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影是R级,稍微调整一下便可PG-13级,但也没有必要,因为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一句话简评:扎实的剧本,不错的冷幽默小料,剧情和人物情绪的起伏比较多;精彩的表演,保罗吉亚玛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他和凯瑟琳哈恩以前都有较多且出彩的平凡中年人物形象,光总有一天会照在那些出彩的配角身上,他们俩此时再合适不过。对比《革命之路》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的夫妇形象,更显生活气息;色调和转场处理得很好,下面会举些例子。
耷拉着内衣裤的男主取精时看A片,对A片画面和声音感到厌烦,恶心,准备用遥控器将显示器关闭,遥控器失灵,使劲按,拍,遥控器壳散了。这是一个偷窥镜头,通常我们看不到一个中年人以这样的样子出现,毕竟中年人更注重体面。只有亲密的人才会看到一个中年人疲惫、邋遢、恶俗的样子,所以这场景很能使观众共情。
这是两张图转场,色调,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我们生活中也会如此,刚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下一秒却不得不微笑着面对他人。你说,我们到底是学会了克制,还是学会了逃避和虚伪?
医生在动手术,这里色调又变了,而且利用仪器的光顺势从下打了主光。我想,很多人上学都玩过用手电筒从下往上打脸上这个小把戏吧。能利用环境本身就创造气氛,是需要灵感和积累的。
男主手上的医院分析后的图纸,多次出现,这里风把图纸吹飞,他们慌忙中又抓住了。有时,就是一些小小的东西会承载太多的希望和幸福,同时也会颠覆这一切。比如你初恋一个小小的吻,那个已是他人伴侣曾送你的礼物。这里也对接下来的剧情有着明显的暗示,另外,注意一下,这里是:中景。
这块有着孕妇图形的挂件,也多次出现。和一些其他空镜头相同,不爆炸式的输出信息,让观众有缓和思考的时间,更加细致地去感受他们夫妇心理状态。
大街上吵架,这场对戏十分精彩。从疑惑,到发问,到各自观点,到争吵,到拥抱。没有那么歇斯底里,但也不会很雅观(有些电影会过分艺术化),非常生活化。注意,这里还是:中景。
色调又变了,女主本来非常抵触,突然又和男主达成一致,并且更加主动,更加‘兴致勃勃。结合上一段,便不由得感觉,他们的感情如此牢固。另外这里导演调皮了一下,黑搞传媒和电影的,女主说:“她是新闻和电影研究学士,难怪她要卖卵子,找不到工作了吧。”’
这里物色提供卵子的女性,男主的表情不言而喻。有趣的台词你们自己去感受吧,哈哈。
因为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女主也十分矛盾,但她手上的戒指表明他们的牢固的感情,并且肯定会付之行动。
他们侄女过来住,就这一个给气垫床打气的画面,又是导演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交代了他们部分的物质基础,和侄女的谈话互相呼应。这个动作表现了他们的生气,但更多是对未来生活的干劲。
同样是一个偷窥镜头,中年女主早晨做家务,无意看到年轻侄女光滑紧翘的臀部,对比自己的现状,怎么不会感慨:年轻真好呢?能服务于剧情,且能突破电影本身的限制,达到普遍心理。
飞舞的叶子,吹落叶这种琐事换了个视角,再次体现导演的灵感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暗示了男主心情很好,又为接下来要发生的冲突起到了先扬后抑的作用,却不刻意。
很短的片段,表现配角常用的一个手法,集中场景对同一事情的不同反应,不需要麻烦得搞来搞去,不让配角占更多时间,让观众情绪基本留在主角这边,但要把配角的形象弄出来。女配还在质问,男配把打包好的食物给他们。一切不言而喻。
这两个场景,编剧太人精了,吊着观众,加上之前一直是情绪对比的色调,这里用人物关系打破之前的对比,会给观众强烈的暗示:他们仨会一起生活。有了疑问,便会看下去。
和之前给气垫床打气的画面呼应,给气垫床放气,强烈暗示男主泄气了。导演的优点不赘述。这里会有一点关于婚姻,生活,选择的讨论,我不展开了,你们看到这里时自己思考。
前面提到两处——中景,这里给了一个远景。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这是本片最棒的一个场景,同样不是刻意搞出来的,他们晚上休息,男主用书捅天花板表示抗议,然后一只手扶着休息,主光是床头灯,完美一分为二的画面,上面是男主巨大的影子,仿佛影子压着他。暗示着他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和巨大的压力。
片尾,他们等待着,和之前一样等待着,一位可供小孩给他们领养的年轻母亲出现。我为什么要提这个画面了?我觉得更适合做海报。
说了那么多优点,也讲讲缺陷吧,点到为止不多批评,侄女那条线有讨好观众的倾向。离佳片还差一口气,为什么了?对比《革命之路》的结尾你就知道了。
其实我这人非常讨厌在文字里逐个讲画面,更喜欢从大体上或情绪上讲一部电影。我讲的只是我的感受,你的感受同样重要,但写的过程是不会有交流。电影,你要自己去看,而后面对面,你一言我一语,不断碰撞、交流、联想、引申。写这篇是因为好久没跟我一个同样爱好电影的朋友面对面、畅快、生机勃勃地聊天了,我们可能各自陷入情绪的迷宫,而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在走这迷宫时,一路撒下种子,如果有幸发芽、伸茎、开花。对方能看到,我们便不孤独。
最后,谢谢你的观看,愿你也不孤独。如果你孤独,我知道,也能理解你的孤独,有这一点,也够了吧。
(禁止转载)
影片开头和观众开了个小玩笑,先是一段令人想入非非的对白,随后出现了一个很香艳的场景,一具女性身体横卧床上,内裤褪下,露出裸露的肌肤。随后,镜头后缩,观众至此看到了景框之外的内容:原来并不是什么闺房趣事,而是丈夫在给妻子打针,从后面的剧情可知,注射的是促孕针剂。这个开场几乎是对这对中年夫妻生活的精准概括:不艳情,不性感,时常成为生活戏弄的对象。
《私人生活》是美国独立女导演塔玛拉·詹金斯暌违十年之作,据说该片中融合了导演个人的生活经历。影片的表现手法,就像主角夫妇家墙上的那幅后现代画作,赤裸,直接,具体。故事充斥了大量试管婴儿的相关细节,女主角瑞秋一次又一次在病床上张开双腿,像信徒等待福音般,等待成功受孕的时刻。
瑞秋和丈夫理查无疑是《私人生活》的绝对主角,是叙事的中心和影片视觉结构的中心,但绝大多数时刻,他们是被放置在“被看者”而非“观看者”的位置。影片鲜少出现主观视点镜头,摄影机代替了观众的眼睛,以稍显侵犯的姿态窥视着这对中年夫妻琐碎甚至难堪的日常。这样的拍摄手法与片名形成一种微妙对照:本应只属于夫妻二人之间的隐私,却被导演放置到台面上供人窥视、咀嚼。
在日常生活中,窥视这一动作时常要透过门窗来完成,因此门和窗也成为本片重要的构图元素。瑞秋抽血化验时,摄影机透过医院半掩的门拍摄;领养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家拜访前,瑞秋正赤裸下身擦洗浴缸,这一处调度依旧是在半掩的门中进行。除此之外,影片数次给到了二人站在家门口的镜头,狭窄的门厅使构图变得紧凑,一方面暗示二人不宽裕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象征角色困于生活的处境。影片中段,夫妻俩吃早餐时,他们的侄女萨蒂一直在窗外晃荡,随后又从窗户爬进客厅,从某种意义上讲,萨蒂也在被主角们尤其是瑞秋窥视着,并在某些时刻成为瑞秋的心理投射对象。
在拍摄双人对手戏时,影片也很少使用内反打镜头,摄影机有意不与某位角色的眼睛合二为一。在被医生建议寻找年轻的捐卵者后,瑞秋情绪失控,与理查发生激烈争吵,这一段使用了过肩镜头,制造出一种第三人在旁窥视的效果。
影片仅有的主观视点镜头出现在瑞秋与萨蒂在卧室换衣服的场景中。瑞秋坐在一堆旧衣物中间,镜头反打,萨蒂正弯腰找衣服,透明黑丝袜包裹着她饱满圆润的肉体。瑞秋此时的心理状态不言而喻:年轻真好,可惜自己早已青春不再。
《私人生活》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推进剧情,故事始终围绕“重金求子”这一线索。当故事主人公的全部生活都聚焦在怀孕生子这一件事上时,身为窥视者的观众却能感受到,这对夫妻的人生开始失焦了。为了要一个孩子,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搞成一团乱麻,事业停滞不前,经济捉襟见肘,夫妻关系越发紧张,并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眼下的日子一地鸡毛,俗不可耐。
然而随着配角的不断加入,主人公封闭的生活空间被打开,观众得以在一些对白中捕捉零散信息,拼凑出这对夫妻曾经的模样。瑞秋是作家,作品曾发表在著名文学期刊上;理查是首屈一指的舞台剧奇才,获过大奖。他们是萨蒂心目中的酷叔叔、酷阿姨,他们曾经也会认真筹备万圣节,与小孩子打成一片。为人父母的愿望起先只是一个萌芽,它被中年人的空虚与焦虑灌溉,不知不觉间已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挤压和侵占着原本的生活空间。
成为父母的道路布满尴尬和辛酸,萨蒂的出现则柔化了这种煎熬的氛围。她住进了瑞秋和理查的公寓,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份子,并决心捐赠卵子,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就在萨利答应捐卵之后,影片出现了少有的高光时刻,场景切换到家庭聚会那天,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人们相拥,其乐融融。
但这个高光时刻转瞬即逝。起先是捐卵计划遭到萨蒂母亲的严厉反对。好不容易通过了母亲这一关,萨蒂又被医生告知卵子数量不足,甚至不如一些41岁的个案。为了不让自己一直仰慕的长辈失望,她自作主张,偷偷增加了促卵泡激素的剂量,结果身体产生严重反应,住进了医院。至此,瑞秋和理查的梦想再度化为泡影。
繁衍生息,不过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的一项本能,如此自然的事情,有时却充满了艰辛和阻碍。影片的基调并不压抑,甚至时常出现编剧灵光一现的幽默,这与主角夫妇焦灼的心理状态形成了细微的反差。这种反差让《私人生活》呈现出一种荒诞感——无论是等待需被领养的孩子,还是等待一颗成功着床的受精卵,都不过是一种等待戈多式的荒诞。
影片的视听语言细腻传神,很多个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场景之间都存在着微妙的呼应。萨蒂搬进主角公寓那晚,出现了理查给充气床垫打气的特写镜头;萨蒂离开的那个晚上,理查又在给床垫放气。充气和打气的动作,不仅标示着萨蒂的来与去,也象征着希望的燃起和熄灭。电影开头,瑞秋和理查从医院出来站在街边打车,手中的化验单险些被风吹走,他们紧紧握住,这场戏主要采用了中景和近景;影片末尾,他们在同样的地点打车,同样手握检查单,却使用了远景,人物在宽阔的背景中显得渺小无力。
然而失望中未必没有隐藏希望,终点也可能变成新的起点,正如理查所说:“其实得知周期不顺后,我有点开心,至少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刺耳,但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甚至觉得不想再要孩子了,我只想过回正常的生活。”
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结局,夫妻俩再次来到那个他们曾被怀孕少女放鸽子的餐厅,等待着那个可能属于他们的孩子。这一次,他们坐到了桌子的一侧,手握在一起,成为了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能否成为父母,依然是瑞秋和理查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但对于观众来说已不再重要。在观众那里,他们已经跨过了障碍,失焦的生活又重新聚焦起来。
从剧情得知,男主47岁,女主41岁,结婚多年未育,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在做试管(IVF)之前,他们尝试了多次人工授精失败。(人工授精,就是使用微量促排卵药物或不使用药物,把男方的精液直接注入女方体内,以增加女方受孕几率)
本片最大的bug就在开场,女主取卵很顺利,男主取精后发现精液里没有精子,继而被确诊为单侧输精管堵塞,单侧其实也没啥,关键是男主只有一个蛋蛋......彻底尴尬了,黑心的美帝医生敲诈了一万美金为男主做了穿刺取精。
来一起敲黑板,在任何国家,辅助生殖技术之前必须检查男方精液质量!精液里都没精子,人工授精和试管那不纯扯蛋嘛……男女主之前的人工授精和开场的试管属于重大医疗事故,完全可以起诉获得高额赔偿。
好,现在我们知道男女主多年未育的原因了,男主输精管堵塞。至于女主纵观全片还真没啥问题,而且女主以41岁的“高龄”使用促排卵药物还能取出11个卵泡(25岁的侄女也不过15个),生育能力着实维持得不错。
介绍一下试管的基本流程,首先女方使用促排卵药物激发体内的卵泡生长,医生经b超和血液诊断可以取卵后,打hcg针,36小时后麻醉取卵,这些过程影片中都有细致地体现。女方取卵同时,男方取精,医生将男方的精子和女方的卵子进行培养成胚胎,再继续培养成囊胚,经基因检测后挑选优质囊胚移植到女方体内,如有剩余,可以冷冻保存留待下次移植,一般一次促排,可以提供多次移植的机会(本片没有涉及冷冻胚胎)。
影片中医生诊断男主输精管堵塞后出现了一个名词:ICSI,即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俗称二代试管。男主的精子质量稍差,直接把他的精子和女主的卵子放在一起可能突破不了卵子的阻隔,只好选一个最强壮的精子,直接由医生注入卵子,强行结合成为胚胎。
本片第二个bug,医生告诉女主,第一次移植是两个双A级别的囊胚哦,这意味着女主卵子质量极佳,胚胎发育极好,因为培养时间不明,不知道囊胚的级别具体是4AA还是5AA,但无论如何,从统计学上看,两个双A级别的囊胚移植着床成功率超过百分之六十,何况按照常理,如果有两个最高级别质量的囊胚,多少还会有几个质量稍差但也可以移植的囊胚。移植失败后,医生跟女主说她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四,建议女主使用她人供卵就很没有道理了,女主虽然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但无论是卵泡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错,有很大概率拥有自己的孩子。
男女主都说完啦,说一下侄女。侄女的身体不错,虽然被医生骂过,不过取卵数量是符合她这个年纪的正常状况哒,侄女取卵术后送医急诊,应该是私自加药,加上取卵较多引发的卵巢过度刺激,这种情况在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身上比较常见,休息,大量饮水以及用药后都可恢复健康。
最后希望国内能向国外一样开放商业供卵,目前这方面缺口挺大的,有需求的患者都被迫转向黑中介,医疗环境也没有保障。
我会停下来的段落是侄女儿在餐厅里讲自己的叔婶儿艺术上的成就,觉得这两人依然住在曼哈顿治安较差的A街租着固定租金的房子,这是侄女儿心里最art的方式,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当下对面的中年夫妻面面相觑,前一秒的沾沾自喜立刻变成满脸尴尬。这种不相称的尴尬,才是我看到的主线。
只言片语间,男女主都是产出颇丰,获得过专业领域小水花的创作者,他们一定渡过过特别过瘾的日子,获得个人成就,智力被认可,无数充满抽象对话的夜晚,满屋子挂着画家朋友的画,连早上吃个早餐,侄女儿都觉得这是ins上的生活吧。就这么仙儿的过着日子,忽然在过了四十几岁的那么一天,却怎么都要不上孩子,老被人骗,接受的社工访问,弄个试管要花一堆钱,还要继续花钱,但就是一而再再二三的搞不成。
所以到底是求子难,还是更纽约精英式的“凭什么”。当他们选择在城里,全身心投入文化精英生活,他们就可能放弃了牙医大哥那种郊区中产日子,只是文化精英心里,人生有什么是不能重头开始追寻的,偏偏生育年龄不可逆,给了重重一击。这个生育窗口交换的可能是一本书,一部剧作,或者是一些了不起的舞台,反正都是好东西,现在交易无法撤回了,到底还要不要坚持。
男主在深夜戳了楼上地板,特别无力,他是有点不想继续了。他们送侄女儿去了自己曾经待过的writing camp,又一个年轻人或者一对年轻情侣可能踏上这条路。而他们自己,没几个月又开车去了弗吉尼亚等待命运的眷顾。
这种无聊的循环和摇摆,才是生活最真实的纠缠,所谓的“纽约文化精英”也没有多一点点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