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成龙的特技 成龍的特技(1999)

成龙的特技 成龍的特技(1999)

又名: Jackie Chan: My Stunts

导演: 成龙

编剧: 龙比意

主演: 成龙 卢惠光 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99-03-30

片长: 97分钟 IMDb: tt0242546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这是一部兼具趣味性和益智性的纪录片,由成龙现身说法,亲自剖析他在众多代表作之中如何利用特技效果,配合个人的灵活身手,拍出银幕上令人提心吊胆的亡命动作场面。例如在《警察故事》中已成为经典的攀爬大巴士撞车跳楼,以及在《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中徒手悬挂在直升扶梯演出一连串惊险镜头等。影片片段对照幕后讲解,使人恍然大悟。至于一些增加打斗力度效果的小技巧,如:劲力粉末、糖胶玻璃等,也有不少趣味。导演郭锦恩的处理手法自然流畅,效果不输国外同类幕后专辑。

演员:



影评:

  1. 无论那些有品位的人怎么说,我都觉得《A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动作片……
    现在,人老珠黄、上蹿下跳、头脑跟不上时代的成龙不太受欢迎。我承认他有些思想实在太老套,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他是以前那个时代的人。
    他不是有想象力的乔治卢卡斯,不是美国精神外溢的汤姆汉克斯,不是到处拯救地球的乔治克鲁尼。他是一个中国旧式教育培养出的中国旧式英雄。
    无论是表演风格,还是为人之道,还是工作精神,他是戏曲班子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杰作。

    以下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香港电影就算在最辉煌的时候也多是小成本B级片,为了节省成本,往下跳不能用大气垫,是把苹果箱子堆在一起,上面铺几层床垫。
    2、一个人被扔到桌子上,桌上铺的玻璃板全碎,这种镜头没有任何诀窍,就是把玻璃四个角下用螺丝垫高,玻璃比桌面高出一些,自然一砸就粉碎。这是纯粹为了增加效果而作的和剧情无关的设计,因为这是动作片,讲究的就是效果。
    3、拳打脚踢的时候,手脚上都沾上粉末,造成尘土飞扬的效果。这个以前注意到了,从来没想过是特意安排的。
    4、挨打的人脚下连着钢丝,摔倒的同时拉钢丝,就产生踩到香蕉皮一样的夸张挨打效果。这个从来没注意过,10个小喽罗,每人有半秒钟的摔倒,主角紧接着要 打另一个人,谁会注意啊?这里想到一句话叫“干一行爱一行”,就算是成本几万块、票房卖多少都算赚的量产武打片,也会有人精心设计这种细节,所以有人做武替都能做成国际影星。
    5、不可思议的特技,比如向背后扔帽子正好扔到衣架上,无他,拍个几百遍,总有一次会扔到。还是为了观众一秒钟的惊叹,下好几天功夫。看电影最讨厌的情 况,就是感觉你出门看这个片子的时间,比导演构思剧情的时间还长,也就是你捧场的诚意远大于导演拍片的诚意。这个细节让我对成龙电影的印象一下子改观了, 就算是动作片,也有值得看好几遍的动作片。
    6、玻璃。早就听说《警察故事》因为用玻璃太多,拍的时候被称为《玻璃故事》,当时觉得没什么,反正都是糖玻璃。其实不是的,撞的大幅玻璃都是真玻璃,酒瓶子有真有假,因为不同的玻璃效果不同。你能看出效果不同吗?我从来没发现,但是拍电影的人自己知道。
    7、有的动作片一打就乱成一片,有的就主次分明,还是镜头设计。在一镜到底的打斗中,最后一个瓶子要在镜头中间踢破,这种很有王家卫风格的要求似乎是成龙 拍动作片的常态。常见的人从高处摔下的镜头,落地点也有要求,因为一定会有一个镜头从下面拍。成龙有一个著名片段,好像是《A计划》里,他从一个钟楼上吊着,抓着指针挣扎(这里是模仿喜剧经典,但是接下来是无法复制的),抓不住的时候就掉下来,穿破两层遮阳布,从20多米直接落到地上,无剪接。这个 会死人的镜头拍了三次,为追求美丽的坠落。

    总之这个纪录片值得一看,虽然是99年拍的。看完这个才能理解,为什么哥已经老了,哥仍然是传说。
  2.   看来成龙确是把所有武打技巧在这部片子里倾囊而出了。可惜,知道了这些东西并不能成为第二个成龙。因为成龙教导的道理很简单:用力、努力,方才能做好事。

      确实有些小技巧。比如在鞋子上洒上粉末,便能出现踢打时粉尘飞扬的效果;比如特制柔软面的鞋子,保护演员不受伤害;比如用钢丝拖鞋底,造成迅速摔倒的效果……

       但更多是血汗和真功夫:钢丝拖鞋底,依旧是硬摔;画面不好看,依旧一遍一遍重来……

       那些小技巧确实让成龙的片子更好看了。但让灵感迸现的是做好事情的愿望,不断琢磨的思考。并不是照搬人家的经验。

       用心,方才能不断有进步,不断有新主意跑出来。
  3. 2016年9月2日,62岁的成龙(Jackie Chan)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一时间,全国上下与有荣焉。趁着成龙大火,我去看了别人推荐的《成龙的特技》纪录片。片子是99年拍的,距今已经17年之久。看完之后,写下此文。

    成龙和斯皮尔伯格聊天,对方问,你的这些动作是怎么拍出来的?成龙自豪的说到:run,jump,done。对成龙来说,所谓的特技并不一定就是蓝幕绿幕,你们花钱如流水重金打造的特技,我们成家班一样能做。一个独胆英雄上蹿下跳,完成了一系列危险的动作设计,就问你服不服气?我是服气了。

    成龙在拍摄电影中事必躬亲,年轻时多危险的镜头也不用替身。对每一个动作场景,他都要亲自去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环境,那时候脑子里就会有各种新鲜的创意和想法冒出来。如他说,不像好莱坞的剧本,是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很多镜头你在没有看到电影前,很难想象是怎样拍出来的,是成龙亲自上阵拍出来的。看过太多危险又刺激的场面,以为成龙无所畏惧,怎么牛逼怎么来。事实上,他也是个凡人。那场著名的跳灯戏,他在起跳的栏杆旁徘徊好久,最后被时间逼得没办法,大吼一声,就跳了。拍《龙兄虎弟》从树上摔了下来,差点一命呜呼。但是这些,永远都在幕后,一般人都是看不见的。所以《警察故事》中成龙饰演的陈家驹曾说:“你以为是个人就能跳,你跳来看看”,更像是他的内心写照。
    成龙在纪录片中谈到了镜头的运用和对动作节奏的严格要求,让我恍然。成龙不知是一名演员,也是一名导演、武指、制片人。多年的电影拍摄经验已经让他无所不知。他知道拍一部电影有多难,有多花钱,所以他省。他用不到2美金的威压材料真人上阵,被美国人质疑,这玩意儿能用吗?结果成龙证明给他们看,能用,而且只有我们成家班才能用的这么好。他对场地、道具的利用,已经深入骨髓。在电影了,成龙周围的任何一片空地,都是他的“绝对领域”,这片领域里的一切仿佛都听他指挥,助他以弱胜强。
    他开创了“动作喜剧”的先河,他拍戏总会考虑这个镜头怎样拍才是最帅的,哪些情节才是观众会觉得刺激,爱看的。成龙生来带着传统武术的优雅,又在电影大时代中照顾着观众的眼球。所以哪怕他已经62岁,仍然活跃在荧幕上,他是真正的电影人。

    小时候我一直坚信李连杰就是功夫皇帝,无人能敌。所以在《功夫之王》中,我多想看见李连杰和成龙的双J对决中能看见李连杰多胜一招,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更加不可能了。成龙和李连杰都曾是中国功夫的领头人,但是他们走的不是一路,成龙始终是电影人,而李连杰更多的变成了大善人,佛学家。
    他们都用自己的人生演绎的中国功夫,任何技法最终要到回归人性,功夫再高,修炼的其实是修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