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的演员表演欠熟练,但是仍旧能够从中感觉到导演想带给观众的一些情感。在这部电影中,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小高老师对于教育的坚持。他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就希望留下来去教好他们,并且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小高老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平等地对话。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笑他紧张,他也会跟随孩子们一起做深呼吸,完全没有老师的架子。也不会因为这样害怕管理不好班级,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沟通,这让我十分感动。
上作文课,也使用讨论的方式,和孩子们坐在一个圆圈,一起讨论“假如我是XXX,我会”,这也让我很惊喜。在城市的学校,课时都是非常珍贵,至少我是没有体验过这样的课堂。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平等地互相沟通,而不是一味的应试灌输,这是良好的教育。
但是电影也告诉我们,这只是理想。家长们看到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没有指标性的考试结果,就自然很不放心。这也是我们教育目前会遇到的现实,如果不是功利导向的教育,就没办法快速看到指标性的结果;但是一旦功利导向,那么牺牲的将会是更多,包括孩子们内在的驱动力,也包括孩子们的学习自由。
小高老师会引领着孩子们走入大自然,让他们学习珍爱生命,不要随意去抓蝴蝶。也会拿起薄荷叶告诉孩子们这是夏天解暑的植物。这样的自然教育,也是我们城市孩子们难以奢求的。也是我们在这个教育结构内,很难争取的。尽管是城市里有偷偷开展华德福教育的学校,希望用自然去引导孩子。但毕竟是夹缝中生存,终究很难敌得过大环境。
但是小高老师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理想抱负,希望给到孩子们这样的教育。无论小高老师的学生有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我都觉得他言传身教,教会了孩子很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也会带着孩子们四处游历,一边走一边背诵古诗,一边讲历史故事。难怪孩子们都这么爱这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