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北京故事(1986)

北京故事(1986)

又名: A Great Wall / Beijing Story

导演: 王正方

编剧: 王正方 孙小铃

主演: 王正方 王霄 李勤勤

类型: 剧情 喜剧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86-05-30(美国)

片长: 97分钟 IMDb: tt0091151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转眼,方立群(王正方 饰)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快三十年了,虽然生活已经全盘西化,但在朋友和上司的眼里,方立群始终都是“异类”。因为老板对华人的歧视,方立群一怒之下辞了职,带着老婆格蕾丝(沙龙·艾瓦伊 Sharon Iwai 饰)和儿子保罗(余朝汉 饰)回到了北京投奔姐姐方立敏(慎广兰 饰)和姐夫老赵(胡晓光 饰),两家人住在四合院里。

演员:



影评:

  1. 第一秒钟就喜欢上了《北京故事》。
    以前看片很少有这样的感觉,《北京故事》实实在在地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抨然心动。
    这就是北京:
    四合院
    手提录音机
    军绿
    白衬衫
    骑自行车的人流
    还有“老上海”轿车
    高考复习班
    骆玉笙的大鼓……
    一达、莉莉、小于,塑造的北京胡同青年形象算不上地道,却极为传神,一看那劲儿,就是胡同里长大的。
    《北京故事》的情节很简单,讲述莉莉的舅舅带家人由美国回京省亲的一段生活。剧情中涉及那个年代国人对美国的认识,不过编剧并没有安排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设置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一切矛盾都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中化解。
    如果
    是北京人
    一定会在《北京故事》中
    找到失落于胡同中久违了的感动!
  2.      “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童年,寻找着我的北京味道”。

        之前曾为两部有北京味道的电影感动过,一部是《我的九月》(1990年),一部是宁瀛的《找乐》(1993年),他们都如实地记录了我童年对于北京的印象,但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唤起我心底那份最初的、最为纯粹的“北京味道”,直到遇见《北京故事》。

        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北京人来说,他们的童年一定少不了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这种”味道“既区别于老式北京的陈旧感,又区别于现今对北京文化的过度包装感,它是老北京新旧文化最完美的碰撞,绽放出最绚丽的火花,让人沉醉其中……它也是一种消逝的文化,随着我们的童年一起消逝……

        记得那时一个夏日的黄昏,我去音像店淘碟,在一堆电影中看到这部片子,当时并没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之处,且从未听说过,认为也许只是小众文艺片,没打算买它。可那天淘到最后,也没淘到几部满意片子,这时,又拿起《北京故事》,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它还是一部曾获过奖的电影,而且是表现北京的片子(我比较喜欢老北京文化),想想8元的价格也不贵,买错了也无所谓,于是就收下了,想不到差点错过了一部让我惊喜的电影。

        从电影第一个画面开始,我就是知道我淘到了一部多么精彩的电影!

        电影一开篇的澡堂场景,便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父亲带我去老浴池洗澡的情景,然后就是北京的街道、胡同、四合院、红色条的老式大公交车、老北京的人们……那时候的北京,是那样的古朴、诗意,我的目光一刻也不愿离开屏幕了。

        其实电影所表现的情节很简单:在美国生活30年的方立群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北京探亲度假,找寻自己童年的生活记忆,随后引出了一些有趣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小小碰撞,片中还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学习英语热、乒乓球、可口可乐、高考……现在看起来,仍十分的鲜活、有趣。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画面是:晚上方立群难以入睡,耳畔传来空灵、悠远的京韵大鼓唱调,他披着大衣来到院子里,看着安静、古朴的院落:鱼缸、藤椅、花卉……不禁想起自己童年时,父亲坐在石台上唱京韵大鼓的情景,曲调清澈而悠远。

        片中最有北京味的画面当属骆玉笙的京韵大鼓,现在看起来相当的珍贵!也让我想起另一位北京曲艺界泰斗:关学曾老人。

        这部电影,就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北京……每每遇到烦心事,或是想念儿时,就翻此片回味一番,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舒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导演兼主演王正方出生于1938年,童年在北京度过,他拍出了我心目中最美好的北京味道!
  3. 大杂院对着独门独院,红白相间的大公共,提笼架鸟遛早的大爷,自行车流中的天安门,灰色的前门楼,大庙里的教室,胡同里的绿色垃圾桶,流火的七月我们永远的记忆……
    虽然导演的视角在我们这些生长在北京的人看来或许有些偏差,但是不影响啊,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的那个北京。
    超爱京韵大鼓,超爱骆玉笙……
    如今北京已经变掉了,只能在影片和记忆中追忆那个属于我们的北京了吧?
  4. 很奇怪,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资源、信息却少的可怜,据说这部电影当时在美国的票房非常好,想想也觉得好笑,越是自己人越不认自己的东西。
          当初,在淘碟时,因为封面买了这部电影,看后相见恨晚,电影拍的北京味十分有感觉,虽然后面的情节有一点点落入俗套,但不妨碍它成为我心中的经典!
           因为她实实在在地展现了80年代的京味文化,如果你听过《前门相思大碗茶》,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感觉是如此贴近,都是描写在海外生活的人,回国寻找儿时的北京记忆。
           导演王正方采用自传性的拍摄手法(导演小时就在北京生活过),把北京的特色都表现在电影之中,澡堂子、胡同、四合院、遛鸟、长城、骆玉笙京韵大鼓等等。
           另外,想看八十年代北京胡同、大街,骆老原汁原味的演奏,就不要错过此片,因为电影中的很多老城区、老文化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这部电影很好的保留下来。
            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想起小时在胡同奶奶家的生活经历,我就会翻出这张碟片,重温这部电影,回味记忆中的老北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