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杨开智有几个孩子()

杨开智只有一个孩子,女儿,杨展1937年12月,杨展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14日,时任华北联大校部党委干事的杨展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在寨北乡滚龙沟西坡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杨开智,曾用名杨子珍,近代教育家杨昌济的儿子,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湖南省长沙县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

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后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扩展资料:

杨开智主要成就

青年时期杨开智在校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对以此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及此后的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的建立有重要功绩。

杨开智多年从事茶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为湖南茶叶事业做出了贡献。 杨开智先后被选为湖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省政协副主席。

杨展烈士墓平山县城西北方向40公里,寨北乡主投沟村村后的帝王山脚下,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墓,墓前立有青色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杨展烈士纪念碑”的字样。2000年,主投沟村村民和村委会重修了杨展烈士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开智

杨开智只有一个孩子,名叫杨展。

杨开智,字号子珍。1898年8月25日生于长沙东县板仓。杨开智是伟大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的儿子。

由于受到父亲杨昌济的影响,杨家的家风开放。杨开智自幼受到父母熏陶,尤其爱好音乐,学业成绩十分优异。

1913年,杨开智的父亲杨昌济从国外学成回国,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在杨父执教期间,毛主席和一些同学们经常来到杨开智家中请教知识,切磋学问,论述阐发民主思想与先进科学文化。

图|杨开智

在毛主席等一些同学来到家中探究学问的时候,杨开智与妹妹杨开慧也在家中一同帮助父亲热情招待这些同学们。长久地相处,性格上的志趣相投,让毛主席与杨开智杨开慧兄妹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同时杨开智也受到毛主席等人的影响,思想非常进步,民主觉悟很高。杨开智经常与这些哥哥们谈天说地,时常直抒己见,畅其所怀,孜孜不休,得到了父亲杨昌济的极大赞许。

到了1918年6月,杨开智的父亲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年20岁的杨开智跟随父亲一同从湖南迁居到北京生活,到了北京后,杨开智转学到北京汇文中学继续读书。

之后,毛主席也离开湖南去了思想比较开放的北京。这样一来,毛主席与杨开智一家的交往依旧越发频繁。周末节假日的时候,毛主席时常和同学们一起来杨家拜访老师,他们谈古论今、研究探讨中国革命问题,杨开智和妹妹杨开慧一起,也时常坐在一旁倾听,共同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的影响。

图|杨开智(左起第二)

在杨家,时常能够看到一群正当风华的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家中好不热闹。从小,杨家就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息。在这种氛围的烘焙下,杨开智和妹妹杨开慧深受学问的影响,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温文儒雅的书卷气,有着先进的思想品位和意识。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长久。两年之后,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身体突发状况,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之后,杨开智和妹妹杨开慧一起,联名在北京《晨报》上发布讣告,告知各界这个让人悲痛的消息:

与先父和好各亲友钧鉴:
敬启者,家父杨昌济先生于九年一月十七日晨五点半钟,在北平德国医院病故,年四十九岁。开智、开慧等亲视召入殓,暂停北平宣武门外砖厂胡同法源寺内,定期一月二十五日在寺设祭,择日扶柩回南安葬长沙板仓故里。如关于注,哀此讣闻。
图|杨开智父亲杨昌济

接着,杨开智与毛主席一起护送杨老回到湖南,为父亲的后事一一办理妥当。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智与毛主席日夜相处。这期间,杨开智受到毛主席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决定离开家乡,远赴他国求取学问。

1920年夏天,杨开智来到上海学习。此时杨父身边的好友无不支持杨开智继续求学的举动。父亲的几位生前好友更是商议一起为杨开智提供学习的费用。

父亲去了,此时的杨开智年仅22岁。身为家中的长子,杨开智从今往后,要代替父亲撑起这个家。身为男儿,杨开智没有畏手畏脚,在最困顿的时刻,化悲痛为力量,勇敢闯出去,代替父亲撑起这个家。

义无反顾支持革命

时光不负有心人。1921年,杨开智考取了北京农业专科学校。在学校中,杨开智学习勤奋,刻苦用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杨开智还十分关注学校里的进步活动。先后和同学们一起成立了社会主义小组,杨开智自告奋勇担任组长。

1923年,杨开智的同学相继都加入了党组织。但此时的杨开智,由于第一次婚姻的感情变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甚至一段时间精神失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未能够及早地加入党组织。这对杨开智之后的政治生涯来说,实实在在是一次打击。

1925年,杨开智从北京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经人介绍,杨开智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职。在这一段时间,杨开智身在北京,工作之余,经常积极地参加指导北京的学生运动。可以说,杨开智先生也是我国革命的先锋人员。

图|剧版杨开智

两年之后,1927年杨开智回到了家乡湖南。不久之后,毛主席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在这期间,毛主席十分照顾恩师的长子,亲自介绍杨开智去往砀山任职森林局局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杨开智在常德与同学李一纯的妹妹李崇德结为夫妇。在同杨开智成婚的这一年,李崇德年纪仅有17岁,正在一所中学读书,高中还未曾毕业。二人风雨与共,相知相伴,在一起书写了长达五十余年的爱情诗,不谓是一段为人称赞的佳话。

1930年,杨开智又前往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工作。1932年,最终又辗转回到湖南,从事农业、林业等生产技术工作。

在杨开智辗转工作的经历中,我们不得不提及杨开智先生对革命的帮助与贡献。从一开始,杨开智就认同毛主席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在之后的岁月中,杨开智与党组织同步行动,对党组织要进行的革命活动大力支持,共同行动,积极活跃地为革命奔走。

在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杨开智积极支持毛主席、杨开慧的革命斗争活动。由于条件的限制,杨开智经常掩护革命人士进行革命运动。杨开智一勇当先,为党组织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图|毛主席

1920年,毛主席与何叔衡等人创办文化书社。杨开智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全力支持书社的创办,毫不吝啬,竭尽个人财力来帮助这项事业取得成功。可以说,文化书社的成功举办杨开智出了不少力。

1921年到1927年之间,毛主席四次回到板仓,也是在杨开智及其家人的积极掩护帮助下,才得以顺利进行社会调查,建立地下组织,考察农民运动。同时是在进行秋收起义之时,杨开智也是大力支持,出钱出力,全力配合革命斗争。

不仅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杨展,杨开智依旧坚定地支持唯一的女儿参加革命活动。在1938年,杨开智把自己女儿送往红色革命地—延安。但不幸的是,在1941年,年仅21岁的女儿杨展英勇牺牲。

图|杨开智女儿杨展

可以说,杨家为革命先后献出了三位亲人宝贵的生命。杨开智作为毛主席、杨开慧的亲人,也因为革命大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受尽反动派的迫害,备尝艰辛与磨难。

杨开智在父亲的影响下,拥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政治思想。在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道路上,杨开智无不用心支持,来成全革命的胜利。一味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一心坚守,杨开智先生真乃大人也。

图|杨开智(左一)

虽然杨开智没有直接参与革命,但是杨开智一直与革命并列在一起。虽然杨开智不是一名党员,但是杨开智发挥着一名党员应有的光和热。革命不是玩笑,那是拿着宝贵的生命与反动派去拼搏,在刀口上做成绩。时至今日,杨开智的义举依旧让我们激动鼓掌。

在革命的背后,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定有着很多像杨开智先生一样的先辈们在默默为革命大局而奉献。可能他们的名字不会被人们铭记,可能他们做的事业会失败,可能为了革命他们需要付出地更加艰辛。可是他们依旧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全力付出着。

抚养杨开慧遗下的三个孩子

1930年,杨开智的堂弟杨开明不幸为革命壮烈牺牲。紧接着,妹妹杨开慧也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反动派逮捕入狱。在这期间,杨开智与妻子李崇德一起,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向振熙反复奔走于南京。

杨开智向社会和各界人士呼吁,深刻谴责反动派迫害进步青年,残杀革命志士的暴行。想办法依靠舆论来获得大众对杨开慧的同情和支持。

图|幼年的毛岸英,毛岸青与妈妈杨开慧

在妹妹入狱的期间,杨开智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来,他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胞妹。杨开智用尽一切努力,到处寻找能够挽救杨开慧的契机。杨开智到处找寻人脉,请求父亲生前的好友,一起动员营救杨开慧。

父亲没了,杨开智就是家中的长子。杨开智也没有让人失望,他是在用尽全部的力量来投入到这个家中的。即使此时,妹妹已经嫁人,但身为长兄,杨开智依旧用尽全力,到处奔走去挽救妹妹的生命。这种手足之情,长兄之义,杨开智始终算是没有辜负那一声“哥哥”,杨开智足以担得起这声“哥哥”。

最终的结果谁也无能为力。在监狱里宁死不屈、坚贞无比的杨开慧终于让折磨她的反动派们失去了耐心。1930年11月24日,革命女烈士杨开慧壮烈牺牲,被军阀杀害于长沙。此时的杨开慧仅有29岁。

图|杨开慧墓

杨开慧虽然已经逝去,但她的革命精神、坚强的意志直到现今也在鼓舞着我们。当我们在面对反动敌人的压迫时,要坚信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胜利属于我们。

杨开慧被杀害后,杨开智与妻子李崇德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从反动派的手中抢夺回杨开慧的遗体,将杨开慧的遗体经过多番辗转送回长沙老家,并为杨开慧妥善安葬、立碑纪念。

这可是杨开智的亲妹妹啊!妹妹义无反顾,为革命奔赴献身。同样身为革命志士的杨开智何尝不理解妹妹的做法。妹妹是为了革命牺牲的,但在杨开智的心里,他只想妹妹平安活着。

身为哥哥,杨开智无比懊悔,当初杨开慧身在监狱,杨开智用尽全力也没能够将杨开慧从监狱中救出,以至于杨开慧失去了生命。这时候,杨开智心里万分悲痛,自己身为家中长子,亦是长兄,却没能够守护着妹妹。

这也是人之常情,在哥哥的心里,妹妹始终是需要自己去照顾的;在哥哥眼里,妹妹始终是那个孩提时候的小女孩,只会跟在自己身后面要糖果吃。而杨开慧的逝去对杨开智来说,是失去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亲人啊。

杨开慧离去了,但杨开慧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在杨开慧逝世的这一年,最大的儿子不满十岁,最小的儿子仅仅只有两岁。这三个年幼孩子的抚养也成了最大的难题。

图|毛岸青与妹妹李敏在合影

父亲早逝,母亲向振熙老人自从得知女儿被害的消息,身心防线早已崩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已经是沉痛至极,看着年幼的三个孩子,忧心使得老人更加心力交瘁,度日如年。

在杨开慧牺牲以后,湖南反动当局对杨开智一家进行迫害,企图“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杨开智别无选择,只得离开家乡外出避难。逃命之路是多么危险啊,多一个人,就会更多一分凶险。

但面对妹妹杨开慧留下的这三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杨开智没有一丝犹豫,毅然决定要带着妹妹这三个孩子共同外出避难。无论什么时候,亲情是最宝贵的,在危机关头,更能体现出亲情的可贵。

就这样,杨开智不顾个人和妻子女儿的安危,毅然抚养着杨开慧留下来的三个孩子。在风头正紧张的时刻、在危机四伏的逃亡路上,杨开智一直坚定守护抚养着妹妹的这三个孩子。就像一只伟岸的雄鹰,用宽厚的翅膀给小雄鹰遮风挡雨,一往无前,没有一句怨言。

危险和频繁逃跑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年。直到1931年,党组织的交通员联络上杨开智,指明反动派加大了对这三个孩子的追查力度,杨开智带着家人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实在是太危险,风险太大了。

图|毛岸英与毛岸青在苏联时期

杨开智夫妇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大局着想,决定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照做。经过一番商议后,杨开智让妻子李崇德和母亲向振熙老人装扮成走亲戚的模样,护送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前往武汉再辗转上海,送孩子到党组织的安全地带里。

就这样,杨开智的妻子李崇德和母亲向振熙铤而走险,几经周折,终于把三个孩子送到了党组织的怀抱中去。

在危机关头,为了孩子的安危,杨开智义无反顾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避难,躲开反动派的追击。之后为了三个孩子的长远和身心安危,杨开智又坚定地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把孩子托付给党组织。

杨开智始终坚定地与革命站在一起,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杨开智抚养妹妹的三个孩子,是亲人的做派;杨开智把孩子托付给党组织,是对党的交代。不辜负亲情,坚定地服从安排,这是杨开智大义的作派。

毛主席对杨开智的"苛刻"

1949年,在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中央首脑机关进入到北京之后,最早给毛主席来信的亲友,是杨开智。杨开智在给主席的信中,报告了家人的一些情况。在信中,毛主席得知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还在湖南苦苦等待着三个外孙的情况。

毛主席非常开心,当即给杨开智回了信。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了主席的心头。对于湖南,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情感,那是毛主席革命的发源地,装满了毛主席关于革命的回忆和家人的记忆。

图|毛主席

1950年5月,毛主席派长子毛岸英奔赴湖南长沙,带着礼物去探望杨老夫人。毛岸英到达后,与自己的外婆终于相见。在给外婆祝寿的同时,毛岸英来到板仓为母亲扫墓。

此后毛主席对于杨开智一家在生活上是十分关心和照顾的。即使身居高位,毛主席也没有忘记杨开智一家人曾经对妻子的帮助和照顾。在毛主席的内心,对于杨开智在困难时期的帮助是永远铭记的。

在关心杨开智一家生活的同时,毛主席对于杨开智夫妇的工作、思想作风也是极为关心的。毛主席曾经在给杨开智的书信中说道:"我们是亲人的关系,思想作风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新中国成立之初,杨开智在湖南工作。工作做得很出色,但对于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杨开智心中略有疲惫之感,不满足于现在的工作环境。想要通过毛主席的介绍,争取到一份更加有挑战性的新工作。

在党组织的革命取得成功之后,找毛主席谋取职位的亲戚故友非常多,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电报发文往中南海投递。面对这些人的诉求,必须好好处理这之间的关系,妥善安排对他们的回复。新政权初始,不能因为处理安排这些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就扰乱了政治的清明。这对于新政权来说,是极其可怕和危险的。

杨开智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杨开智在给毛主席的信中除了告知毛主席杨家生活的近况之外,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想来到北京争取较为理想的工作的念头。

图|杨开智、李宗德、陈玉英老人等在杨开慧陵园合影

这一封信可真是给毛主席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虽然说按照杨开智本身的学识、能力、眼界和见识,给杨开智安排一个高职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杨开智本身也是具有这样的能力的。

但毛主席还是拒绝了。考虑到杨开智与主席之间的特殊亲近的关系、再考虑到这样"走后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毛主席对于杨开智的回复可谓是深思熟虑。终究,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大局,还是决定拒绝将杨开智调往北京。

毛主席首先给湖南副书记写了一封电报,大致内容讲的是:让杨开智不要来北京,在湖南按照杨开智的能力分配工作。家庭困难可以帮助,除此之外的要求,都不能够答应。

发完电报后,细心的毛主席又专门发了一封电报给杨开智,亲自向杨开智解释事情的经过结果。希望杨开智不要因为和自己的亲近关系,就想抄近道、走后门。在公事公办的同时,毛主席又十分注意疏解杨开智的情绪。

在发给杨开智的电报中,毛主席对杨开智的称呼叫做"杨开智先生"。这一句"杨开智先生",就彻底打消了杨开智的念头。是十分客气,公事公办的态度。

毛主席还在电报中讲道:希望你安心做好组织交代给你的工作,听候组织的安排,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政府安排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踏踏实实做事情。
图|毛主席写信

这两封电报,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了毛主席的用心。虽然毛主席态度严格,但在公事公办的前提下,仍旧顾及着杨开智的想法。毛主席为杨开智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及时给予开导。既顾及了我们往日的情份,又表明了态度。

毛主席一贯用着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这种态度和做法也惠及到了亲人的身上。毛主席坚持原则,不为亲属撑腰。所谓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制度之所以存在的意义,是要靠每一个人的遵守才会放大制度的光芒。

“亲者严,疏者宽”。关系亲近也不是投机取巧的理由,对待至亲,更要用严格于常人的要求来苛正。在亲人的思想观念动摇之时,要及时挺身而出,严厉遏制住这个想法。毛主席的所作所为是共产党人的坚持和信念的真实写照。我们的政治始终清白。

经过毛主席的疏导,杨开智打消了去北京工作的念头,打算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继续留在上沙工作。在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

1952年冬天,杨开智去北京参加会议,来到中南海,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借此机会又对杨开智多加劝诫,此时的杨开智当即表示:我一定不会辜负主席的期望。

图|老年时候的杨开智

1958年,杨开智身体逐渐虚弱,组织上当即决定杨开智休养,在生活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照顾。即使是在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时刻,杨开智依旧兢兢业业,带病编写茶叶资料。

1982年1月26日,杨开智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4岁。

杨开智的一生,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为毛主席一家提供了诸多帮助,为茶叶事业做出了丰厚成绩。他是普通的平凡人,又是不普通的不平凡的人。

就一个女儿。

杨展,杨开智的女儿。1920 年10 月26 日出生于长沙。从小寄居在长沙西园北里外祖父家。6岁时在长沙周南女中附小读书,毕业后升入这所学校中学部,任学生会学生部长。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周南女中建立党支部时,她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

办过妇女识字班和夜校。在此期间,她曾与毛泽东直接通信联系。1938 年底,在毛泽东的鼓励下,杨展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并于一年后毕业。1939 年7 月,陕北公学、延安工人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

随即,该校迁到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时,她在该校政治部组织科和教育科工作,并担任直属队党总支组织委员。1941 年秋,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在一次紧急转移中,杨展不幸坠崖牺牲。

扩展资料:

杨开智,曾用名杨子珍,近代教育家杨昌济的儿子,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湖南省长沙县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

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后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解密:毛泽东给杨开慧胞兄杨开智的两封信

百度百科-杨开智

杨开智只有一个孩子,女儿,杨展1937年12月,杨展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14日,时任华北联大校部党委干事的杨展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在寨北乡滚龙沟西坡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杨开智,曾用名杨子珍,近代教育家杨昌济的儿子,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湖南省长沙县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

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后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扩展资料:

杨开智主要成就

青年时期杨开智在校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对以此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及此后的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的建立有重要功绩。

杨开智多年从事茶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为湖南茶叶事业做出了贡献。 杨开智先后被选为湖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省政协副主席。

杨展烈士墓平山县城西北方向40公里,寨北乡主投沟村村后的帝王山脚下,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墓,墓前立有青色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杨展烈士纪念碑”的字样。2000年,主投沟村村民和村委会重修了杨展烈士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开智 杨开智,曾用名杨子珍,近代教育家杨昌济的儿子,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湖南省长沙县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后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898年8月25日出生于长沙县板仓乡。父亲杨昌济是教育家,胞妹杨开慧后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他自幼受家学熏陶,刻苦学习。

1913年长沙第一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在此期间,父亲杨昌济执教于湖南第一师范,进步青年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到杨家求教、切磋学问,因志趣相投,与他们兄妹结下友谊。

1918年,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迁居北京。他进入北京汇仁学校就读。每逢假日,毛泽东、邓中夏等相会杨家,研讨中国革命问题,他亦参与座谈,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学说影响。

1920年父亲病逝,他扶枢回湘。

1921年考取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由于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与父亲杨昌济交往密切,经常在杨宅共同研讨中国革命问题,因而杨开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颇深。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说:“由于我的父亲、胞妹、堂弟都是思想先进、富有革命人生观的烈士,过去受了他们的感化,加之常常听到先父的得意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革命同志的言论,因此,我早有革命意识。”在邓中夏的直接领导与帮助下,他与乐天宇、蒋文创建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他任组长),在中国农业大学最早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

1925年农大毕业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庶务,参加了当时的北京学生运动。

1927年回湘任常德森林局局长。

1930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

杨展,杨开慧烈士的侄女,杨开慧胞兄杨开智唯一的女儿。母亲李崇英(李一纯)。1941年9月14日,时任华北联大校部党委干事的杨展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在寨北乡滚龙沟西坡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杨展1926年进长沙周南女子中学附属小学读书,以后又在该校读中学。在初中阶段,杨展开始阅读革命书刊,由于她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良,又能团结同学,在高中时被推选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同学们都亲昵地叫她展展。

杨开慧牺牲之后,湖南反动当局对杨展一家进行迫害,杨展父母不得不避难异乡,杨展被寄居在长沙外祖父家。杨展的外祖父(即李立三之岳父)李老先生也跟杨展的祖父杨昌济一样,都是那个时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都积极支持子女参加改造社会的革命活动。

扩展资料:

杨开智主要成就

青年时期杨开智在校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对以此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及此后的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的建立有重要功绩。

杨开智多年从事茶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为湖南茶叶事业做出了贡献。

杨开智先后被选为湖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省政协副主席。

杨展烈士墓

平山县城西北方向40公里,寨北乡主投沟村村后的帝王山脚下,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墓,墓前立有青色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杨展烈士纪念碑”的字样。

2000年,主投沟村村民和村委会重修了杨展烈士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展

杨开智与李一纯的儿子杨长基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与李一纯妹妹所生的儿子,现任湖南省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 要什么的简历? 邮箱留下。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