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星期天的人们 Menschen am Sonntag(1930)

简介:

    弗尔伏(埃德加·G·乌默 Edgar G. Ulmer 饰)是一名酒类代理商,一次偶然中,他在大街上邂逅了一位名叫克里斯特的女演员,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弗尔伏邀请克里斯特于周末和他一起去郊外度假,当天,克里斯特还带来了她的好朋友布丽吉特(布里吉特·博尔夏特 Brigitte Borchert 饰)。

演员:



影评:

  1.  德国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横断面电影”,除了由导演贝托特·菲尔特尔根据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贝拉兹的剧本拍摄的《一张10马克纸币历险记》(Die Aventeuer eines Zehnmarkscheins)与《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die Sinfonie der Groβstadt)外,《周末的人们》亦是这一电影流派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巴兹认为,不应仅以某一个人的视角与他有限的经历作为出发点,而应通过“宽广的横截面,即不是表现一个人偶然的,而是典型生活的方法”,来反映生活。这一理论阐释反映了新客观派依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映写生活的思想。

     《周日的人们》是一部讲述几个柏林男女青年周日浪漫爱情故事的半纪录性默片。影片内容和人物都极简单。它记述了两个男青年——一个葡萄酒公司的职员和一个出租车司机,与他们的女友——一个留声机商店的售货员和一个时装模特,一起去柏林郊外共度周日的故事。影片记叙四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约,一起来到郊外游玩,以及他们之间微妙关系的情节。晚上分手时,他们相约下个周日再会。影片创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客观记录、报道的风格,展现了柏林的市容市貌与柏林人某个周日郊游生活的种种场面。他们没有把故事情节放在首位,而是把镜头更多的用于展现故事发生地的环境、氛围、细节以及人物的表情、手势、他们偷看的眼神与带有调侃讽刺意味的语言上,以及小市民精神生活的空虚……影片中的情节都是一些为观众所熟悉的真实地点,如柏林动物园火车站、万湖等地拍摄的,这样就突破了纪录片与虚构作品之间的严格界限。“影片的情节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最后仿佛告诉人们,柏林的生活从来如此,这周如此,下周亦是如此。这种热衷于观察与顺从心理的流露,正是新客观派的两大特征的展现。”

      由于资金十分缺乏,四位年轻主角都是非职业演员。按照导演的要求,他们就演他们自己,甚至连字幕上角色的名字都是使用演员自己的名字。为此,导演不要求演员化妆,也不要求专业演员的表演思路,一切为了真实、自然、可信。影片的创作者以此为影片赋予了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他们对商业电影制造明星与虚幻现实的一种反叛精神。正如评论家鲁道夫·弗洛伊德所说,它是“对商业影片无尽无休的谎言的一种反叛……它表现出的是一种毫无疑义地接近现实的基本态度;在电影和时间之间既不要化妆,也不要布景;既不要程式化的表演,也不要活动布景。正是如此,《周日的人们》这部影片才能将其新鲜感保持至今。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部影片由几个初出茅庐,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电影人合作完成。如影片导演罗伯特·西奥德梅克 、 埃德加·G·乌默 ,编剧比利·怀德与摄影师奥于根·许夫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这几位年轻影人迫于纳粹反犹太浪潮而逃往美国,40年代初先后拍出他们各自的第一部有声片,并很快成为好莱坞颇具影响力的导演。

     《周日的人们》诞生于1929年,首演于1930年2月4日,是德国无声电影时期最后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周日的人们》的纪实风格,对社会现实的展现,以及对业余演员的使用,使其不仅成为那个时期一部时代记录文献,而且是德国无声电影末期出现的现实主题电影潮流的一部重要作品,在德国现实主义电影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所开创的电影风格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诗意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得到发展与延续。

     遗憾的是,《周日的人们》诞生不久,由于纳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国现实主义电影受到打压,很快便从影坛上消失殆尽。德国电影开始为一些浸透着纳粹意识形态,展现虚伪欺骗美好世界的影片所统治。

     摘录自《从〈卡里伽利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德国无声电影艺术1895-1930》第245-246页)
  2. 最近迷上了看默片,蓝光高清的默片,给黑白胶片最大的解析还原,有如时光机器般的魔力.
    这部黑白默片最大的魅力是片中1929年的德国街景与人们的生活状态,1929年的柏林,什么都有!有地铁,有轻轨,有出租车,有书报亭,有双层巴士,有脚踩两只船…
    难以想象,近一百年来,除了半导体工业的兴起与融入这些帝国主义列强的市民生活几乎没啥变化.
    1929年,一战已然结束,二战尚未爆发,与大都会一样,片头也提示本片的完整版已失落,是靠多家博物馆东拼西凑出来的残本.但同时期的卓别林电影则保存完整,画质更佳.不得不为那些失落在战火中的文明感到遗憾...
    抢救老胶片电影进行数字化,是当务之急.
  3. As a hint to neo-realism to come, People on Sunday involves certain aesthetic feature which subtly mixes what appears to be narrative and what one takes as documentary. About this film,I do not consider that the fiction plot and reality presentation should be seen as two approaches with clear boundaries. I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ramatic narrative plot and the documentary fragments through the subtle association and inner relation that deserves understanding. The film started presenting the mixture of documentary life and fiction life in the leisure scenes when the four people began the one-day trip.

    Taking one sequence as an example, when the four people roast sausages on the beach, the fatter guy Erwin made a very infectious laughter, and then comes some very simple clips, that is, several close-ups of the laughing facial expression of the other three. A seamless connection is made between the close-ups of the four guys and the close-ups of laughter of boys in suit-style uniforms. The next shot is the scene of boy students laughing and playing and afterwards the scene of the hockey field. Then comes the scene of Berlin's parks and poolside and people on various windowsills on the streets of Berlin, then the people who is taking a nap on bench, followed by a shot of a woman who is sleeping at home. She is Erwin’s wife Annie, who missed the time. After that comes a shot of another woman, Christl, who is lying on Wolfgang's arm.

    Thus, we can tell that starting from the lens of the sausage, the film jumps through the several continuous paragraphs, that is, from the lake in nature to the urban space and then back to the lake. The transition from fiction plot which happens on the lake side to documentary presenting the real life in Berlin, is usually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nection which is often concerned with related theme, people’s action or posture. This kind of transition is integrated so well that we can hardly be awar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narrative and reality.

  4. 我们看过不少与星期天有关的电影。

    但由比利·怀德编剧、罗伯特·修德马特和埃德加·G·乌尔默共同执导的默片《星期天的人们》(1929年),可能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用“星期天”作片名的电影。

    这样一部以纪实手法拍摄的故事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为新颖、巧妙和舒展。其超前性不言而喻,开创了以纪录片形式拍摄故事片的先例。

    1929年的柏林某个周日,四个男女前往郊野休闲度假。短短的一天,打情骂俏,互生醋意,穿插这个都市各类人的行色匆匆,让忙碌与驻足成为一段永恒的影像。

    其实,在看似轻快的泛泛生活状态中,普通人也有着各自的心事和情怀。这是法西斯时代之前难得的一段美好记忆,虽然是那么短暂。后人却能在片中自始至终舒缓悠扬的弦乐中,领略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劳日拙。

    后来,比利·怀德远离法西斯,紧随着电影大师刘别谦的步履,前往美国,开始了他传奇的导演生涯,拍出了《双倍赔偿》、《日落大道》和《热情似火》等经典影片。当然,他是编剧起家的,间或还是写了不少剧本。这部《星期天的人们》就是他根据当年报纸上一篇纪事报道改编而来,可谓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该电影的母片已经遗失,这个版本来自荷兰电影博物馆等相关机构联合制作而来,着实来之不易,比原片要稍短一些,但总体上还算连贯和完整。

    片中出现的五个人,生平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的士司机埃尔文·施普莱特,是一个粗线条的胖乎乎小伙,神经兮兮的。他与作模特的漂亮女友安妮·施奈尔同居在一起。本打算带女友一起出门休闲,只因女友被睡虫死磕,埃尔文只得独自出门。

    住在他隔壁的小伙沃夫冈·冯瓦尔特豪森,是名帅气的酒水商人,以前做过农民、军人、古董商人和舞男。他在街上随便找女孩搭讪,终于跟做跑龙套的女演员克里斯特尔·埃尔勒斯套上近乎,相约周日一块儿出去玩。

    前一天下午,埃尔文跟女友安妮闹过一次别扭,出门时,他嫌安妮戴的帽子檐高了点,要给她压下来,安妮就是不同意。显然,他怕安妮漂亮的脸蛋引来别人的垂涎,遂想遮掩一下。结果,沃夫冈来窜门,埃尔文索性跟他打起扑克,生生地把安妮撂在一边。

    安妮气愤不过,撕下他贴在墙上大明星嘉宝的画报照,一张张的给剪碎。埃尔文见状也不闲着,起身撕下她贴上的男明星照,二人搞起了剪明星照大赛。安妮一气之下,即躺上床一睡不起,直到第二天周日早上,埃尔文唤她起来也懒得搭理他。

    埃尔文只得跟着沃夫冈一道出门,跟克里斯特尔相约见面。她还带来了女友布里吉特·博尔歇斯,她在一家糕点店上班,上个月她卖出了150张黑胶唱片。如同中国八十年代初年轻人出行会带上卡带录音机,这次她也带上了手摇唱机和几张黑胶唱片。这趟有趣和搞怪的郊游就开始了。

    他们来到芦苇丛边的湖边,坐下饮啤用餐,当然,少不了音乐。一切看起来很美妙。没心没肺的埃尔文一开始还为女友不能一起来而怏怏不快,一会就忘得九霄云外,如同一只大头虾跳跃个不停,逗大家一起乐。

    只是克里斯特尔老大不开心,本来沃夫冈是跟她约会的,没想到他反而跟布里吉特靠得越来越近,把她反倒冷落在一边。即或克里斯特尔向布里吉特摆出了不爽的脸色,布里吉特也的确顾及到她的愤然,奈何沃尔冈的魅力和主动,使得她只得听其内心的召唤。以至到后来二人跑进树林中,激情深吻起来。

    伤心的克里斯特尔则坐碎了一张布里吉特带来的黑胶。经过一段的内心挣扎,克里斯特尔也只有坦然接受事实,她决定放开心胸好好度过这难得周日剩下的宝贵时光。

    他们一起泛舟湖上,嘻嘻哈哈。时间的指针总是与日同行。他们得返回这四百万人的都市中。他们一起走到吉布里的糕点店前,吉布里跟沃尔冈相约下周日再出去玩,而克里斯特尔孤单的远去。

    当埃尔文返回家中,女友安妮竟然还一直赖在床上睡,让他无可奈何。天黑了,他要开灯。接下来就是周一,又是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唯有翘首以待的星期天,才是人们解压和放松的唯一生活方式,但总有新问题层出不穷,其实也并不自由和轻松,如同这五个男女在这个周日所遇到的这样。

    2013、9、21

    选自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影评集《看不见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