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丑恶 Ugly(2013)

丑恶 Ugly(2013)

又名: 丑 / 责难游戏

导演: 阿努拉格·卡施亚普

编剧: 阿努拉格·卡施亚普

主演: 阿莉雅·布哈特 苏莉温.查瓦拉 洛尼特·罗伊 Rahul Bhat

类型: 剧情 悬疑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上映日期: 2013-05-17(戛纳电影节) 2014-12-26(印度)

片长: 128分钟 IMDb: tt2882328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落魄的过气男演员和前妻育有一女,离婚后,妻子带着女儿改嫁警察局局长。一日,演员父亲带着爱女一同去参加试镜,被留在车内的女儿却离奇失踪。警长父亲得知消息后,也加入搜索的行列。然而,搜救的过程中种种丑陋真相竟一一开始浮现。

演员:



影评:



  1. 托马斯·阿奎那论证上帝的存在时曾援用过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万物都是运动的,每一物体的运动必然要有一个推动者,由此类推,最终定然有一个静止的第一推动者,这是世间一切运动的起源和动机,也就是“神”。这个论证可以类比到几乎所有侦探或者犯罪小说中,故事中的罪犯角色就是万事之源,是“第一推动者”,而侦探或者警察绞尽脑汁,从最明显的因果关系开始一步步往回推,直到找到第一推动者,让故事完整。

    而《丑恶》似乎是个反例:所谓第一推动者推了一下之后,还未曾现形就消失了,其他人物却一个接一个地充当推动者的角色,一件件旧事俨然都成了事件表面而下的汹涌暗涛,最初的推动者却越发不可见。让一宗原本简单的绑架案变成牵涉到种种旧仇新罪的复杂事件,让每个牵涉其中的人物都显露出丑恶的一面,观众更是几乎忘了原来的案件是什么。

    原先的案情一句话就可以概况:演员Rahul Varshney (又名Kapoor)与前妻Shalini的女儿Kali被人贩子绑架,虽然人贩子很快就露出了马脚,但是在绑匪身份曝光之前就意外身亡。真凶已死,理论上不会再出现推动案情继续发展的事件,此时却出现了主动取代推动者角色的人物:Rahul的朋友Chaitanya,这是第一个代替消失的绑匪勒索的角色。随后其他人物纷纷插手添乱:Rahul和Shalini当警长的新丈夫为了当年的种种私怨纠缠不清,Rahul家暴妻子的旧事更是被当做这位落魄演员离婚、失去监护权和绑架自己女儿的最初动机,两人间的相互怀疑原是由于情敌之争;Shalini的弟弟也假借绑匪给姐姐打电话索要赎金;Shalini本人则在500万赎金的基础上向富豪父亲多要了150万以饱私囊,她的朋友Rakhee趁机贪掉了这150万;就连电影开头义正词严地拒绝与走私贩同流合污的警长Shoumik Bose(也就是Shalini的新丈夫,Rahul大学时代的情敌)也露出了心如铁石的一面:他娶Shalini到底是为了爱,还是仅仅为了报复Rahul?是他对妻子的冷漠,让电影第一个镜头里迟迟下不去开枪的手的Shalini最终扣动了扳机……旁观者看着这些人物争先恐后地推波助澜,让自己双手染上罪恶的黑色,怀疑“第一推动者”是傲慢愚蠢的前夫,是不忠的朋友,是虚荣的妻子,是贪婪的情人,是趁虚而入的弟弟,是冷漠的新丈夫,当然也可能是最开始就死了的那位。旁观者和这些人一起忘记被绑架了很久的小女孩。于是我们看到,故事在绑匪这个关键角色缺失的情况下走到了最后,而且是受害者惨遭撕票的黑暗结局。

    如此众多的矛盾集中在这几个人物身上,假使Kali没被绑架,他们中也许早晚有人会犯下同样的罪行。而在电影里,无论哪个人物最终冒充绑匪打了电话,原先的犯罪故事的结局都是一样的:Shalini的父亲损失金钱,Kali会因无人过问而饿死。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仿佛一个有多条不同路线的迷宫,有着确定的入口和出口,抑或一架复杂精致的机器,一旦运作起来,无论触动其中哪个零件,最后一个闸门都会被推动。这样的故事让人怀疑,所谓犯罪故事中的“第一推动者”,到底是不是只有角色上的意义,换谁来推一把都是一样的?

    或许可以把犯罪故事当做叙事文本来解释吧:文学学从不说故事是人物(Person)或者角色(Figur)构成的,叙事文本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动机”(Motiv),也就是一个一个细小的主题,比如某两人之间的爱和恨,再比如某一场战争等等。它是情节(Handlung)出现和存在的缘由。关于《丑恶》这部电影,如果我们为每一个主要角色的行为寻找动机,能找到太多:情敌间的仇恨和嫉妒,梦想破碎后的颓唐,贪婪……而如果为这些动机寻找共同点,那只能是每个人身上的自私。故事的开头和结局都是因为自私,中间的每一重谎言、每一次背叛也是因为自私。故事讲到最后,真犯的生死不如其他角色的尔虞我诈重要,人物的过往和未来也可以用那唯一的动机取代:最初就是一只自私的手推动了整个事件,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它首先还不是一个有关追查罪犯的情节式犯罪片,而是将情节一层层地剥离掉,最终找到的不是“第一推动者”这个特定角色,而是最深处的动机,让人嗅到风波迭起的情节下面,那一潭死水般的人性黑暗——而既然角色和情节一起,在这潭死水中失去了个性,观众也就应该叩问一下自己,同样的情况下,自己是否也会隐在那深潭中,趁乱伸出一只自私的手。
  2.        《丑恶》印度犯罪悬疑剧情片,灵感来自真实事件,围绕失踪的小女孩展开了一个关系复杂,扑朔迷离的绑架案件,而所有形形色色的角色也在这个绑架案的调查过程中露出了他们丑陋的嘴脸和罪恶的人心,这种对人性丑恶的揭示比绑架案本身更让人震惊。
    <图片1>
           影片开篇就是对生活感到绝望,近乎崩溃的妻子(夏莉妮)意欲吞枪自杀,而被回家的女儿打断,镜头交代了其现任丈夫是一位警察(特侦组组长伯斯),而和前夫的女儿期待着自己的亲生爸爸(拉胡尔)打电话给自己,因为今天是周六团聚的日子,短短几个镜头就把最重要的4个人物都交代了一遍为本片奠定了基调。随后镜头一转,出现了被警察公然索贿的摄制组,伯斯的小舅子(希达特,也就是妻子的弟弟)想找伯斯走后门走私手机等一系列违法活动,拉胡尔开车从前妻那接上女儿去找自己的朋友(柴坦尼亚)看剧本,就让女儿在车里等他,结果女儿失踪了,两人到处寻找,有一个可疑的家伙逃跑了,两人在后面追,结果那个可疑的人慌不择路被汽车撞死了。
    <图片2>
           之后镜头来到了警察局,两人把前因后果都交代了一遍,警察态度散漫戏谑,不去关注女儿的失踪这个事实,却揪着两人叙事的细节和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严加盘查,其玩忽职守,可恶可憎的嘴脸令人印象深刻,后来警察发现女儿的后爸是特侦组组长,才认真起来,派人去调查。伯斯在得知女儿在妻子前夫手里失踪后,根据其窃听妻子电话的录音,以及大学时对拉胡尔的憎恨,指控是拉胡尔绑架了自己的女儿,在毫无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对其施暴,以权谋私,痛痛快快的发泄的一通并关了起来。柴坦尼亚为了救拉胡尔出来,冒充是绑匪给拉胡尔打电话,伯斯信以为真,以为绑匪另有其人,就放弃了被汽车撞死的可疑的人这个线索,之后查到电话是柴坦尼亚打来的,就把他抓了起来,同时拉胡尔在医生给他看伤时趁机逃了出来,他给柴坦尼亚打电话,说想要到媒体去曝光这件事,伯斯不想让媒体知道这件事,也从拉胡尔的电话中判断出他俩并不是绑匪,就把他们俩都放了并承诺会找到女儿。之后警方展开了一些列的调查行动,却依然没能找到女儿。
           柴坦尼亚因为债台高筑就假扮绑匪,打电话给拉胡尔勒索钱财,拉胡尔吓坏了,就打电话给柴坦尼亚寻求帮助,柴坦你也建议把事情告诉伯斯,让他帮忙筹钱,拉胡尔拒绝了,而这个通话已经被伯斯监听了。拉胡尔的女朋友拉姬把绑匪索要赎金的事情告诉了女儿的母亲夏莉妮,拉胡尔不想去求伯斯,就想到去抢劫珠宝店来筹钱,在买枪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柴坦尼亚被抓,拉胡尔则趁乱跑掉了,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勒索电话可能是柴坦尼亚打的,就让拉胡尔去当间谍套话,正巧期间又接到了一个勒索电话,警察由此排除拉胡尔和柴坦尼亚的嫌疑,去追逐新的线索,而这个电话实际上是拉胡尔的女友拉姬打的。
    <图片3>
           在绑架案登上报纸后,伯斯的小舅子希达特看到了,为了钱就打勒索电话给自己的姐姐索要赎金500万,夏莉妮去找自己的爸爸帮忙筹钱时要了650万,多出的150万是她趁机为自己要的,这一幕真的让我心寒,母亲竟然为了钱在自己的女儿的赎金上做文章,实在是不可思议,随后弟弟取走了姐姐给的500万赎金,姐姐把多要的150万放在了拉姬那,至于女儿的下落,当然是毫无头绪了!找不回女儿的妻子伤心之余,想到现在的丈夫伯斯仅仅是为了报复拉胡尔过去的欺侮而娶了自己,整天囚禁起来,就拿起那把准备自杀用的枪射向了伯斯,警察查到妻子接到的勒索电话来自于小舅子希达特,赶过去把正在狂欢的他抓了起来,而拿到150万的拉姬则和柴坦尼亚一起准备跑路,他们继续勒索拉胡尔,让他按照自己的指示把钱送过来,拉胡尔按照指示,最终见到是好友柴坦尼亚,以为自己的女儿真的是被他绑架的,然后现在已经被放了,谁知在后来和警察的通话中才知道原来女儿并没有找到,愤怒绝望的拉胡尔痛扁柴坦尼亚,柴坦尼亚一心只想着赎金,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拉胡尔女儿的死活,而拉胡尔跟着柴坦尼亚一起准备跑路,说明他也已经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谁知到头来一切的行动根本与解救自己的女儿无关。
    <图片4>
           最终,警方回到最初被汽车撞死的可疑的人那条线索,经过很简单的调查就找到了女儿真正的所在,不过可怜的女儿已经被活活饿死了!伯斯看着女儿死去的惨状,泪水溢满眼眶,歌曲响起:您活着的这个世界还有光明吗,爸爸?我将坠落,如同黑暗夜空里的一颗流星。。。
           片子悲剧收场,所有人都在这场类似闹剧的营救过程中机关算尽,用心良苦,花样百出,然而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小女孩无辜的死亡和对这个世界绝望的凝视。大人们能看到仇恨,金钱,利益,报复,情欲,贪念,却看不到无辜的小女孩正在等着人来救她,似乎在人性的丑恶面前,所有的善念和理智都已退避三舍,令人不寒而栗。看完这部片子心里哇凉哇凉的,对人性丑恶的一面揭示的如此彻底,让人近乎崩溃,IMDB万人8.2高分神片,小舞舞4星颤抖推荐!
  3. <图片1>

    一桩简单的绑架案,在丑恶人性的围堵下,变得荒诞不经、曲折离奇,通向光明的出口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人们走失在人性堆砌的迷宫里而不自知,最终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吞下一颗丑恶人性灌溉的苦果。

    丑恶的人性几乎从一开始就介入了案件的调查。痴迷官僚主义的警司,不着急询问案情,而一味的摆架子,刁难报案人,在影片中,这段剧情被演绎成了难熬的8分钟,8分钟在警司无意义的缠问、打断、阻挠中,漫长如一个世纪!而当你感到万分愤怒时,却发现这仅仅是开始,当你想指责官员的玩忽职守时,却发现这并不是故事中最恶劣的部分,毕竟他们和小女孩非亲非故!随后,女孩的继父、舅舅、妈妈、父亲以及父亲的女友、朋友,纷纷在案件的引导下,暴露出隐藏内心许久的丑陋脾性,他们中没有一个将女孩的安危置于首要,而是纷纷拨弄起自己的小算盘,有人要报大学时期的仇来泄愤,有人想乘机讹上一笔巨款来偿债......这些可都是和小女孩沾亲带故的人啊!有的甚至是至亲!时间在滴答滴答中流失,丑陋的人性在不断发酵,女孩的生命也在慢慢逝去,影片“好心”的适时播报日期,但所有人都无动于衷,观众则因渐渐在荒诞的故事里品尝到一丝恶趣也变得乐观起来:也许小女孩根本没有被绑架,一切只是个闹剧。



    警方荒谬的破案逻辑来自警长大学时期的私仇,他恨女孩的父亲,就
    警方荒谬的破案逻辑来自警长大学时期的私仇,他恨女孩的父亲,就


    结局实现大反转的影片并不少见,但本片仍然成功的制造了巨大的震撼效应。常见的反转模式,都旨在炫耀智商而给出一个精妙绝伦的答案,而本片却逆向而行,它给了观众一个无比简单却又万分残酷的答案,这与之前看似复杂又令人发笑的案情,形成强烈的反差,甩了丑恶人性一个狠狠的耳光——案情本就如此简单,是人性的丑恶迷惑了双眼,错失了营救小女孩的时机——小女孩被活活饿死,开始腐烂的尸体,象征着人性的堕落,而她手里揣着的那张笑脸面具,看来极其诡异,一如恶魔得逞后得意洋洋的模样。



    <图片6>

    当看到结局时,我们不由得要为影片中所有的丑陋角色感到不耻,甚至要为自己感到不耻,毕竟我们在观看整个营救过程中,也没有展现半分的焦虑,而是心安理得的看着这些丑陋角色的荒诞演出,并自感优越的进行一些剑走偏锋的猜测,这正是影片最出彩之处,它刻意用荒诞的基调来刻画角色的丑陋内心,诱导观众产生恶趣,失去本应有的理智与道德感,简单残酷的答案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智商碾压,它用逆向思维调戏了所有人,包括观众。这种调戏在女孩舅舅讹诈得巨款后,变得尤为突出,这个肥胖的男人,将钞票绑在肥腻的腰间,在夸张聒噪的音乐里,死命的扭动身体来欢庆,画面以橙、蓝互补色,凸显出鲜明的色彩对比,像是在配合展现这个男人爆富之后的疯狂,当时我只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感,而结局过后,回想这一切,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因饥饿而垂死挣扎的画面在色彩的涌动中、音律的跳动中,发出凄厉的哀鸣,我顿感喉咙一阵发涩。

    女孩的舅舅得到巨款后疯狂
    女孩的舅舅得到巨款后疯狂

    随后被警方逮捕
    随后被警方逮捕


    不由想起去年的国产片《心迷宫》,同样也是一桩简单的案件,在各个角色暗怀鬼胎的引导下,变得荒诞、离奇,不过它对人性丑陋的揭露远不及这部印度片,故事被设定为误杀案本身就性质偏中,而受害人也非善男信女,且身患重疾,看起来该死也本就会死,恶性程度被进一步弱化,随后的阴差阳错,与本片一样,显得恶趣连连,但最终收尾在一个平淡的结局中,谁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小算盘而变得罪孽深重,而本片则要残酷的多,基本上所有的人都难逃罪责,人性迷宫的每一步都沾满血腥味儿,因此《心迷宫》还能以一个相对中性的片名来定义,本片直接被冠以《丑恶》,观众也许能怡然自得的观看前者,却绝对无法在观看过后者还能保持心安理得。

    印度影片常见的歌舞串场在本片中被抹去,显然是为了保持一种严肃的态度。谁说印度影片只会唱歌跳舞,在真相面前,他们一向犀利而不是手软,此片就是例证!说到这里,不由又想起影片开始时的字幕:本片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瞬间感觉人整个都不好了。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4. 没想到印度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
    印度的电影,就算把故事的发生地换成韩国美国来翻拍,还能感觉到那种特有的,杂乱的脏兮兮的味道,那味道是骨子里的,是存在于故事的基因里的。但这个故事,看起来也杂乱也脏,地域性的因素都有,但骨子里却是干净利落的,故事的发生地,可以是韩国美国甚至北欧。是一个有全世界理解度的故事。
    结尾那里,已经改头换面准备偷渡的父亲,给警察打电话,知道自己的女儿依然失踪,突然疯了:我是谁我是谁。特别出奇,有大卫林奇的风范。
    唯一不能理解的,是警察后爹对小女孩的感情。小女孩并不可爱,母亲歇斯底里,后爹却深沉又执着,甚至还拥有悲伤的片尾曲,我看了三遍,想找出解释,然而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