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超能失控 Chronicle(2012)

简介:

    少年安德鲁(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饰)就像绝大多数宅男那样,内向、不善言辞,还有轻度的社交恐惧。来自父亲的打骂以及母亲的病重,更让他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戒心,成了躲在镜头后面的拍摄狂人,整日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演员:



影评:

  1. 安德鲁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比你们都要强大

    小时候的我渴望拥有漂亮的玩具,但是妈妈从不给我多余的零用钱,所以我没办法自己去买我所要的心爱的玩具,见到别人带那玩具到校园,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每每朋友聊起那玩具,我便吹嘘说,我家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能讲出这玩具的轮廓,细节,和缺陷来,仿佛我真的拥有,并对此表示深深的不屑,而事实上自己的内心的渴望,却比什么都要强。


    那些对自己外貌没自信的,多会在没人的时候照镜子
    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自信的人,上台发言的时候才会紧张和面红

    越是强调自己拥有什么,内心就越是缺失什么,越是炫耀自己拥有什么,自己就越是失去什么


    安德鲁的妈妈希望安德鲁变得强大,不是希望他在能力上多么强大,多么有长进,而只是简单希望他足够坚强和勇敢,去面对他所将遇到的困境

    她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家庭的泥潭中走出,父亲的失业与堕落,母亲的病痛折磨,经济的压力

    从学校的泥潭中走出,被排斥,被欺凌的困境

    从社交的泥潭中走出,旁人的不理解和孤立

    精神的强大,思想的强大比起那些力量的强大,要显得多么德可贵和稀罕

    面对内心的困境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它

    安德鲁在力量上的越发强大就越发显得他内心的渺小和脆弱

    最后当他再一次强调"我比你们都要强大"的时候

    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所吹嘘过拥有的玩具

    2斯蒂夫的难能可贵

    斯蒂夫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他是学校的黑人学生会主席

    受同学的认可和推崇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也是第一个奋不顾身去拯救那个事主的人

    同窗们大多都会对安德鲁这样的人排斥和孤立,将拿着摄像机的安德鲁视为怪物,而史蒂夫却选择了去帮助这样的一个朋友,在探索洞口之前,史蒂夫看出,并理解了安德鲁的才能和爱好,邀请他带着他的摄像机一起探索洞口

    同样拥有超能力,却选择了在校园达人秀上面,作为绿叶衬托自己的朋友安德鲁,去帮助他重新新构筑他与旁人正常的社交关系,恢复他的自信

    可以说他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之所以对安德鲁的遭遇感到冷漠,对过去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深切的校园欺凌,校园孤立和歧视视而不见,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弱小,和精神力量的脆弱

    旁观者的冷漠是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之中最悲凉的一部分
    围观群众构成主体的棋盘 使得核心部位变成了只有强者和弱者的环形竞技场
    冷漠的袖手旁观者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并不是完全没有行善的心
    而是明白所伸出一只手,伴随着要承当的风险和所付出的东西就远远不是一臂所产生的力量
    面前的荆棘太刺人

    斯蒂夫作为一个黑人在一个传统白人主导美国小镇,必然会承受跟安德鲁一样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他要去面对安德鲁所不用面对的种族歧视

    但通篇下来斯蒂夫的形象是开朗的 乐观的
    他是第一个想到用念力移动自己身体来飞行的人,就如同他是第一个使得自己内心坚强起来并去帮助别人的人。

    多年以后的今天 我也曾想起我的妈妈
    曾告诉我

    要变得强大

    而今,我才能明白当初她说的是什么
  2.       超能失控是部很奇特的电影,自始至终都是借监控或者主角的摄像机来完成对故事情节的讲述。镜头的不时晃动让人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谍影重重3也使用过这类技巧拍摄,不过感觉没有这么违和。
          
          表面上是像许多网友调侃的那样:一个屌丝是如何变成超能中二并发症患者的故事。当然,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其真实内涵的底蕴无非还是两种思潮、两种文化观念甚至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

          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是我从党史章节中抄来的。某个著名作者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即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目的诸如此类。

          有生存压力的人考虑自己如何吃饱,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没生存压力的人才有 空余时间考虑生命的意义宇宙的起源。

          超能失控里面的三个主角其实也能划分为这两种立场。暴走的那位主角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酗酒还有家庭暴力倾向,母亲重病靠药物维持生命。他上的是公立学校,从小就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他自卑且没有朋友。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他自然更多是考虑生存问题。如何生存,永远是他第一考虑的问题。

          第二主角他的堂兄,家里房子装修不错,有车还有个漂亮女友,家庭条件类似中产阶级,生活压力全无。这种人对吃饱肚子没有太多的想法,估计也是个不知道粮食短缺为何物的主。
      
          和他堂弟一样,他也有一定程度的饥饿感;不过他吃不饱的不是肚子,而是大脑,这位堂兄缺乏的是精神粮食,这些是只有吃饱了撑的状况下才会考虑的问题;他希望得到他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可。所以他才会努力的去照顾这个看起来无依无靠相当可怜的弟弟,无非是要在内心寻求一种满足:看,我多照顾他,看,我是个合格的哥哥。

          他对堂弟的各种关照,希望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堂弟的人生观。在这里,两大意识形态发生了第一次剧烈的碰撞。战场就是暴走主角的大脑。我要的是生存下去还是生活下去?他第一次考虑到自己的处境。

          他的家庭经历和他的思想经不起这么高层次的拷问。于是产生了一个追寻结果的精神寄托:摄像机。 摄像机的出现贯穿了整个故事。其实就是暴走者的第二人格化身,也是他的某种精神寄托。摄像机没有生活压力也不参杂任何情感,只是冷漠的拍摄下镜头前发生的一切。

          这几乎可以作为暴走者的图腾,尤其是他用异能高高托起摄像机从高处拍摄自己的时候;这个角度完全可以称为“上帝视角”。那么究竟谁是上帝?当然是最终观看拍摄的人,也就是他自己,他能很好的产生代入感。

             
           现在说说第三主角,黑人。美国似乎有法律表明,若是一部电影里没出现几个黑鬼,那么它就涉嫌种族歧视。还有评论就此抱怨中国电影有种族歧视的倾向,理由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一个黑人出场。

          黑人有单亲家庭背景,但是从他的交际圈以及他对性的涉及程度和他死亡前对暴走主角的劝说,口口声声我是你的朋友这些话语来看。似乎他也不存在生活压力。 从立场来看,他也是属于“吃饱了撑这类”。缺乏精神粮食,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来坚定自我存在的意义。

          这个故事的悲剧也就起源于此,黑人和堂哥从未想过要真正去了解他。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堂哥加上黑鬼对暴走者。二比一,他被暂时拉入了生命意义阵营,忘记了生活的压力。并开始尝试寻找新自我寻求被人认可。企图用精神粮食去灌饱一个人的肚子,这根本就是件南辕北辙的事情,不能从根本是解决问题。

          主角总共做过三次尝试,第一次被他父亲一巴掌扇倒,第二次超能力失控,差点杀人,饱受其他二人的责难。第三次吐了女生一身还被讽刺为怪物,遭遇性创伤,这次打击可谓影响深远。精神粮食补充完全失败。

          最可怕的是当他回到家后继续遭遇父亲毫不留情的打击、母亲的病瞬间把他拉回到生活压力阵营。就像施在灰姑娘身上的魔法,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过,发现一切原来都是泡影:堂兄和黑人的友情、晚会上大魔术师的称号、各种粉丝的崇拜、甚至是身上的异能----都敌不过口袋空空饥寒交迫的窘境。

           郭德纲的相声也说大英雄手中枪能翻江捣海,也难敌饥寒穷三个字;何况英雄至此未必还能算是英雄。 更何况一个渴望亲情圆满而不得,又被压抑到窒息的孩子?

          黑人和堂兄的努力终究白费,这是意料中的事,一开始他们就走错了方向。

          在生活的压力下,最终暴走主角背弃了与两人之间的约定。开始寻求能力与金钱之间的平衡。吃饱了撑者坚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吃不饱饿者认为能力越大,食物越多。“仓禀足而知礼节”其实就是一个折中的说法。

           屁股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他的生活压力太大,大到不堪重负,或者说是他太饥饿,精神与物质粮食双重缺乏到了极点。以致最后他喊出了“我是顶级掠食者”的口号。从获得异能到现在没有获得一点实质上的利益,没能缓解一点生存压力。他,已经饿疯了。

           堂兄那些有关亲情友情的话已经唤不回他,他急需粮食来填饱自己。
  3. 伪纪录片还被人当成新鲜玩意的那会儿,只要拿个摄像机晃呀晃就能引人尖叫连连(当时甚至有人提议将伪纪录片归入恐怖片的一个分支)。如今主视角镜头大行其道,观众就那么好糊弄了,摄影机存在的合理性是最容易被摆上台面的问题,很少有人还会对随时随地扛着镜头奔命的一根筋主角买账。

    本片之能被成功纪录化,其原因与剧情休戚相关。首先是主角的性格使然,家暴的父亲、病患母亲、窘迫的生活、孤僻自卑的性格、疏离的人际关系使得少年安德鲁成为严重自闭者,开篇不久他就坦言摄像头是他隔绝外界的心灵墙壁,从摄像头看世界成为他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必备措施。结合后面他逐渐展现出的强烈偏执和一意孤行,我们不难想象,无论是在家独处还是出入公共场合(迪厅,校园),他都有充足的动机和动力随身携带DV,即使被屡屡骂做怪胎。摄影机的存在让他的不合群更甚,不仅忠实记录了故事,还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道具。

    超能力的科幻元素提供了另一层便利。伪纪录片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场面调度呆板,但本片的镜头运动却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拘束,原因在于主角的脑控超能力可以操纵DV飞天遁地。安德鲁躺在床上目视镜头缓缓拉起(DV飞起),这在普通电影中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表现角色落寞心态的镜头,但除了本片,任何伪纪录片都不曾复制过。第二幕中三位主角的超能力都已炉火纯青,场面调度比第一幕丰富许多,很多段落仿佛有摄影师在场,几乎消解了任何伪纪录片的痕迹。你可以说他作弊,但在逻辑上完全能自圆其说。

    片中数次出现镜子,都有作为叙事功能的考量。伪纪录片中的拍片者通常是最难见到“庐山真面目”的那位,但本片中的安德鲁既是主角又是拍摄者,让他长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显然不妥,只能通过镜子屡次让他“出镜”,直到DV可以脱离手持漂浮。麦特的女友也被设计成一个摄影爱好者,保证了他俩这条支线不必束手束脚,但由于麦特不能在家展示超能力,镜子也是必不可少。

    总体来说,本片的伪纪录风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幕超级写实,很像你在油条帮(当然需要爬墙)上随处可见的那类外国小伙展示绝技或笑料的视频,尤其是恶作剧那几段,如果在电影宣传前能摆上网,绝对可以以假乱真;第二幕开始拜超能力所赐,镜头得以行云流水的游走四方,好几处令人感觉不到其摄影机的存在,只有在猛烈撞击时疯狂倾覆,方能找回临场感;第三幕有大段特技,超能力战斗的破坏场面通过剧烈晃动的DV、各处城市监控和新闻画面拼贴而来,通过剪辑制造出一种蒙太奇的假象。

    在此笔者要炫耀一下剧情预测能力,影片未过半,我就猜到那黑小伙史蒂夫命不久矣。三主角中史蒂夫一直是最弱的一环,两兄弟促膝谈心时他总是缺席,但更关键的是,伪纪录片必须有一个拍摄者存在才能叙事,安德鲁DV不离身,麦特有一个摄影爱好者女友,但主创用什么方式去关注史蒂夫的私人空间呢?再怎么增加摄影机似乎都显得荒唐吧。结合预告片中高潮对决时只有两兄弟在场,这猜测也八九不离十了。其实依笔者之见,史蒂夫死的太冤,大可以安排他受伤失踪之类,一样能引发安德鲁脾性失控,影片数次强调安德鲁的异能要强于麦特,那么片尾安排麦特与史蒂夫二打一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正如《苜蓿地》是怪兽灾难片的DV化,《阿波罗18号》是太空冒险片的监控化,本片高潮的激斗则是近年来横扫票房的美漫英雄片的新闻纪录化。由于预算所限,这段战斗并没有太惊艳的视觉效果(但相对于1000万的投资仍足够骇人),比起那些动辄耗资过亿的漫画大片,它只有一处画面冲破窠臼:无外形变异、无装甲防护的血肉之躯击穿钢筋混凝土、在水泥地砸出大洞。

    真人电影中本是不允许直接展示此类场面的,必须采取一定的迂回,读者不妨回忆最近大片中能以身体摧毁建筑(注意不是玻璃而是砖墙,银幕逻辑中玻璃是比人“脆”的)的角色,《X战警前传》和《无敌浩克》中是外形变异人,《钢铁侠》和《特种部队》有盔甲保护,《歪小子斯科特》刻意用了游戏基调,《变形金刚》压根是铁疙瘩,迈克尔•贝还小心翼翼不敢给近景……想想漫画和卡通中最喜欢拆建筑的超人,在真人电影中没有一次这么干过,就是因为他看上去是个“肉体凡躯”,而且影片风格又较写实。审查制度认为这类场面会产生太强的误导性,导致某些漫画的打斗趣味始终未能再现银幕。本片因为采用粗糙的监控画面,才使这段深得美漫精髓的打斗得以保留。

    撇除所有科幻元素,本片忠实反映了一名问题少年走向自我毁灭的心路和行为轨迹。他对现实的愤懑需要宣泄的通道,从单纯无恶意的恶作剧,到虐待动物的若无其事,再到以直截了当的暴力报复人群,最后不可遏制的失控成砸车毁楼的恐怖行为,暴力就像毒品让人上瘾,能麻醉一时之苦,却无法提供根本的释放。对哲学的迷恋是他不归路的催化剂,断章取义的自封为王,仿佛为自己的暴行找到了来自智者的理论依托,只不过是偏执狂的一种一厢情愿罢了。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悲剧,在现实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那些主角没有凭借超能力大闹一场,就连见诸报端的权力都无,在默默中辞别这个他们不愿面对的世界。影片将悲剧归罪于家庭和社会,虽老套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当然,深入探讨社会命题不是商业片所能承载的功能,在惊悚的情节外能令人思索一番,已是不错的成就了。

    文/方聿南
  4. 编年史从开头的种种迹象就表明这它是一个低成本的电影。 但低成本却不代表低质量。像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和 paranormal activity 一样,它是以仿纪录片的角度来拍摄的。但不同于前两部电影的是,这部电影加入了特效,让它脱引而出。

    Andrew Detmer,, 一个不合群的男孩。母亲长病不起,父亲是一个因工伤而丢了饭碗的消防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andrew把自己和周围所有的人拉开了距离。为了记录下生活中的一切,他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个小相机。在一个party上,他和朋友们在一个洞穴中找到了一个不明物体,从此便得到了超能力。他们3个人的生活也就从此改变。

    和烂大街的大片不同的是,编年史运用了大片的特效来讲述一个几乎如真的故事。镜头的角度,人物的对白,仿佛都在暗示着他的真实性。在烂街的大片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街上遭殃的群众的感受。这个片子,从群众的视角,讲述了最后的大战。那种绝望的恐惧,故事的转折,不是一般片子可以相比的。

    同时,这个影片对人物的刻画可圈可点。虽然说不能角逐奥斯卡,但是却把andrew和matt的绝望体现的淋漓尽致。
     
    With great power, does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y.

    如果想知道一个反派角色是如何诞生的,那这个电影就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