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武士之鞘 さや侍(2011)

武士之鞘 さや侍(2011)

又名: 有鞘无刀的武士 / Saya samurai / Scabbard Samurai / Saya-zamurai

导演: 松本人志

编剧: 高须光圣 长谷川知司 爱玛晃司 仓本美鹤

主演: 野见隆明 熊田圣亚 国村隼 伊武雅刀 Masatô Ibu 板尾创路 柄本时生 罗利寺西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1-06-11(日本)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1748278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自从妻子去世后,武士野见勘十郎(野见隆明 饰)似乎就变得意志消沉,他拒绝奔赴战场,情愿抛弃武士的尊严。为此,野见成了没有有鞘无刀的武士,他带着女儿(熊田圣亚 饰)四处流浪,遭领主(国村隼 饰)通缉和杀手的追杀。在此期间,连女儿都对他百般奚落。野见最终落网,领主责令他在三十天内逗因母亲去世而深陷悲伤无法自拔的幼主展露笑容,否则就要切腹自杀。在接下来的三十天内,两名看守(板尾创路 & 柄本时生 饰)构思了各种各样离奇的鬼点子,可是幼主的脸上始终愁云密布。

演员:



影评:

  1. 可能很多观众会觉得最后番主饶恕了男主角,为什么他还要赴死呢?因为他感动番主是番主的事,但是他没有完成番主的任务是他的事。即使番主原谅了他,甚至感动于他为了完成任务付出的努力,但是对他而言,任务没有完成就是失败。

    男主角和女儿的相处模式很有意思,女儿一直很嫌弃他,他却对女儿十分爱护,这或者就是父爱的模样吧!

  2.   因为松本人志前两部电影我都看得很迷蒙,正确地说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可是我很尊敬DT,不去看看又不会死心。所以这部其实也是准备去迷蒙的,但是却没想到到最后竟然差点抹了泪儿。

      左右环顾一下,实际上红了眼圈的大男人们还真的不少,整个电影有六成都是能笑出来的,剩下两成是意义不明,再加上结尾的地方有两成催泪但不煽情,加起来在意义不明的脚本下,足见松本人志温柔本性的那一面,和满满的父性。不愧是疼女儿很出名的男人。

      看豆瓣上面把这部电影翻译成“武士之鞘”,其实个人觉得不是太确切。更确切地说,这个“さや”的确是武士刀的刀鞘,但是在这个武士这里,是取的只空有鞘没有刀的意思,另一重意义,也就是很没出息的“空鞘武士”的意思。虽然个人也觉得这个“さや”还有另一重很充满父性的意思在里面,不过这就是个人体会,要见仁见智了。

      松本人志在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运用完全是外行人的“演员”来拍,是因为想要拍到的就是那份自然体。这句话会在看电影的时候得到充分的体会的,这部电影里有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像个开关一样可以自然的触发到某个感动点,就是“自然体”这个因素,特别是当脚本“一塌糊涂”的时候。这很难解释,也很难有大范围的共鸣,可是大概明白的人就会明白吧。“自然体”这个状态,在这部电影里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再加上最后那一笔点睛,就有可能在笑了几十分钟之后,一下子触动到泪点了。


      还有一个点是终于为人父的松本人志在以前的电影里没有的,就是小孩子太可爱了啊~好萌的小动物XD而且这不是一个只有父亲为了孩子怎么样,或者只有孩子为了父亲要做什么的故事。这是以“有家族才有一切”为原点的故事,以前的松本人志虽然也在闹腾的背后很温柔,但是这次是在为人父之后创造的很柔韧的一个故事。在说到启用“外行人”这一段的时候,松本人志说到一半直转眼圈儿,他说他其实没做什么,他就算不做什么,这个人也一定会被发现到的,会在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就发挥出这份才能的。所以这只是借由他的手,把这个迟早会被发现的人推出来而已。说到一半的时候松本人志眼睛使劲的眨着,哽噎了两次。很少会见到露出这一面的松本人志,而在这部电影里面却有很多属于这样子的“松本监督”的片段。撇开那些很"リンカーン"很“ガキの使い”的段落之后,就剩下很难显出来的松本人志的这个另一面了,很多人都常常说,其实DT在很腼腆的背后是非常好人的,包括很多人都知道松本人志甚至不问企画内容,只要是某一位编导的企画案的话就一定会同意做的等等事情,可是这一面很少这么直白的露在表面。而且因为前两部电影的不知所云,大概对第三部没什么期待的人也在多数,但是这次还是满不一样的。大概跟为人父了也有很大的关系吧,总之就是尽管中途也许不会笑出来,或者不知道脚本在胡闹什么的话,也请一定要看到最后,这电影其实是很治愈系的,真的……就当是被骗了去看看,应该会感受到些什么的。
  3. 在看了第二遍之后,把四颗星改成了五颗。
    第一次看之初是带着抵触心理的,当时并不想看喜剧,被老豆拖着一起看。开始夸张的行为艺术,扮恶扮丑的搞笑方式,甚至是过于动漫化的人物设置都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是一点点看下去,就忍不住投入进去。开头过程与结尾的反差是一早就料到的,但是内心还是禁不住这种反差,被小小的震撼到了。再到僧人唱遗书的情节,原本悲戚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流着泪笑,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而后便记住了这部电影,最近不知为何心痒,终于拿出来重看。
    这次少了心不在焉,即使是第二次,也从头到尾都看的很认真,首先我被它吸引了,其次也想从中找到些什么。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我不是很了解,都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阶段。所以即使野见为它而死,我还是无法确切说出对这种精神的感叹或钦佩。但是,那确实是一种信仰。
    女孩明显比我更懂这种信仰,从一开始看着这样只会逃避的父亲就说,你不如死了吧,只有空鞘的武士活着有什么意义。然而那个形容猥琐邋遢,只有一颗大门牙的男人却努力努力地在活。
    遭遇其他武士的伏击,或者被抓后30日的服役,每一天,那些夸张的“搞笑”,你看他的眼睛,你看他的神情,那时他也会请求帮助,放下尊严。一切都只为,活。
    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打动了屏幕内外的所有人,在所有人都认为他能活的时候,他选择了死亡。
    为活如此艰难,为死却只一瞬决定,如此轻巧。
    心里像是有一座秤,在它终于要平衡时,猛然撤去其中一方,一切崩坍尽碎。
    也是因为早早知道了结局,在看前面时就已想到死亡,那种感觉难以名状,你知道它是如此的,你也无能为力,只能眼见人一步步走向已知的结局。
    只是,这个结局,并不悲观。
    前几日听老师讲程婴,忍辱偷生20年,一朝功成便自刎。
    我们为什么活着,总会有个目的的,总是有所依托的。
    武士的刀回归空鞘,信仰最终还是守住了的。也可能从未忘记过。
    所以,逃避了这么久,野见他大概只是在找他的刀。
    人生伤痛如此,人生来有其因果。使命达到了的那一天,性命亦可抛。大概英雄总是带些悲剧色彩的。
    不知道从哪天起,忽然发觉这世上人最珍贵的品质,是勇气。野见是真正明白了信仰与生命的人,有生的勇气,更有死的勇气,而我无不触动。
    判你切腹。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再加一句,看那孩子第一次被父亲牵起手时的笑真的很心酸。
  4. 其实我是先看了那一段遗书之歌才下的电影来看的。
    虽然知道了结果,但是在看到风车那段还是很紧张,知道要失败,然后在看了藩主拉低黑伞要放父亲一条生路时突然开始有了一点小感动。切腹的过程还真的是非常的符合日本的这种武士文化,鲜红的血掌阻挡的那一下真的觉得实在是太酷了。看到只有女儿一个人走出来的时候真是超级难过啊。不过,最后能够这样体面的离开真是太好了,日本人对死亡的理解有很多种,不过每次看到都觉得,嗯,就应该是这样。或许这就是武士真正的归宿吧。
    还记得另一个故事,是属于西方世界的。大意是一个美女说如果一个男人能够在她的阳台下不动不说话的坐上一百天就嫁给他。很多人失败了,有一个男人站到了九十九天,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明天就能成功了的时候,他起身优雅的离开了。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有没有,虽然野见的死为更极致。
    这是一种文化的尊严,苟活果然被称赞有毅力,但内心里更为认同这样的死。赖活着,这是属于低阶层的精神世界,我想,当最后的时刻来到时候,不一定要笑着,但能够这样坦然的面对,——无论是喧闹的还是静悄悄的——真是太好了。
    遗书之歌还真是挺有感染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