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2002)

演员:



影评:

  1.  下面那两张照片不知你们看了感觉如何,反正我是觉得他很帅.我尤其喜欢他的眼睛和嘴,给人很坚定的感觉.他的名字叫做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这个名字在一年前大概还没有人知道,但是在现在,肯定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他了,这都是因为一部电影-蝙蝠侠前传.蝙蝠侠前传有着一个好名头,还有好几个很著名的老演员-摩根佛里曼什么的辅佐,使得作为年轻时候的蝙蝠侠出场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这个时候我却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那是我去年的冬天看的一部电影,看了后就一直想写一下,但是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那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做<Equilibrium>,中文翻译名是<撕裂的末日>.当时看的时候完全是无意中看的,但是一看我就喜欢了.这是一部典型的B级片,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什么名气.这部电影在美国首映时只在大约1/3的影院上演.而对于影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黑客帝国>的大杂烩,毫无自己的新意.但是对于一向喜欢B级片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完全具有成为一部邪典电影的潜质.

    一,背景

        故事的发生在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之后.人们辛苦重建家园后,发现人类的感情是一切争端的起因,人的感情是最危险的东西.于是生产了抑止感情的药水,规定人们每天都有注射这种药水.同时消除掉任何的时间名画等艺术品,以让人们彻底失去产生感情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愿消除感情,偷偷收藏艺术品的"感情罪犯",政府则派一种身怀绝技的"教士"去将至剿灭.教士们具有高超的战斗能力,同时具有发现哪里藏有艺术品以及谁有感情的直觉.而感情罪犯们都被投入一个火炉中活活烧死.

    二,意识形态

        之所以影评人会认为这部电影在模仿1984,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场景十分的相象,都是后未来的冷冰冰的城市.电影中,城市的建筑风格统一,全部为灰色,用意是消除美感,以抑止人们的感情.人们的衣服也是一水的工作服.片名Equilibrium有平衡的意思,在片中也是政府办公大楼的名字,人们领取抑止感情的药水,以及生活物资等都在这里.显然这座大楼的概念直接来源于1984.但是这部电影与1984最重要的不同也正在于意识形态上.在1984中,政府认为人们的思想是危险的,因而不允许人们有思想.而在这部电影中,被消除的则直接变成了人们的感情.到底那个更"合理"些,我觉得还是1984吧,毕竟1984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而<撕裂的末日>不过是部娱乐性质的电影.但是思想和感情哪个更应该消除呢?我也觉得应该是思想,因为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也就没有了感情,至少是没有了悲伤,愤怒等等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的感情.在1984里也是这样,政府只让人们听一些"无害歌曲",这其实已经实在消灭感情了,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们成为永远傻乐的人.所以说1984作为一部传世之作毕竟更加严谨.而<撕裂的末日>这样设定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首先避免了政治,更加通俗易懂,而且增加了作为一部电影作品的戏剧性.所以在这方面电影虽然弱一些,但还算是不错的.另外我比影评人们更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过了电影版的1984,而<撕裂的末日>对我来说是第一部将1984中的世界呈现为影像的电影,所以让我感到十分的惊奇.不过我想,电影1984中应该没有这么精彩的动作戏吧.

    三,动作

        影评人对此片的另一个评价是认为它模仿了<黑客帝国>.我认为这个就不太靠谱了.只不过是影片的主角都穿黑风衣罢了.而不论世界观还是打斗场面两部影片都不具有可比性.相比于过于"炫酷"的黑客帝国,我更喜欢更加灰色的此片.此片动作戏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提出了"枪炮武术"的概念.所有的"教士"都要勤加习练这种"枪炮武术".这种武术顾名思义,把枪和武术结合在了一起,在这里,枪取代了人的拳头,人们在打斗时都会伺机放枪.但是如果是两名深谙枪炮武术的高手在打斗时,你会发现,枪很难打中对方,即使是枪已经顶在了对方的脸上,仍然会被对方躲过.这就是本片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概率统计.就是说当一名教士在面临多名敌人时,他们将对敌人的位置进行统计,然后估计从每个方向将会射来子弹的概率,再进行闪躲,同时又对每个位置出现敌人的概率进行估计,然后进行射击.所以,当你看到一名教士躲过了数人的子弹,那不是因为他反应快,也不是因为他有尼奥那种改变时间速度的本领,而是他提前计算的结果.在片中还给出了原理图,并标出了坐标,角度等等数据.而且还给出了实验后得到的教士战斗力提高的数据---好像是120%.在电影中进行如此详细的数学推导,这点另我十分喜欢.转念一想,怪不得片中的"教士"那么的少,而且都要从小训练,原来是不仅要学习武术,还要学习数学.难上加难啊. 而克里斯蒂安·贝尔演的约翰·普莱斯顿就是教士中高手中的高手.

    四,约翰·普莱斯顿

        约翰·普莱斯顿由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出场时甚至让我惊为Brett Anderson.当然仔细看他和Brett Anderson还是不像的,只是在他走下汽车的那一瞬间很像.真是相当的酷,于是我把这个镜头看了好几遍.约翰·普莱斯顿一开始是最厉害的一个教士,凡有不能解决的感情犯都派他去.他不仅能以高超的枪炮武术瞬间解决武装抵抗着,还能够感应到被藏起的艺术品的位置.后来的喷火兵们于是就会将之付之一炬.他的搭档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偷偷的藏起了一本书,约翰·普莱斯顿毫不犹豫的解决了他.但是在一次行动中,他遇到了一名充满了感情的女人,这个女人影响了,也让他想起了自己那被作为感情罪犯而处死的妻子.于是他偷偷的把抑止感情的药剂藏了起来.从此走上了抵抗军之路.由于他能力超强,终于率抵抗军取得了胜利.总之约翰·普莱斯顿是全片的主人公,他始终保持了一种很酷的姿态.又为我们奉献了许多段十分精彩的打斗.让人看得十分过瘾.而剧情也设计得颇为曲折,也是影片具有了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潜质.

    五,主席

        作为一个国家,片中这个虚构的国家也有一个主席.同时这个国家还有个先知式的人物,每天在各处的大屏幕里讲着鼓舞人心的话.显然,这个人物直接来自1984中的老大哥.这个人其实就是主席的化身,他的脸是主席的脸经过变形后再播放出来的.而主席则主管一切具体的事物.当看到影片后半部分是,我震惊的发现,这个主席不仅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很强烈.因为当已经秘密投靠了反抗军的约翰·普莱斯顿公开顶撞他时,他愤怒的砸起了桌子.而在影片最后约翰·普莱斯顿和主席在他的秘密书房对决时,也可看到在他的书房里挂了许多名画.当主席被约翰·普莱斯顿的枪制主时,他更是流露出了百分之百的恐惧.其实这一点我早应该想到了.任何的规则都是用来束缚老百姓的,对于独裁者来说,规则是他制定的,所以他可以游离于任何规则之外.比如当他愤怒的砸桌子时,他周围的任何人,那些卫队成员,都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因为对他们来说,主席是不容怀疑的.


    六,反抗军

        在片中有一个场景,是许多工人坐在一个大广场上听大屏幕上"先知"的发言.发言结束后,一个其貌不扬的工人率先站了起来,激动的鼓掌.然后所有的工人站了起来一起鼓掌.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破绽,大家都是没有感情的人,为什么会有个人这么"激动".看到后面,你就会明白,他就是地下反抗军的首领.所以,他也是有感情的.这也说明了权力机构的走狗的愚昧,只要你表示出对权力机构的忠心,他们是不会注意到你的违反规则的地方的.当约翰·普莱斯顿停药之后,有了对美的感受.一天上班时,他把办公桌上的物品摆来摆去,以寻找美观的摆法.这一幕也被这个反抗军的领袖发现了,于是才把他招了进去.而后我们发现,在一间教室给小学生讲课的老师也是一名反抗军成员.这一点让人颇为欣慰.

    七,女人

        女人是祸水.大部分的电影都离不开女人,在这里,女人就是引起人的感情的祸水.在一次行动中,约翰·普莱斯顿认识了感情丰富的女感情犯玛丽奥布莱恩,他唤起了约翰·普莱斯顿残留的一点点感情,让他回忆起了自己那同样作为感情犯被处死的妻子.从那以后,约翰·普莱斯顿开始把药剂偷藏起来.他在早上洗澡时透过窗户看到初生的朝阳,头一次看到了自然的美.当他亲见看着玛丽奥布莱恩走进焚化炉后,彻底唤起了他的感情.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反抗军的行列.女人,看上去是那么柔弱,但是,往往却是女人改变了历史.

    八,儿童

        约翰·普莱斯顿有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当他偷偷把药剂藏起来后,他的儿子警觉的问他,今天你服药了吗?另他吃了一惊.他的儿子说,我的任务就是监视你.但是当他的儿子目击了他藏药的行为时,却拿出了自己藏的药.约翰·普莱斯顿问他儿子,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服药的,他说,是妈妈让他不服药的.
        我们不应低估了儿童.因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他们信任的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儿童永远代表了未来.所以也千万不要让独裁政府把儿童们教育成"傻逼小朋友".

    九,走狗

        在约翰·普莱斯顿杀死了自己的搭档后,上面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布兰特.布兰特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刚刚成为教士,他年轻气盛,一心想干一番事业.而他向上爬的资本就是去尽快的发现约翰·普莱斯顿犯了感情罪的证据.当然,这么一个菜鸟怎么能斗得过身经百战的约翰·普莱斯顿.最后惨死在他的刀下.

    十,结尾

        我把这部影片推荐给朋友们看,他们都说好看.但是都认为,结尾太简单了.结尾是,约翰·普莱斯顿识破了主席的诡计,直捣黄龙,现实一刀干掉了布兰特.没想到主席也是个枪炮武术的顶尖高手.但是在一番激烈的打斗后,主席也被约翰·普莱斯顿一枪干掉.然后就是反抗军全面起义,摧枯拉朽解放全国.看完后,感觉胜利确实来得太快了.但是想想看,太多的电影喜欢在最后搞个一波三折,比如坏人倒下以后但没有死,又挣扎着给好人一枪什么的.偶尔有这么一部结尾干脆利索的电影看不是也很好么.
        不过我倒是在想,革命成功了以后会怎么样.抑止感情的药大家肯定不会再吃了.但不知约翰·普莱斯顿会不会当主席,还是会采用共和制,议会制什么的呢?不管怎么说,一次革命成功了,总能好上那么一段时间,等再次不行的时候,那就再来一次革命.世界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中前进的.

    附:克里斯蒂安·贝尔

        我还曾经看过他的另一部片子,<火龙帝国>,也是一部B级片,但就是一完全的烂片.在那里面贝尔留起了大胡子,搞得我看了好久还没看出哪个是他.我觉得贝尔就适合把脸刮得光光的,露出他那有个性的嘴角.刚才看网上以前的人对<撕裂的末日>的评论,还说片子是好片子,但觉得贝尔红不了.现在他终于凭<蝙蝠侠前传>要红了,不过也过了3年了.

    本人原创。原出处:
  2. 推荐这个电影,不是说电影很完美。
    呐,主角的身手过于好了,缺乏说服力;“叛军”的服饰打扮过于随意,不合理;如此高科技的独裁的社会,许多地方竟然没有监控摄像头,不合逻辑;性格谨慎的独裁者的统治核心地只有护卫者却没有其他保护机关,不合逻辑……
    打动我的,是里面的寓意。
    片子的隐喻那么多,比如灰、蓝、黑色的衣服,比如被烧毁的小说与画作,比如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并尊称为“FATHER”,比如人与人之间轻易就发生的告发与屠杀……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我对着屏幕露出会心的苦笑。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打碎了一支针剂,他,普雷斯顿没有机会感受的拥有“FEEL”的美好。
    在此之前,他可以冷漠地面对妻子和朋友的死亡。感受到了“体验”的奇妙后,普雷斯顿象一个吸毒上瘾的人一样沉迷于感官的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更甚之,他推翻了旧的统治,将人类社会释放到一个也许较混乱但更为自由的状态里。
    其实,少注射一次情感抑制剂,普雷斯顿就能感受到那么多东西,这说明他本来是高度敏感、感悟能力特别突出的一个人。
    而很多人,即使不注射那抑制情感的针剂,也无法在平凡的细节或微妙的瞬间里感受到世界的绚烂与壮丽。他们早已行尸走肉,所谓的享受生活,不过是根据习惯,重复自己单一的生活、单一的喜好。无所谓目标,无所谓理想,无所谓追求。
    “自由,如高山上的空气,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介川龙之介说过这样的话。自由犹如高原上的空气,对于不健康的身体是不利的,只有强壮的心灵,才有资格追求真正的自由——那包括了心智的成熟、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发掘与肯定、个人价值的培养与壮大等。
    有些人没有能力拥有自由,那么,提醒他正处于被奴役,除了徒增他的痛苦,别无所益。
    甚至,他们早已主动放弃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去提醒他呢?
  3. 当观众们嚼着爆米花喜滋滋地看着大帅哥贝尔杀死那么多的“坏人”,导演的观点已经不言自明——他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于是,男主角用连环枪杀死那么多的人也就可以用最漂亮的姿态去表现,甚至残忍地削去“坏人”的脸,都显得很酷。观众们对此很喜欢,因为男主角分明是在维护人类情感的尊严,人类拥有情感的权利是不容剥夺的。在这个价值判断的拥护下,残酷的杀戮都变得如此具有美感。

    在我看来,片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镜头,来自男主角面对那群被围剿的革命军人,选择了杀死官方派来的士兵,挽救革命军。面对那群有情感的革命军人,他连下手执刑都不忍心,甚至杀死一只小狗都那么艰难——你看,人类的情感,是多么的美丽啊,多么的仁慈啊,这时的情感完全是爱。可是这种情感,到了当权者的士兵面前,又完全失效了,男主角杀,杀,杀……这时,男主角的情感恐怕就变成了愤怒和仇恨。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情感本身就是价值观的标准,如果说情感作为价值观的标准本质上是依赖于理性的判断,那么这时候男主角的判断是怎样的呢?那就是,情感是人类不可失去的部分,任何剥夺它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所以,他有义务杀人,拯救更多人类。

    当初,统治者之所以选择消除人们的情感,是为了防止战争。说真的,这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除了那极少数的革命军人,地球真的是太平了许多。为了防止战争,人类可以失去自由——这是统治者的看法。防止战争,这个目标看起来是完全正义的。但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又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因而是不正义的。

    而革命者们为了维护情感的存在,对统治者发动了战争,看起来也是正义的。但发动战争本身已是不正义——别告诉我在这里为消除集权统治而进行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因为情感本身就会带来更多的战争,维护情感的存在,还能是正义的吗?

    如果说情感是人类自由的象征,这种说法无疑是空洞无望的。

    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去杀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然而现在看来,正义只是一种悖谬,因为人类无法对自己的情感本身做出一个终极的价值判断,只会为了维护情感本身而去做一些疯狂的统治或者复仇的事情。所以电影的结尾,男主角嘴角泛起一丝邪恶的笑——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对于这一切,我只想带着一丝自嘲和悲凉轻蔑地说,此片中的人类,只要小小一瓶药物就可以失去情感——如此脆弱不堪的一种化学功能,就是人类引以为荣的情感。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明出来很多刺激情感的药物:红色片产生爱,白色片产生悲伤,蓝色片产生忧郁,绿色片产生高兴……到那时,人类又将如何面对自己引以为荣的情感呢?

    到那时,什么又是正义的?
  4.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不得不说的一部经典,炫酷的场面,枪斗术的起源,简单而深刻的反乌托邦世界观。强制的收敛和抑制的爆发,人的情感和自由意志岂能被抹杀?贝尔颜值太高,全程开挂,表示还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枪斗术,太炫酷简直帅炸。结尾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