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说起黑帮片,很多观众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都是以下这几个画面:
阴暗的房间里,老教父身着礼服,佩戴着一朵血红的康乃馨,威严而庄重;
亦或是小栗旬带领着一大帮兄弟,行走在滂沱大雨中;
要么就是山鸡哥和陈浩南领着兄弟们有点中二的海报。
最近有这么一部黑帮片,颠覆了我以往对黑帮,尤其是日本黑帮的很多想象。
电影以时间为节点,划分为三个篇章,1999年、2005年以及2019年。
通过二十年间不同时间段,给观众呈现了日本黑帮的变迁。
1999年,主人公小白还是个混混,老爸是黑帮成员,因为没钱买毒品跳海自杀了,因此小白对黑帮、对毒品深恶痛绝。
某次,小白见义勇为救了黑帮A的大佬,大佬感念小白的救命之恩,亲自邀请他入伙,也被他拒绝了。
偶遇黑帮B贩毒作恶,小白气不过又抢了对方的毒品和钱,并把毒品通通扔进了海里。
黑帮B的人找上门来,把小白和他的朋友们一顿围殴,准备卖掉他们的器官。
然而,B的老大发现,小白竟和黑帮A有联系,而两派此前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小白就此逃过一劫。
因为有了这层交情,不愿意走上黑帮道路的小白,也无奈重蹈了自己老爸的覆辙。
(片中展现了极为庄重的入会仪式)
其实跟其他帮派相比,黑帮A至少不涉毒,在大当家问起二当家黑帮的宗旨时,二当家一本正经地回答,他们立志成为“大写的人”,这个情节属实让人忍俊不禁。
而行事相对规范、营收方式单一,也给他们日后“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到了影片第二段2005年,小白已经是帮派第三代传人当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时代变迁对黑帮生态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
城市面临重新开发,未来经济重心转移,帮派间地盘归属的旧格局也亟待调整。
AB两派在地盘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最终导致两派火拼,而小白则替二当家顶罪,锒铛入狱。
十四年后,小白终于刑满释放,影片进入了第三幕。
这一年,正是日本的令和元年,传统黑帮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是显得不合时宜。
电影画面也从16:9悄然变成4:3,好像昭示了从小白到他所在的帮派,都像4:3画面一样,是属于旧时代的产物。
社会对传统黑帮的容忍度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冰点,昔日高堂满座的帮派总部大门早已蒙尘。
不少成员因此选择退出,但金盆洗手换不来社会认可,没有银行账户、没有保险,甚至没有固定居所,这在当代社会对一个人来说,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而对于仍然坚守着的成员来说,昔日的势力范围被压缩,新成员不再加入,财政危机愈发严重,哪怕是上了年纪的高层成员,也无奈得亲自出马为生计奔波。
片中小白帮派选择的方式主要是违法捕鱼。
为了给年迈的老大筹措看病的费用,二当家也违背了当年的铮铮誓言,偷摸着买卖违禁药物。
与旧秩序相对的,是处事方法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生代。
严格地讲,他们也是黑帮,但不再隶属于有名有姓的传统帮派,而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地下结社的方法。
为让蹲了十几年大狱的小白重新开始,帮派开除了他。
摆脱了黑道身份,小白找了份苦力活,也终于有机会和旧情人破镜重圆。
但好景不长,小白和昔日兄弟的合影意外曝光,两人的黑道履历也随之被翻了出来。
不仅是小白和兄弟本人饱受舆论的谴责,就连他们的身边人也备受唾弃,上班的丢了工作,上学的也无奈转到其他学校。
兜兜转转,小白又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最终被绝望的兄弟送上了黄泉。
影片结尾,跌跌撞撞的小白坠入大海,随之沉没的,还有日本平成时代乃至昭和时代遗留的黑帮传统。
看完这部片子我十分感慨,电影在创作技法上固然不是十分完美的,剧本也有不少bug,但通过这三幕的呈现,加上手持镜头、晦暗的色调等镜头语言,观众完全能够接收到黑帮文化走向末路的悲鸣。
其实,在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的日本,黑帮文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阶层,而固守武士精神的人们凑到一起,形成组织严密的团体,逐渐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黑帮。
借用《权力的游戏》当中,小指头的名言——混乱是上升的阶梯。
日本黑帮就是在二战后混乱的日本社会当中向上跃迁的。
战后,日本没有武装力量,黑帮团体便顺势承接了保护当地人的任务,迎来了让自己合法化的机会。
最早的黑帮当然有各种暴力犯罪、黄赌毒行径,但为了适应合法化的大背景,黑帮也取消了一些非法业务。
(东日本大地震时,第一批赶去救援的就是当地黑帮成员)
尽管如此,如今日本社会对黑帮的宽容度也是越来越低了。
这中间当然不免也存在某些灰色地带。
电影中,黑帮B后期的发展其实是远远好于黑帮A的,主要原因就是B搭上了警察势力,面对针对黑帮越来越严苛的法律,警察给予了B非常强有力的保护。
(现实中,日本势力最大的团体山口组,叱咤政商两界,还有专门为自己洗钱的金融集团,可以说是真正的“法外之徒”)
而像《黑道与家族》当中,小白所在的黑帮有着更明显的昭和气质。
PS. 昭和时代也就是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时的年号,时间是1926年到1989年。
在入会仪式上,小白称老大为“义父”,这就很符合昭和时代黑帮的规矩。 他们往往不以经济扩张为主要目的,坚守在某个地方,有着非常严密的族群架构。
而在日渐严格的法律和政府监督下,一般黑帮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电影里,小白的前辈们靠违法捕鱼为生,这其实并非杜撰。
越来越难以维系生活的黑帮成员在社交媒体上卖表情包、卖周边,甚至还有人卖奶茶。
也有山口组成员非法捕捞然后在自家居酒屋出售,最后因为物美价廉生意太好被同行举报,这才被警察查出来,供货人竟然来自山口组。
生意难做、前途难期,新人不愿意加入社团,老龄化成了日本黑帮的最为头疼的问题。
(日本大街上就有禁止加入“暴力团体”的宣传)
正如春节档影片《唐人街探案3》里表现得那样,秦风唐仁冲进一个黑帮聚集的澡堂,发现里面都是满背纹身的大爷大叔。
现实生活中,头发花白的黑帮爷爷们为了招新,亲自组织万圣节糖果派发。
遇上帮派火拼,年近七旬的大爷照样得抄起家伙事儿上街。
因此现在日本黑帮常被调侃是“养老院”。
但正如片中警察所说,淘汰黑帮的并非是警察和法律,时代变了,是整个社会不再接纳黑帮。
从这几年社会上对日本几个时代男性特征的总结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昭和时代,经历了严酷战争和战后日本高歌猛进崛起的一代人被称为“昭和男儿”;
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之后,见证了资本市场虚无缥缈的一代则被称为“平成废柴”;
直到今天,被“宅”“萌”文化统治的一代甚至演变成了“令和肥宅”。
(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被贴上了“草食系”的标签,这个新词引发了世界各地对战后传统男性角色转换的研究)
肥宅和黑帮,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觉得特别有反差,完全不搭边儿。
表面上看,这些称呼是在讽刺日本当代男性男子气概的缺失,背后其实是社会变迁塑造了每一代人的性格。
美国学者R.塔格特·墨菲在《日本及其历史枷锁》一书中提出,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现象。
比如在美国,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男性的终结”。
二战后,新兴经济体系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和社会结构,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女性所代表的的情商、同理心等特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青睐。
“用拳头说话”的时代已然远去,人们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奉献”“牺牲”等概念也不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方面,“坚毅”“刚强”也不再是评价男性的重要标准。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催化出越来越多的宅人(包括本阿拉斯加)。
传统黑帮的没落几乎成了必然。
就像影片中频繁出现的烟囱,随着时间推进,社会工业化水平越高,烟囱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机器取代了人力,推动着时代向前,而固守在旧规则之中的小白和他的帮派,终有一天会被淘汰。
那么社会上还会有黑帮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不再以我们过去认知里传统的方式存在。
而小白们则像时代的眼泪,滴落大海,消散在了迈向新时代的门槛之外。
好了,今天差不多就聊到这儿,之前片片也解说过《浴血黑帮》《黑社会》等黑帮题材的影视剧,其实这个题材还有很多优秀作品。
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小伙伴点点赞,我们回头还能接着聊其他片子。
大家也可以评论区实名推荐,你们喜欢的黑帮片,呼声高的话没准儿哪天就安排上了!
我们下期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苏
黑帮电影只是以黑帮为镜,照出身处漩涡的人们在生命诸阶段会做何选择。 贤治有三次脱轨,一是身世:父亲身为黑帮,他当然天生就是混混;二是孽债:捅下篓子,只能投靠黑帮;三是时代:无论他在旧式帮派里做得多完美,蹲15年牢房再出来时,经济、法治、舆论这三板斧足以将他碾得粉碎。 电影看到一半我已经知道这会是我看过最精妙的一场恩怨戏,然而结尾迸发出的愉悦感还是超出想象:贤治用同归于尽的方式,阻止了小翼去报杀父之仇。 有人会说最后的结局不就是复仇而已么?不是的,你注意听,贤治的旁白一直持续到电影最后,他要说的也很简单:在生命的最后,哪有什么恩怨,我只剩下对妻子、孩子纯粹如初的爱了。 他说:“日子很无聊也没关系,只要能和你们像家人一样在一起,周末大声笑着四处走走,就可以满足了。”然而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作为不被社会接纳的黑帮,他唯一能为妻女做的就是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同归于尽只是消失的借口。但妙就妙在,他用自己的死(虽然早就社死了....)换来了小翼的生。 作为黑帮的他死去了,作为父亲的他活了过来。他在18岁追求自由,在25岁追求道义,在狱中追求责任,出狱后,追求家庭。 看见没,他越追求什么什么就离他越远。但他努力的样子,被记住了。 ——————————— 这一寓意的爆发,就藏在女儿最后问的那句话里:“我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小翼泪崩道:“我们好好聊聊吧。”
首发《北京青年报》
文/淹然
因为导演藤井道人,《黑道与家族》备受关注。此前,他的《新闻记者》一举拿下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这一次,面对黑帮类型片这条大河,35岁的年轻导演会放进怎样的新思考呢?
黑帮片的世界里,“盗亦有道”散发着持久的迷人气息。聚焦日本影史,1973年,深作欣二的《无仁义之战》率先对黑帮神话发难。直到2010年,北野武的《极恶非道》才算真正摔碎了这种浪漫想象,有的只是,全员恶人,利益最高。
不过,《黑道与家族》又重新扶起了黑帮神话。
我们跟随孤独的少年山本贤治,一脚踏进了黑道的修罗场。从平成到令和,越过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导演的野心显露无疑,一场黑帮史诗呼之欲出。
片名早已泄露了最关键的秘密,整个电影以家庭为主轴。故事由一场葬礼启动,一个无父的少年登场了。19岁的山本与父亲的遗照沉默相对,冷静得可怕。他与伙伴若即若离,如孤狼般闯荡街头,抢劫越货,也因此得罪了当地黑帮,险些丧命。
谁能想到呢,跟你有过命交情的,这个世界还愿意接纳你的,只是一个碰过两次面的老人,柴咲组的老大。他问山本,你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吗?一身血污的山本,突然卸掉野兽般的强蛮,一下变成了迷路的小孩,大哭起来。
山本加盟柴咲组的仪式,拍得气势磅礴,又充满宗教感。与此同时,演职员表和片名适时亮相,似乎在宣告:少年有了家,故事才真正开始。
家,首先意味着归属感,电影里,唯有柴咲组这个黑帮才能给予。另一些无父者,比如山本的恋人与女儿、饭馆老帮娘的儿子,他们如孤魂野鬼,始终找不到安心的落脚地。
如果黑帮是家,那么,过往黑帮神话里的义字当头与恪守规矩,就变成了对家庭的忠诚和无私奉献。
影片开场不久,柴咲组二当家就宣示了家族信条(也是黑帮神话的核心要义):我们承担着责任和荣誉,大家要努力做一个绅士,在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相比电影里被塑造成反派的黑帮——京代凯帮,柴咲组不与警察勾结,拒绝毒品,不染指房地产,“老老实实”收取着娱乐场所的保护费。虽然老派,但也有着别样的“道德感”。
所以,以家为重是山本最高的信仰。二当家手刃仇人后,山本不假思索选择顶罪,理由是,这个家更需要二当家支撑(如果我们按下快进键,许多年后,山本仍是最好的孩子,为老大筹措医药费时,他比所有人都交得多)。
而后,山本就获得了老大——这位精神之父的最高赞誉:你让我这个父亲深感骄傲。就这样,山本亲手葬送掉了自己的十四年,被警察逮捕那刻,无悔无怨。
对他来说,保全这个家远比心爱的女人重要。他与恋人感情线的启动,其实源于老大开始关心山本的情感生活。
山本的心动一刻是影片少有的暖色时光,那就是女孩主动为他清理伤口,但同时,山本逐爱的背后,也脱不开家庭责任感的驱使——面对家长的目光灼灼,我必须尽快成家,而完整的家里,一定要有个女主人。
在对家族的绝对效忠下,电影反复申说着某种宿命感,没人可以偏离这个家为你提前写好的命运脚本。
山本在饭馆初遇老大时,就展现了柴咲组的家庭基因:拔刀相助,不畏生死。他是注定要被圈进柴咲组的孩子,即便他本来不想重蹈生父混黑帮的老路。而饭馆老板娘的儿子——另一个镜像版的山本,虽说山本劝诫过少年勿入黑帮,但少年最终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踏进了同一条河。这些无疑是远比血缘更顽固的家族“诅咒”。
十四年的监狱生涯终于结束,山本到了归家的日子。这也来到了影片第三个时间节点——2019年,往前数,1999年是进家(入帮),2005年是离家(入狱)。
突然从16:9变成4:3的画幅,透着强烈的过气感。当山本接过组织给他预备的智能手机时,他才知道自己被时代甩得有多远:有黑道背景的人连购买手机都困难重重。
时代已经变了——这句话,贪污的警察说过,反派黑帮说过,现在终于轮到柴咲组老大来说:责任和荣誉,现在已经胜不过金钱了。
老派从前是“美德”,现在就是过时。当年的兄弟早就退隐,帮派地盘业已蒸发,只留下几个老人,勉力维系着这个家不散,以非法捕鱼为业。而这个大家族的头领——老大的生命,随时可能被癌症病魔夺走,高昂的治疗费则只能靠二当家贩卖违禁药品。
至此,导演突然像个颇有耐心的研究者,在镜头前开展田野调查,细细讲解起整个社会是如何驱逐黑帮的,那些艰难的生存之道。
山本从重逢的老友口中得知,政府几年前重拳出击,形成了所谓的“五年规则”:黑帮成员退出组织,要过五年,社会才能接纳他们。在此期间,没社保,没银行账户,甚至没有家。
我们终于明白,那些频频出现的倾斜构图所预示的摇摇欲坠所指为何,而那些不断出没于远景的冒烟烟囱到底在暗示什么——一切固定的都消散了,黑帮遭时代绞杀,家庭即将崩解。
崭新的黑帮分子形象出现了,他们就像怕光的吸血鬼,慌张躲避。这是此前鲜少在大银幕展现过的,黑帮分子的时代困境。
本来,山本已经看到了家庭重组的可能。他遵循老大的好意,退出组织,回归日常。这时候,仿佛是神的恩赐,恋人与女儿相继出现。但就像坏警察说的,现在的黑帮是没人权的。
山本的出现,毁掉了恋人与女儿,一个没了工作,一个要退学,他只得到了这样的回应:一切都毁了,你为什么要回来?
最后的结果是,老大死了,山本也死了,而且是被昔日帮派伙伴杀死的——因为山本的归来,伙伴的生活也被毁掉。大家长没了,家人自相残杀,黑帮神话似乎寿终正寝。但果真如此吗?
无论时代变改,山本始终是那个最孝顺的孩子,忠于柴咲组这个大家庭,而在最后时刻,为了饭馆老板娘儿子的前途,他毫不犹豫牺牲自我。时代为黑帮奏响挽歌,但神话始终如一。
电影结尾,山本女儿和老帮娘儿子,相逢于山本死去的海边。女孩问,我父亲什么样?男孩说,我们聊一会吧。可以想见,经过男孩的讲述,那些暴力和死亡将被滤去,留下的只有以仁义为题的不朽传说。
其实,每个时代的黑帮片,都是对时代情绪的敏锐回应。
二战后,政府无力独自完成基层治理,这时候,黑帮就被调动起来,协同维持街面秩序,东映的任侠片因此盛极一时,大银幕里的现代罗宾汉成为流行偶像。此后,黑帮的盟友性质丧失殆尽,深作欣二带起的实录电影风潮,直指其罪恶本性。到了三池崇史的黑帮片,异族与边缘群体的身份焦虑变成了焦点,而北野武更关心死亡与宿命,这些都是迷惘时代给黑帮片投落的阴影。
到了藤井道人,他似乎又开始退回老路,为黑帮打造起仁义的圣殿,这是不是对当下日本信任危机的一种回应,我们不得而知。能肯定的是,他捕捉到了最新的时代切片,比如日本黑帮老龄化问题……而越过黑帮这个特殊群体,导演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能给犯错的人一个重来的机会?
有些人称这个电影是什么“日本极道的悲歌”,过度情绪化,共情到主人公身上了。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比较有意思,叙事手法比较细腻。类似文艺片,但是事件和背景交代,却十分详尽,更像纪录片。
二战后日本社会崩溃,黑社会兴起,自称”忠义之士“,不骚扰良民,某种程度上,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有贡献的。
电影里其实出现了两个黑帮。
男主所在的黑帮,是日本传统黑帮,不贩毒,收入来源是领土内的娱乐场所的秩序维护费,很传统,很道义。
而另一个黑帮,则是早早的介入了房地产业,脱离了传统黑帮的经营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没有下限。在与男主所在黑帮的交战中,是攻击方。
电影中提到日本政府目前对黑帮的“绞杀”,只经营传统行业的男主黑帮,果然在打击之下,失去了经济来源,迅速败落。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电影明确交代了,虽然打掉了男主所在的“柴咲组“,然而,柴咲组的收取娱乐场所秩序费的业务,依然有人在做,只是新一代不称自己是黑帮,甚至做业务时碰到了黑帮,还会全程拍摄取证,保持自己和黑帮的距离。
导演说出了一个现实,某些特种的娱乐场所,和”类“黑帮组织(无论他叫不叫黑帮)的天然的共生关系,绝不是日本政府靠对加入黑帮的人施行各种人权限制这种手段能打掉的。
下面说男主的敌对黑帮,这个黑帮就很有意思了,早早的就把触手伸向房地产在内的所谓”白道“行业。尽管他们凶残,没有道义,是黑帮战争中的挑衅方,攻击方。
但是,显然在电影中,他们得到了洗白。他们明明才是真正的作恶黑帮,但是可以想象,他们通过”白道“行业,已经成功的洗白了。
关于这一点,电影里多处暗示。那个警官在尾声时和该黑帮老大共席而坐,把酒言欢。如果那个黑帮老大的身份没有洗白,这名警官怎敢堂皇与之共席?这名警官,难道不是所谓的“保护伞”?
日本政府对黑帮的高压政策,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黑帮的日常,这个黑帮更加强盛了,老大依然小弟如云,出入豪车,谈笑风生。当然,他们名片上,现在已经绣的是“正道上的公司”了吧。
太阳下没有新鲜事。日本政府的政策,所能清扫的,本就是实力不济的弱小黑帮,真正强大的黑帮毒瘤,依然如骨附蛭。
也许是受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的影响,总以为柴咲帮的二当家是个“阴谋家”,结果看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和男主同样,将老大视如兄父的忠义汉子。他在男主入狱的那14年,恐怕承受了比男主更多的痛苦,帮派的凋零,兄弟的散场,老大身得绝症,他独力支撑,也是难为了。
简单最后总结一下。电影的手法确实很文艺片。但其内核,更像是一个纪录片。
所以很多人说这个片子剧情很平淡,大概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