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Cluedo(1990)

Cluedo(1990)

导演: John Kaye Cooper

编剧: Michael Feeney Callan

主演: Richard Madeley James Bellini

类型: 剧情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1990-07-25

IMDb: tt0101068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Cluedo是一九四三年在英國,由 Anthony E. Pratt發明的。名字由來拉丁文的"ludo",是"I play"的意思,和具偵探意味的"clue"串連在一起,就成了我們現在的"cluedo"了。大家可以在腦裡想像這樣的圖畫:一班英國中產階級在火爐旁邊,拿著紙卡,競猜兇手,答案昭然若揭。大夥倒茶上洗手間進進出出。外裡的天色黑而又黑,沒有人可離開這大宅… 突然隔鄰的房間傳來一聲慘叫,有人死了!cluedo在我心目中就是這樣的遊戲。

    cluedo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家傳戶曉。曾被多次改編成小說、兒童故事和電影。最著名的電影是1985年的《逐個捉》(Clue)。而1990年,英國開始了一連四季的遊戲節目,逢星期三晚播出,請來不少名人嘉賓,和家中坐在扶手椅的觀眾一起尋兇。著名嘉賓有在英國劇集飾華生的演員Edward Hardwicke、全國cluedo競賽冠軍、專業警察不等。

    這個電視劇的cluedo共有六個角色、六個兇器、六個兇案現場。(中國版的cluedo有十個兇案現場。歐洲那邊普遍只是九個。)

    六個角色分別為:

    性感、放蕩而年輕貌美的紅小姐 (Miss Scarlett)
    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黄上校 (Colonel Mustard)
    莊園主人,享富盛名的藍夫人 (Mrs. Peacock)
    虔誠、沉靜、內向的綠神父 (Reverend Green)
    忠心、在莊園服務已久的白太太 (Mrs. White)
    多疑、神經質而聰明過人的梅教授 (Prof. Plum)

    兇器每集不同。但主要都是匕首、槍、繩、紙鎮之類的東西。
    兇案現場則是書房、圖書館、客廳、飯廳、桌球室和廚房。

    和傳統的版圖遊戲不同,電視節目加入了故事情節,整個拍攝手法都流露出一種傳統英式的貴氣,場面設定是舊式英國大宅,這種莊園處處都有發生慘案的可能,有種基本的幽黑在裡頭。我想起本雅明說過:「資產階級家庭的室內陳設,那巨大的飾滿木雕的碗櫉,擺放著棕櫚樹的沒有陽光的角落,裝有鐵護欄的懸樓或凸肚窗,以及煤氣燈嘶嘶作響的長走廊,用來存放屍體再合適不過。」影片雖然為了特出線索,有時難免拍得露骨和滑稽,但這更突顯了片段的遊戲感。看的我非常高興。

    音樂也用了一些傳統的古典室樂,配合得非常好。除此以外,遊戲節目的音樂很好聽,是Richard G. Mitchell作曲的。但他的官方網頁裡,沒有把這些作品包括在內。但粉絲網內的人已把音樂輯錄下來,雖然清不掉旁白的聲音和觀眾的掌聲。

    競猜兇手的嘉賓更可以在觀賞線索片段之後盤問六個角色才提出猜測。演員會與嘉賓對坐。很有意思。只有兇手可說謊,而其餘無辜的五人則要說實話。有時嘉賓的問題出其不意,許是導演沒料到也沒事先討論過,演員的臨場反應很棒,令節目懸疑也不失幽默。

    然後猜中之後,兇手更會在聚光燈下有一段自白。自白那段很考演技。演員更會說到哭和顫抖,很有真實感。

    基本上大部份的演員都很棒。每季的第一集都會有點不習慣換人了。但很快便會覺得新的演員也有與別不同的演繹,而接受過來。紅小姐的演員季季美女。第二季的還有點像Nicole Kidman。(演員Koo Stark便是查理斯王子的前女友。)但第四季的品質普遍很糟糕。第四季的紅小姐魁梧得像頭熊。比藍夫人還要高。藍夫人毫不高貴,還有點瘋瘋顛顛。黃上校演技浮誇。白太太還是適合胖一點兒。第四季的白太太又瘦又愛嬉皮笑臉。而梅教授在第一季還是個美男子。到了第二季變成禿頭書呆子,第三季變成瞪眼瘋老頭,第四季慘變蓬髮髒大叔。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兇器也隨著集數增加,為求新意而不停出現新品種﹐也變得越古怪。廁所繩、電話線、別針、毒蛇…變得層出不窮。

    基本上首三季安排上沒有甚麼大分別。但第四季的廠景搭成了莊園模樣,更添神秘氣氛。只可惜演員壞了美好的背景。第四季更加了個環節,觀眾可選擇先知道答案,再看看他們如何鬥智鬥力。又或者在播出謎底時閉上眼睛,和嘉賓共同進退。

    殺人的原因,幾乎佔八成都是害怕自己過往的罪行和醜聞被揭露。但每季都會有一集,有個發展商來想購莊園賺錢、建遊樂場、拆池塘、迫遷。角色為了保護家園而殺人。 第三季第三集有一段對白是這樣的:「進步? 你叫這種癌變是進步? 建造一些人們不需要的東西,這叫剝削。」「艾靈頓莊園所象徵的東西是不可代替的。我可放棄它。但我不容許有人在下一代遇上它之前破壞它。這是英國,樓宇上的紋飾,銀茶壺中的茶,晚餐前的櫻桃。我們都有些要求,需要持守。」實在聽得人心酸。

    來者皆死,造訪的工人、記者、保險員、作家、修女,通通對莊園的安寧造成破壞。他們的世界只容得下六個人。沒有人可干擾他們間致命的平衡。他們是遊蕩者。是莊園內唯一的幽魂。死去的外來者,連靈魂也沒法留下。外來者是旁枝,確保莊園的新陳代謝,就像趾甲和頭髮。終究要剪去。兇手只是殺得比旁邊的人快。兇手只是剛好處於孤絶無人的場所,手邊有或尖或重的物事,並足夠的決心。他是其他角色的代表,去清除莊園內的雜質。承擔旁人的罪愆、分享他們的困憂。他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六個角色在艾靈頓莊園裡,輪迴無數無數遍。每次兇案偵破,主持都說:「你們可以離開了,但兇手將要留下很久、很久、很久。」究竟很久是多久。是不是只比永遠少一點。有趣的是,你看著一樣的人,在一樣的地方,拿著相同的兇器,失去前生的所有記憶,重新燃起殺意,簡直是徹低的輪迴相聚,與其說被殺的人是不冥目的怨魂,不如說他們自己給縛在謀殺的漩渦中永不超生。

    而我們玩家,猜對也好,落敗也好,我們的勝利與失敗也隨他們的命運一同結束。於是又是那句老話:我們重新開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