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萨尔茨堡艺术节歌剧《茶花女》 / 2005年萨尔茨堡现场演出录像
导演: 布莱恩·拉奇
编剧: 弗朗奇斯科·玛利亚·皮亚韦 小仲马
主演: 安娜·奈瑞贝科 Helene Schneiderman Diane Pilcher 罗兰多·比利亚松 Thomas Hampson Salvatore Cordella Paul Gay Herman Wallén Luigi Roni Wilhelm Schwinghammer Dritan Luca Friedrich Springer Fritz Springer Wolfram Igor Derntl Athol Farmer
上映日期: 2005-08-07
片长: 136分钟 IMDb: tt0475165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一、《茶花女》的创作由来
在一幕幕的切换中,《茶花女》的结构紧凑,情节对比鲜明,其中不乏精彩的突出点,引得观众爆发出一阵阵语笑喧阗。19世纪时,浪漫主义音乐开始崛起于欧洲,威尔第跳脱开的桎梏,其创作的歌剧,开启了歌剧发展的另一个崭新的时代,不仅推进了欧洲古典美声唱法的逐步发展,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亦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歌剧艺术的进展。在他创作的众多璀璨作品中,歌剧《茶花女》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分析其光彩溢目艺术特色与创作过程,不单单能够从中逐步解析出威尔第的审美理念与创作理念,也能透彻体会到《茶花女》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
《茶花女》歌剧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一个来自巴黎上流社会的年轻人(阿尔佛雷德)和一个美丽交际花(维奥莱塔)的爱情故事。维奥莱塔是巴黎上流社交圈中一个遐迩闻名的交际花,她漂亮、头脑灵活,情商高,能自如地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由于她珍爱纯白的茶花,人们称她为“茶花女”,这个职业让她依附男人,带来了优渥的生活。但因此,她也不会轻易爱上别人。只是当她遇到了自己的阿尔佛雷德,相爱后,维奥莱塔甚至愿意为了他放弃自己稳赚不赔的交际花的职业,跟了这个毫无前途的穷学生。但是两人在一起后,他们的结合受到了阿尔佛雷德父亲的坚决反对。以至于维奥莱塔为了爱人及其家族的前程不得不离开,并且重新回到伯爵身边。阿尔佛雷德误以为受到了维奥莱塔的“背叛”,气急败坏的他在朋友的聚会上当众侮辱了她。而这时的茶花女,肺痨已经到了一个不可遏制的程度,爱人的当众羞辱对她来说是晴天霹雳,她在悲痛中将自己的财产捐赠了一半给穷苦人,然后静静地死去了。
从《茶花女》的选材来看,这体现了威尔第的创作方向转向关注被欺压的“小人物”,这体现了在时代下,作家们的眼光转变。威尔第在歌剧创作过程中,不再将那些过去贵族、神明、帝王作为主角,而是将生活中的小人物搬上大舞台。著名作曲家皮雅维投身于了歌剧《茶花女》的创作,他依据威尔第的要求,精简了歌剧《茶花女》的原本,只筛选下重要的发展情节。
二、《茶花女》的歌剧艺术
《茶花女》最开始上映的时候是不受大家欢迎的,第一幕发生在她灰暗窄小的客厅,衣服也没有那么华丽,这让看惯了浮华表演的观众很是不满。在最初的茶花女选角中,女歌唱家为了能发出浑厚高昂的声乐,难免体型有些肥胖,这让观众不由地抱怨;“这不像羸弱且患有肺病的茶花女,反而像是患有水肿。”在后续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茶花女的形象愈发贴近原著,观众的思想也在随着时代不断改变,逐步接受了以小人物为创作中心的歌剧,便也渐渐理解了其中之美。
歌剧刚开始时,舞厅里弥漫着轻松愉快的氛围,指挥家索尔蒂爵士轻柔地带起合奏,第一幕前奏曲柔和的第一主题,立即为我们介绍出一位优雅温和的女子形象,且会让我们真切感到这是一位羸弱的、忧郁的女性。在这其中加入了高音,体现出上流社会的浮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女主角维奥莱塔金光闪闪地登场,这明显是一个以她为中心的宴会,她像一只活泼而充满魅力的金孔雀在大厅中游荡来去。在悠扬轻松的合唱祝酒歌后,维奥莱塔称病,让众人先离去,她和男主角在房间里独处,将胸前佩戴的洁白山茶花赠与了男主阿尔佛雷德。在她的独唱里,轻佻而有着对这个少年温柔的戏弄,花腔的使用使得她像一只百灵鸟一样优雅。她在另一段曲子:“还是永远自由地追逐快乐吧”音乐又摹画出维奥莱塔形象的侧面。音乐中含有华丽装饰音的、轻佻狡黠的旋律,能够使听众觉察到维奥莱塔本身狡黠、自由自在的性格特点。无独有偶,咏叹调中“亲爱的名字铭刻在我心上”,不仅体现出了她的含情脉脉与温柔明媚的形象,更让听者体会到维奥莱塔是一位充满古灵精怪的单纯女性,在她的表现中,暗藏着一股蓬勃的喜悦。
第二幕的男主独唱的咏叹调体现了他对于这份爱情的热情而勇敢的态度,热腾、激动的心情在和维奥莱塔在一起后清晰地毫发毕现。俩人在村野隐居后,维奥莱塔的服饰也黯淡了很多,朴素平和、洗尽铅华。阿尔佛雷德在唱到这里的时候,脸上露出陶醉而得意的笑。这就是著名片段:“我热情沸腾像烈火”。威尔第将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的抒情性进行了媾和,让听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剧中角色的心中所想。
除此以外,威尔第习惯于将朴素、有区分性的、简单明了的民间歌谣当做歌剧创作的基石,这样的手法让歌剧演绎出了浓厚的生活韵味和浓烈的民族精神。在歌剧演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威尔第在精心安排将宣叙调与一些咏叹调糅合起来,构建了一种有极大区分度而又特别的舞台表现。我们在看《茶花女》的第三幕中,维奥莱塔奄奄一息,象征着死亡的悲怆沉重的音乐在第十六分场间奏曲,以及宣叙调中都有着格外明显的表现。悲伤的音乐汩汩流淌在空气中,衬着茶花女苍白的脸。通过两个差异音乐基调的映衬,作者不但表现了《茶花女》的悲剧走向,还加深了我们对这部歌剧的解读。
最后,作者采用了场景对比的手法,房间外面的人群在热热闹闹地庆祝节日,气氛明亮而温暖,而女主人公维奥莱塔却含泪吩咐女仆散布财产,将她所剩无多的金钱,将她经历把她炼成悲剧的职业带来的金钱,干干净净地散布出去。她在悲痛中怀揣着对爱的遗憾而死去。维奥莱塔昏暗凄凉的景象与房间外明亮的气氛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维奥莱塔的不幸,时代的悲哀,阶级的悲哀将维奥莱塔推向无可挽回的悲剧,歌剧里音乐的处理将维奥莱塔悲痛万分的心境表现得触目惊心,使得维奥莱塔的形象变得立体鲜活。
三、结语:关于剧中爱情
我们现在在观看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观看什么?我想,大家都意识到,这几年世界似乎变得非常不安定,疫情带来的疲惫感、天灾、战争。一切我们以为很稳定的构建似乎都在坍塌,那么当一些基础性的构建变得不那么稳定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寻找抽象的、形而上的、上层的意义。比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对国家机器无比的信任,还有就是,比如说“爱”,这时候“爱”是我们能想到的、我们最熟悉的。我们都听过它的名字,我们都愿意去相信这是神话之外彩虹尽头的那一罐金子的存在。那,理智的你一定会意识到,爱,尤其是爱情,可能也不是那么稳定,一切永恒的定义都是悖论,只是有时我们读了某段故事,听了一段音乐,可能突然惊觉,原来“爱”,这个听上去虚头巴脑的词居然真的可以在一些词句里、一段旋律里触摸的到。那么在那个时候,至少在那个时刻,我们完成了对意义的构建,它在即刻是稳定的。所以在你看了《茶花女》的歌剧后,它有很荣幸地参与了你当下对意义的构建的话,它便有了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