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夏娃的时间 イヴの時間(2010)

夏娃的时间 イヴの時間(2010)

又名: 夏娃的时间 剧场版 / Eve no jikan / Time of Eve

导演: 吉浦康裕

编剧: 吉浦康裕

主演: 福山润 野岛健儿 田中理惠 水谷优子 佐藤利奈 野上尤加奈 中尾岩雄 伊藤美纪 泽城美雪 清川元梦 杉田智和 山口由里子

类型: 剧情 爱情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0-03-06(日本)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1715210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未来世界,科技高度发达,极度仿真的高智能人形机器人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只是狂妄自大的人类似乎单单将机器人看作服务自己的奴隶,而忽略了他们悄悄滋长的万千情感。正就读高中的向坂陆夫(福山润 配音)如很多“钻头系”(过度依赖机器人的族群)一样,日常生活全部交由机器人萨美(田中理惠 配音)处理,并且绝对相信机器人三大法则的规定。可是近一段时间发现,萨美时常会去一些指令之外的地方。倍感困惑的陆夫约请好友真崎正树(野岛健儿 配音)根据萨美的数据记录来到了一家名为“夏娃的时间”的咖啡馆,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聚集了许多刻意消除掉标志性光环的机器人,此时的他们与人类无异,并且也有着各自的快乐和烦恼。

演员:



影评:

  1.        片子到最后留下了不少谜团,像是时阪事件。然而片尾曲又足以给了我们提供了去联想的基础。
        首先是片尾曲前的那一段,芦森博士和旁边那人所提到的“潮月”应该就是片尾的时候与凪谈话的那人。潮月说到,这次是第几次了,第三次,第四次?从他的话看来以前应该也有过与夏娃的时间类似的场所(从凪所说的现在的店虽然没有潮水的味道,也就是说有过以前的),而最终被伦理会所查封。片尾曲的静态图里出现了3个这样子的场所的场景,第一个场景里有写有与片中夏娃的时间里一样规则的黑板,第二个场景里的小屋下甚至挂了个写有イヴの時間的牌匾,第三个就是凪所喜欢的开在有潮水的味道的店。片尾曲中还有一个类似芦森博士与潮月争吵的场景。由此可见两人是老相识,所以芦森博士也十分清楚夏娃的时间与潮月的关系。
        从片尾曲前芦森博士出示的那张时阪事件的报道来看(字好模糊呀),时阪事件大概是暴走状态的机器人攻击了凪,片尾曲中陪在凪身边的THX型机器人大概为了保护凪而损坏了(潮月说到,那孩子自从腿坏了后,不知是否是指有凪那轮子的THX机器人?)。而潮月的手在凪五岁出意外的时候就已经是跟片尾的时候一样是机械了,而如今甚至连说话都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以及潮月与凪,与芦森博士的关系,这些在片中也没有给出过一点提示。
        最后是凪对潮月所说的话:你的孩子们都在欢笑,与人类一起。我于是产生了两种想法。1小时43分25秒前后那张桌子上有着机器人的设计图,那是否就是如今流行的机器人的设计图纸呢?而潮月则是制造他们的人?还是说,因为机器人能在潮月所设置的场所里与人类得到同样的对待,让他们有了新生的原因?
        凪与潮月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机器人能够的到幸福,与人类一样欢笑着,不再被所谓的三条给束缚着,芦森博士似乎也希望看到这样子的结局,于是在停顿了下之后,选择了保留。真崎与THX能的到他父亲的谅解么?总有一天会的,到时候也许就能够看到凪与潮月的希望了。
  2. ,一开头闪过一大段红色弹幕,
    我停下来看了以后明白
    这是一个全片世界观的评论。大意是:
    “既然人类要看不起机器人,
    那么何必要把机器人创造得和人类相似?
    既然创造出了和自己相似的东西,为何又要歧视它们、觉得他们恶心?
    这其实是人类自己的矛盾。
    在解决机器人的问题前,人类应该搞清楚自己的内心在想的是什么。”
    一开头闪过一大段红色弹幕
    一开头闪过一大段红色弹幕




    看懂了这个评语以后,从片子的第一个镜头开始,我就没法“理所当然”地融入了。
    可见这句评语确实是这个世界观最根本的问题。

    一个人形机器人掀起自己的衣服打开肚子给master读取数据,
    ——这个镜头我就很难受。因为人类创造出这个物种,却没有给他们体面的“尊严”。
    人类创造出这个物种,却没有给他们体面的“尊严”
    人类创造出这个物种,却没有给他们体面的“尊严”



    电视里,民众表达出对和机器人交好的人类的“病态”的肆意嘲笑,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歧视。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歧视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歧视


    在教室里男主看着一个老实面相的机器人不敢占了别人的道,在一旁木讷地让路时,
    ——很明显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阶级”啊!
    阶级
    阶级


    所以,这是个讲着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一个“种族”,然后“歧视”他们,并把他们划为下等“阶级”的故事。

    插一句私货——这个事情绝对不鲜见。
    举我们文化的例子就可以有很多,比如“潘金莲”。
    这是个男性文人自己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创造出来的人物,
    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喜好玩弄她、垂涎她,
    再贴合统治的需求贬低她、丑化她、再杀死她,
    还没完。
    在书外,一样是一边依据自己的喜好否认女性又性欲自由和人身自由,
    一边依据控制的方便贬低“潘金莲”,用她作为一直杀给猴子们看的鸡。
    女性,即使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也能被他们使用得渣滓都不剩。
    再比如 AV
    女优们按照男性的要求摆姿势、发声音 创造感情
    我想很多男性以为看到的女优们的感情就是真的女性感情吧?
    绝对不是
    AV女优们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演员” 她们不参与创作
    只是提供创作的画布和颜料
    这个意义上看 就是非常忠诚的“人形机器人”
    私货完毕——

    这种歧视在这个世界随处可见
    这种歧视在这个世界随处可见
    这种歧视在这个世界随处可见


    机器人必须要在脑袋上悬空一种光电子环来与真正的人类区分
    这个设定其实是类似于“天使”的
    虽然这类天使在这个世界备受歧视 这就是用了一种反压、荒诞的手法

    在这个世界上 把机器人当作真正家人的人被看作换了一种“机器人狂热病”Andriodholic

    人类对机器人的预设是机器人不会真的为人类着想
    男主虽然还没到会和机器人成为朋友的程度 却对机器人有一种超出常人的“信赖”和“同情”

    如果要论 “题目里头的矛盾论站不住脚 因为虽然主角可怜的那些机器人都长得和人类一模一样 表情也能引起人类的共情
    但并不是每一个机器人都是人形的
    这种传统形状的机器人也是有的 只是比例少”
    但并不是每一个机器人都是人形的
    但并不是每一个机器人都是人形的


    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 因为引起共情的、和人类相似的
    不仅仅是外表
    还有行为模式、交流模式
    和人一样走路,一样说话,一样拿东西 等等
    这些肉眼可见的设定会让人产生共情其实很好理解 并没有电视采访中评价的那样非得解读为“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人类朋友所以把情感寄托在机器人身上”
    人类现在就已经有很多其它物种的伙伴 比如狗狗猫猫 马 鸟 变色龙 等等宠物
    甚至不能作为宠物的熊猫 狼 海豚 鲸
    只要他们与人类在某些方面能达到一致的步调 用相同的守则行事——也就是能够“沟通”
    就能与人类产生共情
    人类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家人 都是很常见的 非病态的

    另一方面 即使是在电影的世界里 “传统”、“经典”外型的机器人,其实也是拟人的

    除了“肉眼可见的”以外
    还有一些主人公所在的世界里的主流人类不知道的一些
    就是当他们找到了这件“夏娃的时间”咖啡吧以后我们能发现的:
    “享受着放松的时间”
    “享受着放松的时间”


    这里的规则是 机器人不悬环
    可以“享受着放松的时间”
    ——语意上
    这个放松有可能是只人类到这里找机器人放松
    站得住脚吗? 我不知道
    另一种就是 机器人想在这里放松

    也就是说 机器人其实也是想要“放松”的
    而主人公所在的主流人类其实是不知道机器人其实也是想要“放松”的
    这里出现了两层设定
    1 机器人有自主的想法
    2 人类不知道机器人有这种想法

    ......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和伦理命题在这里提了出来
    我一开始也知道这又是一部讲这个问题的作品.....

    剧情继续 男主和朋友发现自己所处的地方周围所有人可能都是机器人 并且分辨不出来以后的反应是:
    环顾四周 似乎是无比的悚然和惊慌
    环顾四周  似乎是无比的悚然和惊慌
    环顾四周 似乎是无比的悚然和惊慌


    然而朋友虽然刚才义正言辞地说这是违法的灰色地带
    这会儿马上就和男主商量不要透露出去
    俨然是有点找到隐秘小世界的小激动的~~

    ————
    几乎这个场景的剧透就到这里
    其实观影到这个阶段 已经能看到 人类和非人类的机器人产生感情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1 机器人有自己的想法
    2 人类能够与机器人共情
    下面能发生什么我都不觉得奇怪
    人类和非人类的机器人产生感情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人类和非人类的机器人产生感情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如果对人物话语分析方法有点了解 即使是这样拗口的日文
    也能很快分析出人物的身份 隐含的意义
    比如大量猜谜语式的“我们”“他们”到底是指的谁们 “任何人”是什么人 等等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



    {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是无法否认的 也无法忽视
    无论你再怎么说art for art's sake
    文学和艺术就是能教会人如何“共情” 被拿来当propaganda和政治的工具 是天然无法避免的。

    打个比方 耽美漫画和小说教会了大多数人 “恋爱没有性别的界限”
    改变了整个文明
    但没看过的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 “这是一种变态吧”
    有一次看到一个姑娘很生气中学课本上把“同性恋”列为和“异装癖”等一样的“心理变态”范畴
    她愤怒的点只是为“同性恋”抱不平
    觉得“同性恋怎么着你了?”
    但对其他的“病症”她不觉得委屈啊
    ——我想这是因为她没看过其他的写“异装癖”等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吧。}


    这个片子中的机器人和其他有些设想中的有个主要的区别
    他们的智商似乎并不是很高
    并不能依据大数据快速地分析出一些人类分析不出的东西 更别提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法来反抗人类、统治人类
    这么来看不过是中等(偏下)的人类智商
    他们能做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自如地模仿人类的一般行为
    再来看机器人三大法则
    1 不能和伤害人类
    2 服从主人命令(不能伤害人类为前提)
    3 保护机器人自己的安全(不能伤害人类为前提)
    显然这个程序的设定只是一个家政机器人的设定而已
    不是什么高智商高技术机器人【,让人不明白的一点 :
    既然只是要制造出能替代普通动力的机器人 那为什么要让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呢?——这可能单纯是软科幻的bug 也可能要从造物哲学、去中心自动化、自主控制技术来进行长篇大论的证明和假设,,,,,,】

    另外隐藏的 可以撒谎 这一条法则
    是一方面为人类自己的隐私保留空间而设(不然机器人可就啥都说了)
    一方面也客观上造成了人类对机器人的不信任
    这和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无数主子(阶级)和奴才的关系根本就一模一样。
    所谓“阶级”就是 我利用你 用少数的资源养着你 同时不信任你。
    ——这样实质上形成了一种“物主”和“所有权”的关系

    夏娃的时间咖啡馆作为一种世外桃源(或说法外飞地)的存在
    消除了这种阶级概念
    男主在这里前一秒能和别人家的机器人嬉戏玩闹非常开心 不觉得受到侵害
    下一秒发现了自己家的机器人也来到这里“擅自行动”以后
    立马火冒三丈 “这怎么行?!她是我的.....”!
    这就是物权遭到了侵犯的正常反应
    人可以和别的机器人做朋友
    对“自己家”的却始终只能看成“物”
    我想这就是一种阶级后遗症吧。
  3. 和《百变狸猫》()一样,我们应该/可以从片中体会到对既有的人类(理性实存)的启发。《百变狸猫》关于无可奈何也好阵痛也罢总归是个现实可行且应行的办法的文化融合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夏娃的时间》则关于去除人与人之间的标签壁垒。

    某个时空,犹太人需要佩戴标志上街。某个时空,黑人不能进入白人的酒吧。boss和tea lady之间在给定场景下有给定的交往程式。甚至因为我们还没有方法和猪狗飞禽猩猩海豚建立实效而稳定的交流,我们就依照己意处置他们(尽管我倒不认为处死一定是不好的),如同某个时空,不说同语言的人被当做异类随意处置,或者被当做奴隶;又继续因为政治身份的不同(自由人,奴隶;本乡人,外邦人)而区别看待异己群体,比如
    《十二国记》()里的“朱生”,比如此世的吉普赛人——后者甚至伤害着本应该不受如此伤害的叶塞尼亚和奥斯瓦尔多的感情(《叶塞尼亚》)。

    有人喜欢理性有最广阔的交流可能性(尽管他们并不真的会甚至愿意和最广泛的理性个体交流),而有人并不喜欢——也许通过这种“排他”来形成“自我”的凝聚,但对另辟蹊径的交流的渴望,何尝不是为了实现自我呢?说不清楚啊。

    闲扯一堆,说点儿片子的事吧。本片不靠打字幕念旁白来呈现世界观,机器人三定律的出现也都很自然,实在值得国产编剧们好好学学。尽管不能说最广义的交流主义一定正确,但这种立场通过这个片子,获得了一个特别动情、令人无法回避关注的展现。善莫大焉。

    特别鸣谢文章:《<夏娃的时间>与图灵测试》()
  4.     之前就看了夏娃的时间,这次是剧场版,但是又不是剧场版,而象TV总集篇,但又多了剧情,过去和现在一些事也搞清了身世来源,总之即使看过一遍OVA,这个也值得一看。

        于是关于剧情和特点方面也没有特别要讲的了,镜头的摇椅,嘎然而止的音乐,进入店里所想起的音乐,主题曲的梶浦由记。

        即使机器人和人类,机器人之间,人类之间,有爱就能沟通,无爱就如陌路,生物和非生物,情感的界限就此模糊,生物的界定到底是什么,拥有智能的机器人就不是生物了吗?地球本身难道不是一个生物?总之会胡思乱想一些。

        不过这些,留待真正能造出拥有智能的机器人,或者当人类能真正的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地球时,也许会有个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