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百分之十 第一季 Dix pour cent Season 1(2015)

演员:



影评:

  1. 法国片里这个真的是少见的、笑点能同时被六角国内外的所有人接受的。

    法国市井文化真的和国际不怎么接轨。法语在国际上大多数用在高等教育和高尖专精领域....直接导致平常法国人的生活幽默感只有法国人比较明白,外国人往往摊手。

    也出自这个原因,找法语影视资源真的好烦,学法语的童鞋都出来拍良心讲你觉得法剧好不好看……

    但是这部剧真的好笑。本身是轻喜剧,剧情其实也就是那点狗血桥段,拍得却不让人讨厌,这也是一种本事.....

    另一个卖点是巨星龙套。嗯......真的巨巨巨星云集,如果稍微对法国本土演员熟点就更加激动了。我和老公基本上集集都尖叫。

    另一个我觉得编剧导演很聪明的点:龙套巨星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真实人设有自黑或搞笑。实在是再精准没有了,比如伊莎贝拉于佩尔演自己磕药工作狂控制狂;莫妮卡贝鲁奇演自己公主病。实在是人设就已经太搞笑了好嘛……

    此外,会法语的童鞋还会有bonus。其一,日常语言本身也很逗;其二,法语天生自带高雅buff(不是我瞎说,玩gta玩挂了,美国字幕显示“你挂了”,法国字幕是“您已经去世”....orz......)当编剧想来一段文艺独白时,真是很美的!!!

    譬如有一段是戏中戏,拍的是老演员因病脑子临时不太好使,背错了对方台词,在经纪人的各种帮助下,结果将计就计效果反而特好。那段虽然只是戏中戏,可是老戏骨到底是老戏骨啊……这一小段关于初恋的独白感人至深,我们看完都大赞好美好美.......

    好剧和烂剧的区别就在于,好剧为了演“某演员拍了一段高质量的戏“,真的会去做一段高质量的戏,观众可以直接看出这段戏真好。烂剧就只能硬加一个人物来点评:“他们拍了一场好戏”。

    总的来说,作为轻喜剧,调味比例极佳。除了主题曲实在播得太频繁讨人厌这个问题之外,基本没啥弱点啊……真是叫人相当乐呵的片儿。

  2. 《百分之十》短短6集几乎囊括了女演员生命的所有阶段。按经纪人的说法,她们就像“充满热情的大孩子”,不用长大、甚至也不会死亡。

    法剧《百分之十》第一季围绕着几位法国明星与她们的经纪人展开。当舞蹈家金星在国内脱口秀中痛斥小鲜肉用替身、或是念数字作台词,以便同时赶拍多部剧时,《百分之十》的情节却显得有点“法式小清新”:演员因演绎理念

    不合闹僵、演员母女生怕损害亲情而放弃大好机会、“中年”女演员不愿整容而推掉名导大片、美艳女演员坚持育儿却入不敷出...

    前任总统奥朗德女友朱莉·加耶出演了该剧。

    为什么关注她们?演员们逃离不了同时被仰视与被看低的命运。一方面,演员亦凡人,何必在他们身上倾注如此多的爱憎?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他们经团队精心打造、千变万化的造型,不由得被“美貌即正义”的念头蛊惑而心笙荡漾。因此,在这个迭代速度极快、光鲜又残忍的行业里,他们和她们养眼无害,被大批粉丝投射欲望也是无可厚非。

    电视剧请来了法国家喻户晓的资深演员,但他们的国际知名度明显逊于苏菲·玛索、朱丽叶·比诺什、玛丽昂·歌迪亚等大牌演员。也许剧集对外国观众的吸引力,会因此大大削弱。不仅如此,如果是范冰冰、巩俐、赵薇、Angelababy等出演,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不过,这也有助观众摈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全盘接受这些法国“新鲜面孔”的人物设定。

    对经纪人来说,电影不再浪漫

    故事发生在名为ASK的经纪公司:在忙到脚不沾地的小助理那儿,令众人疯狂的演员不过是随口一提的寻常人物:皮耶·尼內(Pierre Niney)、吉约姆·卡内(Guillaume Canet) 、蕾雅·赛杜(Léa Seydoux)、阿佳妮(Isabelle Adjani)、还有现任总统女友朱莉·加耶(Julie Gayet)。

    蕾雅·赛杜

    一名经纪人负责80位演员,为他们找角色、谈合同、陪伴事业的高峰和低谷,处理闲杂琐事:“谈合同的难度,可比在伊朗建核工厂要高喏”。作为回报,经纪人收取合同金额10%的手续费,这也是剧名“百分之十”的来由。

    皮耶·尼內(Pierre Niney)

    经纪人日常负责的,是枯燥繁重的商业手续和谈判,但当理想、名伶、勾心斗角点缀其中,也不乏炫目刺激:在这里,电影是“鲨鱼的世界”:别存什么浪漫遐想,稍一失误就会被竞争对手吃掉。事务所里,人人都在疲于奔命,老板以身作则地八年才休一次假。招收助手时,经纪人安德烈娅(Andréa)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能不能牺牲聚会时间?我是否能随时联系你(包括凌晨四点)?周末能不能加班?

    人情往来是经纪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阻碍,你总能找些办法让规则松动。那些看上去走不通的道路,只不过是因为你没深挖更多可能。有趣的是,观众还可以了解到一些行业迷信:比如千万不要送演员绿毛衣,这会带来坏运气。

    经纪人的工作场合也可以是夜店...

    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事务所共有4名经纪人:女经纪人安德烈娅虽然“性格冲动”,但对电影抱有坚定信念,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也不妥协。她和性格温厚、同样热爱电影的加百列(Gabriel)构成了反差甚大的“活宝”组合;编剧对老派的阿莱特(Arlette)着墨不多,却屡屡让她凭借个人魅力和不投机取巧的性格赢人赞叹。

    按理说,经纪工作本身已是个系统工程,圈内人已有一套娴熟的操作系统。一些做法与内容、理念皆无关,只不过是纯商业操作。经纪人兼顾观众、导演、制片公司等各方需求,滴水不漏地回应媒体,纯熟地迎合导演为代表的拍摄队伍,以此保障艺人利益。幕后操作和炒作也必不可少。此外,明星和政客一样,“危机公关”和演讲都无需分神,自有经纪人安排好背后策划和写手团队。

    当合作演员闹矛盾时,就该替身出场了...

    也就是说,经纪人是电影工业运转机器上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协作能力决定了他/她在职场的格局。执行任务时,螺丝钉请不要提出那句可怕的问句:“我是谁?工作的意义在哪?”:一切情怀都建立在战胜对手的基础上,失败者无权惬意地举杯忆苦思甜。

    不过,“活宝”组合不仅仅把电影当作提供放松、社交的商业产品:安德烈娅一日又一日为工作机械重复着沟通活动,在孤独感、焦虑和对理想渴求的混杂中,试图坚守美学诉求。不过,当人的欲望、情感已经与商品高度融合在一起,“艺术审美”决定了你的经济实力:马修(Mathias)秉持金钱至上原则,在财力和话语权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大佬。而“活宝组合”穷得叮当响,“40岁仍在租房住”。

    “老油条”阿莱特是最洒脱的那一个:当她和大佬马修因客户玛丽起冲突时,马修提醒道,她在公司股份远远少于他,人微言轻者何来底气反对?Arlette却笃定地维护玛丽:“我遇见她时,她还什么都没开始写。是我一路陪伴鼓励她、守护她,等待那些精彩绝伦的剧作诞生。你眼中不值得维护的人,她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却远高于你的想象”。

    “不怕老”的女演员

    第一集中,经纪人加百列负责的演员塞西尔(Cécile de France),因“年纪大”而失去了美国名导塔伦蒂诺的垂青:在坏消息降临之前,导演和演员双方已经有一年的交流往来,塞西尔还为电影积极练习马术、英语。

    演员塞西尔(Cécile de France)

    老板建议加百列不要告知塞西尔真相,就像你不应该让残疾人觉察到自己的缺陷:“年龄是唯一无法改变的因素。40岁女演员是非常脆弱的”。为了使自己的建议更有说服力,Samuel打了个比方:“女演员的40岁,就相当于60岁的普通女性,或是80岁的普通男性。女演员就像晶莹易碎的玻璃酒杯,谁都想从中饮一杯,而经纪人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她不破碎”。

    事情随后出现了转机,导演做出让步:如果塞西尔能微调面部,那么这个角色还是她的。此话言下之意,是作为一个取悦观众的演员,你怎么好意思让脸部自然衰老。塞西尔左思右想,这个决定不得不做,却做得迟疑犹豫。她不可能不明白,这个角色能为事业带来新飞跃,也不可能忽略一针玻尿酸带来的现实利益。加百列为陪伴十几年、失去大合同的塞西尔衷心伤神,并支持她放弃整容的决定。面对同事的指责“我们失去了一个大合同!”,他照常老好人般地笑着:“是的,但我们留住了一位伟大的女演员”。

    不在一个因凋谢容颜而被贬损、以致于才华品性都被忽视的环境里生存,自然是万幸。但现实是,社会审美单一枯燥,当百里挑一的美貌随岁月流逝,年老色衰者会受到明里暗里的外貌欺凌。再别说什么过往生活都写在脸上,在生活中获得的自然眼纹、颈纹不应该被嘲笑,女演员们像一茬一茬开的花,还没充分施展,就已被掐掉。也许未来人们能自如接纳自己的特点,但如今强势审美造成的千人一面,很难让人走上自信道路。

    将旧恨付之一笑的“天山童姥”

    剧集中,法国新浪潮时期著名女演员佛朗索瓦兹•法比安(Françoise Fabian)因去世老友心灰意冷,推掉已定角色,想把时间贡献给家人。经纪人不得已请出其宿敌Line补上,于是二人为了该角色负气争斗起来。

    佛朗索瓦兹•法比安在《慕德家一夜》的风姿令人难忘。

    有意思的是,二人还在共同好友的葬礼上争先献歌(她们彼此都介意对方填补了自己的职业空白,对人们把她们类型化耿耿于怀)。原以为这一情节出自编剧对善妒女演员的讥讽,但是曲调渐终时缓和下来,怀旧歌词弯弯折折浇灭了炽热的不甘、骄傲,散成了平静的烟圈。让人想起《天龙八部》中,终生互坑互妒的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在生命力消逝之际,明白了争斗的无谓,顿然抚掌大笑和解。

    写到这里,调皮的编剧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让二位演员共同出境,饰演女同伴侣。这既是突破了雌雄大盗的经典,又让人想起好莱坞芳龄不再女演员的经典合作。生活还是个和稀泥的过程,那种年少气盛般的争锋相对,总是难以持久。

    法国版“妈妈是超人”

    不得不说,演员奥黛丽(Audrey Fleurot)和经纪人Mathias的组合,是编剧送给观众的开怀一笑。剧集一开始,奥黛丽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希望大步流星的Mathias放慢脚步,理由是:“宝宝正承受出牙之苦、好不容易入睡,走太快会吵醒他 [...] 我们都忘了出牙有多疼”。事业心重的Mathias面对此等婆妈,多次强忍白眼和即将脱口而出的讽刺。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头耀目红发、楚楚动人的女演员奥黛丽是“丧偶式育儿”者:老公在育儿事务中缺位,她不惜停工三年,坚持不请保姆、亲自照料两个幼儿(“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把他们扔给别人带的”)。

    现实很残酷,多年没收入的奥黛丽入不敷出。在经纪人马修眼里,她实在蠢得要死:马修好不容易帮她抢来的角色(环保主义者+脱衣舞娘),她却心软而轻飘飘地把角色还了回去。虽说同情是美德,理解带来善意,但它对演员来说,不亚于自掘坟墓。马修毫不留情地训斥道:“竞争是残酷的,你已经为她铺好了红地毯。你以为你的付出很伟大,但总有一天你悉心抚育的孩子会长大、然后不回头地离开。而你呢?闲得只能留在家,看别人演的电影罢了!”

    与马修反目、还不起债且急需用钱的Audrey慌不择路地接受了给俄罗斯富商陪酒的邀约(陪同费20000欧元)。事情曝光后,她多年无业、育儿积累的负面情绪彻底爆发,最后终在经纪人帮助下,艰难地步步重拾自信。

    奥黛丽带着娃,为角色在家练钢管舞。

    奥黛丽有段自白让人印象深刻: “对不起,我没有和一些人一样,假装自己是个妈妈。我非常想工作。我非常非常想工作,非常需要工作,但是孩子们现在也需要我。如果我现在离开他们,出国拍6个月的戏,他们该怎么办?”。

    一方面,对孩子们的爱使她暂时放下事业和自我,全身心投入育儿工作。但对孩子们的爱,并不足以让她摆脱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压力。她语无伦次地诉说着自己的焦躁:“我筋疲力尽,我太爱孩子们了。我一刻不停地陪着他们,可这样好像还不够!我分身乏术”。也许她坚持一人带娃的“超人”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但不论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女性,似乎都要为育儿承受相当大的社会压力和艰辛。

    明星亦凡人

    在经纪人行业,大佬马修代表传统的商业利益衡量。而“活宝”组合则并不那么理性——他们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单纯靠利益算计来做出决策的话,那么人类社会根本就不会有进步。多情且慷慨的巴黎,对“活宝们”来说却是迷雾散尽后惊心的赤裸世界:前十年打造的精神世界没法“变现”成货币,除了还活着,别的是一无所有了。正应了里尔克那句“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相比经纪人,明星似乎总在“惹事”。剧中老板就曾感慨道:“演员真是幸运啊,可以一直表演(jouer, 意为表演、玩耍)。像充满热情的大孩子一样,演员不用长大、甚至也不会死亡”。不过这也不够贴切:《百分之十》短短6集几乎囊括了女演员生命的所有阶段:年少试镜、意气风发积累作品、经营家庭、年近不惑转型、忍受叛逆子女、年迈伤逝…不复杂的情节,被人借来承载心事,亦是在所难免。用来承担美好的爱情、婚姻或者家庭的积木一旦塌掉,缓一缓后,也得试着用别的积木补上。除了奋力向前,她们也必须有接受现实的雅量。

  3. 题目的含义:大概来自法国缴税政策。在第一季第四集一开始,女演员由于逾期缴税被要求补交dix pour cent。在第六集 Andréa说,经纪人会拿演员收入的百分之十,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被称为“秃鹫”。 Gabriel 长得像伊朗人,真心爱护演员。做事莽撞但善良,是个不会落井下石的忠实的朋友。阻止 Cécile做脂肪填充,安慰 Andréa,同时也有自己的脾气,冲助理大声发飙。履行诺言去看有着演员梦的前台Sofia 的演出,被她的热爱和天分打动,主动提出当她的经纪人。 Mathias很有手腕,虚以委蛇使得制片人同意 Cécile继续出演,用假照片说服她去做面部填充。Samuel 度假吃掉黄蜂致命去世后, Mathias想要取代他的地位,并且半强迫地使他们四个共同出资购买股份,甚至有人出售唯一的单身公寓、卖掉人寿保险。化解窘境难题,让母女二人共同出演。出轨,更加偏爱情妇一家。醉酒让他变得没有那么讨人厌,终于和其他同事一起闲聊嬉笑。 Andréa,同性恋女强人,工作狂女魔头,对电影有真正的热爱,行事风格雷厉风行,有时候会冲动和没有人情味。说服作者让两个死对头老年女演员出演本来是老年夫妇设定的电影。公司的审计官竟然成了她的真爱,这是她的劫数。 Camille能很快的融入新环境,天真但真诚。 一双清澈但仿佛什么都知道的大眼睛让人印象深刻。 在第一季的最后,一行人喝完威士忌?后一起走在午夜的巴黎街道上,令人感到暖意融融。后一起走在午夜的巴黎街道上,令人感到暖意融融. Mathias 和 Camille 拼车回家, Gabriel和 Sofia路边拥吻, Arlette和 Andréa决定去看一场电影,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使自己高兴,再给些小费让门卫放爱宠进去。 至少还有电影,幸好还有电影。

  4. ASK里所有人物的形象都有自己明显的特质,因此这部剧也就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观景台,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去关注剧里面不同的人物。看到最后,我最关注也是最喜欢的,是Noémie。

    Noémie在最开始的几集里,给我的印象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办公室的小助理,喜欢工作时间八卦,情绪不稳定,资质平平。讲真,一开始我不仅不关心她,甚至有点讨厌她的婆婆妈妈和歇斯底里。当她和自己的老板Mathias睡了以后,我对她在不喜欢的基础上,多了一点可怜,觉得她是个平庸而又稀里糊涂的人,她和Mathias在社会地位、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上,都相差太远了,她注定仅仅是Mathias的一个发泄工具,最终会成为炮灰,我甚至觉得Mathias自己也这么想。前面几季有两个关于她的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个场景是Mathias因为寂寞突然到访Noémie的家,发现Noémie小公寓中脏乱不堪,我相信他感觉到了Noémie和自己家里那个优雅整洁的妻子的巨大差距,也感觉到了自己因为精虫上脑而饥不择食的狼狈,旋即就起身准备离开,直到Noémie匆忙将他留住,他才半推半就,终究约完了一场可有可无的炮。第二个场景是当她得知Mathias与妻子和好如初,又主观臆测Mathias想让她离职后,主动请辞的她孤苦伶仃地在大街上游荡。那个时候我鄙夷她的蠢笨和自作自受,可怜她的孤独无助。

    后来,对Noémie的改观出现在Mathias发动公司政变失败,众叛亲离,被迫出走的时候。彼时的Noémie依然是个不清醒的,不会为自己盘算的,只想着追随Mathias的人。她在办公室收拾文件准备和Mathias一起离开,Hervé对她说Mathias走了并不意味着她也必须走,但显然她不这样想,因为她要的并不是一份工作,不是精打细算的利益,她要的是一直追随她崇拜的人,她傻到一大把年纪了还会为了追求内心渴望而抛下现实利益,他傻到不管多少人抛弃 Mathias,不管Mathias多么不得人心,她都不计成本待在Mathias身边,哪怕这个人有缺陷,哪怕她自己也可能被出卖和抛弃。这突然让我感受到Noémie那个本来庸俗蠢笨的表面下,纯粹、勇敢和执着的心,她可能没有身边其他人那么出众的能力,那么从容优雅的气质,但她比任何所谓的成熟的人都多一份难能可贵的童真。她最后提着挎包跑到广场上和Mathias会和,高兴地说“我们会好起来”的时候,我对她开始变得有些怜爱。再后来Mathias成为了制片人,在一次收获颇丰的颁奖典礼后,两人走在夜幕下的河畔,Noémie撒着娇说不希望Mathias去参加酒局,希望他和自己待在一起,然后说着说着就脱光衣服在空无一人的河畔街道上跑起来让Mathias来追自己,我觉得她不仅童真,她还自由,她没有别人那么多的顾虑和枷锁,“头脑简单”如她,也正好可以很简单地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生活。

    此后的Noémie,因为自己当初朴实的坚持与追求,从一个注定的炮灰反而自然而然地变成了Mathias生活和工作中的伙伴。Mathias照样老谋深算,Noémie照样天真执着,面对一些插曲似的背叛和坎坷,情绪化的她当然是要发泄情绪的,但本质善良简单的她却从不选择记谁的仇。我发现她在一开始的时候让我不喜欢的那些小毛病从没变过,但不一样的是当我看到她质朴敦厚的底色以后,竟然觉得她那些婆婆妈妈也没有让我那么讨厌了。Noémie显然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人,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分,再加上日常工作中的耳濡目染,她也能对制片给出很好的看法了,于是,让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发生了,Mathias在因为身体原因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选择了Noémie来当制片人,并告诉她她已经有了作为一个成功制片人所有的能力与品质。回头来看,Noémie再也不是一个一切保障都没有的潜在炮灰了,相反,在整部剧结束的时候,她拥有了几乎一切:她守在自己崇拜的人的身边,那个和她社会地位悬殊的人;她拥有了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那个一般小助理不会有的机会。突然间我觉得,一个笨的人,靠着笨办法,虽然不曾计较过得失,但是竟然在浮浮沉沉过后,收获了美好。

    后来我在想为什么是Noémie中间杀出来让我如此关注和喜爱,我觉得大概是她这样的人物带给了我安全感,告诉我哪怕笨一点也没关系,哪怕有缺陷也没关系,哪怕没有计较过得失也没关系,你尽管真诚而投入地去生活,去想你所想,爱你所爱,不需要患得患失。到最后,你还是会被人接纳,还是会得偿所愿,还是会收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