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蜂蜜 Bal(2010)

蜂蜜 Bal(2010)

又名: 蛋奶蜜三部曲之蜂蜜(港) / 蜜(台) / 蜜糖 / 亲爱的 / Honey

导演: 塞米赫·卡普兰奥卢

编剧: 塞米赫·卡普兰奥卢 Orçun Köksal

主演: Erdal Besikçioglu Tülin Özen Alev Uçarer Bora Alta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土耳其 德国 法国

上映日期: 2010-04-09(土耳其)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1571724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相比近些年的柏林金熊片,《蜂蜜》显得很特别,它没有主题先行的故作讨巧,更没有掺杂政治文化等热门议题,电影节的精神主旨回到了诗意美学的传统路线上。正因如此,《蜂蜜》带有闷和缓慢等天然特征也就不稀奇了。这是一部散发着作者气质的个人式电影,它甚至不是孤立存在的。《蜂蜜》与《鸡蛋》(Egg)、《牛奶》(Milk)组成了约瑟夫三部曲(Yusuf Trilogy),前两部作品的困惑反而要在《蜂蜜》中寻求答案,片中母亲准备早餐时也出现了这三样东西,算是呼应。电影时间横跨了约瑟夫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时光倒流,好似一个惊人而漫长的闪回。而如果没有金熊奖的肯定,卡普拉诺格鲁的野心恐怕要继续被尘封。这种野心不需要时代的映照,观众得跟作者一道静心思虑,与主人公的命运共呼吸,一路同行。

    可能由于小男孩的灵性和精彩表现,许多人把《蜂蜜》跟伊朗儿童电影混在了一起,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蜂蜜》既不靠近阿巴斯也不穿“小鞋子”。首先影片并不苛求写实,它是写景描物抒情怀,故事简单,对白精简,彻底执行了用画面说事的原则,留下予人想象的自由空间。其次影片纠结的是一些内心阴影,而不是一些可以说清道明的东西。小男孩在课堂上口吃,回到家里父亲缺席,都是常见的成长之痛。借助梦境与神秘主义,《蜂蜜》把不可言说的秘密埋藏了在森林里,就好比结尾处,小男孩在幽暗里睡去,与大树共同呼吸,跟周围万物形同一体。

    在我看来,《蜂蜜》与阿彼察邦和河濑直美的森林情结和东方情调近似一路,一小半接近于杰兰(Ceylan)的《小镇》(The Small Town)——只是没有了那么多个人情感,生怕别人看不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小男孩的主观视角和个人世界也过于强大,他什么都不说,但什么都知道,有所预感和灵验。无论在家里、路途上或者教室里,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哀伤,电影都一再强调小男孩的观察与观看。有过肩拍,镜头与视线一致;有透过玻璃瓶的俯拍,小男孩渴望奖励和赞美。若算上几组梦和主动对话,《蜂蜜》有半数以上篇幅是在描述小男孩的心理体验。《蜂蜜》还放入了圣训、诗歌与古经,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隐喻互照,父子关系的解读方式有点接近于俄罗斯的《回归》(The Return)。

    然而对《蜂蜜》的这套路数,影迷不见得陌生,异议者手中也有沉溺或苍白的大棒,毕竟个人式的情感表达向来无法取悦多数人。遭人质疑的长镜头,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像开场的长镜头把画外空间都用上了,后面马上接了一个巧妙的树上机位,充满悬念,相当吸引人。与此同时,《蜂蜜》的镜头也没有那么呆板,影片以摄影见长。拍摄穿越森林树木的阳光时,光线就好似在流动一般。片中有好几处取光和焦点的处理,都证明了导演不是偷懒的一类人。顶多,他只是有一点点偏执,要把一个人的东西拍尽,说完。【南方都市报】

    《蜂蜜》 Honey

    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 Kaplanoglu)
    演员:埃尔达尔·贝斯康格鲁(Erdal Besikcioglu)

    正如导演的两部前作,《蜂蜜》拍的非常优美和纯熟,时而能感受到导演控制所带来的压迫感。 ——Lee Marshall(《每日银幕》)

    对儿童世界观的存在主义叙事,一部有关失去与哀悼的电影。 ——Katja Nicodemus(《时代周报》)
  2. 约瑟夫蛋奶蜜三部曲:生活的倒叙,生命的回归
    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拍摄的三部曲《鸡蛋》、《牛奶》及《蜂蜜》中,最先看的是第二部《牛奶》,然后又看了《鸡蛋》和《蜂蜜》。看完《蜂蜜》之后才恍然,原来这是一部倒叙的个人生活史,写的就是三部影片的共同主角约瑟夫的一生,其中应该也有导演生活的影子。三部电影是一部一部地往回溯,从现在追忆到约瑟夫的童年时代。
    在《蜂蜜》中,约瑟夫还是一个少年,刚刚上小学,敏感而聪颖,有着口吃,跟着父母生活于小村,父亲以割蜂蜜为生,最后也死于采蜂蜜。而在《牛奶》中,约瑟夫长大了,与寡母生活在一起,每天在镇里卖牛奶,他喜欢写诗,也继承了上一集父亲癫痫的毛病。在《鸡蛋》中,约瑟夫去到了伊斯坦布尔,开了家二手书店。他还是有着癫痫,出了几本诗集。在家乡的寡母去世,他回到了家乡,安葬母亲。在家乡,他找到了爱情,并留在家乡。
    故事很是简单,不过人生又会有多少故事呢?总是忙忙碌碌,倏忽之间,人生已经过去泰半。蓦然回首,生命就如流水,一刻不停地往前流着,似乎没有留下印痕,也未有大的波澜,然而你的希望你的生命你的梦想,就在这缓缓的流动之中,一点点地流逝。人在小的时候,总是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对于成年后的生活总有许多玫瑰色的幻想。而当长大成人,才发现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已经留在了过去。人是无法重返过去,就如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如果真能像约瑟夫三部曲那样,生命能够那样倒叙,那人生就无什么遗憾了。
    从中年的沉暮,到少年的青涩,再到童年的无忌,从了然到懵懂,从游离到回归,约瑟夫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变得清晰起来。在《鸡蛋》中约瑟夫的心态已经老去,枯守在书店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激情。回到故乡似乎也非他所愿,母亲的去世才促成他的故乡之行。近乡情更怯,故乡物是人非,他希望赶快办完母亲的葬礼,尽快地离开。不过在故乡闲居数日,也让他有了些感觉。而曾代他侍候母亲的年轻女孩,也唤起了他的情感与爱意。在黑夜中痛哭一场之后,他决定回到故乡,回到那个女孩身边。这是他身体的回归,亦是心灵的回归。
    而《牛奶》中的约瑟夫,刚刚成年,对于未来有着幻想有着激情。虽未考上大学,却还热爱着写诗,其中一首诗在杂志上发表。本来想考军校,但癫痫的毛病让他未能如愿。不过在伊兹密尔检查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女孩,有了一些朦胧的感觉。回到家后,孀居之母的爱情让他烦恼。他的母亲与车站站长相互有了感觉,慢慢地在接近,并一起去看新房。这让约瑟夫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起了变化,他似乎无法接受,也无可奈何。最后他离开了家庭,前往小镇边的矿井,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现实对于约瑟夫来说一塌糊涂,未来似乎还值得憧憬,毕竟他还年轻。
    《蜂蜜》则将约瑟夫的人生追溯到了童年。人一生的性格与命运,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太多的联系。《蜂蜜》中的约瑟夫长得真是很可爱,这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一紧张就口吃,无法阅读一篇完整的课文。他与父亲的谈话总是悄声细语,他帮着父亲采割蜂蜜,大自然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朋友。他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成绩不太好,有点小焉坏。看着同学从老师那里得到小奖牌,让约瑟夫既羡慕又渴望。当他在全班最后一个得到奖牌,高兴回家之时,却听到了父亲采蜂蜜死亡的消息。这个男孩躲进了他熟悉的树林中,他也变得成熟起来。
    三部影片,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构成了约瑟夫完整的人生。这是一个来自美丽的土耳其山村的孩子,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成长,身上有着自然的灵性。他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外面喧嚣而繁华的生活吸引着他,作为诗人的天赋也鼓励着他走向外面的世界。但在繁华的伊斯坦布尔,这个来自山村的孩子在生活中变得遍体鳞伤,美丽的诗情花朵也在枯萎。但离乡多年,亲友已是凋零,自己的故乡是否还接纳自己,对于约瑟夫来说,是一番心灵的探索,最终他在故乡找到了恋情也找到了平静。影片一个个舒缓饱含深情的长镜头,一幅幅极富质感的细腻画面,美到了极致的土耳其的景色,欲说还休的流动的情绪,虽然影片中对话少到几乎没有,但你仍能感觉到一种强烈感情的跃动。这种感情无论你所处地域所奉宗教为何,都是人类共通的。
    三部曲的三个片名也很有意思。第一部名鸡蛋,但内容却与鸡蛋无关,影片中也只有两个地方出现鸡蛋镜头,但鸡蛋的意象却在三部影片中不断出现。鸡蛋是什么?也许指的就是指的就是生命的生生不息,鸡蛋象征着母体,象征着子宫。《鸡蛋》的结尾,约瑟夫在黑夜中躺在草地上,与一条狗默然相对,而这片草地在影片的开头,他的母亲刚刚走过。这个意象意味着他回到了母体。《牛奶》和《蜂蜜》两部影片的片名,与影片的内容关联甚大,前者是约瑟夫的职业,后者是约瑟夫的父亲以此谋生。奶与蜜均是生命的必需品,意味着丰腴与富饶。在《圣经》中,上帝告诉犹太的祖先,要赐予他们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约瑟夫的故乡是否是这样的一块土地?至少在约瑟夫的心目中,它一定是。
  3. 文/布宜诺斯

    回溯的人生和遗失的传统

           在38岁“高龄”才以处女作[天涯无处不是家]进入影坛的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曾调侃道“即使在土耳其,看我电影的人也真的很少”。缓慢的情节、看似无目的景致、无休止的长镜头,卡普拉诺格鲁一向坚持的“艺术追求”,连一贯被贝拉·塔尔培养“重口味”的匈牙利人民也曾对他的前作[牛奶]大呼吃不消。但是在今年的柏林,一位严重睡眠不足的德国记者在赶完早上九点场的[蜂蜜]后,由衷发出“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但真的很值”的感叹,足以说明影片本身的魅力。[蜂蜜]是卡普拉诺格鲁“尤瑟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延续了前两部缓慢、安静的整体风格,却因主角是一个自闭男孩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整个“尤瑟夫三部曲”采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逆向叙事方式,尤瑟夫是一位生长在黑海附近小村安纳托利亚的草根诗人,在2007年的[蛋]中,他已近不惑之年,生活颓废,虽然有著作出版,却只能在小众流传,而他本人也整日在街上游荡,和一个女人发展着若有似无的关系,最后因母亲的离世重回故土——当初是他抛弃了故土,如今终于轮到他被这份血缘抛弃。2008年[牛奶]中的尤瑟夫则刚刚高中毕业,一些诗作在杂志上发表,但精神上的荣誉并未改变他和母亲靠挤奶送奶相依为命的穷苦生活,去参军,去写诗,那时的他充满迷茫,刚刚有出走的念头。而在如今的[蜂蜜]中,尤瑟夫仅仅是个六岁的小男孩,卡普拉诺格鲁开始从生命的原点解释他的一生。

            孤僻、内向、口吃、阅读障碍,这些关键词显然让一个六岁男孩的成长颇为艰难,尤瑟夫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常规的关系,与母亲亦疏远,唯一可以大声清晰地用语言沟通的对象只有父亲一人。而正是这位他最信赖的父亲给了他一生的伤害——他竟然在决定外出谋生后一去不回,于是,[牛奶]中母子二人的艰难维生,[蛋]中尤瑟夫的淡然冷漠,全都有了命运的依据。[蛋]中的一个细节是这样的,尤瑟夫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毫无感情地找律师,打电话,商议遗产事宜,甚至连母亲遗言指定他回去家乡完成的“圣愿”都想推脱,情景好似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但是在尤瑟夫独自站在小城的一隅,茫然对着空气无所事事时,突然癫痫发作,抽搐倒下,恍然间听到一旁的清真寺在唱死者祝祷,但时间是傍晚,并不是死者祝祷应该响起的清晨——那便是他的潜意识在召唤他深葬在心的情感。到了如今的[蜂蜜],导演给出尤瑟夫童年时与父亲和谐相处的情景:他们一起在静谧的森林里行走,尤瑟夫协助父亲将绳子扔过高高的树杈,看着父亲攀上树干,取下蜂巢;他们肩并肩坐在自然光渐渐黯淡的房间里,仿似不知晨昏,小小的一室暗涌着亲子的默契——而这些,正是[蛋]和[牛奶]中极度缺失的,和亟需找回的。电影中的最后一幕发生在黑暗的森林中,你只能看到决定出发寻找父亲的尤瑟夫穿着白色上衣的晃动身影,听见剧烈的雷雨声,仿佛看见这个不善表达的孩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如卡普拉诺格鲁所言,之所以用食物做片名,是因为蛋、牛奶和蜂蜜是土耳其人餐桌上最常见的几种食物,将尤瑟夫的成长经历逆向展示,其实也印证了导演对土耳其传统的回溯和些许焦虑。[蛋]中出现一位手艺人用原始装置精心结一张渔网,一群穿着现代的年轻人在排练民族舞蹈,而尤瑟夫母亲的“圣愿”是要他为神用最传统的方式献祭一只羊,尤瑟夫却坦言他已经不信这个了。[牛奶]中是尤瑟夫母亲赖以生存的挤奶手艺渐渐被机器取代。到了今次的[蜂蜜],导演选择了这个黑海旁交通不便的小村,在蜂农间生活了一阵子,发愿为那些善良的人们记录一些什么“这里的人们还遵循着古老的生活传统——一些生活的习惯,宗教仪式和集会祈祷的行为都是非常脆弱的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因此卡普拉诺格鲁向我们展示许多原始的蜂蜜萃取方式,传统的祭祀和舞蹈,还把自己最珍贵的童年回忆——与父亲的默契和亲密转嫁到约瑟夫和蜂农父亲身上,为尤瑟夫后来并不快活的人生提供了一份仅有的温暖回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尤瑟夫未来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到达那个现代的天堂,他在摩天大楼间依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蜂蜜]中的他在这个童年世界的手足无措一样。

    极度的安静和极度的美丽

           [蜂蜜]的起始需要你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来进入那个诗意的情境:镜头就静止在森林的景色上,好像听到什么东西在树丛中扑腾,片刻,一个男人牵着驴子慢慢走进画面,镜头就那样跟着他,很久很久,终于,他停下来,抛出一截绳子在树杈上,开始向上攀爬,但是树杈突然断了,镜头总算起了变化,开始从树杈的断处俯视这个跌落的无助男人,他便是尤瑟夫到处采野蜂蜜养家糊口的父亲。

           虽然沿袭同样的影像风格,但与绝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城镇的[蛋]和[牛奶]最大的区别在于,[蜂蜜]将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尤瑟夫儿时度过大部分时光的故乡森林,而那正是让自闭忧郁、有先天缺陷的他酝酿出诗人之血的精神家园。在尤瑟夫伴随父亲寻找野蜂巢的路途上,长镜头缓缓滑过点点摇曳的野花,在父子二人小憩时,有小鹿在一旁探头探脑,突然跃起略过尤瑟夫的肩侧,有月亮的倒影在水中荡漾,又被掬水的双手轻轻打散,一切一切都好似一个童话般的梦境。

           看卡普拉诺格鲁的电影,会让人回想起拍出“阿普三部曲”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无论是对土地和传统的深深眷恋,还是用诗意的镜头语言勾画人类和自然的彼此享受。要知道,整个“尤瑟夫三部曲”是没有配乐的,再加上[蜂蜜]中的尤瑟夫本身便是沉默寡言的自闭小孩,导致影片大部分时间都近乎无对白,因此一路跟随画面的均是大自然最原本的声音,卡普拉诺格鲁得以捕捉自然界最细微的一举一动,故事散发的情感也愈发广袤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蜂蜜]对一些人来说却是部难啃的片子,毕竟,如今的观众早已习惯电影中各种夸张的修饰,色彩,音乐,音效,CG,相形之下,[蜂蜜]简直要啥没啥,连打光都没有丝毫人工的添加。但是从另一面来看,[蜂蜜]根本就是一部不允许有效果的电影,因为它面对的是最本质的土地和最本质的人,所以才深深打动了一贯崇尚自然的赫尔佐格,也许他那句“把金熊颁给[蜂蜜]是我们只用10秒就做出的决定”多少带点夸张,但对卡普拉诺格鲁来说,“无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树还是树,草也还是草”。

    原文载于《看电影》2010年3月上
  4. 寂寞的孩子心里藏着很多故事。

    是一部一见钟情的电影,
    因为对孩子的眼睛和总会很专注的眼神没有抵抗力。
    以摄影见长的电影,每个场面都是完美的构图,
    好像一部流动的图画。

    看着班上同学读,自己也跟着默背(这孩子记忆力超强)
    孩子小心翼翼地举手想读书获得“小红花”
    但是老师却让读没有练习的那页
    孩子给爸爸讲自己昨晚的梦
    孩子轻轻地和爸爸说一切和花粉、蜂蜜有关的东西
    孩子看到爸爸送给别的小孩礼物 自己还小妒忌
    孩子想跟爸爸找新的蜂巢
    孩子觉得 和爸爸在一起总是最好的时光

    最后 还是不见了爸爸


    我坐在梦里的那棵大树下等你
    希望在繁星满空的那个夜晚
    你亲手将那只帆船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