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不羁美少年 À cause d'un garçon(2003)

简介:

    文森(朱利安·鲍姆加特纳 Julien Baumgartner 饰)是个阳光的运动男孩,高中游泳冠军。他和死党斯蒂芬(弗朗索瓦·科马尔 Francois Comar 饰)以及女友奈奥米(朱莉娅·玛拉沃 Julia Maraval 饰)是完美的三人组合,在家父母也很宠他,生活一帆风顺。直到有天他遇到转校生本杰明(杰瑞米·埃尔卡伊姆 Jérémie Elkaïm 饰),两人互生好感。不料这点微妙的情愫被被同学逮到,第二天学校的黑板和墙上写满了侮辱他的标语,瞬间文森从天堂掉进地狱。他开始学着在伤害中成长,做真实自己。最后的游泳比赛上,他用自己的实力改写了同学的偏见,也赢得了父母的真情流露。而由始至终坚定的三人友情,更给电影增添了亮色。

演员:



影评:

  1. 看电影笔记:

    一个游泳少年被出柜被排挤的故事。

    少年的游泳成绩很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有一天,他喜欢的人在他队友面前说漏了嘴,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惜不是旧社会被推翻、翻身农奴把歌唱那种可喜的变化。他从以前的万人迷,变成了众人嘲笑、鄙视、排挤的对象,好像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同学在学校墙上用蓝漆写大字报,说他是基佬;在黑板上造谣侮辱他,说他论文分高是因为和老师干,全班哄堂大笑;游泳队队友不许他进男更衣室,在泳池里踢他蹬他。

    值得安慰和幸运的是,父母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很剧烈和无法接受的反应;直男哥们儿也没有弃他而去,站在他这边;女好友虽然被他伤害,但还是提供了一个让他疗伤的怀抱。爱他的人依然爱他,不爱他的人尽情地看笑话。

    大概锋芒毕露的人总是遭人羡慕嫉妒恨,所以一旦露了点小尾巴,后面的人就一窝蜂踩上去,踩不着也要叫几声好,觉得才爽到。他们游泳游不过你,但可以排挤你嘲笑你,让你游不下去;他们论文写不过你,但可以排斥你诋毁你,让你学不下去。

    我看到这种集体暴力的时候,内心很悲愤,强烈的正义感驱使我咬牙切齿,可惜我不是内裤外穿的超级男人,不是穿豹纹拿钢管的孙悟空。除了气愤,我啥也做不了,身边有人说同性恋恶心变态,我也只能瞪他几眼,在内心里问候他。

    影片的结尾走向美好的治愈路线,男主角最后在游泳比赛中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获得了队友的尊重与和解。

    如果他游泳不是那么好,没有帮助整队赢得比赛,他的队友会伸出手去拉他吗?会再度尊重他接受他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持偏见的权利,如果我们都不愿改变这种偏见,那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身为同志就一定要做得比异性恋好很多,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证明自己,才能弥补在性取向方面的“缺陷”,得到普通人都有的那种尊严?他就不能平凡而有尊严地活着吗?大家都是平凡人,削尖了脑袋也未必一定出人头地,为什么要强人所难?

    现实似乎没有电影的结尾那么美好。歧视你的人自以为高你一等,永远不会给你原谅和正常的眼光。也许你不在乎,反正他是没有关系的陌生人,可是这个世界在乎。如果每个人都完全不在乎自认为和自己无关的人,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吗?

    电影里面有两段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一段是少年的父亲在车上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表白,另一段是少年对他心上人说的话。他说:现在的我只能关心自己,我每天起床对自己说“要好好的”,这是我整天唯一能想到的,每晚上床我会说“又捱过一天”,这就是我的生活,我没时间顾别的。听到这段台词,心都快碎了。我觉得这种生活我曾经有过,或许比他还糟糕,又或许其实并没有,是我自己幻想的罢了。

    不论如何,反正都过去了。而现实里那些不公正的眼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消失。
  2.       在我以往看过的电影以及文学作品中,关于出柜或是被迫出柜的故事的结局,往往是男主角家庭破裂后辍学,流浪街头,或是混迹与同志酒吧或是同志圈。还有一些甚至是导致了自杀或是被他人残害。
    诚然,这些现象似乎都存在与这个社会中。每当看到那些同志酒吧里的一些无‘家’可归的同志,或是一些关于出柜的同志自杀,或是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在学校受到侮辱,滥交而染上艾滋病的消息的时候,内心的确感到了极大的震撼,有时候甚至会去质疑自己,会去疑惑是否作为一个同性恋是正常的。
        但是这部电影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优秀生,学习好,游泳健将,还是一个俊朗的男孩,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在完美的表象后面,它却一直被自己同志的身份困扰着。他希望可以和亲人,朋友,还有身边的人坦诚自己的身份,希望作为一个同志,他同样可以被人接受,但是当他在毫无准备的时候被迫出柜,很多人变成了他的敌人。这时的他,比任何人都需要认同,因为事实就是,尽管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喜欢的是男生,但是他还是以前那个学习,体育成绩优秀,礼貌,善良而且自律的男孩,而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甘堕落。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更多的同性恋人群似乎更像这个男孩一样,过着正常的生活,他们不论出轨与否,不因为自己是同志,而穿另类的衣服显示自己的身份,他们不封闭自己,让自己堕落而混迹于酒吧,他们不吸毒,不滥交,他们有的学习优秀,有的在工作上出类拔萃,他们生活在异性恋的大群体中,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保留这对同性美好而单纯的幻想。很多时候,一般人甚至不能分辨出他们就是同志。他们的的确确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可能直到有一天,你的某个朋友突然告诉你他是同性恋的时候,你才能相信这一切都不是瞎说。所以说,这部看似和其他的同样题材的电影不同的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理性而真实的还原了现实的情况,而那些充满了消极色彩的同志电影,我想它们的拍摄者似乎对同性恋还有偏见或是认识上的局限,抑或是它们的聚焦的题材还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很喜欢电影里教练对Vincent说的一句话:‘你或许喜欢男孩,但你的人生目标不是开一家花店,你很会游泳,让他们看到你能坚持下来,并且能在比赛中胜出。’今天,很多公开的同性恋者,已经站在了行业的顶尖位置,而且已经被身边的大多数人所接受。
        影片中的另一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当Vincent感受到身边的人施加在自己身上沉重的压力时,他突然有了放纵自己的冲动,从而到巴黎的同志区的夜店里找到了自己的性伴侣,这里的气氛却让这个好孩子感到了不适,当他在厕所里受到了一个陌生人的骚扰的时候,他坚决地拒绝并且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获得解脱的途径并不是和他的那个‘男朋友’一样,终日混迹于酒吧,而这个男人也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他们在一起仅仅是性欲的满足,他应该做的,是证明自己足够的优秀。于是他找到自己曾经的女朋友,也是最好的伙伴之一,倾诉了一切。
        同样,这个影片令人感动的不仅是男主角的积极乐观和优秀,还有身边的朋友的态度,也反映出了现代人的包容的心态。
        在得知了自己最好的哥们是同志的时候,Stephane选择了安慰和鼓励而不是离开自己的朋友,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友谊’是对朋友的身份的接受和包容,并且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留在他身边给予支持。而从Vincent另外一个朋友Naomi身上,我们看到了更加复杂的心情。
        本来Naomi是可以像Stephane一样完全接受Vincent的,但是由于Vincent最初的懦弱,欺骗了Naomi的感情,和她上了床,导致Naomi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委屈和羞辱。但是她渐渐地也理解了Vincent的心情和处境,她最终选择了原谅和接受自己的曾经最好的朋友和自己爱的人,她找到了导致Vincent被出柜的男生,了解了他的处境,为他和Vincent创造了机会去把事情说明白,原谅对方。她选择的是再背后默默地支持Vincent。她最终选择了离开,其实是想保护自己和Vincent的友谊,她希望给自己一段时间,彻底从自己被欺骗的阴影和对Vincent挥之不去的爱中走出来,在重新回到他身边成为朋友。Naomi是一个善良,通情达理而聪明的女孩。
        他的父母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在厨房表现出的手足无措的情节,同样让电影显得十分真实。不过这部电影中Vincent的父母明显成为了一个正面的典型,他们在逐渐接纳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过程中,始终站在支持和理解的立场上,虽在这之中也给Vincent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也一度和孩子疏远,但是他们始终宽容的态度和理解的立场,是值得肯定的。影片在表现父母接受孩子的过程上,同样是一直贯穿到影片的最后,这使得影片更加接近现实而不像一些电影表现的那样,当突然得知了孩子是同性恋是,父母立刻表现出的毫无所谓的接受态度,这样的父母虽然存在,但似乎只是极其少数吧?
        而在这部电影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Vincent的游泳教练,当影片中,Vincent听到教练对自己一番鼓励的话语后,长期苦闷的脸上终于又露出了释然的微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他和教练从前的关系看来,他似乎更需要教练这类人的肯定。因为教练和他的关系,似乎就是天天在训练馆里见面,但是对互相的私生活却毫无所知,他们似乎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正是以为如此,当Vincent从身边这位天天见面过却对自己毫无所知的教练身上得到了理解和支持后,他感到似乎他又可以坦然地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了,也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自己努力去争取其他人的认同了。
        在我看来,影片中每一个觉得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都是在最大程度上和现实相符的,所以纵然这里一个完美男孩的完美结局的故事,但是经历电影的过程时却并不轻松,而且容易让人信服。
        诚然,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想这个男孩一样优秀和完美,身边有帅哥美女做最好的朋友,被帅气的男生最求着,成绩体育都很优秀。但是,我们更多人在遇到类似的困难是,都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get over it',而不是自甘堕落。至少对于我来说,我想要的生活并不是混迹于同志酒吧,沉迷与酒精和乱性的麻痹,放弃生活的希望,我也会和他一样,希望有一天有一个喜欢我,而且我也喜欢的男生,两个人能在一起。至少,在我经历的同志酒吧之后,它给我的印象和影片中并无太大的差别。这部电影似乎更多地到处了我们这些所谓的‘乖学生’的心声,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给这部影片打了5分。
         或者,如果你对这样的励志情节并不感兴趣而只是想看人的话,这部电影的男主角Vincent也是帅到无可挑剔的欧洲美少年了,从这个满眼帅哥美女的阵势看来,视觉享受上也没什么理由不给它打5分了。
  3.     一部电影能够完整的把一点表达出来,我就算他的确打动人心。它值得推荐。
        我本来想给五星,因为看完之后的感受,的确是锥心刺骨,这不是所谓的腐女可以理解,一个男孩变成男人,或者不自知不由控制的改变,或者你知道有人会对你怎么样,你害怕,所以你愿意活在谎言里,无法改变。
        我一直不知道腐女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无法理解,觉得可笑,是所谓的流行文化充昏了头脑,还是生活无聊到了极致,别无他求。非得认为两个男人恋爱要么美得炫目,要么催人落泪,似乎偶像剧看多了,范变质的花痴。
        
        他是普普通通的少年,他并不是天之骄子,他不过学习好,游泳好,长得也还好,这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不过喜欢男生,这问题就大了,更何况他自己认为这问题很大。但这有什么。一个“正常”的边缘人物必须经历的觉醒。
        我并不认为所谓的世俗是俗不可耐的剧情设置,是编剧没用脑子,随便套了几个人物进去,来做引导和面对,它恰恰是现实里的真相,因为只有这些才是真实的世界投射在电影里的真善美丑恶坏。
        伙伴或者竞争对手的欺负,好哥们的坦言,女友对他的那句,“你不爱我,但是你需要我”,哥哥的不理解或者说妒忌,体育老师的那番肺腑之言,文学老师拒绝之后又仓促的想要给予帮助,都是人心的单纯与复杂。
        
        它是现实世界里真实的情况,父亲坐在车上说的那些话,是反思的过程,无力改变,的的确确此生终是孽子。
        母亲最爱他,但是无能为力,一切只能在现状的情况下变得好起来,不是么。
        感情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无关网络,不在酒吧,并非要在人人都无所谓的场所。你的遇见,这么奇妙,让你发现自己,这便是奇迹。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德国片,看了才知道法国,其实在任何地方,都很为难。
        给自己一面镜子,看看自己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感谢父母,造物主,接受它,拥有它,走下去。
  4. 男的女的都挺养眼的,剧情也不虐心。

    你出柜了,老爸老妈依然爱你;
    好朋友维护你;
    女朋友爱护你;
    教练不管你喜欢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出成绩,可以开小灶;
    文学老师可以小声的给你透漏自己也是GAY,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男朋友虽然不地道,但是也没坏到哪里去;
    队友们最后也不排斥你;
    还有一个暗恋你的同学成为你的BF

    一切都挺美好的,难得看见这么不揪心的电影。
    总之,在你不想看那些乱七八糟的感情扰乱你心绪的时候,看到这样温馨的影片,自然有打5星的冲动,但是偶手抖了一下,4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