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碧血黄花 碧血黃花(1980)

碧血黄花 碧血黃花(1980)

又名: Magnificent 72

导演: 丁善玺

编剧: 丁善玺

主演: 金汉 徐枫 林青霞 周绍栋 李小飞 葛香亭 曹健

类型: 剧情 历史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1980-03-29(中国台湾)

片长: 107分钟 IMDb: tt0121108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意映卿卿如晤:

演员:



影评:

  1.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列强,1894年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发动政变乾纲独断,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之壮举。
      
    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锦绣前程,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唤醒国人、激励战友,终于可以割掉丑绝人寰的猪尾巴,跪了几千年的民族再也不用跪拜名为天子实为巨寇的丑类。
      
    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弹药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敢死队)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
      
    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林觉民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炸弹大王喻培伦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死,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
      
      
    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
      
    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杀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死,年仅25岁。
      
    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皆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革命党“愤求速进”,准备再次发难。1911年10月10日,黄花岗起义过了不到半年,便爆发了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国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洒满了殉道者的鲜血。
      
    大陆、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林觉民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
      
    “勇于就死”者,“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为了陌生人的幸福浴血奋战,英雄辈出、势不可挡,是最值得华夏纪念和骄傲的年代:碧血黄花荐轩辕,天若有情天亦老。
  2.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牺牲时只有24岁,上学时我们都学过他的《与妻书》。资料中说他“少有大志,性诙谐、涉口成趣”,精通英语和德语、日语,倜傥出众,年少风华。

    1980年,导演丁善玺拍摄了以林觉民为主人公的电影《碧血黄花》,时年25岁的周绍栋扮演林觉民,26岁的林青霞扮演陈意映。

    那时的林青霞还不曾是“东方教主”,片中扮相充满了地方特色。其实对照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她在片中的扮相并不太符合清末民初女子的妆容,比如削掉眉峰、拔细眉毛,但因为“陈意映”的丈夫是林觉民,所以这也不算错误。

    林青霞的美,年少时是纯真秀美,之后是英气清丽。26岁的她,正是将这两点结合的最好的时候。片中的陈意映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林青霞一面展示了角色的温婉柔美,一面她本身的英气,又很好的展示了人物的外柔内刚。

    所以,有很多人认为林青霞在《碧血黄花》中的造型,是她从影经历中不可被漏掉的经典造型之一。

    扮演林觉民的周绍栋也是我们曾经很熟悉的台湾小生,因为在《碧血黄花》中的出彩表现,他获得了第28届亚太影帝。

    他的作品中太早一些的大多没看过,不过童年时看过一部《金剑雕翎》,就是他与沈海蓉合演的,周绍栋在片中扮演萧翎。

    进入演艺圈以来,周绍栋出演的影视作品有近百部之多,近些年依然活跃在影视圈,曾出演过《宫锁珠帘》、《钟馗传说》、《笑傲江湖》、《美人无泪》、《陆贞传奇》等电视剧,以及《消失的子弹》、《倾城之泪》、《搞定岳父大人》等电影。

  3. 记得初中课本中有林觉民的《与妻书》,当时还小,但读了开篇第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就已经鼻酸泪盈,后面的内容记不清,当时觉得古文还有些晦涩,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很是声情并茂的为我们朗读了这篇,听说如今的课本中已经没有这篇了,很可惜。 不知道林女神当时还拍过这种片子,以为都是琼瑶剧呢,看来我真是低估了早期的电影人,去蹭“中国早期电影”这门课时,看了好多老片子,黑白的,默片等等,看完后都感叹,那时候的电影如今来看也好不过时,那些主人公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人也还在面对。那时的情节甚至好过今天的绝大多数多商业片。 冲着女神的颜去的,剧照很硬,但本人看起来太轻瘦了,下巴都皮包骨头了,那时候的人应该不容易胖,不太会减肥的困扰吧。男主也很帅,最赞的是鼻子,挺拔的像喜马拉雅山脉一样。 最让我赞叹的是当时的穿着打扮和家居摆设,在今天的古装片中已经不见了,可见在电视剧中的服装已经产生了变迁,如果按年代的先后来说,那时候的电影会不会更接近当时一点。林青霞的头上配饰,还有小孩子头上戴的,不知道叫什么,很有意思,绣花很精美,两个穗子垂在两旁,男主的马褂,面料和剪裁都很倜傥,还有腰间挂的荷包,很是好看,室内的装置也很美,两个人的床,不大,却更觉得二人世界得温馨,床上还有个可以拄着胳膊拿书得木板,被子更是头一次见到的样式,绿底,好像是小孩嬉戏得花样,最奇的是上面蒙着一层纱,甚美。院子里的那些株玫瑰花,看着林青霞和公公聊天,觉得整个背景都透着安静,自己做扇子,自己纺纱,送别时那一江碧水,整个背景都是工业时代再也回不去的安静,那才是自然本来的样子,生活在城市的人最怀念的。 剧集前半段都是讲林女神和男主的闺房记乐,让我想起《浮生六记》里的第一记,大概伉俪情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支持理解,而不是锱铢必较。和这个一比,忽然觉得欧美电影中常讨论的床上琐事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最后,我也思考了短评中有人提出的那个疑问,林觉民的死到底值不值?当时他觉得为了理想而献身,牺牲小我幸福天下,这的确是有大胸怀的君子所为,可是在人性、社会性、历史变迁,或者往小了说,政治洪流中,理想是最容易被悲剧的吧

  4. 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令人感动、敬仰、震撼。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许许多多东西都显得那么落后,所以才会有太多的牺牲。好在我中华儿女不计较个人一时得失,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所以才会有后来革命的胜利,才会有如今我们的安定生活。观影而后晓事、晓情、晓理,启迪后人不忘过去,继往开来,方有我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觉民和意映的感情是那样的地传统、真挚,片中的文化是那样地委婉、内涵,片中的叙事是那样地严谨、自然,是佳片,充满历史感、耐人回味、赚足了世人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