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我们佛祖的一种简称,在他创立自己的伟大事业前,是一个生活在蜜罐里的王子,过着穷人们发挥想象力都无法够到的生活。他在王宫里生活到了29岁,29岁以后,开始进入比当一个王子要伟大千万倍的事业。很多人都好奇,佛陀是如何开创出自己一番事业的?或者说他如何得到启蒙,然后顿悟「人生」的?
现在所有的佛教流派中,佛陀的故事很多,但有时候恰恰是因为太多了,故事就有所不一,各说各的,都觉得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毕竟,佛陀生活的时期是公元前563年左右,很多细节和故事都是后世「编撰」而成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成立佛教这么伟大的事业,必须归功于悉达多王子本人,是他从王宫出来,体验到了下层疾苦,经历了多次死亡威胁,最后成立了佛教,最终成立了佛教,成为到现在也是人们精神领域的主要教派之一。
一开始佛祖是在自己找事儿做
在没成为佛祖之前,佛陀还是悉达多王子,过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虽然很多传说说他一出生就指天入地,天有异象,但我们想一想都知道,这几乎不大可能。毕竟,刘邦都说自己是赤帝所化呢!朱元璋屌丝出身,功成名就不也是把自己画的像猛龙过江?所以,这一切不能归于传说,确切地说,是悉达多王子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做,他离开王宫,感受到了民间疾苦,知道了老百姓过得有多艰难!他明白即使把王宫里的财宝都送给百姓,也改变不了大家面对的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出生和死亡的痛苦。于是,他觉得这件事要自己来,他走出家门,去找老师,拜访高人,探寻这个终极问题。
一开始,他带了五个随从,这几个随从都是信服他的毅力和才干,在一直跟着他,几个人一路走来,风餐露宿,绝对的「禁欲主义」,他们希望用「苦行」来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样走了一段路,一段顿悟之后,他们毫无所获,由于缺乏营养,反而身体都快「不行了」。
之后,这个年轻人坐在菩提树下,进入了禅定,一个牧羊女送给了他食物,悉达多接受了食物。之后,他进入了思考,他觉得这样走下去不是个事儿,用「领导人」的眼光来看,目标虽然看得见,但方法得改变。这时,和他同伴的五个人都离开了他,大家都觉得他丧失了「斗志」,没有了苦行的动力。
在菩提树下
在菩提树下,悉达多进入了冥想,经过三天三夜,也有传说是45天,他不吃不喝,精神高度集中,终于悟道了真谛。
这个觉悟是哲学层面的觉悟,别看他是坐着的,其实精神煎熬比任何时候都难受,他需要理论来说服自己,然后来说服众生。
在这个顿悟的过程中,他获得了三个强大的力量:第一个是过往和众生,第二个是什么是业力,第三个是轮回。
当他获得了轮回的知识时被恶魔侵袭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得到了这个世间运行的真谛,这绝对不是常人能知道的。于是恶魔来诱惑他,最终,恶魔被他战胜,意味着佛陀悟道成功,明白了人间的真谛,随后他左手手掌直立,右手莲花,在晨空中冉冉升起,他已经触摸到了世间的奥秘。
这个奥秘超出了所有人类对世间的理解,他解释的给大家的话,应该是所有人都听不懂,最后,他决定用「简单」的方式来传道,一步步介绍自己顿悟的「四谛和八正道」,所以,悟道成功后的悉达多开始了「导师」的生涯,将自己悟道的内容融会贯通,逐一说服别人,赢得了第一批弟子,随后这些弟子开枝散叶,将他的「思想」带到了世界各地。
豆瓣把我“带坏了”,前些年刚看的时候对电影的审美没有什么概念,所以看的时候也挺投入的,感觉这部电影挺好的;现在看的话,也不能说不好,就是感觉有很多槽点。 最好的应该就是音乐了吧,很易令人感动,即使是在剧情薄弱,拍的潦草的地方,只要音乐一响起,就是很感动啊。啊,为什么不能拍个9.0的作品,各方各面都很不错的作品啊,让我痛痛快快的被感动到哭吧。 但是站在学佛的角度讲,“过高”的审美是不利于修道的,因为这是分别心太重的表现。就像小时候看的很好看的动画片、电视剧放到现在看就不一定能看得下去了。就不利于轻易的吸收某些东西了。 但是感觉这些审美也是必要的啊。音乐是真不错,演员演的也挺好,佛理也阐述的比较到位,就是剧情太草率,太轻浮了,该介绍的没介绍,该着重的没着重,有些地方衔接的还比较生硬,特效就不说了。 一部讲述佛教创始人的影片,一部介绍佛教本尊的电影,非广深宏大而能企及。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拍好的。(虽然知道佛教影片一直拍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