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明天更美好 Something Better to Come(2015)

明天更美好 Something Better to Come(2015)

又名: Человек живет для лучшего(俄罗斯)

导演: 汉娜·波拉克

编剧: 汉娜·波拉克

类型: 纪录片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波兰 日本 荷兰 美国

上映日期: 2015-03-04(瑞典) 2015-03-18(希腊) 2015-04-11(美国)

片长: 80分钟 IMDb: tt4188338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场关于世界最凄凉的地方之一“斯瓦尔卡”的旅行——一个坐落在莫斯科附近的垃圾场。

演员:



影评:

  1. 片末字幕引用俄作家高尔基的《底层》,具体引语记不清了,论调积极乐观,与片名“something better to come”相契合。只是我更信服台湾译名“少女无用时代”。

    全片历时十四年拍摄完成,讲述住在“斯瓦尔卡”的女孩尤拉(Yula)的成长故事,斯瓦尔卡,这个距莫斯科红场仅仅13英里的地方,却是世界上最大垃圾场,于是在镜头中,污水横流,少女皮肤粗粝,空中飘浮着密密麻麻的蚊虫以及焚烧垃圾后的余烬。

    无家可归的人聚集在此。尤拉父亲死亡,却因故无法开具死亡证明,尤拉和母亲不能领取本该属于他们的房子,沦落至垃圾场。

    拍摄从尤拉十岁开始,十岁的尤拉开朗乐观,她对妈妈说:“我怎么会长得这么漂亮?”她像女孩一样爱美,天寒地冻的冬天坚持洗头,捡指甲油涂。她厌恶这里,在她看来,自己终有一天能够离开,一年又一年过去,纵然尤拉每一年都反复重申自己最大的愿望——离开垃圾场。然而事情并没有任何改观。

    离开垃圾场成为更迫切的需求源于16岁的尤拉意外怀孕,孩子的父亲安德鲁拒绝承担责任,尤拉不愿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垃圾场,她和母亲去找外公,苦苦相求,外公却不为所动,将二人轰出门去,骂尤拉“不要脸的婊子”。

    不得已,尤拉生下孩子后将其遗弃在医院,继续自己垃圾场的生活,她继续强烈盼望着离开,却根本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力。

    事情真正的改观是尤拉和母亲意外发现她们的名下有政府的补贴,于是用这份补贴买了第一所公寓,一个廉价的房子。

    something better to come 实在是太简单乐观的想法。更多的生活在垃圾场的人依旧生活在那里,并且大多已经死去,二十四岁的尤拉换了大房子,结了婚,有了另一个孩子,丈夫在网上精心挑选婴儿床,生活像她幼年时所幻想的那样,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细思,却发现这种美好,尤拉的幸运,实在是太不可预计的一个纯然偶发事件。

    少女无用时代,我的理解大概是,一个少女,凭己之力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时代。
  2. 电影《少女无用时代》(Something Better to Come)讲述的,是住在斯瓦尔卡(Svalka)的女孩尤拉(Yula)的成长故事。斯瓦尔卡距莫斯科红场仅仅21公里,却是欧洲最大的垃圾场。十岁的少女尤拉同母亲塔尼娅(Tanya)居住在成堆的垃圾之间,被迫做着非法的垃圾回收工作,得到的回报仅仅是工业酒精(类似于外用酒精)。

    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聚集于此,他们取雪水来饮用、洗澡,吃着腐烂变质的食物残渣,睡在临时棚屋里用废物铺成的 “床” 上。对这些沦落至此的人来说,他们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人抛弃的垃圾,以及遥遥相望的莫斯科。

    该纪录片由获奥斯卡提名导演汉纳·波拉克(Hanna Polak)历经十四年拍摄完成,按时间顺序刻画了尤拉在垃圾场度过的人生,有观众将其称之为 “垃圾桶里的童年”。该片由尤拉10岁拍摄至24岁,真实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家庭痛苦、严重酗酒、及未成年怀孕等一系列不幸。

    波拉克在这部真实电影(cinema verité)中采用写实的手法,在人物与观众间创建了亲密无间的直接联系。观众不仅是在用眼睛观看垃圾场中的人生,还仿佛置身屏幕之中,可以亲身去感受、触碰、并经历。影片不仅耐心细致地向观众描绘了尤拉及身边人充满恐惧与穷困的生活,还向我们证明:共同经历的苦痛与绝望,可以使人形成最为亲近的关系。

    以下是我们对波拉克进行的专访,其中谈到了关于此片的创作、为什么选择尤拉为拍摄对象、以及与她共度的14年里所经历的惊人变化。
    转自暴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