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总统之死 Death of a President(2006)

总统之死 Death of a President(2006)

又名: D.O.A.P.

导演: Gabriel Range

编剧: Simon Finch Gabriel Range

主演: Hend Ayoub 贝琦·安·贝克 Brian Boland 迈克尔·瑞利·伯克 Patricia Buckley

类型: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06-09-10

片长: 97 分钟 IMDb: tt0853096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以纪录片的外貌出现,虚构一场政治事件的爆发。布什总统在芝加哥演说结束的空隙,遭到不明身份的歹徒枪击。

演员:



影评:

  1. 就技术上来说,伪造小布什被刺已经不是一个难题。那些采访、外景、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媒体报道、示威游行、甚至总统葬礼,都可以通过最小的成本换来最逼真的效果。

    《总统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政治态度,从最真实的假象中拷问美国911之后的政策和美国式民主。

    影片有英国人最昭著的幽默和讽刺,完全不动声色地发表意见,有理有据,以假乱真。因为态度博大又满怀诚意,让你完全提不出疑议。

    乔治·W·布什总统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发表演说后离开会场时被刺身亡,电影围绕总统遇刺的现场和整个调查过程展开。象所有记录片一样,由真实录象回放和相关人物访谈构成主体。所有想象都如同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一样真实。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不可想象的。这大概是4频道的造梦宗旨。有一个前提,你必须严谨和真诚,掌握足够资料,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所以,和所有艺术精品的产生是一个道理,《总统之死》做足了功课,只不过把故事放到了未来。

    除了发生在总统遇刺前后的事情看起来逼真可信,电影的另一个重头在于,让大家看看美国人的“民意”决定了多少真相。
    一旦大事发生,整个政府和国民都陷入“激情”,911的后果直接催生了伊拉克战争,其后果再作用到今天的美国,明天什么都可能会发生。今天的行为又决定着未来,然后再继续循环下去。所谓民主自由、道义法治,其实并没有青红皂白,在世界各地,政治都是一团旋涡。

    这种电影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见识可能产生的一种后果,这个时候,人们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怎么处理问题。按照时下USA的政治“潮流”,片中的死囚之妻说:“基地就等同于有罪”。无论真相是什么,总统被刺的当时有一个穆斯林出现在现场,指纹有9个吻合点,这个人又碰巧在CIA监视的基地出现过。这足以把他送上电椅。同时,政治上不需要一个战死伊拉克的美国大兵的可怜父亲作为凶手-----何况他已经自杀。那么到底谁是刺客呢? Anyone。
  2.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流行——认真恶搞。。。

    《波拉特》笑爽了全世界,《总统之死》又冷冷的朝美国放了一枪。

    看了之后,我只能说,讲故事的方式太经典了!!!!

    在我看来,电影里最能引发思考的应该还轮不到那些穿着正义外衣的,内心里发泄着义愤填膺的,又几乎以极其平和的语气讲述故事的“无权阶级”们。
    电影对我来说最经典的应该就是看那些在电影里代表着政府,代表着权力的的官员,警察,特工们,统一的摆出义正言持的姿态,西装革履着,以极其认真的表情面对观众,然后说:“U know, we're assholes...” 最好笑的是那个外表善良到家,几乎看不出跟政治有什么关系的总统助理,潜台词确实太像是:“Yeah, I'm an idiot...”

    其实这样的电影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深层次的意义,娱乐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政治从来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主题,更不用说这还是别国的政治。
    我个人来说,在政治上不想有任何倾向。政治太能迷惑人,无论何时你想到什么,都太容易沾染上别人有意强加给你的思想,末了还乐在其中的以为自己有了什么了不起的发现。真的完全发现自己的政治倾向是什么,完全认清自己有什么政治期待实在是太难了。
    所有有关政治的东西看过之后只是当成一个事件而不用来当作论据对我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但总有人热衷于在政治上寻找突破,那当然另当别论。不过总还是觉得,真的陷进政治的人,到了最后往往反而更会迷失自己的信仰。

    每个政府,每个政党都会做得同样的事,是把更多的人都牵扯近来,最终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人都忽悠到自己的统一战线。说白了,就是愚民。有时候觉得美国政府真的作的超好,可以很认真地把民愚了之后,还让很大一部分感觉自己很清醒,感觉自己与政府划清界限。值得学习。

    而这部电影,也理所当然的悄悄或是公然的传达另一些政治信息,一些很能让人满腔热血甚至想要改变点什么的信息。总还是有一些牵头的人无论是从行为上或是思想上把一些糊里糊涂的人牵扯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些有时候只是一些小小的目标,不过也总有大的时候。

    我还是想得有点太多了,这样的电影,最好的还是只要看看就好了,多想无益,不过想要搞电影研究的人除外。。。政治上,是没有冷静和客观的。。。

    另外。。。布什的死活对于我们除了理论上的蝴蝶效应以外还有什么相关的。。。
  3. 这两个片子有些相似的地方,可以放在一起说。

    首先,它们都很好看——我是说,我觉得它们非常好看。但是,它们没有任何的动作科幻或者天崩地裂般的灾难,也没有外星人舰队,更没有高科技武器。虽然,它们都含有大量的特技,但那些特技不是用来刺激你的感官,而是糊弄你的历史直觉。

    这俩片子都不约而同采用了一种让人觉得真有那么回事的风格,《总统之死》完全是一集加长版的《20/20》时事评论,充满了事件回放、当事人采访、专家点评的交织回应,而小布什总统遇刺一案的来龙去脉,就在这些人的叙述和新闻电视画面(当然是制作出来的特效)之中,浮现出来。
    而《美利坚邦联国》(CSA)则是一集HISTORY或者DISCOVERY频道出品的历史科普纪录片,题头还煞有介事地打出了与大不列颠广播服务BBS(很像BBC吧?)联合制作的片头——甚至在电视播出时的广告也一并收录,当然这些广告是电影主题的极有效补充,在看到最后,我才知道,这些广告居然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那么,在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邦联打败北方军队,将乔装成黑人逃跑的林肯俘虏,然后驱逐到加拿大,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说《总统之死》是一个关于轰动新闻的电视节目,充斥了特技制作的新闻时事,那么《美利坚邦联国》就是一个历史总结的电视节目,它甚至把那些历史镜头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比如默片时代的电影——这让我觉得,特技除了刺激我们的感官之外,还有别的作用,也许,是更深刻更严肃更强大的作用。

    其次,这样的电影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它们更象一双旁观的眼睛,而不是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虽然这里面绝对有故事,但它们不是靠角色来支撑的。

    在《总统之死》里,小布什总统在一次演讲后突然遇刺,从而引发了社会(当然,是美国社会)的大动荡,对穆斯林的警惕和敌视增强,而通过对布什身边员工的采访,遇刺时的新闻画面,隆重的国葬,政治人物对布什的赞誉,还有对涉嫌被捕的穆斯林及其亲属的采访,对真正凶手的亲属的采访,你仿佛进入了一个真实事件的深入报道,然后你居然就会真正严肃地思考起来:这个政府的政策真的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最后的真相出人意料,刺杀布什的不是伊斯兰恐怖分子,而是……算了,我在这里透露剧情是件很煞风景的事情,还是自己看片子比较好。

    如果说《总统之死》的严肃性还是能够捕捉到的话,《美利坚邦联国》则完全是一个尖锐的讽刺。通过BBC对美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专家的采访,你看到的是一个南北战争以来的虚构的美国历史:南方军队把北方军队打败——当年谢尔曼说的话从罗伯特·李的口中流出,残垣断壁是纽约和波士顿,而南方邦联的总统坐进了白宫(他有一张酷似林肯的脸),而林肯则被黑人掩护逃走,却终于被抓获,经过几年牢狱,被驱逐到加拿大,潦倒而死,无人记得。接下来的历史就很有趣了:奴隶制被正式确立,为了重新建设国家,北方的白人都分配到了奴隶。黑奴逃跑的病因被查出并且有相关的医学措施来“救治”;然后是代价高昂的征服中南美洲战争——为了获取南方传统的产品:棉花和砂糖,从而建立了中央帝国,而美洲人也成为奴隶的一部分;二战时期,共同的种族歧视理念使美国和纳粹德国交好——他们唯一的区别是希特勒要把犹太人灭绝,而美国人认为这是对免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并试图说服希特勒把犹太人当成奴隶使用以改善经济——他们最终没有谈拢,但各自保持了中立;因为同样的种族歧视美国和日本开战,美国偷袭了日本并投下原子弹,打败了日本;战后,和美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只有南非;和日渐自由派的加拿大冷战开始——铁幕变成了“棉花幕”,柏林墙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实现了。无数的黑奴逃跑到加拿大,两国陷入战争的边缘;为了摆脱孤立困境,美国大力推动黑奴贸易,并且和非洲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奴隶贸易协会”,非洲的蒙博索总统(是个黑人)应邀对白人演讲,大力赞扬奴隶贸易改善了非洲的经济(太IRONIC了,不是么);最后是新世纪,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年轻一代可以在网上购买转让出售奴隶;自然,政治上的小插曲是不可缺少的。当年邦联的第一任总统国务卿的后代,现任弗吉尼亚参议员FOUNTROY是竞选总统的大热门,但家族世代的黑奴透露说他的祖上曾经和黑奴私通,所以生下来的孩子血统不纯,白的被当做家族后代,而黑的只好去做奴隶——这个消息引起轩然大波,参议员拒绝做基因测试……后来他自杀了,第二天“种族鉴别委员会”宣布参议员通过了基因测试。

    这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里面有许多细节不能尽述,比如在美国参政的希特勒后裔对CSA的赞叹,非洲MOMBOSO总统的演讲,以及最后白人种族主义者对CSA的辩护都极其讽刺辛辣,令人绝倒。

    在看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反讽这个词。毫无疑问,导演的观点是鲜明的,但他们的手法却很高超,看这两片子的四个小时我很享受。在我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比反讽更有说服力。义正词严地批判很容易让人乏味,而一种竭力接近真实客观的表述却让你不由自主投入进去——虽然就严肃和深刻程度来说,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何况这样的反讽总是会带有幽默和智慧的光彩,这种光彩比来自神圣或者庄严的光彩更持久也更吸引人。

    顺便说一下,《美利坚邦联国》这部电影里,用了许多真实的广告和人物,比如确定黑奴逃跑是一种病的理论,比如那些侮辱黑人的产品——其中一种我甚至都用过,“黑人牙膏”,虽然它的名字从DARKIE变成了DARLIE,但在美国以外,它仍然翻译成黑人牙膏,并且商标图案一直保留。这种产品直到80年代才退出美国市场,似乎到现在还在其他国家销售。
  4. 也是前所未见的片子。本片是一部纪录片,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2007年10月19日布什遇刺身亡的全过程……
     
    虽然是虚构的事件,但是讲得头头是道,不由你不信那天真的会发生这件事。
     
    第一次见这种纪录片…… 不知道布什作何感想。
     
    顺便提一下,片中FBI怀疑一名穆斯林作案,联想到了恐怖分子。但是最后证明是一名在伊拉克阵亡的美军士兵的父亲所为…… 够讽刺!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