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雪花莲节 Slavnosti sněženek(1984)

简介:

    影片根据Hrabal的小说改编,影片描绘了一个小村庄中形形色色的单纯可爱的人们,他们有著各自的爱好,但打猎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影片中的众多演员表演都十分出色,而且Vlacil在此片中也有一段很出色的表演。

演员:



影评:

  1. ★★★★
          赫拉巴尔曾说:文学艺术是政治事件的反映。他笔尖一挥,用《严密监视下的列车》参加了二战。更进一步证明了,艺术不只是颂扬了美,还“更富于人情味”地推动了世界的改变。在伊利·曼佐改编了赫拉巴尔的小说后,不仅作品被禁,还十几年都无法拍摄电影。面对压制,他显示出不屈不挠的韧性。他去大学教书,辗转于剧场,泡在图书馆,偷偷把要销毁的禁书印出来纷发出去。这样的生活态度体现在了电影中,让他总能从最坏的时代中,烹调出最有滋有味的生活。《雪花莲节》的反体制精神,没有曼佐以往作品中那么犀利,却是曼佐自认为捕捉赫拉巴尔的神韵最好的一部作品。每个人在第一次阅读赫拉巴尔的文字时,都会首先被怪诞的布拉格式嘲讽所吸引,但令人深深热爱的还是他字里行间的简单质朴,那种带着锅底烧焦味道的真实,让人领略到生活的本貌,感到不那么孤独。

          一头野猪的闯入,为静谧祥和的克尔斯森林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仿佛一瓶染色剂,让那些平日里看不见的争端、欲望和恐惧,都被夸张地呈现在镜头前。两个村落里的人为了这头野猪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共享一场野猪盛宴,他们喝酒、打架、欢笑、歌唱,酒席散尽各自归家。影片没有以某一个人物为主角,而是用森林小镇众生相的拼图,展现出了赫拉巴尔笔下那种混乱中的简洁冲击力,“粗鲁但不粗俗“的生活真谛,和忧伤的美学。活在昔日光辉中的画家,感叹马铃薯开花时美如紫罗兰的老人,吹着黑管与大自然交谈的中年人,仿佛生活在拉伯雷小说中一心贪念食物的查理,还有忙碌地在森林各处印上“献给园丁克里斯的礼物”的油漆工。曼佐像展示着自然美景的一部分一样描绘着他们:先是曙光初现的清晨,梦还没有被唤醒,林间的小屋在雾霭凄迷中打着瞌睡,镜头仰视着挂在树干上的闹钟,布谷鸟叫声的铃音与树梢间欢腾的鸟鸣形成人与自然的奇妙晨曲,随后便是靠在大树边上刚刚醒来的中年男人。贪吃的查理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的,是他倚在松软土壤上的啤酒肚和崩开的扣子,他喘着粗气,费劲地把植物拽出来扔到一边,然后托着头,享受地吞下一枚果子。农夫加利则是与熟透散落满地的苹果一起,被恼人的黄蜂吵醒。这些人的沉默和从容,让自然的音符从他们的眼睛渗入我们的心。别看他们粗鄙,他们的女人尖叫着用水擦去孩子身上的污渍,却又马上被树梢掉落砸到加利头上的苹果逗得前仰后合,他们散发出一种原始野性的美,离析出属于大自然的轻盈安详、喜怒无常的狂躁和突发奇想的恶作剧。赫拉巴尔与他的猫在克尔斯居住了十几年,他曾写道:“我爱这自然,我因它有了身孕。”

         伊利·曼佐的嘲讽很少让人捧腹大笑,常常是会心的幽默,但有时也会让人像看到卓别林一样哑然失笑。他像哈谢克笔下的人物一样,对着不幸微笑,用荒诞削弱生活的重荷,让人们有勇气去面对恐惧。影片一开始,醉醺醺的一群人骑车回家,被军官拦了下来,他不仅警告了他们,还拔走了气门芯,一边说着,朋友们这是为了你们好,一边顺手把它们扔进了草堆。沉寂和压抑的气氛堆满了狭窄的黑夜,只有浑然不觉的莱利咧着嘴冲他笑着,脱帽致意。丢气门芯的微妙举动体现了官僚在曼佐影片中的一贯作风,他们说着漂亮话,好似对百姓施以恩惠,却做着剥夺自由的勾当。当军官看到村民猎得了野猪,马上陪笑降低身份,自称是狩猎协会的成员,并在赴宴的当天给之前遇到的那群人带去了崭新的气门芯。曼佐对军官的着墨并不多,却用这小小的气门芯轻巧地勾勒出一个立体多面的官僚形象。在村民身上发生的趣闻,则突出了生活的悲喜剧色彩。经营林中酒屋的夫妇在故事中出现,不是感情甜蜜地追打做爱,就是吵架出走。有一次,当男人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开车离开时,为了拦住他,女人把汽车钥匙喂了狗。男人叹了口气,悻悻地拎着皮包走回了屋里。又一个婚姻难题就以如此深情和玩闹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女儿在不远处,气定神闲地看着父母像孩子一样喜怒无常。而之后,当女人的面孔再次出现在特写中时,是泪流满面,随着镜头拉远,等待着又一次情海生波的观众,却会发现她在切洋葱,丈夫还体贴地过来为她擦泪。

          在整场盛典的喧闹过后,除了宿醉的头疼和身体的瘀青,弥漫在林间的还有烙印在心里的伤。这奇异的感觉仿佛是森林隐藏的秘密,让它像一个抬眼望不到尽头的黑洞,而这,正是来自于被导演隐藏在镜头后的政治时局带来的阴云。在影片伊始,有一个仿若时间旅行的长镜头。克尔斯森林沿途的树木遮住了远空被夕阳染红的天,提早进入了黑夜。背景中激烈的交战枪声、人们的交谈、奔跑和厮打,都来自于另一个时空。那些声音与电影中的人或事都没有关联,这种看不见的战争为人们的生活奠定了一种基调——这是他们共同的过去,如同雾霭一样弥散在各处。这种隐隐绰绰的不安,由片中探讨死亡的谈话和动物的屠宰在观者的潜意识里加深——先是一只兔子的尸体躺在清晨的路边,紧接着这不安的画面后,就是一只手托着东西骑车的莱利被疾驰而过的公车挤到了路边的沟里。而后,男人们挥舞着猎枪跑进学校,当着孩子们的面射杀了一头野猪。接着,莱利拉着好友加利一起参观收藏品时谈到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憧憬了他的死,而他最后真的死了,为了保护一罐给朋友的猪肉汤。莱利热诚地为朋友服务,却总是以失败告终,然后他会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作结,继续努力。他的热情总是超过能力,为一些无谓的利益拼尽全力,那场意外是他理想中的壮举,却不是人们眼中的英雄事迹,而是一次荒谬的惨剧。这些都暗示经历了数次革命和社会转折的捷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依然迷茫。

          在晚宴上,镜头在电视节目与两拨村民反复无常的关系中切换,当舞者在银幕上迈开优雅的舞姿时,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他们一起吹奏、拥抱、大笑。当节目变成了战争新闻,屋子里的人就像着了魔一样扑向彼此,撕扯扭打。他们就是这个世界荒唐的缩影。克尔斯森林的黎明依然静悄悄的,有些人沉默地死去了,有些无畏的战争依然以各种形式在这美丽的世界上继续。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2. 哈哈哈哈,有趣的电影。

    防止丈夫离家出走,吃钥匙的狗;与主人一起喝酒坐车的羊;躺着干活的美食贪吃鬼;诗人一般的杂货铺老板,多次摔倒都不愿打破手中的东西;放人车胎气的警察,只为保证酒后步行……

    两个小孩的聊起刚死的野猪:

    “可怜的野猪爸爸。”

    “我得说,可怜的野猪妈妈,在等着野猪爸爸回家。”

    “小猪宝宝,它们也在等爸爸。”

    “我们的爸爸两晚没回家了,第三天出租车来了。”

    “我肯定,你见到爸爸非常高兴!”

    “他只是让出租车司机从酒吧过来,拿他的小号!”

    老师向窗外,因野猪分配打架的大人喊道:“你们真丢人,为头野猪打架,孩子们多好的榜样啊!现在,我该怎么向他们解释和平的意义?”

    正如影片短暂的结尾,美好的聚会,最终大人再次打架,而电视机播放着战争画面,诗人即便最后一次倒下,也不愿洒了他要带给老友的汤。

    田园小诗般的电影,如战争中好看可吃的小果子。

    我知道这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包括最黑暗的部分,但怎能阻止我热爱生活了?大概只有骨子里有红色血液的导演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所以,你们不妨看看,某些国度的部分电影,尽管看上去精美,常常是我多可怜,世界多黑暗,从来没有解决方法和活下去的热情,仿佛只有等死;那么,谁在等死,谁在活着了?

  3.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雪花莲节》,下面请看前线欢聚一堂的村民们“开心”打猎的评价了!

    松野空松:

    狩猎员舞会。

    Catcatcatyang:

    对我来说非常新的风格!

    一一:

    欢快的时光,可爱的人,散文般的叙事。

    旺仔小狗:

    真好。很美。“我也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

    迷幻松饼:

    总感觉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又不知道在影射什么。

    Spy Liu:

    纯真的业余摄影师仿佛是真空人物,狡黠的设计和笑点也无法get,情节较为混乱。

    盆满钵满赵+:

    配乐挺可爱的,知道在试图用荒诞的喜剧讽刺政治还是喜欢不起来,《严密监视的列车》后又出现“伟大的牺牲”。

    欧.尹:

    两村人与野猪不得不说的故事...好像是一些细碎又一体的回忆,又好像是一场欢乐又哀伤的梦语,其实不是很好评价。

    Donnie:

    关于一个村庄的群像描绘,围绕着野猪事件时断时续地描述每个人的生活,村庄的荒蛮不同于《楢山节考》和《狗镇》的残酷,在男性对野猪的争夺之中,是女人、音乐、喜剧在一次次调和。最终男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终于一触即发,浪漫的莱利却走向悲剧,酒醒之后还是平时骂骂咧咧的老婆把老头拉回家。门泽尔的群像和小喜剧真的温柔。

    子夜无人:

    镜头注视的对象始终是“集体”,可是对于“集体”的呈现又始终是在挑战“秩序”,各种鸡飞狗跳、荒腔走板的仪式构成了电影中各个场合的主题副本,但它们并不来自于刻意打造的奇观,而是自然的生活场景,就连人与人之间因为一头野猪而产生的拉锯战都是这样,看上去并没有不可及的距离感。结合当时的社会气候去联想可以很自然地把这部电影代入一种寓言体,但我一贯最讨厌用这种视角看电影,于是也就变得没什么意思。

    苍山古井空对月:

    大量全景镜头把村庄的自然风光囊括进画面中,人物在其中成为点缀,令人感受到导演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同时这些树林与围栏又形成了困境意向,片中这些角色皆是困在这一亩三分地之内的人,表面的岁月静好下是挥之不去的孤单落寞。从树顶的杨光绿树图景向下摇,人的房屋走入眼帘,除此之外还有种种人类废弃物,似乎人类破坏了树林的和谐美丽,两个园丁到处刷着“园丁送给克尔斯的礼物”呼应着这种暗示。一见面就争执的两个村庄村民,“中立”的林中小屋里的时而打闹时而亲密的夫妇,与羊为伴独自看电视的老头,热衷收集便宜东西且热心的“都懂先生”,这些鲜活有趣的人赋予了影片更浓的惆怅。影片结尾,镜头上摇,繁茂的枝叶徒留光秃秃的树干,“一切本可以变得更好的”。 PS:一闪而过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组曲,以及德沃夏克和理查.施特劳斯。

    DAY8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很美的影片。

    那些关于松树林、桦树林的长镜头,烟雾缭绕的森林早晨鸟鸣如动听的音乐,总是拉远俯拍的通向远方的森林道路,孩子擦地板时的对话,酒吧老板夫妻的吵架与和好,胖老头妻女的埋怨和老头又怕又想溜出去的模样,学院画家自恃其才的矜持,一个不玩任何花哨的片子完全由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细节构成,而这些细节如果不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的编导是无论如何拍不出的。

    每个人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表现得那么可爱,尤其是在追捕野猪那段,谐趣的情节和音乐让观者与剧中人一起紧张,却又多了一份忍俊不禁。直至结尾处,狂欢与醉酒斗殴共生、为保存那一壶猪肚汤终于含笑而去的业余摄影师,导演逐渐露出欢笑眼底的那一丝悲悯。就像那不时俯拍的原野森林,悲伤但绝不纠结,因为生活就是这么淌过他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当那位业余摄影师在堆满二手破烂货的屋子里放起黑胶唱片时,影片充溢着的都是对生活心满意足的赞美和热爱。老实说,看到此处,我的心情只能用羡慕嫉妒来形容,但绝没有恨:)

    追捕片子同时改编自写过《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的捷克大作家赫拉巴尔的作品,但少了《国王》的荒诞色彩,更多朴实的传统叙事。影片传达出传统俄罗斯画派油画的气息,捷克乃至东欧特有的原野、森林是如此迷人,时不时地会让人想起诞生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斯美塔纳和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加上人物豪爽的性格和谐趣横生的情节设计,共同构成了东欧电影艺术独特的乐天而知命、鲁莽却大气的气质。我们对这样的电影有亲切感,还因为我国 电影曾经长期受苏联东欧的影响,无论构图、叙事都有着血脉传承的意味。看看那些在森林中的镜头,再想想《归心似箭》里的北国密林,在传统审美上,我们这一代依然受着那些影片深刻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