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职业人的作风:致艰难生存的你~编剧坂元裕二~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生きづらい、あなたへ~脚本家・坂元裕二~」(2018)

职业人的作风:致艰难生存的你~编剧坂元裕二~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生きづらい、あなたへ~脚本家・坂元裕二~」(2018)

又名: 职人的作风 / 工作的流派 / 行家本色:致艰难生存的你-编剧坂元裕二 / 行家本色「致艰难生存的你~脚本家・坂元裕二~」

主演: 坂元裕二 高桥一生 满岛光 永山瑛太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8-11-12(日本)

片长: 50分钟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NHK纪录片讲述日本知名编剧、作词家坂元裕二的故事。

演员:



影评:

  1. 1. 女儿的出生成为他创作生涯的转机,育儿生活带来创作灵感(mother)。雷打不动5点进厨房为女儿做便当。

    2. 用细节堆叠出想说的话。不是在纸上写“喜欢”,而是用排线簇拥出一个“喜欢”。写故事就是在排线。

    3. 让战斗值为10的人提高到100的故事很多,但他要写的故事是要把战斗值为负的人提高到0,或者把-5变成-3。他想写少数人的故事。

    4. 坂元裕二,51岁,依然在寻找与家人和解的方式。

  2.   《仕事的流仪》在国内翻译为《行家本色》或《职业人的作风》,在近现代,国内很多词汇源自日本,如:社会、干部等。日本汉语词汇,多保留古意美感,“仕事”、“流仪”也是充满画面感的语汇。

      《仕事的流仪》的主角,有文艺家、美食家、营销师、……可对其分类,并挖掘某一领域,寻找共性与差异。本次集体登场的是编剧坂元裕二、漫画家浦泽直树、语落家春风亭一之辅,他们都是故事的创作者。画蓝图、打地基、立柱浇板、添砖加瓦,力求最终效果让客户满意,写故事有时像盖房子,但又有很大不同。

      Part 1 人物性情

      每一集都会提及主角因机缘巧合,步入创作领域,有兴趣使然,也有生活所迫。文艺家以兴趣居多,毕竟创作更依赖天赋。每位创作者与作品,都有气质上的契合。坂元裕二性情内敛,善于情感上积蓄能量。浦泽直树直率热烈,与漫画的激烈剧情与热血人物相呼应。春风亭一之辅与所表演人物相差最大,却是喜剧家的最大共通处,台前戏谑幽默,幕后严肃沉默。这些正是文艺创作者将生命力融进作品的体现。

      Part 2 创作历程

      如何面对受众?是每位文艺家必答的严峻考题。在很大程度上,文艺家的生命源自受众,却不能被受众摆布,仿佛是个悖论。坂元裕二因电视剧本而成名,在《东京爱情故事》的巅峰后,毅然选择了舞台剧,却首战失利。浦泽直树能画出迎合读者需求的作品,大卖三千万本,却要深挖人性,创作表达真我意识的作品,结果反响寥寥,甚至出现了“只有他一个还在战斗”的言论。春风亭一之辅将世代流传的脚本加以修改,观众却反映平平,没有笑声的语落现场,是对他最大的打击。

      创作如同流水,可涓涓细流,也可波澜澎湃,在于文艺家的性情与阅历,他们在个性表达与受众反馈之间反复拉扯,也反复拿捏。理解受众的感觉,接受市场的反馈,因为创作的本身也是一份职业,评价的权力在受众手里。受众的概念,其实很宽泛。在时间上,可以是今天的,也可以是百年之后的。在类别上,可以是专业的文艺评论员,甚至专业期刊、协会的评论与奖项,也可以是读者观众的口碑,甚至是销量、票房、点击率。

      创作瓶颈,时时刻刻都可能遇到,有些文艺家选择了直面内心与勇敢探索。文艺创作的力量,其实就是内心力量。正因为兴趣、因为热情、因为责任才会这么认真、这么努力,如果背离内心,那么这股力量也无从谈起。

      艺术家还有艺术生命一说,过了某个年龄段,便再也创造不出好作品,也有不少作家画家选择就此封笔。其实,艺术生命就是个变化过程,有些不断成熟,有些日渐衰败,有些涅槃重生。因为人生际遇与时代风云的变幻莫测,作品风格会变,观众口味也会变。回过头来看,一位文艺家,一生出彩的作品也就几部,如何让艺术生命流淌下去?坂元裕二、浦泽直树、春风亭一之辅都选择了用真诚与负责去面对。文艺界的匠人精神,便是如此。

      Part 3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是该系列的最佳佐料。坂元裕二日复一日给女儿制作便当,而且做得非常精致。春风亭一之辅指导儿子写作业,被女儿撒娇,慈父形象,跃然纸上。浦泽直树酷爱摇滚,在乐队纵情表演。都让我们了解创作之外的人物形象。正是有了日常生活一面,才让人对其全情投入创作的印象更为深刻。

      有两处细节吸引我,一处是坂元裕二在苹果电脑上写作的软件,很简洁,可标明行数。另一处则是坂元裕二的铁三角黑胶唱机,隔着屏幕都能脑补音乐质感。将创作融入生活的细节感非常吸引人,现在写东西,不再是白纸黑字、笔耕不止,而是敲击键盘、噼噼啪啪,并戴着耳机与世界隔绝。《仕事的流仪》给人近在咫尺的亲近感,而非高高在上的观摩,在日常处展现风采,依旧光彩夺目,影片制作方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3. 因为很喜欢坂元裕二编剧的作品,像为人熟知的《四重奏》,《短剧开始了》之类的剧,所以看到NHK拍的行家本色系列纪录片的《致艰难生存的你》这一集时,很惊喜地发现是讲坂元裕二的故事。

    原来两小时的舞台剧,是要费尽心思写好几个月的呀;原来“喜欢”是这样表达出来的呀;原来是通过长达十分钟的对话来塑造人物的呀……种种思绪涌上心头。

    同时我还在思考,坂元裕二为何喜欢写少数派的故事呢?

    23岁因《东京爱情故事》成名,太厉害了,但是《东爱》这种恋爱故事大抵是多数人喜欢看的故事吧,作家明明可以一直写这样的故事,解决生存的问题,但是在27岁(好像是这个年纪)离开电视编剧行业去尝试导演等职业,反正也不是很成功。后来又开始写小说,可是写得也不是很成功,还没写完……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人来说,一定很痛苦吧。真正找到自己写剧本的意义的时候,坂元裕二已经四十几岁了,《mother》正是少数派的故事,去挖掘真实存在的生活。他本人也说了,让负数的人生一点点归零,是他想做的,想去帮助一些少数派。(大意是这样吧)

    感觉有点像非虚构写作,去关注一些边缘的、少数派的故事,去获得“被看见”的力量,当然,我也是最近才领悟到“被看见”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被看见”,才有机会去做出一些什么改变。当然了,剧本是虚构的,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感悟,需要发挥剧作家的想象力,但是这样的想象力不是来源于酒精,而是对生活的认真观察,用心感受。

    当然并不是说写大多数人的故事不好,其实是有需要这样故事的人群的,比如那些热爱霸道总裁剧情、伪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前几年还很多职场恋爱的电视剧,近几年伪女性主义的电视剧也变得很多了,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内核的剧作,去看看普通人的故事。至少观众花了时间去看,看完之后留下的不是对虚幻爱情的幻想,而是对现实的真实思考。

  4. 《行家本色 编剧 坂元裕二》 1.故事存在于琐碎的日常之中。 即便是在纸上写出“喜欢”,也是没法传达出“喜欢”的。写剧本就是逐渐填满“喜欢”的周围,把喜欢突出出来的过程。 比如“我喜欢这个人,眼神放光”这种写法,其实人们是感觉不出来的。 但是如果用:两个人在巴士回途中闲聊,说着“今天风好大。”“前面的大叔睡着了哦~”“好困啊。”之类的话,道完“再见”回到家里,想着自己一个人至少看个电视什么的,打发打发时光。却还是关了电视,然后开始无聊地折起纸来,这时意识到“啊,我可能喜欢那个人!”。这样的写法才能传神地凸显出那种感觉来。 “人的形象是由细节堆叠勾勒出来的,对我而言,比起浩大的故事,在电视上看见通过小动作刻画出的人物,更令我激动。” 坂元会用漫不经心的对话、琐碎的行为,用具体的日常细节来体现。 回归日常的时光,可以催生出动人的故事。 2.编造的小说里为什么不能出现不合理的剧情? “虽然故事在作者的安排下行进,但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他们的故事。相比于故事的趣味性,我更喜欢那些人能像真实存在一样,自己也想创作那样的故事。” “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不会因为主题或者戏剧性的转折就去写故事。” 3.作品的社会性。 “在描绘想表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会意识到某些部分与社会现象相关联。并非因为社会而去描绘人物,而是在构思这个人的背后该有什么纠葛的过程中,与世间产生关联。人与人之间一但产生关联,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背后的社会因素。” “平凡的日常终究会追赶上来的,这是无法舍弃的。” 4.何谓职业人? “才能之类的不怎么靠得住,也不能靠闪现出什么灵感。那一刻真正令我动笔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迸发的对美的意识,那是必须认真感知世界才能孕育出来的。只盯着电脑,只依靠酒精,是无法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