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他们也许是伟人
导演: 安东尼·哈维
编剧: 詹姆斯·戈德曼
主演: George C. Scott Joanne Woodward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71-06-09
片长: 98 分钟 IMDb: tt0067848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幻想自己是福尔摩斯的典型偏执狂和真的名为华生的精神科医生在现代纽约展开的唐吉坷德式莫里亚蒂教授追逐战,好吧,这个表述有点绕,但主旨如此。
典型题材的再演绎通常有与原著背离的内核,《堂吉诃德》是反骑士文学,《尤利西斯》的主题是英雄的消逝,《他们也许是巨人》在标题中致敬了前者,而主题也和后者极为类似。
“天呐,你就像堂吉诃德一样,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别的。”
“好吧,确实有一点,他走的太远了,他认为每个风车都是巨人,这太疯狂了。但认为他们也许是……好吧,所有最聪明的人都曾认为世界是平坦的,但如果不是这样呢?世界可能是个圆,面包发霉也可能是药,如果我们从不看事物并想着它们可能是什么,那我们就会深处在高高的猿类草丛中无法进化。”
就像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对话中提及的一样,我认为影片的主旨就在于这种想象的流逝,浪漫主义末路的忧伤。 贾斯汀在妻子死亡后,就疯了,他疯得像个正常人。此前他是个法官,知识博学,并致力于将每样事物变得更好。此后他是个典型偏执狂,躲在自己房间的密室里,臆想出宿敌莫里亚蒂,等待着搭档华生的到来,他的兄弟想把他关进精神病院好独吞其财产,对头派人谋杀他,因为他知晓全部的黑料。这种异变是否是出自孤独,我没法给出一个很确定的结论,但就他之后的发言来看可能并不全部出自于此,福尔摩斯坚信“所有的灾难都有阴谋”,我想多半还有些对现实世界失落的意味在里头。纽约最浪漫的人全挤在影院和精神病院里头,或者窝在图书馆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日渐老去。 此前我阅读过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的小说《金卡斯的两次死亡》,故事主角金卡斯曾经是国家税务局的模范职员,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在退休后便离家出走,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疯流浪汉,被大家尊称为“因水叫喊的金卡斯”,家属不愿接受这一事实,只好谎称他早已去世。在小说的开头,若阿金终于不幸去世了,被家人抬回家,收拾遗容西装革履,但若阿金始终不满意。这是他的第一次死亡,而后在流浪汉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被抬着从酒馆一路狂欢到海上,这时金卡斯生和死的界限已经被模糊了,他开始选择自己的死亡。最终,在暴风里,金卡斯终于摆脱了陆地浅坟的束缚,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全书中的印象最深刻的文段便是流浪汉在大街上的游走,就如同影片的高潮段一样,福尔摩斯招呼大伙去同莫里亚蒂决一死战,他兄弟的妻子决定和丈夫离婚,因为他丈夫早已不再浪漫,她不爱他了;影院中的流浪汉加入了;图书馆的管理员加入了,他一直有个骑士梦,幻想和人击剑;偏执狂病友Mr.Small加入了,因为他是鲁道夫·瓦伦蒂诺,他渴望浪漫而刺激的冒险;华生的同事也加入了,她要和Mr.Small私奔。这样的一群人行走在纽约接头,这时的纽约就像彼时之伦敦,亦如1904年之都柏林。 最终的决战在百货商店里,当然,没有莫里亚蒂,只有闻讯而来的警察和精神病院的同事。这段是冲突的爆发点,同样也是各角色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管理员威尔伯拿着雨伞同警卫击剑,护士暴打了平日里喜欢作威作福的院长,影院里的流浪汉持玩具枪,拿塑料桶盖和条子打斗。而后是一声枪响,众人诧异,闹剧占时收尾。 为好友解围的依旧是福尔摩斯,也只能是福尔摩斯,他在百货商场的广播里朗读虚假的打折信息,一时间所有的警卫和护士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加入到抢购大潮,未尝没有讽刺消费主义的意味。 影片结尾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两人站在桥底下,看着对面一片黑洞洞,幻想莫里亚蒂的到来,全篇结束。 正如我前文所说,影片充斥着浪漫主义末路的忧伤,华生的公寓狭小不堪,连烤箱都要充当临时的储物柜,他们最后追寻的也只是个幻影,电影不是侦探小说,也没有莫里亚蒂骑着76街骑术学校的骏马前来与你决一死战,最后留下的只有一阵空虚感和冷冰冰的现实。 但对于贾斯汀,他在妻子死后终究是迎来了二次的新生,正如金卡斯迎来第二次死亡一样,他最终还是等到了华生。 这也挺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