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雪云(2023)

雪云(2023)

又名: Absence / The Soul of Goldfish

导演: 邬浪

编剧: 邬浪

主演: 李康生 李梦 仁科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3-02-21(柏林电影节) 2023-06-10(上海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26441800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潮湿多雨的南方海岛城市,发展蓬勃也有烂尾楼。在狱中待了十年的男人韩江宇(李康生 饰)回到了家乡,欲找回昔日恋人苏红(李梦 饰),重拾烂尾的旧情。她在发廊工作,独自带着女儿,梦想置业安居。他得旧友陈凯(仁科 饰)关照,为地产商打工,也梦想破碎人生迎向光明。由同名短片延伸而成,年轻导演邬浪首部长片以其独特诗意的图像风格,描绘久别重逢后漾开的层层涟漪,并透过内敛的叙事,探索情感流动。入选柏林影展遇见单元。

演员:



影评:

  1. 作者: hang

    (文内包含《雪云》影评和李梦专访)

    2020年,柏林电影节推出「奇遇」单元,专注于发掘拥有独特气质且电影表现语言突出的作品和导演。

    2023年,由邬浪执导,李康生、李梦和仁科主演的电影《雪云》被选入「奇遇」单元,成为该单元设立以来首部入围的华语电影。

    这部影片不仅在视听语言和故事情节上独树一帜,且结尾含义难以捉摸,给人留下了种种遐想。观影过程仿若一场真正的奇遇,让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

    影片故事讲述了韩江宇(李康生 饰)离家多年回到故土,试图与旧爱苏红(李梦 饰)重温旧梦。然而,多年的离别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距离,人和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江宇和苏红皆身心自在,为各自的渴望展开筹谋。

    苏红作为一位外来客,为了孩子的未来下定决心在此购置房产,然而她只是一位经营着小理发店的平凡人,作为外地人,即便她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很难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海南楼市中获得一席之地,因为这里正经历着空前的开发热潮,每个人都在争相涌入,寻找自己的港湾。

    另一方面,重返都市的韩江宇,只想和心心念念的旧日恋人苏红重新在一起,但生活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在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饰演的房地产开发商「高层人士」手下工作。

    缘起于天意,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再度交织,苏红为了得到购房资格,决定与本地人韩江宇假结婚,以获得本地户口。一切似乎按照计划进行,然而楼市最终崩盘,陈凯和房地产开发商全都消失无踪,留下的只有一座座破败不堪的烂尾楼,以及他们「一家」在这片城市废墟中追寻梦想的身影。

    人物之间的微妙克制

    电影中,没有大量的对白,没有澎湃的剧情流动,一切都相当地克制,长段的留白时刻让观众陷入思考,「这是为了什么,而之后又会怎样?」一切都似乎是对命运安排的妥协。

    苏红对男主的感情,是爱或不爱,难以捉摸。相比男方,她的情感表达更加保守,演员李梦的表演自然细腻,不多言语。

    电影中的台词简洁,但李梦的面部表情一直在讲述着苏红这个角色的过往历程,她曾为爱牺牲,为了孩子努力,为了生活妥协,仅是语言难以表达出她的真实感受,只有她的沉默面容让观众在无尽的遐想中感悟着这个人物背后的故事。

    其中一家三口吃饭的戏,也是唯一可算是其乐融融的场景,仍然是平淡开始,平淡结束,苏红在结尾的抽泣是对终于有了家的感恩,还是面对这种无奈和压抑的最终释放。留给观众的,只有无限的猜想。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觉得,苏红就是为了孩子的户口才决定和韩江宇结婚的,可现在回想,当苏红在工地看到诚恳干活的韩江宇的样子时,是否在那一刻真的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的丈夫,一个可以对自己,对孩子,对这个家付出爱的丈夫。有那么一瞬间,连观众也陷入迟疑,是否,这是真正的爱,还是说,仅仅是命运安排下的一个邂逅。

    残酷的社会故事

    即便抛开故事,这部电影也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导演在画面上下足了功夫。在摄影师邓旭的娴熟把控下,电影展现出一幅幅昏暗却充满美感的画卷,搭配着海南独有的湿润闷热的气候,这些画面所描绘的,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故事,一个由钢筋水泥交织起来的现代悲剧。

    长镜头中两位主人公驾车前往工地的情景令观众倍感紧张,台词的留白,昏暗的人影,预示着他们最终到达的,不是温暖的家园,而是无法逃脱的人生困境。

    电影中有一幕令人震撼的画面,一片干涸的土地,远处是尚未完成的毛坯房工地,冷峻的画面中带着美感,似乎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主人公的命运已经和这些烂尾楼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电影的故事是残酷的,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无疑也经历了一次奇遇,一次被水泥钢筋和自然动物结合的画面冲击,一次因苏红面对命运选择的共情,一次感叹关于美好真挚感情的不公。

    正如导演在映后采访所说,他看到连接岛屿和陆地之间施工的大桥,一个巨大的桥墩,显得摆渡船极其渺小,等大桥建好后,此物此景都将不复存在,这就是《雪云》的灵感

    导演试图表达的是对未来社会的无尽变迁与发展的不安和恐惧。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每天上演的小人物故事似乎总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欣赏《雪云》时,内心会变得宁静,仿佛经历了一次洗涤,感谢导演给我们这一百分钟的净化。

    带着各种好奇,不散电影专访了演员李梦。

    1、请问是基于什么机遇,遇到了邬浪导演,这个剧本哪里最吸引(打动)您,让您决定出演的呢?(短片,以及之后决定继续演长片,都可以说一说)

    李梦:我是2019年接触到这个项目的,最开始是李康生老师的推荐,当时他跟我说要在海南拍一个电影,如果有兴趣的话,希望我也能来参与一下,所以我就来了。这个剧本最吸引我的是苏红和韩江宇的情感关系。短片里他们俩还是很纯粹的旧情复燃的爱情关系,长片里夹杂了房子的问题,情感关系就没有这么单一化了。加上当时跟邬浪导演聊了一下,我觉得导演的风格还挺独特的,他有非常明确的审美风格,我当时也看了他朋友圈的那些照片,觉得很有他自己的美学感受,很欣赏导演,所以也没多想就来了。至于短片和长片的出演其实是比较顺理成章吧,最开始我们知道是有一个长片计划的,只不过是先合作短片。所以短片拍完,其实就是一个在等待长片开机的状态~

    2、此前您已经参与拍摄了雪云的短片,此次长片的拍摄,是否有不一样的体验,或者新的对角色的感悟?您觉得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李梦:其实短片和长片完全是不一样的故事,虽然都是同一组人物,但这组人物的表演状态还是有些许不一样的。短片本身剧情会更简单一点,剧情更紧凑,所以人物的表演也是更外放、更激烈的,苏红和韩江宇属于是旧情复燃的纯粹的爱情。长片的剧情涵盖的内容更复杂,除了苏红和韩江宇的感情线,更主要的一条剧情线,苏红为了孩子而买房但又遇到一系列问题的这条线,所以情感关系也更复杂了。长片的话,导演希望整体演员的表演是克制和内敛的,所以表演的时候我们也是基本保持了这样的步调。我觉得短片好像是在看云,长片是在云里行走。

    3、电影中的台词留白很多,多数是没有对话与台词的,这其实是对演员肢体表演以及演技的放大,表演空间很大,很多情节,动作您是否加入了少量即兴演绎的部分呢?您在片中的表演自然细腻,有很多表情和情绪上的细致表演。在塑造人物角色上,这是否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与挑战?

    李梦:会有一些即兴演绎的部分,比如我和房地产经理争执那场戏,原本导演还是希望我的表演是克制的。但我当时觉得,作为角色本身,在这场戏里我还是应该让苏红的情绪释放出来,因为我觉得好像这个房子对于这个女人来说是她的根,到这个份儿上她还不去做一些努力和争取的话,我不知道接下去她该怎么办;或者说作为一个没有了房子的人,她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去释放她压抑、无奈的情绪。

    所以我当时问导演可不可以让我释放地去演一次这场戏,哪怕最后你没有采用这一版,我也想演,因为当时我已经进入这个角色了,作为这个角色的感受,在那个当下,她是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情绪的,她需要去抒发因为房子快没有了而产生的压抑、憋屈的心情。也还是很感谢导演最后采纳了我释放着去演的这版,这个是当时有即兴调整的部分。

    我觉得相对比较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你需要克制、内敛地饰演,刚才我也说了短片里苏红和韩江宇的感情线是比较激烈的,我会比较容易代入短片里的情绪去演长片,但同时又需要兼顾整个影片的风格,兼顾苏红身上背负的其他的责任、现实问题的影响去演,所以确实会有一个适应和转变。

    4、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在烂尾楼中,钢筋水泥中的社会悲剧,您觉得剧中的苏红是否有那么一刻是真的爱上了韩江宇?觉得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丈夫,还是说在她心中其实是对命运已经妥协,韩江宇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户口本」,一个购房资格?

    李梦:首先啊,我觉得这还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我们最后还是想要告诉大家,为了家,大家可以努力守护在一起,互相扶持成为彼此的力量的一个故事。苏红对韩江宇的感情我觉得是两者都有吧。她跟韩江宇之间是有爱情在的,但这份爱情的重量没有到就要在一起的程度,所以他们结婚也不能简单归因于他爱韩江宇。与此同时,给孩子一个家这件事也非常重要,她也迫切地需要韩江宇的户口,各种因素夹在一起,让她做出了这个选择。

    5、可否跟没有看到电影的读者解读一下,在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结尾您的抽泣,是一种对终于有了「家」的感恩,还是说,是对无奈的压抑的最终释放呢?

    李梦:说实话,我其实有点忘记了我当时演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了。但我觉得对于苏红,最重要的是孩子,是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对于苏红一个外乡人来说(她不是海南本地人),房子就是这个家的基本条件。那电影里没有明确说韩江宇是不是孩子的爸爸,我也问过导演这个问题是不是,也没有明确告诉我哈哈,但我可能还是带着「他是」这样的设定去演的吧,所以我觉得可能是短暂的一次情绪的释放?或许那一刻苏红是感受到了一丝家的温暖的,毕竟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这么多年,为了房子的事情,情绪也一直很压抑。

    6、和李康生演对手戏的体验是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趣闻吗?第一次短片合作和第二次长片合作,是否有不同的体验,是否合作得更有默契了。

    李梦:跟康哥的合作特别的舒服、有默契。康哥是一个有自己节奏的人。我以前有看过一个他的采访,是他常合作的一位导演说「他是不是故意把自己的速度放得这么慢?」后来拍久了才知道不是的,他就是这样,他的节奏不是故意的,这是他自然的一个节奏。当他把这个节奏带到《雪云》里以后,你会觉得让这部电影也有了一个独特的标签和气质,所以我在跟康哥搭戏的时候,他的节奏跟我的节奏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很有意思,跟整个影片的气质也很合拍。那因为有了短片合作的基础,我们之间磨合得已经很有默契了,所以长片拍摄肯定是更顺畅的。

    7、海南的独特的潮湿气候,是否增加拍戏的难度,拍戏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特别的体验吗?

    李梦:其实长片的拍摄时间是在12月底到2月初左右吧,我们大部分场景集中在海口和周边,总体来说海口的冬天还是蛮冷的,不像三亚。但是因为我们还是希望营造出夏天的感觉,所以经常要穿着比较单薄的衣服去拍摄。我记得在船上的那场戏,那天风浪很大,那个摆渡船不好操控,所以我们老是要来来回回上船然后调整,然后我们就是几个副导演和工作人员在船上扮演群演哈哈哈,就特别逗,你能看到导演、摄影师在另一条船上拍我们这条船,然后我们身边的群演全是副导演哈哈哈,他们就各种挪位置去彰显一个本地人在乘船的形象,当时印象还挺深的。而且那天的海浪特别大,有点冷,当时就想说这场戏也太不像《雪云》电影里面应该有的夏天的气质了吧,可它真的成了雪云了,就是成了在海南的冬天的一朵云。我觉得大家对于海南的印象好像就是炎热、夏天,但能有一次在海南的冬天拍摄的经历,对我来说也挺难忘的。

  2. 關於電影《雪雲》,我在網路上讀到的一段關於「爛尾樓」的評論,想分享給大家。爛尾樓為什麼住不得呢?人類發明了房屋,原不過就是一個遮風避雨之處,為何要窮盡所有去買,「買賣」原本是社會秩序的體現,但若沒有了秩序,也似乎無需要循規蹈矩,就如同羊群也同樣可以在爛尾樓裡養。

    特別分享這一段話,是我在電影的後半段,感受到一股原來當人被生活壓迫到了最後,方才豁然地去看待人生。當韓江宇與蘇紅這對昔日的戀人,帶著孩子遙遙出現在停工的爛尾樓裡,在水底見著的是蝌蚪;倒映的是三人的臉孔。電影的視角藉由雲、雨、海、島及無法成立為「家」等元素,構築了韓江宇曾經錯失了十年的記憶。

    我不會說電影本身有多麼懷舊,亦或多少王家衛的影子;倒是在電影靜默時所填充的,是相對「當代」的音樂或聲響。街景、理髮店,乃至舊樓裡的陳設均呈現出一種彷彿熟悉、卻又相對模糊的年代感。韓江宇與蘇紅的再次相遇那種「命定」的聯繫,則比較讓我想起馬其頓導演米丘曼契夫斯基所擅長的溯返、折疊、迴旋的時空手法。

    最後是演員的部分,李康生是我非常熟悉的演員了。很多人在討論他在《雪雲》裡的失語或靜默;我個人沒有太特別的感受,過往他在電影裡的對白都是偏少的。倒是李夢在《雪雲》,是一個奇特「孤立」的存在。

  3. 仙品公号【暗的光】,欢迎大家。

    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之后,终于等到了《雪云》,不就是香港吗?咱说走就走!

    按照惯例将本场映后对谈进行了梳理,电影中有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包含导演对于事物的特殊情感与主演们对角色的私人理解和演绎

    希望这份映后QA可以使大家加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回味,有所回溯。

    Question:片名《雪云》有什么含义?

    A: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海南,海南的云特别多。雪和云是水的两种形态,但是在海南这个岛屿,雪几乎缺席人的一生,所以已然存在的和缺失的对我而言会有一种特别的张力,于是我就把这些意象带入电影里,去寻找那份缺失。

    Question:我记得这部长片是由短片衍生而来,但是我们没有机会看到短片,所以我很好奇短片是选择了长片的哪一片段?为什么先选了这段来拍?

    A:短片的人物关系还是搬家师傅和想要离开城市去往家乡的阔别重逢的恋人。短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就是两个人如何在一段搬家的旅途里勾连起彼此的情愫和不可言说。长片从故事情节上(与短片)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探寻的议题也是内心想要找寻的部分。

    Question:我非常喜欢影片中一些行走的画面,包括不同地点不同背景下的行走,这种行走是否和李康生老师的另一部影片《行者》有某种关联或呼应?

    A:我觉得万事万物都有关联,这个世界既是独立存在又是彼此关联的。我们看到的是在银幕上行走,对于角色而言,他们是在用行走来丈量他们的生活。当你看到他们行走时你会有些触动,进而联想到他们的处境,我觉得这是比较有趣的。

    Question:我想问李梦老师,你之前在《隐秘的角落》饰演一位母亲,但我觉得你本人的气质和形象与大众认知的中国母亲是由一定差距的,您你怎么理解母亲这个角色?演戏时如何进入那种状态?

    A(李梦):在我心目中母亲的形象首先源于我自己的母亲,我对母亲的想象来自于她。在影片中其实我没有想过我演的是一位母亲,我与瑶瑶相处时,更多时候我们像一个人,她是我曾经的样子,我希望她不要像我这样生活,所以我在和她交流的时候,没有把自己放在母亲的角

    Question:我觉得烂尾楼是很现实的题材,但是到结尾当他们搬进那个空间后,变成了一种超现实的手法。想问导演是有从现实到超现实的处理还是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太处理现实的部分?

    A:从现实到超现实的处理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我觉得就好像明天的生活一样,我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是去设计和预想明天会怎样,而是当下的我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不希望用未来给自己制造幻想,而是活在当下。我们在思考人物的行动时,也是基于他们的当下,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在收拾房子、吃面、洗澡、回家,找寻他们在当下的位置和坐标。

    Question:影片背景中经常会出现铃铛的声音,屋子上面也挂着铃铛,这个意象是用来分隔不同的场景吗?还是当中有什么设计?

    A:对我来说,所有意象来源是两个演员,他们的人物形象、饰演角色以及他们在场景中时会让我思考,如何或者说为何会是这个样子,所以很多设计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的思考。你刚才提到的铃铛声在很多场景出现,第一次出现在梦境中,我们甚至把小康哥的鼾声设计成类似心魔的东西。这些都是在拍摄过程中基于两位演员对于角色细腻的呈现而引发的思

    Question:影片中的很多镜头我很喜欢,比如电梯升起的镜头和李梦老师躺着的镜头,我想问导演你更注重影片的故事性还是艺术性?

    A:当你注意到视听构建上的设计时,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当我去描述我为何这样去表达时,我的描述离这个表达也越来越远,所以你看到的什么就是什么。

    Q:我注意到台风的播报在全片中出现了两到三次,第一次是两人在破船上约会,第二次是男主角一个人在车上,再联系到烂尾楼,我会想问如果台风真的登陆会是怎样的状况?

    A:根据我在海岛生活十四年的经验,我对于台风的印象就是,当它真正来临或者说当我们感受到它时,我们常常是处于台风的中心。在影片中,你只闻其声,不见其风,真正的台风没有来临,或许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台风的中心。我想分享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在黑泽明导演的《蛤蟆的油》中说道:“瀑布来自高处,源头之水皆平静。”

    Question:我觉得从影片开始展现出的内容让我们觉得苏红对于她的旧日情人有些抵抗和排斥,到烂尾楼事件发生后两人一起布置房子,我想问两人最后的感情是一种妥协于现实的陪伴还是真正对彼此产生感情?

    A(李康生):其实你们比我幸福,因为你们先看了亚洲首映,我还没有看过片。我认为必要的情感是存在的,最后因为小孩,因为孤独,因为需要,可能就凑活凑活在一起。就像刚才有位观众提到的行走,走路就是追着景就会慢慢追到,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A(李梦):在我的观感中,我觉得到最后我更感动的是他们一起搭建了这个家。即便在一个烂尾楼里,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这很像我这三年的感觉,这三年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在电影里面也是,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我们在一起有了这个家。

    Question:为什么影片中主角一定要买下这群羊?

    A(李梦):他们并没有买羊,是进入到(烂尾楼)这个空间中遇到了一群羊,和前一天晚上韩江宇编织的梦一样,有种不知道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的魔幻感。

    A(邬浪):其实在看到大量的羊群之前,羊有两次出现,一次在韩江宇的梦中,第二次在瑶瑶不睡觉的晚上,韩江宇去哄她说你可以数羊。对我而言,那一群羊其实是人内心中柔软的部分,它不是以事实为向度,更多的是一种对心理真实的探寻。

    邬浪导演:我最后用一句话来结尾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后,结尾捕捉到一位可爱的蔡明亮导演

  4. 2.7星。我欣赏导演的大胆,所以还是给三星。但恕我实在欣赏不来,太慢了。叙事上有毕赣的韵,却没有其美学魅力。就感觉全片耍了一大堆特殊构图,在几乎任何一个方面都没能引起我的兴趣。只能说因为这种叙事的稀缺性,所以暂时不会用“烂片”称呼它。但是邬浪导演的片子可能不会再看了。

    就是一个男主出狱之后去找了原来的恋人,和自己的老朋友一起干。和恋人复合之后,老朋友跑路了,让一个房地产区变成烂尾楼,也是恋人购买的房子。然后男主去自己在烂尾楼里自己建恋人的那一间,然后一家人搬进去。就这么个故事…

    这部电影都不是非叙事时间多,是无叙事时间可能更合适一些。给一大堆走路的镜头,拍这部片子主演微信步数肯定很多吧。我只说真的无法理解吧,但这么夸张地运用无叙事时间本身也是一种实验行为,这件事儿佩服他,但可能也只有这个了吧。

    旁边的哥们从不到十分钟的时候就开始睡了,可能平均二十分钟醒来一次,每次都挺不过三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