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罗辑思维 第一季(2012)

罗辑思维 第一季(2012)

导演: 罗振宇

编剧: 罗振宇

主演: 罗振宇

类型: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2-12-21(中国大陆)

集数: 58 单集片长: 40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罗振宇的个人视频脱口秀。罗胖读书,讲给您听。我们在知识中寻找独立的见识,您在把玩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我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演员:



影评:

  1. 从暑假开始陆续听了《一席》《晓说》《TED》《罗辑思维》《老梁观世界》《果壳万有青年演讲》等一系列知识性演讲/脱口秀类节目。其中只有《罗辑思维》坚持听完了一整辑。
          对前十多期期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惊艳!听到三十多期,渐生江郎才尽之感。此后带动了一些人,得到最多的反馈竟是“洗脑”,由此心生警觉。13年的整辑听完再回首:虽有瑕疵,但仍不失为国内最好脱口秀类节目。
                                                      有一颗科幻作家的大脑,却无一名科幻作家的情怀
          我对《罗辑思维》的最初印象是“惊艳”而非“洗脑”可能是身为一名科幻爱好者的缘故。他口中的“歪理邪说”,已经在科幻作家的随笔,博客中见识过不少了。在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思考上,他们有惊人的一致性。但我从未见过有人以如此自信的口气将它们和盘托出,并得出一套看上去无比完备的方法论。
          最初有一件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既然思维类似,何以罗胖与我所熟悉的那些科幻作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不说荒凉苍郁的王晋康,也不说悲观主义已经渗入骨髓的韩松;就是刚刚展露头角的80后新锐也少有像他这样彻底的颠覆者。
          从猿跪人不久前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学校里的主流思潮是多么保守。但不同的是罗振宇以决绝的态度斩断一切陈腐,而国内的科幻作家们,他们也疾世愤俗,也试图用先锋性取代陈旧,但他们是谨慎的。矫枉过正虽简单解气,却终究不是正途。
         人尽皆知大刘有一项绝活,用电脑写诗。在谈及这项发明时,大刘表示他注意到了越现代的艺术越易被模仿。But,this shows what?大刘表示不知道,他只是觉得有趣。
                                                      知识通俗化传播功不可没,但黑一线研究者不厚道
          渐觉江郎才尽,是从第三十多期开始,罗振宇花了一整期的时间来讲统计学中“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的概念。到《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那一期,他把当今市场上由“xx学术基金资助“的学术著作斥为“学术垃圾”。听那一期时我正在看吴岩教授的《科幻文学论纲》,不禁汗颜。我承认即使在我感兴趣的领域,《科幻文学论纲》仍然看得很吃力,而《罗辑思维》妙趣横生更易接受 。但罗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信息量。《科幻文学论纲》之类的学术著作之所以难读,是因为其中的信息是高度压缩的,以致不会出现任何多余的词句。如果将这些内容全部做通俗化解读,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罗振宇常称自己为”知识的二传手“,其实严格来看他并算不上是”二传手“。从2013到2014纵览他推荐的所有书目,并无几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尽管我承认罗胖眼光不错,所推荐都是当世质量最上乘的。。。。。。的通识类书籍。好吧说白了罗胖推荐的那些书才是真正的”二传手“。
          混淆学术著作和通俗类书籍的概念当然不对,但也不是没有将两者完美结合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显然罗胖要做到这一步还需再修炼修炼。
                                                      妙语连珠口若悬河,某些时候也不一定是优点
          网友们的评论呈现两极态势,有人认为听了《罗辑思维》后有如醍醐灌顶,相见恨晚。也有人干脆认为这货就是个做成功学讲座的骗子。这种观点当然有失偏颇,不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相比同类型节目,你看梁宏达坐在演播室穿上汉服,打上折扇,俨然一派儒者风范,卖相极佳。
    还有高晓松。。。光是看《晓说》的片头,一股才子和艺术家的范儿就扑面而来。
          先比之下罗辑在卖相上就差一截了,再加上荤素不忌的说话风格,难免影响一些观众的判断。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罗振宇做的虽然不是成功学讲座,却是心灵鸡汤。
          90年代出了一本叫做《中国可以说不》的书,其中有一段批判《读者》杂志:”《读者》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们的虚荣心,她使得“小小资产阶级”们通过一些个难度不大的哲理(美学)破译使人获得一种智力上升的错觉,一种逃避现实的快感。。。。。。“
          说心灵鸡汤的可能是抱着类似的想法:《罗辑思维》通过一些难读不大的逻辑破译使人获得一种”我在独立思考哦“的错觉,满足才疏学浅却渴望轻易获得思想的那类人的虚荣心。。。。。。”
          有人要这么想你还真没办法。虽然对于一个视频脱口秀节目来说,《罗辑思维》已做到最好,干货足够多,语言足够有趣,观点足够先锋,创意足够新颖。思维难读不大本来也应该是优点之一的,坏就坏在这节目对“思想”这一标签太过执着,以致自我定位太高,给人留下了把柄。
          最后作一句话总评:观点基本认同,缺陷唯八字:定位过高,矫枉过正。
          
  2.      偶然一次机会看到优酷上的罗辑思维,作为一个坚定的互联网拜物教成员和历史爱好者立即找到了组织,每天早上肯定收听罗胖60秒非常磁性的语音,每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周五看罗辑思维。罗辑思维确实对我认识世界开启了另外一扇门,虽然罗胖一直强调节目内容的不确定性,但是个人还是认为还是有一条主线贯穿在罗辑思维中,那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尤其两方面罗胖在节目中涉猎较多 —— 互联网和历史政治,碰巧这两项也是我的最爱,喜欢罗胖嘴角上扬得意表情,喜欢罗胖挥舞着胖手上下翻飞,喜欢罗胖得出一个又一个新颖的结论,这大概就是“神交”——精神伙伴。
          看罗辑思维以来,我一本本读着罗胖推荐的图书,如饥似渴,而且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过去的2013年里读了35本书,无论在在哪里我的背包里面肯定会有一本书,我抓紧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读书,通过读书我慢慢变得淡定和从容,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门,感谢罗辑思维。

    ------
    王彬彬
    2014/1/5
  3. 36拖延症
    1人越发展越发现自己很多的非理性。罗素说,人是理性的证据找不到。
    2把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运动。
    3飞一会,构思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无论如何,先把事情了解了,让种子在心里长,最后,用效率干。
    4当一个人任务会拖,当时团队会有压力。群体压力对人的反制很大。监督。心理机制,虚荣心。
    5把自己的事情联系成有价值的联系,结构拖延法,不做这件做另外一件。
    6生物进化,看到东西就想吃,因为堆积脂肪。拖延症是底层心理结构,看重当前结构,对当下价值看高,对未来不够。现在的工业社会加重了。第一,手段到目标距离变复杂,不能直接感受。第二,别人强加的,心理会躲避。第三,不适当的想象。
    起初,时间很多,认准山顶去奔,等到山顶,看到山脚,人生到一定年纪,觉得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想到什么就去做,因为来不及。


    35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
    司马迁,藏之后山,传之后世。
    枣树梨树做书。古代的书很贵。十五世纪,英国印刷机出现,印刷技术提高,让书的内容变得稀缺,产生了版权。当内容爆炸性出现,有编辑,专家等制定标准,把门槛提高,产生大量的学术垃圾,只有圈里看懂。依然有价值,因为有知识架构,鄙视链条。书商,出版商坑钱。
    鲁迅自制印书证。

    34躺着的英雄
    黄太吉、雕爷牛腩、小米。
    互联网时代:1爆炸2发酵,迅速聚集资源。渗透战略。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只做有价值东西,让同道路的人看到,就吸引过来,例如有道笔记,所以自己不用想如何挣钱,别人会想要与你合作,双赢模式。
    个人微创新:1体验经济。2立定,发开自己的模式。小而美。出名:1嘟喃;2躺倒,打坐姿态。一千一百十
    2013年8月17日0:32:49

    33官僚为什么当骗子
    大组织,鸦片战争
  4. 我以前是罗辑思维的铁杆粉丝,觉得他给我知识,而且能用看视频这么休闲的方式。于是我就到处推广罗辑思维,有一天广告做到我一个非常会读书的朋友那里,他给我泼了盆冷水,你如果迷信罗辑思维,将永远是个loser。 我十分诧异,为什么这么成功且坦诚且能给我新视野新知识的人,不值得我崇拜,难道像你一样天天读论语道德经这种老不死的东西值得崇拜,再说了我也没有迷信呀,我对他说的知识只有百分之99%信呀,那剩下的1%是随时可以出现的打破牛顿力学的爱因斯坦时空观。他说,你为什么不自己求证,自己打破。我想了想,笑着走开了。 但是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求证。因为无知,所以我觉得罗胖子讲的知识就是整体就是全部。 然而,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一本科技周刊,里面写到一个关于3D打印前景的问题,我曾经听罗辑思维讲过3D打印,反正讲得一片开阔、一片蔚蓝的前景,种种理由种种例子,无一不能说服有思考能力的我。对3D打印的负面只字未提或一笔带过得以至于我压根没有发现。 就是那个周刊上的一篇短短的文章,可能就两三百字,理性、科学、严谨且无意地推翻了我对罗辑思维的迷信。 除了美好的前景之外,3D打印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时间。在体积增大一倍的情况下,生产时间要变成基数的三次方,也就是说,原来2分钟的作品,在放大两倍时就要花上8分钟,这是个好大的代价,比起当代工业的生产模式增大体积带来的时间增量。且时间基数在同等大小的脸盆上,3D打印的弱势很明显,于是那篇短文就针对此问题专门论证,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若非改天换地的变革,3D实在是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不能大批量生产”,这个标签,对一个新技术特别是后工业时代或者互联网时代,完全是致命的。工业时代就是以批量生产来提高效率产生财富的;而互联网,还记得复制黏贴,转载分享吗,这都是大批量的问题。 我记得高中语文试卷的阅读题有这么个问题,大概意思:文中出现三次下雨,你觉得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试卷的标准答案是:三次描写下雨烘托了压抑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郁伤痛的心情,而且第一次是小雨,第二次是中雨,第三次是大雨,通过对比,逐层递进地突出了作者处境越来越坏,情绪越来越抑郁。 咋一看,完全正确啊。 后来我亲自打电话向我的这位老师——短文作者,求证此事。 他说:哦,那段时间在做新书出版,比较忙,导致那篇文章分了三次才写好,刚好那几次下雨,刚好也是从小到大,觉得很有意思就写了雨,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标准答案准确无误地推论出作者处境不好,真实结果呢,全然相反。 人类活动的动机太复杂,你凭什么抓着一点证据就判人死刑!?忘记窦娥了吧你。 知识不需要长篇大论,不需要仔细讲说解读,别人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想理解多少就是多少,你在那里认真剖析严密解读的,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吗,一定是作者真正意图读者真正需要吗? 真正的知识是什么,是横亘在3D打印无数项美好前景面前的一座大山,就两个字:时间。 不管3D打印前景多美好,都会被时间这个东西无理无情地驳回。 然后我想起了另外一篇文章,《那些鸡汤文和成功学不会告诉你》。 大人鼓励小孩高考心情最重要考得好不好无所谓,所以举例说了些不出名的状元和出名的名落孙山。其实是忘了说那些更大众的出名之于状元和不出名之于名落孙山,是家长恶意隐瞒吗,不是的;家长知道自己隐瞒了吗,其实还真不一定,说不定他的认知里也真没那些反例。 我从来不否定你对我是充满好意,你的意见肯定是你觉得对的或对我有利的,但是你怎么确定你的意见是100%正确,怎么确定完全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就像我的一个曾经着了魔去做传销的堂姐,她向家里要钱的时候,是自认为能挣到钱的呀,也是想带着家人挣钱的呀。可是她无意骗你,如果你相信了她,结果会是怎样? 罗胖子总是说自己是知识的二传手。 我看不见得吧。 新知识从何处产生,有创造力的伟人。这些伟人的智商高得惊人,他不能把自己的智商放到你的脑子里,他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智商和新知识,如果出书传授知识,那么二传手就是书本,就是文字,就是图片。 而你罗胖子顶多算个三传手、四传手。 伟人对自己不小心发现的新知识或者说人类不曾涉及的宇宙新秘密的表达,很可能就并不是新知识本身,因为很多时候表达失误在所难免。然后问题就来了,假设爱因斯坦的论文能表达90%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你罗胖子能阅读接受和表达传输时又有了个90%和90%,于是观众通过罗胖子获取的知识的转化度又只有90%,总体准确度就只有65.61%。更何况你不是直接读的论文,你是读别人写的爱因斯坦传,而别人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又有个接受和传输的90%和90%,总的来说又得做个乘法,最终真实度只有53.1441%。给个向上取整为54%,有智商的人能接受这个知识的真实度吗!? 别问我为什么接受和传输分别都是90%准确度,我特么会笑死你的。 我也相信有良心的罗胖子出于好意,但就像被洗脑的传销分子一样,他觉得自己认知的是整个世界挣钱的规律,他想主动把这个秘密分享给亲人,然而就是一片好心尽做烂事。 你无法确定你是不是正确,或者你的正确度有多少,你就贸然把可能正确的知识传授与人?这不太道德吧? 例举:罗胖子在讲爱因斯坦那一集时,说科学共同体认定的科学他就相信,那些公知和他喜欢节目主持人他就不相信,因为主持人就算做实验、采访,都是很片面的依据,唯有受世人监督的科学共同体的结论才更趋向于正确。 这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也是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你一个文科生,凭什么来讲科学,来讲爱因斯坦,你以为你了解到的就是全部就是正确,你凭什么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说的那种著名节目主持人。 所以获取知识还是得自己读书,自己同真理的拥有者直接交流,并自己理解,毕竟别人和你的眼睛构成的细胞都不一样,凭什么能帮你读。 如果你读不懂真理和知识,更应该读书,读那些学术权威写的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书,这也是知识和真理。就像你想读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要做的不应该是了解他的生平,而是先让自己精通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 读权威著作(真理或知识)的人,是为了提升自己;听别人读著作的人,是为了偷懒,为了享受,为了以后吹牛逼。 读《论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听于丹、易中天、鲍鹏山,是有本质区别的。 归根结底,罗胖子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有些人只需要那54%的正确性就够吹牛了,也有些人当做新视野或者乐子看看就得了。 但是真正想获取知识和真理的人,千万别迷恋罗辑思维。 罗胖子最有良心的做法就是卖书,最没良心的做法也是卖书。 前者是在开辟新视野后让你自己看书求证,与真理拥有者直接交流;后者是书卖得太贵了,还独家首发,像我这种屌丝完全买不起。 于是我就只能把他的节目当乐子看了。 总结:上文仅献给迷信或者误解罗辑思维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