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The Last Farm
导演: Rúnar Rúnarsson
编剧: Rúnar Rúnarsson
主演: Ólafía Hrönn Jónsdóttir Jón Sigurbjörnsson Sigurður Skúlason
制片国家/地区: 冰岛
上映日期: 2004-08-21
片长: 17分钟 IMDb: tt0461847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安娜看电影系列(1)—最后的农场
今晚想和大家推荐一部来自冰岛的短片,最后的农场。
简单来说,本片讲述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的独居老人不愿意遵循子女的意愿去养老院渡过晚年,争分夺秒地在相依为命的农场里给自己和妻子安排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葬礼的故事。
为什么说此片很有张力,因为在短短17分钟里,它引发了我对生活方式,亲子关系,个体存在与有限自由的哲思。
影片开头,与绝美的极限风光,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衣衫褴褛的老人和他摇摇晃晃的推土车。
不一会,体力不支的老人便回到破旧的家中独自进餐。刚坐下进食不久,恼人的电话铃声便响个不停。
不得不说这部短片的台词还是很出彩的。接电话这个场景用精妙的台词设计交代了老人家庭的现状与矛盾点,也很好的铺垫了悬疑。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从节奏上也符合影片娓娓道来的调性。
切夜晚场景的时候,用了一个很美的意喻镜头,深沉的夜里,明亮却渺小的灯光,两块飘扬的白布,如垂垂暮老,在风中飘零。
5分28秒的声音平行设计我很喜欢,老人入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很迟缓了,但是黑夜中急促的秒针像是在提醒这个倔强的灵魂,时间不多了。
之后的故事走向和悬念设置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谈谈我很喜欢的几个镜头。
很多电影里都会出现主人公照镜子的镜头,但是看完全片,你会发现这个镜头很值得回味。这也是本片在悬念的铺垫上并不复杂,却在看完全片十分令人回味的原因之一。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的功力可见一斑。
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我们会以为是忙碌的劳作后,老人在清洗身体。可是看完全片,这其实是老人赴死前,在镜头前端详自己,这个镜头就很有嚼劲了。值得好评的一个道具细节是,裸露上身的老人,手上不经意露出的婚戒,很好的侧面烘托了人物气质,暗示剧情的必然走向。
相信这是打动许多人的一个镜头,一个男人对老伴笨拙又深沉的浪漫与爱,呼之欲出,无需多言。
老人把妻子的棺木放进土坑,自己环视这片充满感情的土地的摇镜头,是本片的升华设计。
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觉得片头近30秒的摇镜头不乏味了,导演用两次镜头语言的递进,向我们传递老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就是导演的功力,也是镜头语言的魅力。
同样的镜头类比还两次用在了老人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仰拍的手法,精妙地暗喻了个体的渺小与伟大。
朴素,甚至可以说是贫穷的晚年生活,更加约束了个体对命运的选择。但就是在如此局限的环境下,老人还是创造了极致的浪漫。不失为有限自由内的执着。
是时候聊聊开篇所说的,它引发了我对生活方式,亲子关系,个体存在与有限自由的哲思。
因为我有过在农村和城市切换生活的经历,所以在本片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的这个矛盾点上有比较深的共情。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国内外无数的家庭。
影片从老人穿戴整齐给妻子涂口红这个充满浪漫主义仪式感的画面到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继而切换到子女一家驱车的画面,直指人心的展示了许多家庭浮世绘的切面。
对于我这样的机会主义者来说,我觉得影片是开放式的结局,因为子女一家人赶到的时候,土刚刚埋上。一切还有转机。
不过,相信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个结局也是很讽刺的,可以想象,子女一家在面对这个画面的心情,该是如何震惊?
母亲已经悄然去世了都不知道,戏剧性的反讽现代子女对长辈晚年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
当然这里也有两个家庭相隔太远的问题。
老人安静又精心的谢幕方式与疲于生活的小家庭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生命的两个阶段与两种形态。
在这里就不赘述讨论家庭矛盾和个体意愿问题了,许多矛盾需要用智慧去成全,这也是艺术的反思价值。
向死而生,或许更能想明白,我们要如何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