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Christopher Wheeldon 罗斯·麦克吉本
编剧: 克莱格·卢卡斯
主演: Ashley Andrews Sophie Apollonia Zoe Arshamian 罗伯特·菲尔柴尔德 Leanne Cope
类型: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8-05-16(英国)
片长: 160分钟 IMDb: tt7877016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 19/07/02 音乐剧: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世巡团@ 北京保利剧院)
这部从电影到NTLive我属于打卡观看,但现场体验真的大大好过预期。除了没有乐队之外(格什温的曲子听没有层次的伴奏带太可惜了),音乐、编舞、舞美、灯光都极佳,演员唱跳俱佳,人物塑造有说服力,如果不是即将出行的话,是必然要多刷的演出。
“爱最伟大”这个命题我不太吃的,特别是过程中祭出“爱比艺术更重要”来掩盖对他人的伤害。但其实转念一想现实中“喜欢“这种情感本来就毫无道理,因此配角凭借人格魅力更能博得观众的情感认可,而主角靠构建舞台魅力让人不忍苛责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舞蹈编排来看,比起音乐剧更接近舞剧,很多双人舞的部分观感就是低配版芭蕾,如果以后者来苛求会觉得动作规格不够好。相反,Cabaret感十足的爵士和踢踏舞的舞台感染力要明显好不少。其实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切换道具时舞蹈的结合,把转场也变得十分诗意,有些地方还很有想象力(比如站在街灯上的华尔兹、比如利用靠背椅完成的侧手翻),妙趣横生。
除开完整的纯芭蕾部分,我最喜欢的一段编舞其实是百货公司。把剧情场景和舞蹈融合得特别好,每个配角的动作和个人part都跟身份相符。
Leanne是英皇群舞出身,演法很芭蕾,不说话的时候反而比说台词还要百转千回。姑娘最妙的其实还是她的神态,一双眼睛会说话,低垂眉眼轻轻拉动嘴角,近距离观看特别棒。她的唱段不多但表现可圈可点,两次舞蹈失误都出现在双人舞,分别是群舞Nathan的托举和Ryan的托举。小姐姐没参加过美巡,问了一下到了中国才和Ryan搭档。场次很多了但是北京首演还是有点磨合得不够好,希望后续加油。
Ryan的个人动作完成的很流畅,身材还是有点限制跳跃没那么美(刚从POB回来实在胃口很刁),但旋转还是很爽利。上肢力量稍微弱了一些,双人舞托举首演出现了三次失误,一次直接影响女主掉了足尖。比起Robert Fairchild吃亏在体型和个人魅力上,后者毕竟是NYCB前首席,一些动作漂亮到直接能拐跑我三观。但如果放到原人设里来说,Ryan这样有的小才华有点叛逆的难搞小青年其实是更符合我的设想的。
声线上,Zachery的Adam高低音都很好听,而且感觉演员唱起来很松弛很自信,给这个角色增添了不少魅力。很多观众夸奖的Milo的扮演者Emily第一首声音还没打开,后面越唱越好。讲真为啥外面展牌只让选男人呢?我选小姐姐。扮演Henri的Micheal低音不错,三人合唱的时候音色比较普通的Ryan真是吃亏。
人物塑造上,Adam和Henri是最丰满的,特别是Henri,真的从头发丝开始傻白甜,认真起来又很真挚,一紧张就会抿嘴很有意思,扮演父母的两位也非常可爱。
舞美其实坐近了看,投影没我想象得那么精致,但整体的色彩和灯光的配合真的还是很能打的。镜面的多功能使用延展了舞台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是值得我花一个小时午休时间来出图+写repo卖安利的剧,比上半年很多爆款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请大家不要错过一刷二刷三四刷。这种质量的作品和团,下一个来国内巡演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每一秒钟,每一寸空间都是一幅画,Lise的翩翩长裙,打在银色金属板上的浪漫投影,色彩不跳跃但却极致舒适,整部剧就像丝绸一样丝滑,就连中间道具的切换都流畅得毫无破绽,舞者推起道具像是在冰面上旋转,轻逸从容。
以其说是一个音乐剧,更愿意说它是一个优美的舞剧,优雅的芭蕾,自由的爵士,欢快的踢踏,直抒胸臆的卡巴莱。力与美,克制与不羁,看似矛盾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又极致和谐,椅子舞那段看得我心潮澎湃,每一个足尖也都轻盈地踩在心上。走进我心的还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换景时女群舞推着复古的街灯,并站在街灯上起舞;另一个是Jerry旋转着跳跃着跨过整个舞台停驻在坐在长椅上的Lise身旁,抬起头看向她,俏皮地让人心神荡漾,仿佛围绕的空气都温柔。
整部剧歌曲唱段并不多,最喜欢的是Adam,Henri和Jerry的《‘s wonderful》,三个好兄弟各自都沉浸在陷入爱意的悸动中,上帝视角明白他们都为同一个人倾心又辗转难安,又多了一份戏剧性。男女主舞蹈表演的优秀没得说,唱的部分就比较平庸,真的打动我的是Adam和Milo,音色和表现力是最出彩的,这两位个性很强却又爱情失意,又担当了剧情里道出真谛的角色,配角的光环也十分耀眼。
其实Lise的个性我个人并不是很欣赏,也许是刚刚被爱得炽热勇敢的卡门洗脑,会觉得她之前的审慎、顾虑和徘徊不前,不断地自我暗示让她失去了一些自我概念。剧情其实也比较薄弱,对二战后历史文化的一些触碰也显得浅尝辄止,很多细节其实也不太经得起推敲,比如Henri父母态度的转变缺少铺垫显得有点刻意,女主最后选择忠于内心奔向真爱也缺乏足够的心理描绘。但是或许旨在书写真爱至上的诗意与浪漫之时,逻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基于格什温兄弟套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和195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音乐剧。2014年在巴黎首演后获得四项托尼大奖。舞美的精妙绝伦之处在于:场间转换没有落幕开幕,全部使用景具切换,只需像万花筒一样轻轻一轮,所有的物是人非直接在观众面前星移斗转。英国版《战马》和14版复排《悲惨世界》的视效制作公司59用投影和彩绘营造出战后颓唐又复古的巴黎和百老汇音乐剧的金碧辉煌。果然是美国九大歌舞片的强大基因,舞炫人靓歌美,剧中不断出现在《爱乐之城》中被反复致敬过的经典场景和舞段。剧作增加了历史性和地缘文化摩擦的厚度,一改音乐剧只是在歌舞里插播三角恋的肤浅。让你在声色犬马的世界之巅也能感受一片荒凉。
时针指向夜半12点, 洗碗机里温热的碗碟放回橱柜,散落在游戏垫上的玩具放回整理柜,阳台上洗好的衣服晾晒完毕。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点下播放键,巴黎的街景,悠扬的音乐, 优美的芭蕾,温柔的歌声,就像一束光,一下子冲破生活的灰暗。豪情万丈的青年时代从未曾设想如此的中年人生,每日天朦朦亮起床,头脑麻木身体确如程序设定好一般的刷牙洗脸化妆穿衣,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饭,叫醒孩子,自己随便扒拉几口粥,在她吃饭的时候为她梳头发,吃好急匆匆开车送孩子去学校,再赶去单位上班,晚上早早的赶回家烧饭,陪孩子写作业,看她练琴,给她讲故事, 搂着她直到她入睡。 然后爬起来收拾碗筷,洗衣擦地。直到夜深人静,才能长吁一口气,坐下来伸展疲惫的身体。青春时爱的少年,给了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转身变成一个模糊的身影,总也忙不完的工作,总也推不掉的饭局。 白天各自忙碌,晚上时常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连寒暄都显得多余,这便是中年女子的晦暗不明。所以如此喜爱这部剧,音乐比语言更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美轮美奂的场景变换,精妙绝伦的一秒变装,幽默风趣的台词,动人心弦的歌曲,曼妙灵动的芭蕾,都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回放。Second prelude那段女主的舞蹈优美的如同一缎轻薄的黑丝绒;I got rhythm一开始用4/4拍弹奏的跟葬礼歌曲似的,让人捧腹;Fidgety Feet那段,男主在紧张后突然放松,得意的要飞起的模样让人开怀大笑; 最后男主唱起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orm me时,居然泪目了。 喜欢伴着这样美妙的艺术入眠,在舒缓的梦里,清醒时分的紧迫感挫败感都被隔绝了,即便早上醒来,梦中的一切都消失了 , 但是那得偿所愿的幸福感觉却能够停留,守护着内心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