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米尔克 Milk(2008)

米尔克 Milk(2008)

又名: 夏菲米克的时代(港) / 自由大道(台) / 哈维·米克 / 牛奶分子

导演: 格斯·范·桑特

编剧: 达斯汀·兰斯·布莱克

主演: 西恩·潘 乔什·布洛林 詹姆斯·弗兰科 迭戈·卢纳 埃米尔·赫斯基 艾丽森·皮尔 丹尼斯·欧哈拉

类型: 剧情 同性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8-11-26(美国)

片长: 128 分钟 IMDb: tt1013753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是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世纪百大英雄人物之一,他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公开以同性恋身份从政的政治家。哈维亲手缔造了美国旧金山的卡斯特罗同性恋区,推动了七十年代的同性恋民权运动,他年仅48岁,在职位上被刺杀,身中五枪,震惊全国。

    我搬来旧金山已经两年多,住在游人如织的海边小意大利,平日里并不常去同性恋们的大本营卡斯特罗街,身边亲朋也少有同性恋人士。若不是为了旧金山这段传奇色彩的历史,为了Gus Van Sant这位我非常喜爱的导演,对政治家哈维.米尔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尽管知道是以冷静客观著称的Gus Van Sant作品,对这样的人物传记片还是有所担心的——担心角度偏颇,哈维.米尔克被塑造成高大全的勇士形象,政客一面被刻意忽略;担心这个人物脸谱化,过分宣扬他的死亡牺牲,过分煽情而失了历史的份量跟力度;担心剧情僵硬,走激励——成功——悲剧的套路,只面向同性恋人士,失去大众基础。

    11月26日,在哈维.米尔克遇刺30周年之际,《米尔克》在旧金山独立“地标”影院提前点映。购票的队伍排成长龙,基本三小时前便全部售罄。我提前一个多钟头排在队伍中间等待进场,坐在影院地上,努力的想从刚散场出来的观众脸上看出些端倪,未果——这大概是好兆头,起码影片没有刻意赚人眼泪。

    西恩.潘的出场对于并不很熟悉哈维.米尔克的我其实并无特别的震撼效果——之前听过一些拍摄花絮的描述,很多哈维.米尔克的旧识看到化好妆的西恩都几乎情绪崩溃,以为哈维还魂。但西恩的表演确实一下子就抓住,甚至打动了我,就在影片开始不久表现哈维于纽约地铁站邂逅后来的情人斯科特.史密斯的当口。西恩的表演有一种柔软和幽默在里面,近景镜头的角度也取得好,大多是侧面,目光的焦点集中在西恩笑起来后眼角与嘴角的纹路之上,这样略微女性化的笑意传达出一种私密的亲切感,从一开始,Gus Van Sant要刻画与表现的哈维,就是这样一种带有幽默感的个人化的形象,这倒也暗合了后来哈维竞选旧金山立法院下院议员的口号:哈维.米尔克对抗政治机器。

    片中哈维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与他多次收到暗杀威胁后录制暗杀遗言的片段交错出现,通过遗言中哈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政治理念的剖析作为线索,来串联起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我最喜欢Gus Van Sant与剧本作者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点出哈维发生思想转变的小细节,比如哈维从简单的街区社团活动中意识到团结抗争的力量,对斯科特讲述自己对政治运动的看法,还有他在加州立法院下院竞选失败后,对手艾格诺斯教给哈维至关重要的一点——除了告诉选民你反对对抗什么之外,你所支持的究竟又是什么?除了电影拍摄的这些片段,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镜头也交织其中,通过平实又顺畅的剪辑,行云流水般的穿插,既与影片既定的叙事节奏相融合,又营造出一种七十年代嬉皮风格的怀旧感触,着实精彩。

    Gus Van Sant这位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在这部传记电影中几乎完全藏匿到了镜头后面,影片以叙事为主,展现个人情绪为辅,Gus标记性的长镜头故而凤毛麟角,仅在表现哈维竞选班子各自反应的一个环绕镜头中鲜露端倪,让人浅尝《迷幻公园》或者《大象》的熟稔风采。他的冷静与克制让影片保持了难能可贵的中立地位,让哈维形象的塑造真实客观可信。

    除了镜头语言的冷静与沉着,剧本作者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对刻画视角的选择对增强哈维的可信度也功不可没。哈维.米尔克除了乐观开朗充满激情,善于演说鼓动群众之外,还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他作为政客的精明,甚至无情,在影片中都得到了相当篇幅的展现。他不仅身体力行参加卡斯特罗区同性恋民众游行,带领并确保游行不演变为暴乱;他也很会使用政治手腕,当选为旧金山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后,让自己的同僚借助一次即将发生的暴乱,先一定程度上煽动群众的情绪,然后自己作为中间调解人的身份在媒体的聚光灯中出场缓解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他虽然在根本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毫不退缩,但在处理与旧金山管理委员会委员丹.怀特的关系上却从狡猾的政治交易开始——影片对政治策略上的进退,竞选设计上的考量表述都很详尽,并没有刻意回避哈维政客的一面。

    尽管身为政客,哈维.米尔克依然拥有震慑心魄的人格魅力——这一点我想要再次归功于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的视角与西恩无懈可击的表演。哈维在一次一次的竞选挫败后从不气馁,这位草根出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民间政治活动家的着眼点不是单纯的“赢”或个人权益,他全部身心的实践着他所信仰的“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他认为同性恋人士不能仅仅依靠自由派人士自上而下的施舍,而要勇敢 “出柜”,自下而上的斗争,相互扶持,壮大自己的声势,对一切歧视与不平等宣战。尽管他的许多行为都离不开政治策略的影响与对媒体注意力的争取,但草根出身的他确实在任职期间切实为市民做出了实事。在对抗1978年的加州第六号提案过程中,他一意孤行要深入加州最为保守的橘子县与六号提案的支持者,州长竞选人约翰.布莱格斯进行公开电视辩论;面对可能的失败,他沮丧焦虑,却依然心存希望——“我们必须给人们希望,希望更美好的人间,希望更美好的明天”。在终于获选旧金山管理委员会委员后,他告诉自己的同性恋幕僚,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该穿最紧身的牛仔裤就穿”,西恩刻画此时的哈维笑容像孩子一样纯真,眼睛里有故意恶作剧的调皮可爱;在听完一场自己最喜欢的歌剧表演后,暗夜里哈维给旧爱斯科特打电话诉说衷情,目光中真情流露,泪光闪烁,又动人之极。

    这样的哈维.米尔克,是一位非常立体真实的人物,他首先是一位富有激情乐观开朗的普通人,其次才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政治家,二者层次分明又相互渗透。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导演Gus Van Sant一贯客观冷静的导演风格,但考虑到他本人也是同性恋,要说电影不表现他个人的政治倾向也是不现实的。电影多次展现的同性恋游行镜头,还有展示哈维.米尔克在得知终于战胜加州六号提案后激动喜悦表情的细节,都显示出导演幕后对哈维.米尔克以及他领导的旧金山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尊重与支持。但影片最令人欣慰的一点,是非常淡薄的说教意味,我想,这大概是源于主创人员对哈维.米尔克强烈人格魅力的信心与他所表达的“为人间缔造希望”理念的信仰。除此之外,电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同性恋民权运动之上,哈维的经历,他所带来的启示几乎适用于任何少数族裔或利益团体——权利不靠施舍,平等不分寡众。

    电影在表现哈维领导民权运动对抗加州六号提案时只侧重了他们不眠不休的策划、努力,并没有给出为何能近乎“奇迹”般打败保守中坚势力的原因。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加州最近刚通过的2008年第八号提案,取消同性恋人士婚姻的法律效益。确实,传记电影《米尔克》并不是鼓动同性恋人士再次团结起来的宣传片,也不能为具体的民权运动提供切实的细节参考;它最为重大的意义,便是真实又客观的展现了同性恋人权斗士哈维.米尔克的从政经历,他的信仰,他的斗争,他的希望。

    是的,希望,三十年并未间断的希望。我想起11月4日加州八号提案投票那天,我在旧金山城里滨海路上看到一位八号提案反对者,举着小小的“反对八号提案”的牌子孤独的站在路边,沉默而又执着的面对着大海跟过往的车辆,料峭海风里一动不动。我开车过去,从反光镜里不住的看他的背影,一瞬间眼眶突然就湿润了,一个人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孤独的奋斗着,不计较别人的眼光,也不管最后是不是终于有所回报,这世界上理想主义的火苗,就是这样一个人又一个人的传递下去啊,不气馁,不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战。

    我想,这便是希望的全部意义吧。




    《电影世界》2009年一月稿
  2. 我们在捍卫我们的生活 —————————————————— 《米尔克》 所传达的东西非常的多。 所以用一两篇文章要讲清楚这个电影是不容易的, 也是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达不到的。 所以我第一时间看完电影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发表评论。 当看到米克对丹·怀特说 (我经历过4段感情,其中有3个男朋友为我自杀过,因为我的错, 因为我把他们悄悄地藏着,因为我不敢出柜,我的软弱。)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 安俊耀是一个gay,外表很man,很俊朗,很刚毅。 常人从他的外表根本看不出来他是gay, 大学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闯荡事业,最后自己开了公司, 但是他一直没有出柜,对自己的父母,朋友,同事,同学, 他统统都是以异性恋的公众形象出现的。 但是在 个人私人空间里,他确实是gay, 而且有一个爱人男友杨光。 两个男人是秘密同居的。 两人在家里经常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和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 家里可以摔的东西全毁了,每次打架就砸, 什么碗,碟,盘子,玻璃,烟灰缸。 为了什么打架呢?就是因为安俊耀一直把杨光藏起来。 安俊耀, 自己不出柜,也不准杨光出柜,也不公开两人的恋爱关系。 可是安俊耀有什么朋友聚会,同学聚会从来不带杨光一起去, 但是杨光很想去,很想接触安俊耀的朋友圈子。 有时候,一大帮同学要来安俊耀家聚会打牌, 安俊耀要杨光暂时搬出去,回避一下, 可想而知, 杨光认为安俊耀的这种方式太极端了,很受不了。。 杨光非常质疑安俊耀到底对自己是不是真心的, 是不是,将来要把自己甩开,和女人结婚, 自己到底算什么,男朋友如此在乎外界的看法, 如此害怕外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 如此害怕外人知道两人的关系。 杨光其实也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也低调, 但是长期这样压抑,简直崩溃了, 不想再过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 杨光很想放弃这段感情, 可是内心里他真的离不开安俊耀,很爱很爱俊耀。 杨光很痛苦,为了安俊耀无休止的吵架, 多次自杀,吃过安眠药, 最后杨光割腕,爱情死在一片血泊中。 —————————————————————————— 在中国大陆同志群体中,像安俊耀这种(伪直男)很多, 他们大多最后都会和女人结婚,走入异性恋婚姻。 同志感情是(伪直男)负担不起的责任,过不起的生活方式。 “伪直男”会有很多借口, 不出柜的借口, 辜负的借口,伤害爱人的借口。 很多“伪直男”过得很心安理得, 他们大部分是可以接受女人的那一方, 所以,他们抛弃自己玩弄过的感情,摇身一变,成了直男。 米克 就有点类似安俊耀, 40岁之前都是一个(没有出柜的同志)在保险公司上班。 他认为被纽约警察认出是同志就会丢了饭碗。 当你公开自己的身份要受到歧视, 但是,米克私底下应该没有安俊耀这种“伪直男”的矫情, 要走入异性恋婚姻的企图。 但是就是这样,米克的3个男友都还是要自杀。 我认为, 米克对自己3个男友的负罪感是促使他出柜的一部分原因。 是促使他要改变的一部分原因。 很多异性恋朋友认为同志群体去争取《同性恋婚姻法》是荒唐的, 甚至有一些同志群体内部的gay,也提出 (就算中国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要真正去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 我立刻驳斥, 《同性恋婚姻法》颁布的意义不在于(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 而是能够证明同性恋生活方式也可以像异性恋一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我一直非常支持《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 因为,《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中国的大环境,那怕,中国的大环境稍微改善一点,这是绝对的。

    不是天生的自我暴露狂, 不是天生的的政治狂人, 只是在捍卫我们的生活,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只是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受到伤害。 只是给需要希望活下去的人们希望。 美好的环境和生活需要开路先锋,而不是坐等现成。 你愿意做开路先锋吗? 为同志群体开辟一条宽广大道。 很感谢我的文字发出以来,已经有了 楼下11位陌生网友支持 。我很感动。 有了10以上回复者,我就要出来回复了, —————————————————————— 《米克传》这部电影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同志群体, 《同性恋婚姻法》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颁布, 它的受益者都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同志群体。 1978年,美国同志领袖遇刺身亡,已经30年了, 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 中国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美国的《反对同志结婚法案》就是(8号提案) 却在30年后得到了通过, 这让每一个同志,让每一个有良知和理解力的朋友感到寒心, (8号提案)在美国的通过, 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进步历史的倒退,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不仅要问,千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把 同志群体 排斥在 婚姻体制之外? 为什么你们要把同志群体逼到绝路?逼到无路可走? 同志群体的安定幸福 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健康。 你们不让同志群体拥有结婚权, 难道你们要把同志群体推向异性婚姻? 让一个gay 和一个异性恋女子结婚? 让一个lesbian和一个异性恋男子结婚? 伤害是双方的,同志群体和异性群体两方都是受害者。 或许,你们渴望看到 一个孤独终老的同志, (永不结婚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笑柄, 面对来自家庭,父母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充满愧疚,罪恶感的走完抬不起头的惶恐的一生), 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人类的良知和仁爱去哪里了? 附加最新新闻 【阿根廷成为全球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2010年7月15日早晨,阿根廷参议院通过法案, 阿根廷成拉美地区第一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经过议员们一天的激烈辩论后, 承认同性婚姻的法案在参议院以33票赞成、27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从7月14日开始的辩论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期间每一位议员都作了发言。 阿根廷的电视台实况播出了参议院就同性婚姻法案辩论和投票的过程。    根据有关法案,阿根廷法律中把婚姻关系限定在一男一女之间、以及把婚姻双方仅称为“丈夫”和“妻子”的条文将被修改,任何符合申请条件的两个人都可登记结婚,不论双方性别。法案给予同性恋婚姻与异性婚姻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地位,也允许同性恋配偶领养孩子。    此前阿根廷由于保守派和天主教会团体强烈反对同性恋婚姻,    阿根廷曾爆发了6万人的大游行,呼吁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太厉害了,有勇气的 6万阿根廷人,热烈鼓掌欢呼)    同性恋团体早已在首都布宜诺斯艾丽斯合法存在, 墨西哥、巴西也允许同性婚姻, 哥伦比亚也通过法律允许同性恋伴侣拥有合法的继承权等。 但阿根廷全是整个拉美地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并赋予了同性恋者与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如收养儿童、继承财产等。        阿根廷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西班牙《国家报》称:“阿根廷91%的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却成为拉美地区首个、全世界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消息称:“阿根廷总统挺过了数周来激烈的言辞的考验和天主教会的压力。”        智利圣地亚哥的《信使报》表示:“阿根廷就同性恋婚姻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巴西《圣保罗页报》称:“阿根廷参议院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全世界现在一共有10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他们是(合法的先后顺序)      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和冰岛先后实现了同性恋婚姻合法。      第10个是阿根廷。       热闹的欢庆,胜利的时刻

  3. 本文与其说是我对于这部伟大的电影的评论,倒不如说是我观后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以及感悟。

    18岁的时候,我从中国来到旧金山,这个北加州美丽的海港城市,我在这里一住就是很多年。旧金山的一切都是色彩斑斓的: 红色的金门桥(golden gate bridge),蓝色的海湾(bay area),绿色的金门公园(golden gate park),褐色的双峰(twin peak),六色的彩红旗(rainbow banner),五光十色的市场街(market street)...... 在市场街的西南角,靠近市政广场的第5区,垂直于Castro St.有一面没有人会错过的庞大的彩红旗所象征着同性恋社区。在这里,在几乎整一条Castro St.上,家家户户的门前,商店和附近的住宅门口,都有一面小型的彩红旗,象征着房屋主人的身份。以至于,在大学文学史的课本里,当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们描述到这些个坐落于第5区的六棱型窗户的免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维多利亚式别墅屋时,也会用它们来代表美国的同性恋文化。这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从封建的家庭中逃脱出来,从美国的各个角落里逃脱出来,躲避到这一个海角天涯,躲避到一起,直到七十年代,他们在这里寻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于是他们在这里把自由的号角吹响,将北加州的阳光和雨露,润泽到每个信仰自由和民主的人心里。而为他们吹响了号角的这一位勇士,正是本片的主角,Harvey Milk。
    旧金山有一个白人笑话。1/3的旧金山市民是亚裔,1/3是非裔和拉丁裔,其余1/3是同性恋。她是美国非主流和叛逆者的总部。不仅如片中所说,是全美第一个选举了同性恋当选为市议员的城市,也是全美第一个大麻合法化,以及全美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城市。用Sean Penn的话来说,You commie, homo-loving sons-of-guns,就是再好也不过的来形容旧金山的市民了。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市议会议长Tom Ammiano就是一名同性恋,Harvey Milk种的种子,最终在这里开出了美艳的花。
    这部影片让我震惊于我对于这个城市的陌生。也许我只是跟很多无知的人一样,在万圣节夜晚穿着变装来到Castro St.参加聚集了全市人民的变装大舞会,或者和其他一些无聊的人一样只是在寻求刺激时到这里来寻找一个同性恋酒吧一睹其中风采。而对于历史上这一段腥风血雨却一无所知。
    我只看到这些人旁若无人地在街上拥吻,只听到两个同性恋的教授教导我的微积分,只读到一些个同样是同性恋的文学史教授教导的论文或者诗歌,自以为也沾染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气息,足以自称为一个San Franciscan。
    然后我来到了洛衫矶,同样润泽了加州丰润的阳光和雨露的南部大都市,以及与她左近的Orange County(橙县,既片中所说加州最为保守的地区)。相比旧金山人穿着的色调单一灰暗,南加州的蓝天碧海纸醉金迷,让这里的人们都衣着光鲜亮丽。我在这里接触了上帝和圣经,在这些衣着光鲜的人群里,却也聆听和受教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腐朽和封建。
    Sean Penn在Kodak Theater授奖时如是说:
    And finally, for those, two last finallies, for those who saw the signs of hatred as our cars drove in tonight, I think that it is a good time for those who voted for the ban against gay marriage to sit and reflect and anticipate their great shame and the shame in their grandchildren's eyes if they continue that way of support. We've got to have equal rights for everyone.
    回忆去年11月4日选举的那一个早上我在认为与自己无关痛痒的Prop.8选案上投赞成的那一霎那,我的灵魂是可耻的。我被那些所谓的虔诚的信徒包括我的至亲至友所唬住了,认为在这个议案上投反对票就等于为自己预定了下地狱的直达车票。他们认为,这个议案在并没有剥夺同性恋任何权益的同时,只是捍卫了“婚姻”这一在宗教中具有神圣意义的字眼的定义。它是仅应存在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信约。而同性恋的法定结合方式"civil union"在美国享有和婚姻家庭同样的权益。
    当我看了本片而热泪盈眶后,我知道自己当时愚蠢得有多离谱。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了捍卫一个字眼而去剥夺其他人对于它享有的权利,那么他们与剥夺了他人其它权利之间又有什么分别,与纳粹或者种族主义者又有什么区别,与那些我曾经鄙视和不屑的人又有什么区别?这个法案终将会在美国最为自由派的加州再次出台,就如同影片中Harvey Milk为竞选第5区的Supervisor而不懈努力一样,而这一次我不会再无关痛痒于我的政治信仰。
    正如片中集会时Harvey Milk所说,每个人都应该给他人以希望。

    下面我摘录一段Harvey Milk生前精彩的演讲稿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I can't forget the looks on faces of people who've lost hope. Be they gay, be they seniors, be they blacks looking for an almost-impossilbe job, be they Latins trying to explain their problems and aspirations in a tongue that's foreign to them. I personally will never forget that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buildings. I use the word "I" because I'm proud. I stand here tonight in front of my gay sisters, brothers and friends because I'm proud of you. I think it's time that we have many legislators who are gay and proud of that fact and do not have to remain in the closet. I think that a gay person, up-front, will not walk away from a responsibility and be afraid of being tossed out of office. After Dade County, I walked among the angry and the frustrated night after night and I looked at their faces. And in San Francisco, three days before Gay Pride Day, a person was killed just because he was gay. And that night, I walked among the sad and the frustrated at City Hall in San Francisco and later that night as they lit candles on Castro Street and stood in silence, reaching out for some symbolic thing that would give them hope. These were strong people, whose faces I knew from the shop, the streets, meetings and people who I never saw before but I knew. They were strong, but even they needed hope.

    And the young gay people in the Altoona, Pennsylvanias and the Richmond, Minnesotas who are coming out and hear Anita Bryant on television and her story. The only thing they have to look forward to is hope. And you have to give them hope. Hope for a better world, hope for a better tomorrow, hope for a better place to come to if the pressures at home are too great. Hope that all will be all right. Without hope, not only gays, but the blacks, the seniors, the handicapped, the us'es, the us'es will give up. And if you help elect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other offices, more gay people, that gives a green light to all who feel disenfranchised, a green light to move forward. It means hope to a nation that has given up, because if a gay person makes it, the doors are open to everyone.

    So if there is a message I have to give, it is that I've found one overriding thing about my personal election, it's the fact that if a gay person can be elected, it's a green light. And you and you and you, you have to give people hope. Thank you very much.

    --------------------------------------------------------------------
    updated on 10/26/2009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今天HBO开始播Milk, 我就又看一遍。有一些电影是如此的动人心魄,它们使我的手指不忍去触摸遥控器上的橡胶按钮。
         这半个世纪以来,旧金山出了不少传奇的政客。从前国防部长Robert McNamara到老妖婆#1 Nancy Pelosi, #2 Dianne Feinstein. 但是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也不会有出同名电影的机会了。幸运的Dianne Feinstein在本片中有大概10秒的镜头--作为宣布Harvey Milk死亡的发言人(当时她是 President of 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
         然而如果没有得到刺客Dan White的"一臂之力",也许今天的Harvey Milk就是老妖婆#3。那么这位白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如何从一名"all-American boy"转变为“the most hated man in San Francisco's history”的呢?
         请大家务必阅读他在维基百科的条目,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曲折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有很多内容是电影当中未能提及的。以下是我的中文梗概:
         白先生在高中是全班第一的毕业生。他在越战中服役直到1972年退伍。之后他成为一名警察,在离任前他制止了另一名警察企图对双手被拷的某黑人囚犯的殴打。然后他成为了一名消防员,期间他成功的将一名妇女与她的小孩从正在着火的7层楼公寓中救出。于是旧金山地方报纸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影片中提到过该报广告并支持Milk参选市议员)赞颂他为"an all-American boy"。参选市议员时纽约时报称他所代表的第8选区大部分是排斥正不断壮大中的同性恋社区的中产阶级白人。白先生视自己为议会中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守护者,是反对同性恋、大麻吸食者以及犬儒主义者的先锋。其中有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当时的天主教会提议在第8选区内建立一个社区监狱用来禁闭那些杀人纵火以及强奸犯。白先生严词反对,但米克尔却支持教会。其余直到刺杀的部分电影都描述的很明白了,特别是白和米克尔还有过一段关系融洽的时期(米克尔是仅被白邀请参加其新生儿洗礼仪式的三名议员之一)。白的法庭诉讼是另外一个戏剧化的看点所在,经过几位白的心理医生的强有力的证明,他在案发时患有严重的抑郁障碍,因此罪名由谋杀而减低致故意杀人(注意这里不同于中国法律当中的故意杀人罪,而几乎等同于过失杀人),只判七年。五年后他被假释到洛杉矶,而后他返回旧金山居住(时任市长的Dianne Feinstein担心他的安全劝他不要返回)。两年后白在自家车库中用煤气自杀,车里的磁带播放着Paddy Reilly翻版的The Town I Loved So Well。另外一个由白的法庭诉讼而诞生的词组叫做"Twinkie defense":当时他的心理医生出示他患有抑郁症的证据之一是,得病前白是位健康饮食者,而病后他开始大量服用垃圾食品,包括Twinkie和可口可乐。
         Now, that would be another great movie for hollywood.



     
  4.     实话实说,片子不错,但没想象中那么好,要是把同志换成宅男或者待业青年,我保证看得飙泪拍巴掌叫好,而同志这个群体离我的生活太远,满大街也抓不着一个,倒是听个朋友说过,他爸是当警察的,前些年胜利公园里有个厕所,很有点名堂,他爸在里面逮到过不少人,连踢带打的,也顾不上冲天的臭气,战果辉煌,现在已经做到局长了,朋友说他也是才知道,闹半天王小波的《东宫西宫》不是胡编的啊,八成他爹以前看他年纪小不知好歹,怕一好奇也跑到那厕所溜达玩,被某个痴汉晃着下体拉下水,现在看儿子老大不小,又是娶了媳妇的人,茅坑诱惑也不好使了,就把当年那点事儿讲了出来。

        我说这个是想讲大部分根红苗正的四有青年,连皮包都没割过,对同志这回事的了解基本只能来自文艺作品,像我这种八零后的,王小波和方刚是最早那拨,都瞪大了眼珠子看,心想我操还有这事吗?然后是关锦鹏的北京故事,从文字到画面,两个大老爷们又抱又亲挺来劲的,到了李安那部出来已经不太当回事了,跟男女那事没什么两样,就是爱呗。

        不过说归说,现实里还是很少见,反正我是没认识谁真承认自己是同志的,当然咱档次也不够,不认识那个层次的人,大学时倒是怀疑过一次,班里有两个男的,都戴个眼镜,长得精瘦,衣服穿在身上轻飘飘的,像两个老道。本来好大个教室,别人都乐意往女生身边坐,坐不到的准垂头丧气,就那俩人,成天坐在一起,疯啊闹啊,快乐得跟罗马假日似的,要是天热,又恰逢其中一个趴桌睡觉,另一个就拿本大书在旁边为其扇风,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快不行了。大家都传说曾见过一个坐在另一个腿上喂东西吃,讲的人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听的人眼冒金光暗攥掌心,那架势跟在公车上见到小偷差不多。到毕业所有人各分东西,我到底也没弄准他俩到底是不是,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他俩彼此之间的称呼,一个叫另一个小变态,另一个叫这一个小损样,光瞧这自嘲精神就知道俩人挺配的。

        哦,对了,还有一个,谈不上认识,也谈不上不认识,我老婆有个闺蜜,闺蜜也有个闺蜜,是个男的,精瘦,会跳舞,据说大学上的北影,但凡同学聚会,必在人齐后悄然摸出手机来,以迅雷之势突然对着听筒扯嗓子大喊,三宝吗?最近忙啥呢?或者,韩红的经纪人吗?我这里信号不好你慢点说。总之就是这么一号人物,后来跟一男的在国外成婚,据说家有洋房汽车,田亩千顷,婚后生活和谐美满,唯一的委屈来自婆婆,吵架后跟闺蜜诉苦:我一大男的,跟我来劲,骂不死她。

        话又扯远了,再次声明,我对同志这回事一点都不了解,比如我到现在还弄不清楚这回事的具体流程,比如说fire in the hole的那个hole究竟指哪里,顺序是采用轮换制还是代议制,怎样才能使双方同时到达灵肉合一等等。人对始终无法了解的事物往往产生两种态度,一种是鄙夷,另一种是敬畏,我绝对属于后者。

        估计等我说到这部电影您等得黄花菜都凉了,那么我不妨再说点题外话,就是关于西恩潘的,关于他,别人说得已经够多了,叫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那部不着调的《热带惊雷》,里面没他,但有个黑人,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黑人说,为什么演傻子的西恩潘得不到影帝,而同样演傻子的霍夫曼和汉克斯却得到了,原因何在呢?因为后两者演的傻子都不是真傻,一个会算题,一个是天才,而西恩潘演的傻子呢,我操的呦,那是真正的傻子,纯粹一无所长傻透了腔的大傻子,没人会叫真正的大傻子得影帝。这么说来,演得太像太深入倒也不是好事,于是这次西恩潘学了乖,演得不仅很像一位同志,而且很像位会搞政治的同志,同志里他是最会搞政治的,政客里面他又是当时唯一的同志,左右逢源,想不获奖都难,果然奥斯卡的评委开恩,终获影帝殊荣,所以我们说,不想搞政治的同志不是好西恩潘。

        说到电影,既然重点不是在猎奇上,既没有枯柴烈火般的打真军也没风光绚丽的大自然,我们就只能将目光放到故事和演员本身,演员已经说了,没挑的,但这故事,怎么说呢,有人总结得不错,关于同志界的马丁路德金,这话听着是好听,但再听就不太对味,就像主持界的刘翔和手机中的战斗机,怎么听着有点山寨版的意思,有这时间咱还是支持下正宗的好不好?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说米尔克有模仿复制的意思,但关于一个不被公正对待的弱势群体,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获得公正对待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先说近的,今年的《换婴疑云》就算一个,远的就更多了,《深海长眠》算吧,《X战警》算吧,《铁案悬谜》也算吧,《十二怒汉》是更是了,电视剧我都不敢提,《西部风云》,《死木》,《约翰亚当斯》……这个是同性恋的,那个是安乐死的,黑人的,死刑的,印第安人的,贫瘠西部的,居然还有变种人的,所说的话题归结起来只有一个,美国人是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才完善了自己的民主与法制,原本一艘破烂不堪的巨轮,是如何由一次次修补而变成豪华游轮的,其实这些影片完全可以作为系列片汇总在一个大标题的下方,那就是《完美国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叫《美利坚是如何炼成的》。

        不知道是多年西学东渐养成的习惯,还是文艺青年们固有的敏锐嗅觉,但凡这类影片的评论之中,往往有大量的话题是这样开始的,“我们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这样的人”,“要是这事搬到了中国该怎样”,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这固然在一方面体现出很多人对现有某些状况的忧虑和率先的觉醒,但物以稀为贵,东西一多,却也呈现出废话练习和老生常谈的疲态,这使我禁不住要像小沈阳一样问一句,为什么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妈是位文艺老年,看起电视目光如炬,训起我来才思敏捷,她和我爸最爱看央视的一档节目,叫《我们》,这节目总弄些事业有成还特能说的人上去,比如俞敏洪,我妈拿他当榜样说事,还有最近的范增,挺矍铄个老头,我妈打电话来说,看看人家,真乃神人也。被催得没办法就跟着看了几期,老头不错,博闻强识,整部《离骚》竟然能一字不差背下来,人精啥样他啥样。不过看来看去我发现个问题,比如拎出副画来,范增说这画好,怎么个好法,你看那意境,一看就是好。这就把我给闹糊涂了,他口口声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世界无双,这话我没意见,可能说得明白点不,比如线条用墨布局谋篇的讲究上去,别归根结底就整到意境修为上去,那玩意再深也是没法学的,说来说去就成了炫耀,你看我这修为多深,跟千年老妖似的,这东西是没捷径可走的,想赶上我?回家修炼去吧。

        我说这个是想说,咱东方的好多事情,跟西方完全就是两码事,都说文化决定论,都说江南为枳,江北为橘,同样一个东西,从西弄到东来,还真就成了两个样,任凭你天经地义还是普世价值,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西方人爱较真,啥都跟铸台阶似的,这个理论,那个原理,条条框框先定好了,一级一级从下至上有条不紊,中国人爱跳高,你能跳多高跳多高,但没有台阶,原地起跳,全看你个人的修为,所以西方的高楼十八世纪就已经造挺高了,中国跳了几千年终于在清末撞上了房梁,这情况是历史环境决定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的。

        就拿同性恋这个事来说吧,搁咱中国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你别大张旗鼓地弄,喊声震天地搞,火再旺也等回自己家烧,那么没人管你这事,爱咋玩咋玩,顶多背后开你几句玩笑,调侃两句,时间长了没准还把你当另类供起来掏心窝子,爹妈时间一长也认了,只要别领家来眼不见心不烦,绝对不会像西方那样打着宗教的旗号来声讨你,跟十字军似的动不动拿《圣经》来说事,驱逐你,歧视你,有事没事用千斤顶扁你。咱祖宗的经典里就没留过这方面的,都说咱中国是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几千年下来啥样的没见过,信活佛的还是不吃猪肉的,连孟获那样的都包容进来了,绝对不差你这一盘菜。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丁路德金,为什么出不了米尔克,其实有的是,可能一个月就出一个,不过最终都在人民内部自生自灭了。咱们自古讲究的方式跟西方不一样,咱们从来就讲究意境,讲究修为,讲究不把事情讲破,讲究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很多事情,比如那个意识形态,比如黑猫白猫啥的,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就是没人说破,大家也就搁在心里该咋做咋做,只要过得好,其它那些就都成了无关紧要的浮云。同性恋也是一样,别管你在哪个圈子里,演戏的还是公关的,男的还是女的,没人吃饱了撑的耽误你发展,你爱同居爱结婚爱领养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怎么乐呵怎么来,这时候谁要是偏跳出来站大院门口偏要争个是非曲直,偏要弄个合法执照,别说人民,就连好多同志们自己都不乐意,要学米尔克是吧,舒坦日子过够了是吧,没事找事呢是吧,你不说没人管你,这一说成众矢之的了,悠哉生活没了,不想出柜也得出柜了,你叫爹妈怎么在人前抬得起头?你叫城管怎么闲得下来?你叫同事们怎么跟你打成一片?

        最主要的,要是同性恋地位提高了,有法可依了,我们农民工兄弟怎么办,下岗职工怎么办,待业青年怎么办,你有一个梦想,我也一个梦想,都有一个梦想,醒着的人咋整。先这么着吧,赵老师说了,凑合着过吧,还能离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