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Falling on cadars !
相较于《爱在冰雪纷飞时》这个略显艳俗的名字,我更喜欢《落在香杉树的雪》和原著小说的中文翻译名《雪落香杉树》。
2018年的伊桑霍克48岁,2018年的工藤夕贵47岁。
《落在香杉树的雪》上映于1999年,距今已经19年。拍摄这部电影时的伊桑霍克和工藤夕贵正当人生中最灿烂的青年年华。一对俊男靓女上演了一幕无法跨域种族但最终却跨越了人性的温情绝恋。
《雪落香杉树》是美国作家戴维.伽特森发表于1994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得“福克纳小说奖”,全美畅销500万册,也成为了戴维.伽特森的代表作。
把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风险其实挺大的,纵观整个电影发展史,失败的案例多于成功的案例。成功者如名垂影史的《教父》,失败者如《白鹿原》。
也许《落在香杉树的雪》无法像《教父》那样名垂影史,但它不失为一部改编小说成电影的佳作。
故事时间跨越了男女主角的少年、青春、成年。以爱情纠葛为铺垫,但却没有落入爱情电影的俗套。以一桩人命案作为故事的主线,爱情故事交错其中,反映的却是族群融合这一主题。由其可贵的是描写了珍珠港事变之后日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尴尬遭遇和被集中营流放看管居住的史实,讲述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美国故事。
种种的证据都表明女主初枝的丈夫可能就是凶手,周围的小镇白人对居住在小镇上的日本移民怀有敌意,想要洗脱嫌疑很困难。
而此时,战场归来的男主以萨,人生也陷入了迷茫无措之中,一心想和初恋爱人初枝重续旧日的美好时光,初枝的丈夫若有罪,以萨就有希望与爱人再续前缘。当案件陷入僵局的时候,作为报社编辑儿子的以萨以记者的求索精神,通过气象资料证明了初枝的丈夫并没有杀人,让自己的爱人保持了家庭的完整。
本片摄影师罗伯特.理查森是三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在本片里,罗伯特.理查森也奉献了最美的镜头画面。《落在香杉树的雪》的画面真是太美了,任何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电脑桌面。看完整部电影,脑海里久久无法忘记的是电影中那美丽的雪景画面,少年人的忧伤情欲,莽莽的香杉树雪原。
冰雪纷飞的雪原和远山相映衬,明净而寒冷。大量的回忆往昔的短时镜头交错,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男女主角痛苦绝望而又唯美忧伤的爱情。
电影中频繁使用慢镜、闪回,将蒙太奇熟练应用于现实与回忆之间的往回出入,不显生硬突兀。特别是电影中的男女主少年时在树林中的奔跑,在树洞中的幽会,利用了大量的背影闪现、模糊身影的镜头图画,将少年人的那种青涩、真挚、痛苦中夹杂的情欲的爱恋表现的很好,真正是做到了中国人说的“色而不淫、哀而不伤”!
我特别喜欢片中大量的远景,远山、近湖相映之下让电影里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寒冷。
当以萨证明了初枝丈夫无罪之后,法庭上的日本人向在楼上的以萨脱帽致敬,温暖而又震撼。
最使人动容的还是最后初枝追出法庭和以萨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在这大雪纷飞的冬夜里,这个拥抱显得格外的温暖。
我想那一定是世间最温暖的拥抱,它融合了感激、爱情、正义、告别和对人性中善良正直的美好祝愿和报答。
《雪落香杉》爱在冰雪纷飞时 ——唯有“爱” 本文仅代表个人情感,请勿断章引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Snow Falling On Cedars》改编自美国作家大卫·古特森(David Guterson)的同名畅销小说。由因《钢琴师》(Shine)而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斯格特·希克(Scott Hicks)于1999年摄制,公映于2000年1月。 片名: Snow Falling on Cedars 导演: 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主演: 伊桑·霍克 工藤夕贵 铃木杏 上映年度: 1999 官方网站: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编号: tt0120834 译名: 落在香杉树的雪花 爱在冰雪纷飞时 雪落青松 寒雪袭人 雪松积雪 #看点一:剧情 影片分为两条线,镜头交织推进。 开篇黑夜的灯影晃动,人影交错,无不预示人们一起“凶杀案”即将发生。美丽清晨,海鸥声声中,渔夫打捞起一具尸体...一名日本裔Kazuo Miyamoto(梅田)曾经与死者是幼年朋友,由于双方父辈在田地交易上的纠葛和恩怨,被怀疑和指控为杀人凶手。圣·彼埃德罗的太平洋小岛上,开始一场激烈的法庭辩驳。此为影片明线。 当时正处在珍珠港事件发生10年后,战争对人们造成的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民对日仍有一种排斥和敌视情绪,生活在美国土地上的日裔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本案,被告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但在偏见的强大力量下,仍有人在为正义和真相奔走。其中之一就是在岛上备受尊敬的报业人之子(男主角)——Ishmael Chambers(伊桑·霍克饰)。然而他本身却承受着永生难以磨灭的痛楚,坐在被告亲友席上梅田的妻子(工藤夕贵饰),正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恋人。 法庭的辩驳,充满紧张和恐惧感;男主角的凝望,庭外与女主角的对面无语;幼年萌动的情感随着镜头插叙愈渐丰满与浓烈,隐线逐渐展开。战争根中在人们心中的不可磨灭的悲伤与恐惧被层层剥开。 影片全长仅130分钟,却完成了对两个跨越时空、跨越种族、跨越家族的故事叙述,当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看点二:感情 影片放映以后,一些媒体对此片内容评价并不甚高,如美国《时代周刊》评论:“它本质上不过是一部自由主义的肥皂剧”(“..essentially a liberal soap opera”)。 简单点说,本片即以凶杀案的法庭审判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但在这爱情故事背后,是更深刻的关于种族歧视根源的思索。我们在它当中,可以看到的感情——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年;率性而疯狂的爱;成人世界冷冰而残酷的现实;种族家族的疏离;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弱者的卑微与流离失所;和平时期的正义与非正义;理性与偏见的较量...这些看点被完整地拿捏在一起,绝不会让观者觉得冗长和沉闷。 渐渐发现,一部影片,真的可以让不同观众感受迥异。不单单是好恶,还有触动点。这片子主题是爱情么?可能男主角忧郁深邃的凝望的确让人心碎。这主题是种族歧视?却没有对社会环境过分的渲染甚至缺少必要的交代,除了音乐的变奏,一切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述都显得那么平静从容。正是由于它可以触及我们多种丰厚而深沉的感情——那种想说的太多,无法分条逐一叙述,一股脑儿混沌地倾泻出来的感受,我太能理解了。诚然,我就是喜欢能同时引发我多重感受的作品。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喜欢人物存在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底蕴下的片子。丰满的性格,多面的感情观,复杂的世态。 命运主宰了天地万物是否也可以主宰人的心灵?关键时刻拯救的是别人还是自己?当男主角终于决定,把自己找到的可以证明梅田无罪的证据告知他的辩护律师。谈话结束,金色的火光在房内轻轻摇曳,温暖地照耀在男主人公身上。镜头再次闪回到过去,圣洁、轻灵而又略带悲伤的音乐声悄然响起。苍茫天地,冰雪纷飞,两个孩子嬉笑打闹,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曾经稚嫩的脸....有时,需要一个契机,把自己从过去的枷锁中解放。无论是偏见、仇恨,甚至于爱。他笑了,笑得欣慰而释然;她的眼泪,还有那欠了太久太久的拥抱。 我们需要反思的。在异族文化下生长的女主人公和她的丈夫,当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世界观和感情观日趋成熟时,必定面临文化冲突的痛苦。战争中,根本在美国出生,已经入籍的梅田,效忠军队。但当美日开战时,依旧会被视作敌对,甚至冤枉定罪。影片中驱赶日裔至集中营的画面,导演聪明地一带而过,还用多刻画么?谁没看过几部驱赶、关押犹太人的影片...留给观者想象。战争中的被伤害者,不分国籍与种族。 二战期间以及战后美国人民对日本的敌意,不难理解。乃至今日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也存在对日本的怨恨。不知道战争过后需要多少年,多少代,这种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敌意才可能完全消除。如果强权和战争是仇恨的根源和种子...不得不悲哀的是,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硝烟战火。 还有那那做为人的劣根性的,盲目的害怕与偏见。即使没有战争,这样的人性弱点依然蒂固在我们心里——日本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剑道,美国人认为他们从小受训杀人;日本母亲为自己的女儿梳头,告诉她以后要嫁给同类,忠贞的日本丈夫。“人类永远都会热衷于区别彼此,以保障自己的人性。”——《曙光中的机器人》。而战争和仇恨只是把这弱点放大,撕碎人类的心灵和命运。 也许,影片结尾还是无法摆脱好莱坞的俗套。在旧情人的倾力帮助下找到证据,真相得以昭雪。女主角与丈夫团聚,男主角看着他们家人幸福的背影,在大雪纷飞中踽踽离去...案件的明朗化,冲破自我情感的爱与恨,最终告诉人们:历史根中在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悲伤与恐惧,唯有爱,深沉而宽阔的爱,温柔而豁达的心,能包容这一切。最终影片带给观者的震撼、遗憾和希望是持续的。在时间和距离之外,将人们血液里奔涌的爱,那种人性里最强大的力量,定格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永不停止,永不化去。 #看点三:人物 所有主演和配角的表现都细腻到位,自然流畅,每个人物的复杂内心都真实而丰满。 男主角Ethan Hawke 相貌清俊,很气质化。可以说流利的法语和德语,会钢琴、小提琴和小号,多才多艺。个性极强,在挑选剧本时从来不以钱为原则。他几乎没演过什么卖座的大片,甚至还放弃了一些知名影片的角色。 女主角工藤夕貴1994年出道,曾演过《最后一个吸血鬼》、《风的绒毯》、《艺妓回忆录》。 饰演女主角幼年时代的铃木杏,我恰好看过她在“幼女”《爱上冰雪纷飞时》、“少女”《花与爱丽丝》、“成年”《头文字D》的演出。 其他配角,包括男主角的父亲、母亲、女主角的母亲、姐妹、女主角丈夫、女主角丈夫的父亲、被害者、被害者妻子、被害者母亲、双方律师...全部表现出色到位。那些表现性格与感情冲突的镜头,母女对话、父子对话、母子对话、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都非常精彩。 #看点四:画面 如印象派佳作般的画面,贯彻始终。处理“现实”法庭戏的昏暗光影,凶案现场的破晓浓雾,庭外暴风雪压得人透不过气;然回忆中梦幻的香杉树林、忙碌的草莓园、嬉戏的海滩,骤雨下的甜蜜树洞...那些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电影画面,将谋杀案、少年的萌动、集中营等统一于虚构的太平洋小岛冰雪纷飞的背景下,云遮雾障、雨雪氤氩、阴霾和沉重一如人生。 与大多好莱坞电影一样,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而非长镜头,甚至许多长度仅为几秒钟的一闪而回。多次运用在男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上,与现实交替、对比,营造出如梦魇般的恍惚来。做为隐线那段儿时浪漫唯美而又绝望的恋情,刻画细腻得似乎有些欧洲电影的味道。有雾的远山、水面,如剪影一般美丽的日本剑道,蓝色的神秘而忧郁的夜晚... 甚至从微小细节刻画上,都看得出导演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如,影片中原告方死者的妻子,在法庭上回答律师关于丈夫离家前一些事件时,回忆的镜头:透过房子的毛玻璃,他们在做爱;这是一对相爱的,两个活生生的人!画面有如油画般,没有肉欲和情色,只有真实。丈夫的手搭在毛玻璃上,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清晰地出现,暗示他们曾经非常幸福,与接下来头戴黑纱的妻子眼泪暗流的镜头组合对比。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影片更加立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一个是与女主人公一起反复出现过的鲜红草莓,另一个是男主人公的在战争中失去的左手。“草莓”大概具有纯洁和单纯的性的所指,它曾经红得多么鲜艳,在爱与性的苦痛挣扎都凸现在那鲜明的色彩之下。只是等到下一季草莓熟透的时候,女孩也已成为了女人,也终究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于是,她做为草莓公主的泛黄照片无疑成了最让他怅惘的回忆。他的左手,因收到她绝交信而分神,在战争中失去。失去的那一刹那,他痛苦地叫出“日本婊子”。绝望中失去的那一只手,仿佛代表战争中所有国家和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失去的一种精神支撑,以及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复原不了的残缺。或许,悲剧的感动并不仅仅是在垂泪的时候。 #看点五:音乐 配乐大师詹姆斯·纽顿·霍华德以史诗般隽永的乐章看待大时代的永恒爱恋,用东西方的乐器与旋律,描述梦幻诗意影像中的情感纠结,茫然惆怅又浓烈沉重。优美浩然的交响乐下,白雪皑皑天地间的爱恨情愁最终变得淡然而温柔。 总体来说,从画面到音乐,都完美地体现了剧情和人物内心——那表面柔缓写意下暗藏的波涛汹涌。 早该为这影片写下几笔,距第一次看已经四年之久。为这文章,BT下了整整两天两夜,重温了一遍,心慰感受依旧。今天去了新街口,还是没有。店员问我是不是一部日本片,我说不是,只是女主角是日本人,不过还是看到一丝希望,肯定有DVD在卖。在没有买到之前,还是非常感谢放种子的同志,非常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