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接触未来(台) / 接触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编剧: 詹姆士·V·哈特 迈克尔·戈登伯格 卡尔·萨根 安·德鲁扬
主演: 朱迪·福斯特 吉娜·马隆 大卫·摩斯 杰弗里·布莱克 威廉·菲克纳 Sami Chester 蒂莫西·麦克尼尔 Laura Elena Surillo 马修·麦康纳 汤姆·斯凯里特 亨利斯·特罗齐尔 马克斯·马蒂尼 拉里·金 Thomas Garner Conroy Chino Dan Gifford 詹姆斯·伍兹 安吉拉·贝塞特 玛丽亚·克莱斯特·阿拉拉斯 Tabitha Soren 杰拉尔多·里维拉 Ian Whitcomb 杰·雷诺 Robert D. Novak Geraldine A. Ferraro 安·德鲁扬 罗伯·劳 杰克·布塞 约翰·赫特 大卫·圣.詹姆斯 John Holliman Dee Dee Myers Bryant Gumbel Linden Soles 斯蒂芬·福特 菲利普·贝格龙 Anthony Hamilton 马克·麦考利 塔克·斯莫尔伍德 冈本玉二 格里·格里芬 亚历克斯·维多夫 罗宾·甘梅尔 Bernard Shaw 克里斯托弗·瑞安·温特斯 尼尔·阿姆斯特朗 马克·贝利 Matt Bennett 克里斯托弗·波耶尔 雷·巴佛 Candice Cook 比尔·克林顿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7-07-11
片长: 150 分钟 IMDb: tt0118884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1997年的电影《超时空接触》。
这是在得知加拿大方面接受到疑似外星人信号的消息时,立马就出现在我脑海里的电影,因为《超时空接触》说的正好 就是一样的事情啊。
近期,加拿大的一架太空望远镜在两个月内,捕获到13个FRB。什么是FRB,Fast radio burst的英文缩写,中文直译叫作快速无线电爆发,也叫快速射电暴,是指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仅维持数毫秒的爆发。在这些信号当中有一个很不同寻常的重复的电波,注意,是重复的电波。这个电波来自15亿光年外。
听到这个消息,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还是呈呆若木鸡状,不知道这条信息是什么梗,也不知道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很正常,所以请您接着看。
其实呢,2007-2010年之间,地球一直都有收到FRB,但实在太零碎没办法成形。不知道是因为传输距离过远呢,还是宇宙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干扰,有点类似我们在电梯里打手机,开门了有信号,关门了没信号,时好时坏。
直到2011年,第一个比较完整的FRB才被发现,但科学家还一直不敢肯定这是什么,经过4年的研究,才敢确定,并发表到了2015年的自然杂志中。这个FRB被称为FRB 110523。
FRB 110523离我们有多远呢?60亿光年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这里顺便说下光年,光年不是时间单位,是距离单位,一光年就是光一年走的路程。
我们知道,光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是8分钟。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60亿光年是个什么概念。这里也迁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光移动也是受到速度限制的,那我们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时候的星星呢?
刚刚我们说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要8分钟,那我们看到的这个太阳,永远都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
而我们看到的星星由于离我们的距离非常远,也许看到的已经是他们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前的样子了,星星在我们看到他时还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数。
回到FRB的问题上来。其实到这里,地球人都还没当回事儿,为何?因为宇宙中莫名其妙的电波多了去了,这个东西虽然在天文学上是一个重要发现,但是并不轰动,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可能就是宇宙深处的中子星喷撞,或者超新星爆发导致,或者黑洞把某些物质撕裂了喷发出去,我们误解了,以为是什么信号,其实没什么花头。
电影中女主在盲眼科学家的提示下找到的短暂信号,就是一例超新星爆炸。女主直接就把这颗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给排除了。
然后,2012年,FRB 121102来了!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被发现,这个天文台像一个巨型的大碗,如果你看过《超时空接触》,你看到天文台照片一定会觉得怎么那么眼熟,因为,这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电影就是在这里实景拍摄的,女主第一个工作地点。
这个FRB 121102就厉害了。
因为它是第一个我们发现的重复信号!划重点,来自同一源头的重复信号!这个就了不得啦!!!后来科学家动用了27个25米的射电望远镜观察,耗时6个月,才确定,这真尼玛是同一个地方发出的相同信号!
等等,27个射电望远镜?这个数字怎么也那么熟,电影里好像也提过,没错,电影正好也是在验证了FRB 121102真实性的新墨西哥州甚大射电望远镜列阵拍摄的,也就是女主的第二个工作地点。
所以,为什么我会立马想到这部电影,现在您知道原因了吧。电影剧情和此次事件相似之处太多了。
FRB 121102因为数据更加多,所以确定的更加明确,距离我们30亿光年!就在我们银河系外某个地方!
对于全世界科学家的测量结果,科学界也沸腾了,这个事情很难解释啊,对吧?唯一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宇宙的某个地方有个“人”在给你发重复的信号。
一直到去年一月份还有人在研究到底这个2012年FRB的是怎么来的,最新研究基本排除是偶发的天体碰撞、撕裂导致,这些都是一次性的灾难,不可能给你长时间重复的信号。
当科学家们还沉浸在研究2012年的发现时,加拿大方面的消息就来了。
这次接收到的FRB和2012年的有何区别呢?
第一个区别: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以往为何研究难?因为得到的数据不完整,需要大量时间去分析,而这次发现的时间却非常的快因为数量大,且质量更好,比原来的更亮。
第二个区别就恐怖了,从目前现有的数据中科学家们分析,这次的FRB距离我们更近!大概是从距离我们15亿光年的地方发出来的。
那么结合过去几年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2011年,距离60亿光年。
2012年,距离30亿光年。
2018年,距离15亿光年。
如果你看过小说《三体》,你一定会感觉到不寒而栗。
这次2018年的FRB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就是频率低!以往的FRB多在1400MH左右,而这次检测到了低到了400~800MHz。
这又说明什么呢?
根据我们人类的经验,1400MH往往是地面塔台发出的信号,而低于800MH的,甚至低到400MH,往往就不是地面设备发出的信号,而是飞行器发出的信号!
对此,科学界没有人能拿得出切实的证据说明什么,唯有留白才能表现出大家对它的各种揣测。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该不该去回应这个信号呢?
接下来,我们先进一段影片介绍,别把讲电影的事情给忘了。
《超时空接触》的故事是这样的:
女主艾利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是个太空迷。在同学们还在打酱油的时候,小艾利就已经在使用高倍望远镜仰望星空,用无线电波和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对话了,早早就抛弃了自己的同龄人。
长大后,她不出意外地成为了一名从事外太空生命搜索的专家,SETI组织的一员。她对宇宙生命充满探索的欲望,尤其是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父亲去世后,她对科研的投入更加上了对父亲的强烈怀念。
她决心要找到外太空生命迹象的努力,只得到少数人的理解,还有一种声音传出来,说科学就是应该牟利的,纯粹的研究就是在浪费人类资源。
艾利和她的同事们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为了探索外太空生命而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女主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的工作站收到了一个以质数方式发送的奇怪信号,艾利立即断定这是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令人振奋,他们经过深度分析发现当中竟然还藏有视频信号!奇怪的是,经过还原之后,居然是1936年希特勒宣布柏林奥运会开幕的画面,而画面里还藏着外星智慧加密的未来科技。在高人指点下,艾利破解了外星人的密码。原来外星人并没有加密,而是外星人用了比人类更为高效的文本形式。他们为人类送来了一张传送器的设计图纸。这个传送器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驾驶舱吊在高处,看上去就是个球,里面则空空如也,就一张椅子,驾驶舱下方有几个巨大的圆环,当圆环全速转动时,将产生洪荒之力。
在巨大耗资之下,人类造出了这个传送器,准备开启与地外文明的联系。但第一架传送器却发生严重事故炸毁了。艾利作为此项任务的第二人选乘上了传送器,并且成功发射。来到了外星人所在的星球。
外星文明的科技远远超过了艾利的想象,而他们却称自己并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也只是继承者。
艾利回到现实后,奇怪地发现地球上的人们都认为任务失败了,在他们看来艾利所坐的传送器只是从高空坠入了海中,这十几秒内什么都没有发生,而艾利清楚记得自己飞行了足足18个小时。
事件之后艾利虽然受到巨大质疑,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到了观察站,继续投入到探索工作中。
电影改编自著名的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的同名书籍,书籍的翻译更多是叫《接触》,英文都是一样的,叫CONTACT。卡尔同时也是影片的监制之一。有如此硬核的科学名宿坐镇,《超时空接触》的科幻本质也不可谓不硬。
可惜,这位科学巨匠在电影制作期间不幸因为骨癌离世了。所以电影出字幕时打出的For Carl,其实就是指的卡尔萨根。
电影的导演是罗伯特·泽米吉斯,尽人皆知的《阿甘正传》就是他老人家的作品。所以,当你在《超时空接触》中看到励志片的元素时,也不用觉得奇怪。
女主是《沉默的羔羊》里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朱迪福斯特。饰演一个坚忍不拔、不变通、不妥协的女科学家,这个形象倒是与朱迪硬朗的外形十分贴切。
男主就有意思了,是《星际穿越》里的马修麦康纳,不过是长发飘飘,体格健硕的马修麦康纳。
因为《星际穿越》在《超时空接触》之后,又拥有相似的科幻内核,还都有马修麦康纳出演,所以有人就说嘛,朱迪福斯特跟马修麦康纳一起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叫汤姆,女儿叫墨菲。朱迪因为常年收听外太空信号得了脑瘤去世,女儿墨菲遗传了母亲科学家的基因,朱迪接触过的外星文明传授给了人类解决重力问题的方法,墨菲利用它成功解救了地球上的人类,成为了最伟大的科学家。
当然,这是开玩笑啦,纯粹的脑洞而已。
《超时空接触》虽然是大屏幕电影,但受众人群却并不大。看过它,喜欢它的人并不多。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中间贯穿着晦涩的天文学术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但我觉得,这就像是在苍茫星海中探渊索珠,做着概率比大海捞针可能性还小事情的天文工作者经历的日日夜夜。枯燥单调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可能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生命,不知哪一天,也不知会不会有这样一天能够捕获到有用的线索。
电影中的科学家们,以及荧幕外的观众,相比之下已经幸福了很多,因为我们在电影三分之一处就可以开始找到兴奋点了,这可能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工作者一辈子梦寐以求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事情。找寻到广袤宇宙里有规则的信号。
然而,当科幻迷的兴奋点好不容易被触碰到时,宗教的角色又粉墨登场占据了影片的半壁江山。这让观众很苦恼,这完全是两个针尖对麦芒的话题,两个知识要求完全不同的领域。
《超时空接触》不得不说是一部野心大得无处安放的电影,讨论的话题都必须从“人”的层面搬到“人类”的层面才能建立起话语基础。牵涉到的都是特别“大”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这一些非常非常“大”的话题。
首当其冲的,也就是今天一开始这个话题。
当接收到外星文明传来的信号时,人类究竟要不要回应?
斯蒂芬霍金在世时曾经发出过警告,不要泄露任何和地球有关的内容,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万一非善意的,可能对地球带来灭顶之灾。他认为,外星人如果真的到访地球的话,情景可能会像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对美洲的土著居民来说,结局不妙”。
中国科幻神作,刘慈欣的《三体》,就描绘了一个人类错发信号引起的血案。
说三体人发现了地球的存在,然后起了歹心,要找到地球的位置。有一位好心的三体人为了避免地球的灭顶之灾,还发射了信号,大致意思“发给你的任何信号都不要回复”,地球上的人却看不懂,误解了,反而回应了这些信号,结果发射源被定位,三体舰队开始向地球的方向迈进。
《三体》的第二部副标题叫做《黑暗森林》,现在黑暗森林法则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语。虽然源自小说,但说得确实很有道理。
所谓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你觉得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咱们早就有一句古话来说这个问题了嘛——枪打出头鸟。
相互从来没有过连接的文明之间。有没有办法判断对方是善还是恶?有没有办法判断对方如何判断自己的善恶?如果无法判断,那究竟值不值得为不确定的科技进步冒这次风险呢?
而电影中人类的判断是——接受外星人的邀请。接受的理由其实是非常草率和牵强的,只是因为看到了一副单手打招呼友好形象的图案。
当然,按照电影的设定,外星文明就在26光年外,已经锁定了地球,因为无线电波不偏不倚瞄准的就是地球,并且传回的还是地球上曾经向外发出过的无线电波,说明地球早就已经是外星人的瓮中之鳖了。即便地球人一致决定放弃外星人的邀请,难不成还准备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跟外星人来个以卵击石不成?所以电影中人类的决定某种意义上说,跟死马当活马医也没啥区别了。
只不过电影中碰到的,是一个友好的外星文明,友好到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了白求恩同志。因为这是一个高尚的文明,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文明,不仅完全没有想过要来争夺地球上的资源,摧毁地球文明,还四处招揽宇宙深处各个不同的文明,给大家建立一个友好交流的平台。还会体恤到地球人一惊一乍的坏毛病,把交流场景转换成艾莉儿时画过的海滩,把交流对象化身成艾莉的父亲。这不就是微信支付宝嘛,你用我的服务就行,我不收费,我还为你服务,你只要把你的流量和信息给我。
但是,遇到这样的外星文明有多少概率呢?
想象一下,我们人类目前在大肆探索外太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找到宇宙深处的小伙伴,然后跟对方说声“嗨”吗?是为了找到一个低等种族,然后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对方吗?
反正我不会这样认为。我的猜测,最大的可能,还是给自己的地球基地找一个备胎。如果我们自己没法做到人人白求恩,怎么可能寄期望于外星人人人白求恩?真正安分守己的外星人才没有闲工夫出远门来地球玩耍呢。
进入下一个话题。
《超时空接触》除了讨论科学,同时还在讨论宗教。这两个看似经纬分明的对手。在电影里从开始时的水火不容,最后竟发展到了水火交融。双方的代言人自然分别就是女主角朱迪和男主角马修啦。理工男+文科女的组合我们见得多了,也来尝尝理工女+文科男的鲜。
影片没多久理工女就把文科男睡了,还一走了之,留一个男人在自己的床上,就去上班了,这简直不要太酷。当然女主也不是第一天那么酷的,当父亲去世葬礼那天,有个神父安慰她,说“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说出为什么,有时我们只能接受,这就是上帝的旨意。”结果小艾利摇摇头,告诉神父,我应该把药放在楼下的浴室,这样我就可以快些拿到药救回父亲。神父听了一脸尴尬。
而男主马修,操着一口大舌头的美国德州口音,身份是不穿神父衣服的神父,有点像咱们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依靠畅销书竟成为了美国总统的座上宾——白宫的宗教顾问,人生轨迹似乎完全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一点都不科学。
这一对男女从必须转机三次的偏僻小镇一夜情后再次相遇,竟然是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种概率本来就比地球人遇见外星人的概率高不了多少。
然后不温不火地就好上了,调情时用的还都是各种科学定律——比如奥卡姆剃刀理论。
还没怎么来得及秀恩爱,两人感情就面临重大危机,事实上不是感情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对立。
第一次与外星人零距离的选秀赛场上,男主马修是背对着朱迪的梦想导师,但他不仅没有为朱迪转身,还问了一个明知道朱迪这种理工女根本不懂如何回答的政治问题。结果自然是葬送了女主的大好前程。
然而第二次与外星人零距离结束,当人们纷纷在怀疑史上耗资最大的真人秀节目是不是纯粹是在骗钱时,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却意外找到了喘息的机会,而两人的世界观也因为一次不可描述的外星人事件产生了交叉。说话必须遵循教科书上某一条某一款定律,否则讲不来话的女主,开始用一连串让文科男都自惭形秽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经历。而男主,一个有神论者,冒着神的位置被外星人替代的风险,开始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了。
虽然转变的过程比较生硬,但话题性倒是非常浓重的。那么,科学和宗教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首先要问,神真的存在吗?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都会吐槽里面相信神存在的概率有95%这个天文数字那么高,自己明明就不相信神的存在,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概率,太荒唐了。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像前一阵国家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5000元,你可能认为5000元的起征点依然还是太低了。但事实是,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劳动人民,月收入根本还达不到5000元的标准,你和你身边的人纷纷认为太低了,那是因为你们同属一个圈子,如果你走出自己的圈子,世界可能完全不同。
宗教这个东西也是一样。你看电影,说明你至少还具备了看电影的条件,你有硬件设备,文化程度也不可能很低,并且有意愿打开《超时空接触》来看的人往往又都是科幻迷,更愿意相信科学。你们就可以算是同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人不相信神的存在很容易理解嘛。但,这个圈子跟整个人类群体相比又有多大的占比呢?你认为可能会比5%要大吗?
而在这个圈子之外,有神论者大有人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教派,你认为这些群体有多大?你还可以问问自己,从你出生到现在,自己有没有去过佛堂拜会过?如果你是个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那你去拜佛堂是干什么呢?参观不成?
再看一组打脸的数据,多年前,联合国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最近300年间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有神的存在,其中38位因为无法查明不记入内,其余262位科学家中,神信者有242人,不信者仅有20人,那么也就是92%的概率相信神的存在。科学家尚且有92%的有神论者的概率,那么普通老百姓的概率,你觉得会更高还是更低呢?
你可能不相信,给我们的学习生涯制造了无数痛苦回忆的牛顿,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都奉献给了神学。
牛顿曾邀请一位非常固执的无神论者参观他自制的太阳系恒星轨道飞行器。看完之后,无神论者惊奇地问:“是谁做的,是怎么做的?”牛顿幽默地说,“自发地随机产生。”无神论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牛顿说“你觉得这个小飞行器不能自发地、随机产生,然而这巨大的宇宙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
无独有偶,爱因斯坦曾接受记者的访问,请他谈对神是否有存在的看法。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朋友,看着桌上的糖果、饼干、咖啡杯,对记者问“记者先生,您知道是谁将咖啡等物安放在此处的吗?”记着回答“当然是阁下”。爱因斯坦接着便说“小到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请想想,宇宙有多少星球,而每一颗星球都按照某一轨道运行无间,此种安排又是什么力量在指使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些执着的科学家终其一生都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时候,他们的世界观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呢?
电影当中艾莉坐在听审会上面对政客的质询时,竟然用了最最宗教化的语言去回答,这看上去很扯淡,但并不是没有先例。
400年前,当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上帝,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情。”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拥有2千多种发明,但当记者问他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发现耶稣是人类的救主。”他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立了一块石碑,其上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伦琴在发现神秘射线后,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根据《圣经》希伯来书第4章第12节的内容,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射线,即基督耶稣之光。
知道的越多,发现的未知就越多,就越会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无知者才会无畏。
量子理论,弦理论,暗物质,反物质,哪个我们在真实世界里感知过,哪个听上去不像神话故事。
也许就像电影中马修的台词一样,科学和宗教虽然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目的都是追求真理。所谓科学,当我们研究到了极致以后,说不准,就跟动手把茶杯从一头挪到另一个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就看是谁的手在操作了。
下一个问题,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外星人一定是存在的。
这是一个概率学的问题。宇宙无边无际,要找到一颗跟地球条件相似的行星,并非难事。只要满足地球上孕育生命的要件,就可能会有生命。
更何况,生命的存在形式也不一定就要跟我们一样啊,人类一直在被人类自己限制想象力。可能地外文明的存在形式完全不在任何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内。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以实体存在的。
那么,存在外星人的概率就更大了。
所以我认为从理论推演的角度,外星人一定存在。
但要想从人类所掌握的证据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想必就不那么容易办到。两个不同文明想要接触绝非易事。
外星人的文明可能远高于我们,可能略高于我们,可能跟我们差不多,也可能比我们更加落后,所有可能性都有。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尚且没有能力探索到任何地外生命,那么对于文明程度低于我们的生命体,他们想要与其他文明接触,更是遥不可及。即便文明略高于人类的种族,想要探访到地球也是可能性极小的事情。只有文明程度远高于我们的种族,才有可能做到探访其他文明。这样的概率会有多少?
那,外星人是否曾经与人类接触过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一个词印象深刻—UFO。80年代关于外星人的传说遍地开花,总有让人欣喜若狂的外星文明接触地球的迹象在被发现。
但很奇怪的是,在现在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图像资料传播那么方便的今天,我反而觉得外星人事件变少了。原因,可能是我自己的关注度低了,所以搜索引擎自动调整了我的阅读习惯,也可能,是图像修改的技术高超得已经让人不再相信任何外星人事件了,所以有关信息也就自己过滤掉了,也有可能,外星人确实再也没有来访过了。
总之这个外星人的兴奋点似乎已经过去了。外星人究竟有没有来过谁都不敢打包票。
讲述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电影有很多很多,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接触方式,电影都已经拍过了。所以《超时空接触》里女主在筹集资金时说了句台词,让他的同伴找好莱坞去要钱,因为他们从外星人身上赚到的钱可不少。
有机会我也想聊一下《降临》这部电影,也是讲述人类与外星生命接触,但角度非常特别,讲了人类和外星种族如何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
玛雅壁画,麦田怪圈,英国巨石阵,纳斯卡线条,甚至埃及金字塔都曾被认为是外星文明造访的痕迹。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作为外星人接触人类的实证。
世界各地都有人称自己见到过飞碟,见到过外星人,但到最后也都是传说而已。
外星人也许真的来过,但他们可能跟《超时空接触》里的外星人一样,并不希望伸张。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短时间内,人类应该没有接触过外星人,这个短时间,大概是几十万年。也就是现在的人类存在的时间,地球约有46亿的寿命,几十万年不算什么。我觉得接触一次外星文明,可能就会对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外星人没准曾经来过,也留下了痕迹,但很有可能是发生在史前文明时期,也许,地球上曾经有过另外的文明,但毁灭了,或者移居到了其他的星球。毕竟,对46亿年来说,还是可以发生很多事情的。
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的神会不会是外星人呢?
在《普罗米修斯》电影系列的世界观里,人类的神就是大白这个外星种族,因为他们给予了人类生命。
古文明遗迹里隐隐约约会有外星人接触人类的痕迹,比如玛雅壁画里就出现过宇航员模样的雕刻。关于耶稣的画像中经常有飞碟出现。
神就是外星人,这种可能性,我认为还是很大。他们可能就像复联里的《雷神》,居住在某个外太空遥远的星球,但拥有很高的科技水平,以至于让对力量一无所知的年轻种族人类觉得看到了神迹,笃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