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一个叫奥托的男人决定去死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美版 / 隐闭中年(港) / 超难搞先生(台) / A Man Called Ove
导演: 马克·福斯特
主演: 汤姆·汉克斯 玛丽安娜·特雷维尼 瑞秋·凯勒 曼努埃尔·加西亚-鲁尔福 卡梅隆·布莱顿 尤安妮塔·詹宁斯 彼得·劳森·琼斯 迈克·贝达 特鲁曼·汉克斯 亚历桑德拉·佩雷兹 克里斯蒂安娜·蒙托亚 凯利·拉莫尔·威尔逊 凯莉·海曼 马克斯·帕维尔 埃蒙妮·艾莉森 拉维尔·雪利 迈克·比尔比利亚 朱利安·曼杰里科
上映日期: 2023-03-24(中国大陆) 2022-12-30(美国点映) 2023-01-13(美国)
片长: 126分钟 IMDb: tt7405458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最开始,选这个电影看完全是为了看汤姆汉克斯。在我心目中,这位大叔就是个神话,从《阿甘正传》到《荒岛余生》再到最近几年的《芬奇》,从小伙到演大叔大爷,只要他一出现,我就自然默认为“只要眼球跟着他就够了”。真的,只要他是主角,似乎电影里有没有女主也无所谓,电脑特效啥的做得好不好,看完了都不记得,就只记得汤姆汉克斯演的那个角色,他的经历、他的故事、他的表情、动作、他的某一句特殊对白,然后在之后的很长一段人生里还会时不时的提起这个电影和这个角色。
每次看汤姆汉克斯的片子时,我都能在他几乎“独角戏”一样的表演中,找到我自己。虽然说,这次他演的是个非常非常不招人喜欢的“邻家大爷”,但我仍然……觉得我懂他!而且还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的担心“天呐,我真的很懂他的这种郁闷!那……我老了会不会也变这样啊?”
《生无可恋的奥托》这个代入感啊,就是让人想到自己!虽然我是女的,既不是生无可恋(有家人有朋友),也和邻居关系相当不错(特别是2022年以后)……但我还是惊讶的在这个汤姆汉克斯演艺的毒舌大爷中找到了共鸣……然后默默给自己捏了把汗。
让我多说几句哈,每次我看到广场舞大妈,或者摆拍大妈(那种公共场所穿着秋裤公然换换裙子的,或者为拍照践踏草坪的之类),我都在内心里问过自己:“我老了会不会变这样啊?” 然后默默告诉自己,再老也不会变成“损人不利己”的大妈。大概,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和尽量环保的活下去是刻在基因里的,和年龄没关系。可我为什么会觉得我有可能老了变成奥托大爷这种呢?
仔细回忆下,就是从奥托大爷在社区里垃圾分类那个情节开始的!
他在自家社区里,一个人做了“物业”需要做的所有事儿!
居然把所有家门口的广告都捡起来扔掉!垃圾分类不对号的垃圾,一边骂一边捡出来扔到正确的垃圾箱,还要管乱停车!这个大爷正在做我们小区的保安、保洁阿姨、垃圾站大叔等多人职责合并在一起的工作!!!
现实中,我自己生活的小区,乱停车我也会心里骂的,觉得邻居素质不好。我自己甚至在小区里蹲在草地里捡过垃圾,再带回家扔掉。毕竟不想生活在“垃圾站一样的环境”里。从电影的这个部分开始,我就把自己和奥托大爷给连在一起了。
但我未来会不会真的变成奥托大爷这种孤僻老人啊?
一边担心就一边追故事的发展,着眼点就在:奥托大爷的这个孤僻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他是个大直男!还是理工男,(虽然是暖男)但在强大的理工大脑智商中并不具备八面玲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知变通,这部分大概是奥托与生俱来的性格。
影片刚开幕就出现了他和收银员的争执,的确这大爷是固执,但他脑子比收银机都精准!他在乎钱是否正确,而不是算多了!也就是说,收银员给他把钱算少了,他也会“批评指正”人家一顿。
他的世界是理性多于感性的,而人到了他这个年龄,本身就已经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浪漫、乐观和好奇心了,再加上他的境遇:丧偶、被公司提前劝退,每天看着同年龄的邻居苟延残喘身体每况愈下,你还能期望点什么盼头呢?
大爷换上那套蓝西服登场时,精心安排好“有尊严的离世”,倒是可以理解。
第二,有责任感、有计划、有执行力,还是很注重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而且还是那种不给别人添堵的那种!)
自杀前搞定所有水电煤,该停的停,该断的断。其实你说你都要死了,还在乎这个干嘛?
但……反过来我又突然明白了。要给自己人生好好收尾才可以!留下一堆没停掉的水电煤,大爷就很难踏踏实实地安心告别。也许现在我们管这个叫“强迫症”,但换个角度,对自己的人生有头有尾,就是最大的责任心!
尤其是上吊的时候,还特意在地毯上整齐的铺了报纸;
打算用猎枪自杀,还在家里铺了塑料布!
所有的自杀计划,大爷都好像电脑一样在脑子里精确的演算过一遍才“稳健”的执行的!
第三,善良却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对的,奥托大爷虽然不太会社交,但有人需要的时候,没办法不去帮忙!最典型的就是车轨下救人那段。
这是我整个电影里最最厌恶的几十秒!因为充分显示出现代人的冷漠和丑陋一面。很多人专注于活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突发事件来临时,人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关注如何拍下来,如何变成自己的点击率,以及在这个未来可能反复传播的视频中,自己的脸够不够上相……
在这样的社会中,还拿着小本本给服务公司打电话停机的奥托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就好像他的车技一样、离合器、挂档、手刹、所有的东西都是老派开车真功夫。他自然会打心眼里看不上靠“广播”(倒车雷达)来停车的现代“白痴”司机们了!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现代人更加依赖科技,但,对他来说是让人变得更懒也更傻。他既不懒还是高级工程师,上到修补天花板、下到修暖气、修车、修洗碗柜!他没什么不行的!那他为什么需要依赖现代科技把自己变得和周围的人一样的白痴呢!!!
第四,那个生命中的她,就是一切!她走了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
曾经的奥托大爷并不是这样孤僻老人。
当年的他只是个不善言辞的羞涩男孩。
直到遇到她,活着才变得可以叫“生活”了,
不要小看索菲亚的重量,她可是把这位理工直男和正常世界联系起来的一根重要纽带!
就像求婚这一段。
浪漫电影看多了,你就会觉得,求婚时必须有戒指、鲜花、以及浪漫氛围。
但奥托的求婚,是在强烈不自信、外加紧张和“不知道该不该提的”一个心态下,试探性的问对方要不要考虑结婚……,那个游移不定的眼神中带着“现在我终于取得工程师文凭了,也许我可以配得上她?”的反复思量。
而女方的这句话特别给力!她直接用命令语气,让理工男做到求婚时的自信: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问。
求婚成功后,索菲亚有一个狂按喇叭庆祝的小动作,这个绝对是奥托的在开车技能中不存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表达快乐!
也正是这个瞬间,你就突然能理解,为什么奥托讲述自己妻子的时候,用的是“我是黑白的,而她是我的颜色”那句话的重量了。
这里我突然想到,假如,郭靖和黄蓉一起生活了30年,金庸笔下没有让他们同时为国捐躯,而是黄蓉先辞世了,那剩下了的“靖哥哥”,应该也就是现在的奥托大爷这样吧?
失去了妻子的奥托等于断了线的风筝,世界的高度与天空的晴雨就再也和他连不到一起了。索菲亚离世后,每一天都如此难熬。
他无法把那个银质硬币的重要性和小丑说清楚,只能强行把东西抢回来。因为要说明硬币的重要性必须涉及到“我妻子去世了”这个话题。
奥托并没有从这个悲痛的事情中走出来,也不打算走出来。所以才……一直执着着如何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生活只要还在继续,就总有转机。
有一天,会有人来敲你的门改变这一切。这个人就是有点话唠却乐观的玛丽索。
玛丽索出现后,让我想起一本儿童绘本,国内翻译叫《大熊和小老鼠》,我手里的是英文版,我随便拍几张,大家凑合看吧。
故事很简单,就是小老鼠打破了孤僻的大熊“平静生活”,大熊一次一次的把小老鼠赶走,但小老鼠却三番五次,不厌其烦的来“打扰”大熊,最后大熊发现居然无法忍受没有小老鼠的日子,原来小老鼠是那个带他走出孤僻的重要朋友。这本书的作者在书里面的赠言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低谷期遇到前来敲门的小老鼠。
玛丽索的出现,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小老鼠!面对毒舌大爷,一点都不生气!还能三番五次的送吃的,提供给奥托“被需要感”,一会儿是开车、一会儿是照顾孩子,甚至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给邻居太太修暖气,还“半强迫”地促使他养了猫!
虽然似乎有点死缠烂打,但同时也把大爷拉到了有烟火气的正常轨道上。
不得不说,其实玛丽索在和奥托的各种“交锋”中,让奥托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渐渐地,奥托开始把玛丽索和其他“白痴”区别对待了。
特别是教开车那一段。人其实很容易因为自己擅长某一些东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在教车的过程中,那段对白真的很精彩,听到这一段我都给奥托大爷鼓掌了!!!这个是不善于表扬别人的理工男说出的认真尊重且肯定对方价值的心里话!
而对玛丽索而言,奥托更像他过世的父亲。所以怎样和父亲打交道,她自然也游刃有余。
这两个人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曾经在乎的那个人的身影。也是这种熟悉的感觉,才能让他们在一起发生更多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主要是奥托大爷和玛丽索的对手戏,但奥托的改变,并不仅仅是玛丽索一个人的功劳。
比如,电影里有几个小细节,让人觉得特别……懂!就是关于吃!
玛丽索送过两种食物给他,他第一次吃上吊前,第二次吃在准备尾气自杀的车上!
这里面并没有美食节目那种夸张的表情,但作为一个将死之人的最后一顿,他的那种每一口吃下去后,情不自禁的发出来的“嗯”的鼻音,让你觉得,这个吃的应该很好吃!
而第三次和食物有关的,是这个借住在他家沙发上的少年马尔坎,他无法拒绝一杯咖啡和“要不要来点煎蛋”的邀请,而他的餐后音也同时是那个不经意发出来的“嗯”。就简单的一个音,却包含了很多的意思,有一种,原来在妻子去世后,厨房里满溢着的咖啡香气是他的大脑从来没有预想过的未来情景,以及也许自己可以考虑“向前走”的可能性。
另外,这个少年的出现以及对话,其实对奥托是有着革命意义的转变的。
原本他就是投放广告的对立面!
当他知道少年曾是妻子的学生时,奥托的立场就变了,他坚决的站在自己妻子一面,开始支持少年,第一个举动就是开口问了对方的名字。
教对方用自行车、收留少年,和少年一起“物业巡逻”、最后把车给了对方。他在一点一点的接受他以前一直认为是“白痴居多”的现代社会的点点滴滴,在最后大战开发公司的部分,少年还充当了社交媒体记者的摄影师。可见,这个少年对顽固不化的奥托的改变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然了,奥托的改变还有很多人从中发挥了作用,也不仅仅是人!对吧!这一位喵星人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了,看到奥托决定和猫一起以后,我就突然暗暗的心里安定下来,因为……我现在就有猫,还有4只猫。所以大概我变成老人的时候,应该不会变成有猫以前的孤僻奥托女版吧?哈哈哈。
最后,其实任何时候,都会有人来敲你的那扇门,让世界美好的远远不止玛丽索、少年马尔坎、猫咪、还有好多人。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要打开心里的那扇门,让他们进来。人生嘛,有高潮就有低谷,只要还活着,就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就是个惊喜呢?也许就是有人需要你,并且在你的帮助下,把世界上“白痴”数量又减少了呢?当我们步入中年,变得缺乏想象力和热情,无法相信美好未来在等着我们的时候,推荐看这部《生无可恋的奥托》,不仅仅是汤姆汉克斯的颠覆式演绎,也因为这个故事能提供给中年人那种适度的小浪漫和可以让人憧憬的小小温暖。
挺推荐大家能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特别是有人生阅历、有深度的中年人们,我猜你们能像我一样找到某种共鸣。大概两个小时,你能觉得看完后心里暖暖的也满满的。然后在今后的很长一段的人生中,都还会时不时的想起奥托和他的故事,每每想起,也都会感觉到,人间值得。
周末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兴趣社团的聚餐,坐我旁边的是一个刚刚毕业两年从四川来上海打拼的小姑娘。餐厅很吵,餐桌很长,大多数时间,是只能和身边小伙伴聊天。很多聊天的内容我都记不清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小姑娘聊到,她现在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在哪里,甚至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这么宏大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只能给她两个建议:
1. 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你对人生感到迷茫,你看这一桌人,大家年龄、背景、工作各不相同,但是我敢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曾经,甚至现在,都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2. 去想人生的意义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如果换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愿意死去吗,不愿意的话,是为了什么?也许这个答案,就是你对于人生意义是什么的答案。
周末聊天没有过去太久,昨晚就碰巧看了这部《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电影的原版,相信常看电影的小伙伴更熟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很多影评已经聊了两者的不同,在我看来,汉克斯版的的奥托,比瑞典版的欧维,看起来更加的年轻,而年轻人(相对而言)的自杀相比与老年人来说,本身就更有戏剧张力,更加震撼人心。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汉克斯,本身也更有路人缘,大家对他更熟悉,他的故事会让你更有亲切感,仿佛不是在看万里之外的一个美国人的故事,好像这就是个发生在隔壁小区的事情。
更加震撼,和更加亲切,相比瑞典版而言,这是我对美国版的评价。其实我更想聊一聊剧情,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中年丧偶的男人,原本打算自杀,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事,认识了一些人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决定活下去。
如果说,这部电影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那就是,为什么原本生无可恋,一心求死的奥托,决定活下去?
先说一下他为什么要死。对于一个没有孩子,父母过世的中(老)年人来说,配偶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和人类世界唯一的连接,甚至是活下去唯一的意义。当配偶去世后,请问这个世界于他还有什么意义呢?继续物质的享受?追求感官的体验?对于男主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对于很多经历了太多、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的中老人来说,年轻人向往的各种享受和体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要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感受到这些享受的快乐,要么因为阅历的原因,厌倦了这些浮于表面的感官刺激。
真的,如果我是奥托,我也无法想象继续活下去的意义,所有世俗的追求,对我而言是如此的虚无;同时,这个世界也不再需要我,没有人再需要我。如同相恋的两个人,当彼此都不能在对方身上感受到快乐,彼此也都不再需要对方,那么除了分手,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当你和世界,都不能在彼此身上感受到快乐和需要,最好的选择,也是和这个世界分手,和这个世界告别。
不再被这个世界需要,我也无法再感受到快乐,这,就是奥托求死的原因。
那他后来为什么选择继续活下去,答案也就有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这个世界所需要,他发现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快乐。
搬来的墨西哥一家需要他,需要他的帮助,需要他对孩子的爱;那个跨性别的女生需要他,需要他的肯定,需要他在自己无家可归的时候,给与一张沙发过夜;曾经的老对头需要他,需要他帮助自己对抗无良的开发商;那只流浪猫需要他,需要他给与自己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给自己一个家。
当你被那么多人所需要的时候,你们之间就会产生连接、羁绊。这份连接和羁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割舍。当你回应大家的需要,去帮助大家的时候,这份连接和羁绊会逐渐加深,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奥托给与墨西哥一家帮助,帮忙倒车,教女主人驾驶,送男主人去医院,帮忙照顾两个孩子。他的帮助,为这一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也是内心的幸福。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社区感受到爱和温暖;同样的,他给与跨性别女生的帮助,给与老对头的帮助,给与那只流浪猫的帮助,这一份帮助,不仅仅解决的是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更多的是给与了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力量。
当一个人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并且他用自己的爱和行动回应了这份需要,那他和这个世界就产生了连接,他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快乐,寻找到留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周末聚餐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相信她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寻到人生的意义:爱这个世界,帮助这个世界。
《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显然就是影片的男主角、扮演奥托的汤姆·汉克斯。
在好莱坞众多星光璀璨的男明星里,汤姆·汉克斯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独特。他的个人气质具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大众、平实、质朴感,仿佛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居。但与此同时,他的表演风格,却又常常具有一种古怪、超现实的幽默感与诗意性。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汤姆·汉克斯能够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风格,水乳交融地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观众过目不忘的经典银幕形象。无论是让汤姆·汉克斯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电影《长大》、或是让他举世闻名的电影《阿甘正传》、又或是他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合作的电影《幸福终点站》,他都扮演了一个外表成熟的成年人,内心却无比单纯善良、不谙世事,他用自己的纯真与这个世界冷冰冰的体制进行对抗,最终赢得胜利、收获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无可恋的奥托》里,奥托这个角色,也是汤姆·汉克斯这类银幕形象的延伸。只不过这一次,奥托的这种不谙世事的个性,不再像过去那样,以一种讨人喜欢的方式呈现,而是变得毒舌刻薄、惹人生厌。是啊,《长大》里的乔什也好、《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也好、《幸福终点站》里的维克多也好,当他们老去以后,却依然用他们孩童般的心灵去审视这个社会,他们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生无可恋的奥托》给出了答案:他们会无比厌恶这个世界,找不到任何值得自己留恋的地方,甚至想要自我了断。
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总能让奥托勃然大怒。对于公共生活空间里应该遵守的秩序,奥托严苛到了近乎吹毛求疵的地步:对垃圾要进行准确的分类、单车不能胡乱摆放、汽车不能停靠在行车道上。我相信,如果奥托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遇到有人打电话聊天或者屏摄银幕,他也一定会立马跳出来,喋喋不休地与对方理论到底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奥托这种执拗较真的性格,是不可理喻的。“至于吗?”这是绝大多数人面对相似情况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虽然大多数人也都知道,奥托所坚持的那些公共规范是正确的,但大多数人对此无所谓,毕竟只是一些小事,能做到当然好、做不到也无伤大雅。
其实,奥托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偏激执拗。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也曾有过温和羞涩的一面。导演很巧妙地在电影中不断穿插介绍着奥托的过往,与冷色调为主的现在时空相比,回忆中的画面,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温暖色调。那时奥托娶了一个他挚爱的妻子,两人拥有着幸福的生活。只可惜,因为一场车祸,他的妻子受伤瘫痪了。
而当妻子成为残疾人后,奥托才意识到,在普通人眼中“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小问题,却会给残疾人带来多么大的麻烦和困扰。把共享单车随手停靠在盲道上,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为了赶时间而随意为之,却有可能导致一个盲人因此而受伤。
只不过,没有真正设身处地感受过他人的困境,人们常常是意识不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真正的涵义。而奥托因为妻子的原因,明白了这件事,他也就彻底回不去了。从此之后,任何违反公共规范的“小事”,都成为了他眼中不可饶恕的“罪行”,他绝不原谅任何一个“罪人”,誓要与他们战斗到底。
汤姆·汉克斯的表演,赋予了奥托这个角色令观众得以信服的质感,这不是他第一次扮演这种与集体无意识进行对抗的角色。《费城故事》里的安德鲁、《萨利机长》中的萨利,包括前面提到的《长大》、《阿甘正传》、《幸福终点站》,他如同《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小孩,用自己的赤子之心,点破了这个世界无意识的“恶意”。
只不过,与以往那些他总是在最后时刻获得胜利的电影不同,《生无可恋的奥托》里,奥托这种战斗持续了他的大半生,但最后却是徒劳无功。这是这部电影现实主义的一面:世界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努力就发生改变,他的抗争与呐喊,也许激起了一些涟漪,但最终世界还是恢复了常态,一如既往。生活的惯性是如此的可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与汤姆·汉克斯以往那些充满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电影不同,《生无可恋的奥托》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抛出了问题:当我们就是无法改变这个糟糕的世界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死,当然是最简单的一个选择。这也是奥托在挚爱的妻子死后,做出的第一选择。影片中非常触动我的一个细节是,不管奥托选择使用什么方法自杀,他首先想到的,都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会在地上认认真真铺好报纸,避免自己的秽物弄脏地板;他会用塑料布把自己罩住,避免鲜血溅得到处都是,收拾起来太麻烦。他一生都在为维护公共规范而战斗,哪怕死了,也不希望自己成为破坏公共环境的人。
然而,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经说过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所以奥托也总是没有死成,他不得不再次面对“如何活着”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各不相同。但《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电影,还是试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让社区与奥托之间,进行一次双向的救赎。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奥托的血亲和姻亲在现在时空中都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奥托的回忆和台词之中。在奥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父亲也在他年轻时就去世了,除了双亲之外,奥托似乎没有别的亲戚。在妻子死后,奥托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能够在生活中与奥托建立联系的人,就只剩下社区里他的那些邻居们了。
在好莱坞电影的历史里,社区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好莱坞黄金年代,弗兰克·卡普拉就致力于描写团结一心的社区,用传统价值战胜大资本家的故事。在他的电影《浮生若梦》、《生活多美好》里,社区居民们使用温暖的人情味作为武器,来对抗现代工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冷冰冰的效率至上主义。
同样的叙事传统也出现在了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里。即使奥托一心求死,当他得知自己多年的邻居夫妇即将被赶出自己的家园时,依然选择放下自己的面子,向社区里那些他原本讨厌的邻居们求助,最后众人团结一心,赶走了房地产商。而在这个过程中,奥托也终于找到了,比死亡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比如教导邻居开车、帮邻居修理坏掉的洗碗机、替邻居照看孩子。
实话实说,这种社区邻里间的温情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年轻观众而言,可能有些陌生。因为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是在一栋栋密密麻麻的住宅楼里,随意找的一间房子租住。可能刚住满一年时间,我就会因为房租涨价,或者房东的刁难,而不得不搬去另一个地方。我们没有时间来得及认识自己对门的邻居,我们的生活与邻居也很难产生什么交集。甚至就连与我们合租的室友,可能也就是打打招呼的关系。也难怪,在电影中,当奥托知道他的邻居只是租房住的时候,愤愤不平地抱怨说:这些租房的人,对社区从来没有责任心。因为租房的人,只是匆匆暂停的过客,很清楚这里不是他们的家园。
虽然《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电影里所描述出的那种社区邻里关系,我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的经历过,但我依然会被电影所打动。这也许就是杨德昌所说的,“电影把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
电影最后描绘出的图景,让观众既振奋又感动。奥托最后走出了自己的孤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入进了邻居的家庭里,仿佛成为了这个家庭里的一员。他会去参加邻居新生儿的庆祝聚会,而邻居也会带上鲜花,陪奥托一起去墓地悼念他的亡妻。
这是一种既像家庭关系、又不是家庭关系的相处模式。它既保持了奥托的独立性与边界感,这些善解人意的邻居绝不会随意对奥托的私生活指手画脚;但与此同时,当奥托感到孤独、需要陪伴的时候,它又能给予奥托一个温暖的庇护所。其实,生活的希望就在于这些微小的善意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周围人点滴的关怀,就能让人发现生活的意义。
所以电影的最后,奥托与生活、与周围的人和解了。与其说是和解,不如说是他拥抱了生活与众人。他帮助邻居老夫妻夺回了房子、帮助一个不被接受的孩子获得了独立活下去的技能、帮助女邻居学会了开车,他甚至救下了一只可爱的猫咪。原本灰暗冰冷的生活,变得阳光明媚起来了。
而这,正是《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看似丧丧的电影,能带给人长久感动与激励的原因。
北欧版的奥托和北美版的奥托,都是多余人。多余人的核心特点是对他人无用、无价值,同时也自我疏离。但反过来说,北欧的多余人和北美的多余人,实际上以自我疏离的姿态,表达着对他人的疏离。而这种刻意的疏离,却真切地寄寓着渴望与他人连接而不得的苦闷。这个他人,原本是已故的妻子,后来则成了周围的所有人。因此,当那个被“疏离者”所需要的人,不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时,那种刻意的疏离就转换为双向的需要和接近。这是活生生的、社区的情感实践。但以US族群故事之谱系来看,整部电影未出现一个亚裔人士。那么,这里是否也有另一种未曾说出的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