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 今天推荐是加拿大1997年改编自《少年小树之歌》的一部的电影 小树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 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关于成长、亲情与爱的电影。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30年的美国, 年仅8岁的小树失去双亲后被祖父母接到田纳西州同住。 而在这个充满着诗意的田野中, 祖母教会他穿着柔软的鹿底鞋用脚去大地的温度, 用字典教会他认字、教会他所应熟知的知识, 教会他孤独的时候抬头仰望那颗最亮的天狼星。 祖父教会他学会遵循自然法则、尊重生老病死; 教会他劳动、教会他制作醇厚的威士忌; 教会他学会感恩、承担和分享。 在这里他还认识了教会他作为印第安人历史的约翰叔叔, 以及最好的忠犬小蓝。
孩子的世界其实是最单纯的, 在他看来“看见动物的交配就像自然的一切一样又有什么好羞耻的呢” 所以后来他被关进教会学校时面对动物的图片只有他能坦然道 “很明显他们在交配,雄鹿跳到雌鹿身上,还可以从树的颜色看出来。” 但却在刻板的教会老师看来大逆不道而罚他关了很久的禁闭。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即使远离了亲人、剪短了头发、甚至被改了一个美国化的名字, 在内心深处,他仍然是那个纯真又坦然的Little Tree, 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在他经过教会学校的磨砺回到家的那一刻, 小树真正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印第安人, 脱掉鞋子和祖父一起用脚感受大地, 和祖父一起感受或许每一天都有着新的惊喜的焕发生机的日出, 真正的去领略天地之道。
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 也是一个很容易因为片名就错过的故事。 整个影片浪漫而诗情, 仿佛与小树一般在美到极致的山野之中历经了四季, 与自然为邻,沐浴晨光而起,星辰作伴而息, 脱掉硬邦邦的鞋子,在天地间自然奔跑。 或许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像小树一样干净而纯粹 才能如此轻易的俘获了我们的心吧。
难得的好电影,我觉得比《海蒂和爷爷》更好看一点。当然《海蒂和爷爷》的风景看起来更好看一点,爷爷也更加慈祥一点,但是我更喜欢小树。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小树的教育故事。确实一部教育片,尤其是自由和死亡。刚好最近一段时间在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所以看到这部电影有更加细腻的感受。对电影比较印象深刻的小树买小牛的故事,小树把自己卖酒挣钱的50美分拿去买了小牛,并且非常开心把小牛拉回家,还没到家小牛就死掉了。整个的交易和决策的过程,小树的爷爷奶奶没有参与干预,没有用自己的经验去告诉小牛Yes or No,而是默许小牛可以有自由的选择,当然自由也默认了责任,小树自己得为这份自由买单。所以当小牛死去的时候,爷爷说“如果我不让你买,你可能会记恨我,也会惦记着牛;但如果我要你买,牛死了你也会怪我。所以我不说什么,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让他亲自去经历什么”确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当下自己去决定。有自由就有责任。多么简单的一节课,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上过。甚至我都32岁了,我妈还经常自以为是的干扰我。
第二教育的课题是about death。死亡是随时随地的发生,而且无处不在。小树的爷爷经历过被响尾蛇咬住,这一幕非常的惊险,虽然最后挺了过去。但是最终死亡也是在最美的山顶滑到摔坏了导致的。所以,死亡无不处在。正式得学会这种无处不在,学会面对死亡,才能有紧迫性,才能让我们好好的活。因为我们都会死,我们的生正如我们的死,都是充满随机的。
第三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偏见深入骨髓。电影里面的小女孩一直光着脚在泞泥的小路上走着。但是他爸爸不愿意接受小树的鞋子,因为小树是印第安人,宁愿饿死穷死也不愿意接受比自己下等的人的援助。这种是什么?自尊?愚昧?融入血液里面的腐烂味道?
整体上,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人观看的。很多部分都很温馨,唯一的缺点就是爷爷和奶奶太会教育了,他们根本不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的印第安人和白人,而是高校的教授。And the Dog Star,我有多久没有抬头看到Star呢?
还有一点就是我逐渐偏向自然主义了,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么说。我喜欢田园生活,我喜欢深山,我也开始向往我自己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