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舍不得哥哥 Tout contre Léo(2002)

舍不得哥哥 Tout contre Léo(2002)

又名: 靠近里奧 / Close to Leo

导演: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编剧: Diastème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玛丽·布奈尔 Sylvie Contant Jérémie Lippmann Yaniss Lespert Pierre Mignard

类型: 剧情 同性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02-05-18

片长: 90分钟 IMDb: tt0346039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发生在法国郊外的一个小镇上,李奥(Pierre Mignard 饰)有三个弟弟,四人同母亲(玛丽·布奈尔 Marie Bunel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其中,最小的弟弟马克(Yaniss Lespert 饰)和李奥的关系最好,在他的眼里,李奥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和酷炫。不幸的是,年仅二十一岁的李奥患上了艾滋病,一家人在悲痛中接受了他终将病发死去的事实,唯独没有告诉马克,因为相对于这残酷的事实,马克的年纪有些太小了。

演员:



影评:

  1. 哥哥得了艾滋病,告诉了全家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跟自己最小的弟弟说明。他还那么小,那么纯洁,家里人面对弟弟的时候都痛苦得无法开口。大家尽量装做没事发生。但却在一些细节方面透露了自己难过的心情。看到这里,眼泪就禁不住流下了。
    最后哥哥带着弟弟去巴黎跟自己爱的人道别。
    我没想到哥哥会那么快就死去,只是因为一次意外就夺去了他鲜活的生命。弟弟不明白,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我也是。现实的残酷总是在不断提醒着我们。而生活还要继续,哥哥恳求弟弟给他一个吻,最后就当一切没有发生。让大家都得到解脱。弟弟拒绝了,这个年龄的他只能够任性地拒绝这一切。他逃向回家的火车,却逃不开命运,他希望不会失去哥哥。学着大人痛苦地抽烟。在葬礼上默默地看着墓碑,似乎这只是个陌生人,不是哥哥的。
    看完后,细细回想,母亲在草地上绝望地挣扎,红色的衣服鲜明刺眼。
    爱摄影的弟弟拍照时情不自禁地夸哥哥好美。
    兄弟四人一起在夜晚奔向大海。
    如果能够不死该多好。
    我痛恨关于艾滋题材的影片。它甚至不给人一点生存的希望。
  2. 在武汉很偶然买到的。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先前买的《雪地里的情人》是张废盘,恐怕也不会遇上这张碟。在音像店看包装背面的英文介绍,知道是部法国片子。一个家庭有四个男孩,20岁的大儿子利奥是同性恋,患有爱滋病。家里一直瞒着最小的儿子马修。但马修还是知道了。情节由此展开。结尾,利奥要去巴黎对自己的爱人说我爱你,马修陪他去了。表白与告别。

    回北京以后在家断断续续地把这部电影看了。开头的阴暗天空与寂寞歌声似乎有些压抑。片子放下去,逐渐明亮起来。整部电影情节其实挺悲伤的,但又处处阳光灿烂。看完后,有几个地方非常喜欢。

    1.影片拍得比较美。色彩相当明丽。在室内用暖色,而且有西方油画的浓重风格,漂亮得有些奢侈,但不过分。户外多选用朴素自然的美景。大海,绿地,石砖路,小街道,灰色的房子。即使是巴黎,繁华下面依旧有种质朴的美。这些特点颇有王家卫风格,不过比起王家卫感觉要淡一些。

    2.电影里大人和孩子能比较平等的交谈,包括谈到性的时候。以前看美国电影的时候似乎没觉得里面的大人孩子在谈这些问题时能这么随意,这么平等。大概法国与美国还是不一样吧。印象比较深的是马修在朋友家住时深夜和朋友的妈妈在厨房外说起利奥。只穿了条内裤的马修有些难过,后来躺到了朋友妈妈的腿上。而朋友妈妈一边陪着他说话一边抚摩他的头发。夜色笼罩的房间里浮现着马修的身体,朋友妈妈的姿势则相当分明。大概因为这种平等吧,电影通过马修的目光展现的世界其实是直白而又复杂的。

    3.身体。导演似乎对身体,对男性身体,尤其是对男性身体的皮肤有着特别的敏感。电影里做爱的场面不多,但展身体的镜头却不少。大概这些镜头是导演凭借自己的敏感拍下来的,有些地方总觉得不够尽兴,但又确实比较迷人。哥哥和爸爸去外地前夜,马修看到家里的三个兄弟在海边裸泳。黑暗中的身体朦胧不清,而那种发泄是随着声音流露出来的。还有,哥哥去外地后,马修在家里发脾气,光着身子裹着床单躲在卫生间里不出来。把头浸到马桶里,往身上抹剃须膏等等。马修皮肤的颜色似乎是种意象。还有,马修在朋友家,晚上,暗暗的橙色灯光下,和朋友光着身子躺在垫子上,镜头从下往上慢慢推出来。那种两个人间无遮无掩的友谊和交流。他们头发的颜色在黑暗中非常柔和。还有,我比较喜欢的,是马修和利奥间的拥抱。他们在巴黎的最后一夜是只穿着内裤抱在一起睡的,马修趴在利奥背上。也许应该用戏剧课老师的话说,非常有意味的姿势。似乎真有这种意思。不过这样的身体接触总能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东西。那种无声的美好,不是谁都能理解的。

    不过电影里有那么一处我始终弄不明白。就是马修刚刚知道利奥的事情以后,拍马修发脾气的镜头似乎多了些。而整部电影的跳跃性还是比较强的,这种着力渲染的地方不多,而这里渲染的效果似乎不是那么好。那么,是镜头背后还有别的意思?呵呵,想不明白了。
  3.     当火车开走后,我们无从知道哥哥的最后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不知道弟弟如何消化回忆。也许,这就是电影。
        电影必须要是真实的,而又寄托了导演的理想。当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时候,如果不用浪漫主义,只好让观众在心中构建,这就是有一千种哈穆雷特的原因。正因为面对同样的现实,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人生。讲故事与说教仅一线之隔,存在着黄金比例,就像面对熟睡的美人,无法碰触。
        我希望,哥哥会和旧时的恋人一起走过弥留的时光,因为家人是最凝重的,最割舍不掉的,而恋人就像自己,某种程度上可以伤害的。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也好,夺走年轻的生命,让美好的爱情消散,让天真的孩童见证什么叫永远的失去。但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成长有的人消亡,才走新的生命产生。世间对孩子是残忍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忧伤,总是用天真的眼睛,觉察不到生命中某种重要的东西正在失去,这也是成长的意义。
        美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delicated, fine, fragile。红颜薄命,因为那是属于天堂的,神圣的,注定。事实上,现实永远那么残忍,哥哥也许无法得到旧日恋人的温存,只是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只留在相片里,慢慢被人遗忘,弟弟笨拙地模仿成人,慢慢成熟,他也将学会冷漠,但他永远会记得第一次,抽烟,与亲爱的哥哥永远的分离,美好的回忆,巴黎,还是不要岢责孩子,他有那么多的时间,这也是导演的留白。
        淡淡的忧郁,然后好好地珍惜珍惜生活。因为我们有爱,我们那么多爱,我们才是生活,像孩子单纯的眼睛,像留恋的转身离去,像苍白的手和膝盖,像无力地反抗生活,像活着一样。
  4. 法国电影,总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告诉你,生活还在继续,你永远不能看到结局.
    有时候亲情和爱情是那么的接近,而爱情更多时候远不及亲情那样牢固.如果我有兄弟,我会用心爱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