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巴黎五区的女人 La femme du Vème(2011)

简介:

    为了能够见到阔别多时的女儿,作家汤姆(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千里迢迢来到了巴黎,没想到在这里,他不仅差点被警方逮捕,更是在公交车上丢失了所有的行李。汤姆身无分文,法语又不太灵光,无奈之下,自觉前途渺茫的他在一家餐馆里当上了夜班守门人。

演员:



影评:

  1.     这电影个人觉得非常赞,难得的精品之作!抛开各种光线、画面美感和镜头的运用不说,用超现实和意识流手法表现细腻的情感,这方面影片做得非常出色。分析几个独特的地方:
    1、镜像——巴黎五区的女人
        Margit 一个仅存在作家头脑中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作家也相当于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女儿,二者具有共同点,所以作家才幻想了她的存在。她其实是作为作家自身的一个镜像存在的,相当于精神层面的另一个自我;
    2、森林
        片中至少有三次穿插了森林的场景,这些场景很明显指代着两层意思:其一,森林是作家第一本小说中虚构的森林(小说名字就叫forest life,很明显的暗示);其二,森林是作家在信中提到的和女儿一起幻想过的森林,有猫头鹰和虫子。可以这样认为,森林在片中象征着作家对女儿的思念和爱,希望和女儿一起生活的情感;
    3、精神分裂
        很明显作家是精神分裂,黑人是他杀的,女儿应该也是他藏起来的。但是本片所表现出来的双重人格并不简单的指精神分裂这种病,还指代其两个自我,一个是迷茫绝望的表面自我,另一个是他正在寻求的真正释放的自我。他和margit的对话就有明显的暗示,作家说他感到真正的自身是存在另一个世界的,现在的他仅仅是一个悲哀的替身(sad double);而当最后margit对他说stay with me,forget your wife forget your daughter 时,就是让他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困于现在迷茫的生存状态中。正是听完margit这话后,他放走了他的女儿,而我相信最后打开门出现的那道白光也代表着他找寻了真正的自我。
        非常赞的影片,绝对值五星,豆瓣那么低的分实在不可思议,大概是悬疑抛出了没解所以大部分人看得晕头晕脑吧。其实导演本意在于表现感情(主要是对女儿的感情),悬疑只是一个手法,本来就无意解谜,情感表现了,给人回味的空间,谜底也不重要了。
  2. 我几乎是在一个有些迷糊的午后看完了这部影片,彼时我刚刚午睡醒来,内心正达到一天中最恨自己的时刻,我必须做点什么阻止自己恨自己,我打开了这部电影。一般时候我会在看电影前到豆瓣看一眼评分,以决定是否认真对待这次观影,但这次我没有,我只是想打发掉这段时间,让自己好过一点儿而已。现在我很庆幸我没有,因为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5.6分,而且是在只有249人评价的前提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会是一部小烂片,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这样,我在一个迷迷糊糊的午后看了一部迷迷糊糊的电影,感觉棒极了!

    这是一部非常暧昧的影片,来路不明,去路不清,似乎只是在生活中随意截取的一段时光,你走过路过看过,然后,然后就没了。抛去那些意识流的片段,电影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精神分裂的美国作家(伊桑霍克饰)来巴黎看望女儿的故事,影片开始既没有交代作家之前到底做过什么导致妻子带孩子离开他(恐怕不只是精神分裂),最后也没有交代作家去了哪里,只是用象征性的手法,暗示作家打开了那扇通往另一个自己的门。除此之外,全片还留下了大量没有得到解决的线索,包括酒馆老板的犯罪窝点究竟是做什么的,黑人胖子到底是谁杀害的,作家为什么离开酒馆老板的女人等。如此含糊的剧情再配合不时插入的森林里的意识流镜头,真叫人看的迷茫啊!观影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理清思路,脑袋里充满了各种问号,惊叹号和省略号,随着起承转合的电影配乐,浮浮沉沉,如同身体漂浮在大雾的海面上,随波逐流,玄秘奇妙。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在一个女人的歌声里,伊桑霍克面对镜头,深邃迷人的眼窝里噙满泪水,他推开那扇代表自己将孤独一生的门,光,吞噬了他。我听到自己心里有一个声音,他轻轻地呼出一声“啊”,尾音久久不能散去,这一声呻吟,有痛苦无奈,也有压抑释放,终于为电影点下一串意味深长的省略号。除结尾之外,片中还有很多地方的设计都非常打动我,其中尤以作家与酒馆老板女人的爱情为甚,那是一种我非常向往的爱情模式。一个生活毫无波澜的酒吧侍女,为了生活与老板有着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每日做着重复的工作,业余读诗。突然有一天一个神经质的作家闯入她的生活,他穿亚麻布的休闲西装配长款风衣,眼窝深邃,胡茬迷人。两个人一个生活无聊到渴望问题,一个生活问题严重到渴望安慰,他们依偎在向晚的天台上,女人摘下男人的眼镜,盯着他深邃的眼睛为他唱起一首法国歌谣,还有什么意象比这更动人吗?没有了,他们做爱,在天台上,在铁轨旁,在光影芳草里。后来男人离开,女人独守小酒馆,固定镜头里左边是女人抽烟,右边是一个老客人喝咖啡。此处我方知,牛逼的镜头表现寂寞既不是酒馆里空无一人也不是众人狂欢,而是只有一个垂暮的老人搅拌着眼前的咖啡,意兴阑珊,绝了。

    除了动人情绪的传递,影片在技术层面上也非常考究,无论是摄影,配乐等大方面还是片名字幕的设计无不如此。片中有大量变焦镜头,对构图及前景的设计都有一种精致刻意的感觉,这种刻意和精致并不会让人反感,相反会带来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如同喝一瓶上好的红酒,就该配以精致的器具和考究的步骤一样。

    最后,关于影片暧昧的线索之一,我在感同身受的思考过后得出了一点结论。酒馆里死去的黑人胖子应该就是作家所杀,他在精神分裂状态下杀害了胖子,但是这段杀人的过程被导演故意处理成了作家跑到情人家激烈的做爱戏,猛烈的抽插动作正代表了用刀捅杀胖子的过程。至于为什么酒馆老板被当做真凶抓了起来,那一定是因为酒馆老板的女人为了救作家而做假证了。至于最后作家为什么要离开酒馆老板的女人,我没有想通,大概是年轻的女人总是让他想起自己的女儿,所以不能和她在一起,“我讨厌,你的抚摸毁了我”这句台词没有懂。
  3.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JOHNNY DEPP 曾经主演过的一部电影---《秘窗》,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作家,妻子另结新欢,他捉奸在床,然后被受打击,以至于精神分裂,杀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还浑然不觉。
         只不过《巴黎五区的女人》没有《秘窗》的拍摄手法那么明显地揭示答案,它让人捉摸不透。这或许是欧洲导演与美国导演的区别。简单明朗的画面,若隐若现的情节线索,令人一头雾水。
        “巴黎五区的女人”这个题目,象征着汤姆心中的精神幻象,其实汤姆在寻妻女被拒后,又接连一串的挫折,让他精神倍受煎熬。影片中有两个地方在暗示---
          第一,间断性出现地森林和猫头鹰的画面。这是汤姆小说里的影像,但是在他头脑中不断回放。让他现实与虚幻分不清。
          第二,酒店女招待半夜醒来,一摸身边,不见汤姆,他去了哪里呢?接着警察晃着手电筒推开房门,对枕头上的两个人说话。这中间就设置了悬念;如同汤姆去第五区找MARGIT一样,回来发现奥马尔死了。如同警察所说,MARGIT是不存在的,汤姆与她的幽会都是他虚构出来的。他的确应该是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面对奥马尔一千欧元的勒索,在恍惚的情况下将其杀死在卫生间。

          在风度翩翩的作家面前,酒店女招待爱上了他。不顾一切地与他发生关系,为了维护他,说是她讨厌的塞泽尔杀了奥马尔。有一个场面,塞泽尔对着两个手下大发雷霆,又走过来亲昵地抚摸正在擦杯子的女侍者,远处窗边坐着汤姆。这一幕在暗示这些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女侍者爱上了汤姆,她不惜一切代价想与汤姆一起。而汤姆在现实与虚构之间迷茫。影片最后的一片耀眼白光似乎在暗示“巴黎第五区的女人”是不存在的,她只存在于汤姆的想象中。......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成为了ETHAN HAWK 的影迷,他的确是一个很文艺的演员,对比JOHNNY DEPP 的秘窗中的表演,ETHAN HAWK 演得更传神一些,让人真假难辨,更将人物的内心通过无声的表情传达得很细致入微.看来,有才华的演员与只知道按导演指示展现动作的演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4.       看了大家的评论,再综合一下,觉得对这部片的理解可以很简单。
          MK代表Tom的另一面,或者精神分裂时候的Tom。MK曾经因为被丈夫抛弃而杀害丈夫孩子然后自杀,而Tom也因为精神分裂而被妻女抛弃,他也可能像MK那样对自己的妻女造成伤害。所以MK(另一个自己)告诉他为了女儿的安全,他不能靠近女儿,他应该回到MK身边,也就是承认自己不能接近自己的女儿,而且是“永远”。
          影片自始至终都是在围绕Tom想接近女儿而不得的矛盾中展开。如大家分析的那样,那个黑胖子是Tom所杀,女人为了得到他指控了旅店老板,而且可能指控了老板在黑窝点干的所有坏事,让老板一辈子呆在监狱,她好跟Tom私过一生。但是Tom从监狱回来那个晚上,他看到了酒吧女小时候的照片,还有她父亲的照片。这可能让Tom联想到了自己和女儿,因而他感觉到自己有可能也会对酒吧女造成伤害。在一夜痛苦的挣扎之后,他决定离开酒吧女,去接受那个精神分裂的自己。在他推开门的那一刹那,眼中噙着泪水,他紧闭双眼。我觉得他的表情不是痛苦,相反,是一种平静的解脱。他终于接受了真实的自己,终于不用在与自己的斗争中痛苦地度过每一天。最后,光明打在脸上。
          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堆满杂物的长廊,你走在其中,长廊里光线昏暗,大部分杂物你只能看见一部分,正是这些看似没有来由的“一部分”构成了整部电影。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用巴黎五区的“女人”来代表Tom的另一面。难道只是因为经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