很高。毕竟电影不同于文学,人们看电影只图一乐,哪管他那么多隐喻。阳春白雪定会曲高和寡,在电影这种艺术表达途径下,和曲的人必定会更少。这是本作的致命之处。

    个人所想,随便写写。方便大家能够看懂这部电影。不足之处,望海涵。

  2. 奥地利电影,获第67届柏林电影节金像奖提名。 一个剧透的repo:一个男乐评家中年失业,瞒着老婆在游乐场度日,并不断骚扰fire掉自己的上司,想枪杀上司却失败,想在雪地自杀却不料被人发现只好仓皇逃走。乐评家的老婆,一个女中年心理医生,与同性恋病人、与邻居青少年有着奇妙感情,还被他老公的上司雇用搞心理培训。巧合的是同性恋病人的对象就是乐评家的上司……整部电影回想起来,最暖心的一点是,乐评家被上司送到警局,警察居然是乐评家的忠实粉丝。

  3. 鼠,哺乳动物,大约有500余种,已存在上亿年历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家鼠与人类关系密切 ,属于有害动物,经常遭受人类打击。故鼠字头顶者一个“臼”,意为“屡遭打击,总是击而不破,打而不尽”。 如果,我在搜索这部电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某先锋的游戏角色,亦或者是某平台的~列车,那么真的是失望透顶。 鼠,生活在下水道里,阴暗潮湿扭曲地爬行着的啮齿动物,数以万计的生存在人类看得见看不见的未知角落。 有些短评写了妻子是一个一心想着怀孕的女性,我个人认为这是很片面的,这部电影并不是表现一个想要生育的女人,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奥格尔,影片是表现他在失业、婚姻经营不善、以及其他原因来讲述他作为屡遭打击的“鼠”,妻子是作为压着他的稻草之一,如果非要说妻子只是刻板印象的话,那么不妨看看妻子对待丈夫、患者以及邻居的关系,妻子和丈夫的相处中,表现出中年妇女的无后危机,迫切的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个正常女人的需要,面对患者,打破了自己的医者标准,与患者接吻,但是并没有往常电影套路继续进一步动作,对于邻居的接吻也是如此,但是对于患者的吻,明显是一种感情的相互体谅相互慰籍,患者并没有把自己认同为男性,但医生却把他当做男性,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婚姻的失落。与邻居的接吻更像是对于孩子的迫切愿望,正常夫妻正常生育,孩子的年龄也差不多如邻居一般,派对的音乐燃烧着妻子的心。再者,非要说妻子是刻板形象,不妨再看看上司的形象,辞退主角和同性恋。相比妻子,上司的形象更加的刻板。综上所述,我想表达的就是主角以及配角的任务形象。

  4. 作者:方汉君

    1

    用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等古典名曲作背景音乐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得说,这很大胆。真是好听极了。恰恰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与《第九交响曲》等9首交响曲,也是我常听的曲目。享用熟悉的音乐,自然多了一份亲切感和融入感。其浪漫之下,蕴含着诙谐、悲伤和庄严,直击人心。

    我们从布鲁克纳这无与伦比的乐声中,体验到了人世间所向往的平等、沉静和崇高,但这部由奥地利导演约瑟夫·哈德自编自导自演的《狂鼠》(又译《放生员工请注意》2017),其中所述说的,却并没有那么讨彩。这正好形成了一个绝妙的映照。片中似乎没有哪个角色是顺遂的,失业者肝肠寸断,开始向老板反击,尽管这种报复看起来荒唐可笑。

    影片制造了连串喜感之余,一股辛酸直上心头。虽搞搞震的过程不免夸张,但并未脱离剧情叙事的轨道,只是有点儿剑走偏锋,尚在接受和可感的范围内。影片所叙之事,也显现了传统媒体所遭遇的挑战。片中穿插电视上有关难民安置的问题,正好与主人公的失业形成一个尖锐的对立。

    另外,导演对于角色的身份定位,也颇有反讽意味。乐评人不搞乐评,只能发呆和搞破坏。女心理咨询师或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却无法面对自己。恣肆妄为的老板,最终的爱情却是那样的新鲜。看来导演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这让我想起2016年度的那部大热德语片《托尼·厄德曼》,同样的失业与不堪,同样的见证了欧盟经济的疲软与不振。显然,两部片子各有千秋,关键是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也就各异。我倒觉得《狂鼠》,也许没有《托尼·厄德曼》那样的宏阔和深邃,但它简单、明朗又不失沉郁的特质,更凝聚,其不堪的况味,自有两重天的凛冽。

    2

    维也纳《快报》的乐评人格奥尔格,一早上班就被上司希勒开了。人家说了,尽管你是报社最著名的乐评人,但现在的读者不买账了,再说,你不走,那三个年轻人如何安排。不知所措的格奥尔格说我怎么办。你可写书啊。去你妈的!

    骂归骂,搬着纸箱子还得滚蛋。50岁,不上不下,极为尴尬的年龄。让他蹙眉头的,还有43岁的妻子约翰娜,真可谓如狼似虎嗷嗷叫。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妻子,最想要个小BB。回到家的格奥尔格,我有话跟你说。别是坏消息。

    不是,我想写本书。写书请放到一边,先让我怀孕,如果再不行,就那个。不,到年底看看,没怀上就人工授精。这是你说的,别总是趴在上面,姿势要正确。于是,妻子翻了个身,脸朝下屁股朝上,说这更容易怀上。万分沮丧的乐评人,就这样开始了不上班的生活。

    但妻子不知道。他依旧准时开着车,说是去“编辑部”上班。实则,他不是去咆哮的打游戏,就是来到维也纳普拉特主题公园,坐在长椅上,煞有介事地翻看着报纸。这时的背景音乐真是美妙啊。百年前的布鲁克纳派上了用场。远处的蒸汽小火车“嘟嘟嘟”冒着白烟。他呆望着,恍惚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么好玩的小火车得坐坐吧。就一女人带着小屁孩,跟他面对面坐着。人家走了,他给钱司机,说再来一次。但被小领导发现了,就把司机给开了,说他收了小费,不容辩白,即落到跟格奥尔格一样的命运。二人同病相怜。一聊,面熟,原来是儿时的同班同学埃里希,紧紧拥抱。

    埃里希说你怎么在这。格奥尔格说我上夜班。夜班不能上,法西斯,会失去朋友和亲人。埃里希有一个从布加勒斯特来的女友尼科莱塔。埃里希听不懂她的罗马尼亚语,她也听不懂他的德语,她只得说点英语。他说这样才好,不想太多交流,以前我被那个匈牙利女友伤得太深。

    从此以后,格奥尔格就跟这个发小泡在一起。他就成了发小的翻译。尼科莱塔说着英语,他就翻成德语给埃里希听。片中有一个细节。尼科莱塔每天总是会偷一块马路上的新砖回家,说是要做个阳台。埃里希说我都没地方做阳台,你拿个啥。

    3

    埃里希欲承包普拉特主题公园那年久失修的“狂鼠”过山车,但没钱。他说我的亲朋都是一文不名,要不你借点给我吧。可以。格奥尔格居然那么爽快。老实说,我也被开了。原来如此。那就我们一起干吧。“狂鼠”开始启动了。但被开的事没个完,这口气还堵着呢。

    之前,格奥尔格就连续划过希勒的靓车。不止于此,这次他叫上了埃里希,二人把希勒的私家花园糟蹋个遍。还在他的游泳池扔下了牛头马面,差点没把希勒给吓死。好人去干这样阴损的事,是不是有点过分。但回到家的格奥尔格依旧光鲜如初,依旧继续妻子未完成的造人计划。当然,气喘嘘嘘的丈夫总有跟不上趟的感觉,就像那辆老蒸汽火车。

    妻子约翰娜似乎对丈夫越来越没信心。心理咨询师也不好当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怪咖。比如这一位自称失恋的“同志”。他愁眉苦脸地说,在你这儿咨询了一年,屁用都没有,我还是跟男友分手了,我看你就是最糟糕的心理咨询师。这顿恶心,谁受得了。逗比的是,这家伙没多久,就手捧一束鲜花敲她家的门。

    他诚恳地对自己的那次无礼表示道歉。但她说如果我接受你的鲜花,你就不是我的病人,我也就没权利再为你进行咨询。他说,你很好,你真的帮到了我,让我对生活有了信心。于是,他俩开始了约会。但没有深入下去。就差一点。他说我跟你在一起,差点就爱上了你,但现在我跟男友又和好了。她还真有点愕然。

    约翰娜送走了这位“同志”,又接待了希勒。她说我不能给你咨询,因为你是我丈夫的上司,这样会把关系搞混。但你丈夫已离职五天了。什么。这可气炸了她。她给他打电话,他还在骗她说正听音乐会呢。她跑到公园,找到了正在拉客的格奥尔格。

    一脸懵逼的丈夫,追上了跑路的妻子。愤怒的妻子说我看这样下去,只有人工授精这条道了。你要给我信心。我给了你这么多年信心,屁用。影片给我们树立一个并非风雨同舟的妻子形象。她总是在患得患失中,斤斤计较。当然,这是表象。

    实情是,妻子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爱,所以,她才会不满,才会跟别的男人玩点暧昧。问题是,格奥尔格好歹以前是著名的乐评人,沦落于此,他心有不甘。他哪有时间去卿卿我我。同一时空下,只能干一件事,不能分心。他就想着报复。整天不是买刀买枪,就是叫上埃里希跟他一起去上司希勒的住处搞破坏。

    4

    这下漏子捅大了。起因是希勒约定与约翰娜会面,并答应她提出的要求。大丈夫如何能忍。火气冲天的格奥尔格跑到希勒的家大闹天宫,结果被警察逮个正着。老警微笑地说我一直喜欢你讽刺笔调的乐评,让我想起瓦尔弗雷德·波尔加(我没看过他的),但你可看看他写的,也许你就不一样了,祝你一帆风顺!

    这样子棒杀,真不是滋味,格奥尔格还能干什么。埃里希的女友也跑回了布加勒斯特。之前,女友尼科莱塔跟格奥尔格交流拥抱,还被猪脑子的埃里希误解过。好在他们是发小。最吊诡的是,格奥尔格的小车,居然被中国餐厅的日本年轻厨师砸碎了。这根本扯不到一块儿去。

    只因为这小伙以前是音乐人,跟他一样沦落到只能做寿司,于是他发怒了,偏偏,要拿曾是乐评人的他开涮。这哪跟哪啊。生拉硬扯也罢,这事还没完。埃里希借给他小车。他开着车来找希勒算账。原来,这老板希勒跟心理咨询的那位“同志”是一对,蛮般配的。导演不愧是搞喜剧的高手,恁是把他们调配成一对。

    格奥尔格拿着枪发抖,文人做这等喊打喊杀的事大多没戏。希勒并不惧他,二人扭成一团,皮开肉绽的是格奥尔格。灰溜溜的他开着车,只是一瞬就到了大雪纷飞的群山。他的小车深陷雪野之中。他爬上车顶,光着身子拿着刀子,准备学着日本鬼对自己“撕拉撕拉”,结果没信心,还被别人追,吓得钻进车子飞速开溜。这就对了。

    冻得看不见小鸡鸡,他打电话给妻子,让带几件衣服下来。这时的约翰娜,正跟楼上玩音乐的小帅哥搞在了一起,吻上了,又是差一点儿。这爱玩暧昧的妻子,不说是水性杨花,也是脑子缺根弦。最可恨的是,她带着衣服下来,看到哆嗦的丈夫,居然要他跟她讲清楚,为何光着身子搞成这样。

    快冻成植物人的格奥尔格,颤叽叽的如实招来,完毕,衣服还在她手上,看来她是铁了心要冻死他,连同他的小鸡鸡一块儿冻死,反正也没卵用。在妻子眼里,格奥尔格就是一个“狂鼠”,一个只知上蹿下跳的狂鼠。这样的妻子,从没看到丈夫的优点,如此,也就看不到他们的未来。但影片结尾似乎再给他们重归于好的机会,也罢,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但我还是得说,幸好这位丈夫被炒了,要不他怎会了解妻子原来如此的奇葩,如此的恨他,如此的不把他当个人。同甘而不能共苦,这样的女人不要也罢。关键是她的心态不正。她对于丈夫的态度,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让人感觉一个贱。想起,那位跑回罗马尼亚的尼科莱塔说过,我以后要找男人,就找你这样的。看来,那姑娘识货。

    201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