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九 Nine(2009)

九 Nine(2009)

又名: 华丽年代 / 华丽后台 / 大导演和他的七个女人 / 九岁

导演: 罗伯·马歇尔

编剧: 迈克尔·托尔金 安东尼·明格拉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玛丽昂·歌迪亚 佩内洛普·克鲁兹 朱迪·丹奇 妮可·基德曼 凯特·哈德森 索菲娅·罗兰 斯泰西·弗格森

类型: 剧情 爱情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意大利

上映日期: 2009-12-25(美国)

片长: 118 分钟 IMDb: tt0875034 豆瓣评分:6.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据说,《九》票房惨败之后,妮可把跟了自己15年的经纪人给炒了,转投了茱莉的经纪人。跟了15年啊,这一炒,其惨烈程度肯定不下于当年《香草的天空》之后的那对好莱坞情侣的分道扬镳。不过既然狠得下心,妮可肯定也有自己的理由,最直截了当的猜测就是做票房毒药做的太辛苦。每次满怀希望搞一轮宣传,又上奥普拉又上深夜秀,最后还是跟前一部一样,作为妮可的粉丝,我都开始替她信命了。莫非有妮可就不行?人家在这部戏里顶多上了十几分钟,这事儿跟她没关系吧。是,我们都在嘴上这么为她辩驳,心里止不住就开始想,你票房毒药当惯了,起码得负点责任。从表面上看,妮可的婚姻跟事业基本犯冲,不过这只是个现象,她沉醉婚姻的时候,没太理会事业,沉醉事业的时候,也可以忘掉曾经的阿汤,告诉自己,有高跟鞋穿,我就满足了。

    《九》在奥普拉秀搞宣传的时候,妮可略带羞涩但满脸幸福地称,自己与现任丈夫基斯•厄本几天见不了面就会抓狂,必须时刻在一起。基斯开巡演的时候,自己就跟着,不拍电影。奥普拉问,那你拍电影的时候呢,是不是你老公也不做巡演,跟你在一起。妮可说,只有我不拍电影这事儿,没有他不做巡演这事儿。听得粉丝好伤心。但妮可就是这样,以前只要拍电影都拍夫妻档电影,拍那部没有阿汤的电影《不惜一切》也是看中它时间短,只花了7个星期。(在这里插播一段八卦,《不惜一切》的剧作者是乔伊斯•梅纳德,就是在少女时代曾经做过塞林格情人的那位才女)。虽然妮可自己说拍得不太专心,但她偏偏是凭这个赢得叫好声一片,看来离开阿汤就有好运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哪怕只是离开7个星期。

    在这之后,离开阿汤就得奥斯卡的邪乎预言,更是屡屡应验。这几年,好莱坞名利场几乎都成了个风水场,只要是帅哥(比如说约翰尼•戴普和阿汤哥本人),就得不了奥斯卡,只要是阿汤哥的前妻或前女友,就能得奥斯卡,只要是妮可,电影就卖不了座……阿汤妮可拍的最后一部电影,库布里克大师的《大开眼戒》似乎也在为他俩算命,故事中两人出现了婚姻危机,拍完之后两人居然真的分开了,有时候电影真的很诡异,简直是媒婆专业户,于是也拆散了一对对夫妻。之后,妮可演了《小岛惊魂》,我觉得这是跟她本人的气质最像的一部电影,冷冷的,故事场景很小,你可以专注于她的细腻表演。之后《红磨坊》,妮可终于憋不住,好好了从嗓子到四肢都爽了一把,又唱又跳,最终尝到金球的甜头。《时时刻刻》更是不得了,谁也没料到,伍尔芙还可以这般冷艳,她的思考,她最后的选择,以及女权本身,都有了某种坚韧和动人之美。但自从77届奥斯卡上出现了基斯•厄本之后,妮可的表演似乎开始趋于机械化,而且大步大步地朝票房毒药称号迈进。号称《乱世佳人》再现的澳洲风光尽收眼底的《澳大利亚》救不了她,《八部半》再现的各国大牌美女明星尽收眼底的《九》也救不了她,妮可•基德曼,生龙活虎的票房抗体啊。

    在《九》里,妮可的造型似女神,令人惊叹,可惜发挥空间太小了,歌也没唱过瘾,很想听她再像唱“Sparkling Diamonds”那样再飙一嗓子,结果,大牌太多,大才被迫小用,向左转转向右转转然后在温泉旁边卸个甲就算完事,好不遗憾。比起妮可在《红磨坊》,甚至与罗比•威廉姆斯唱“Something Stupid”的时候,妮可的声音更低沉,也更显成熟稳重,是另一种味道,可惜正听得入味就没了,留下一声“wrong girl”,心里一阵落寞,就像坐在一旁的丹尼尔•戴•刘易斯。


    既然说到妮可前夫,当然就要提到著名的小三扮演者佩内洛普•克鲁兹了。像佩内洛普这样性感奔放,来自斗牛国家,13岁就能把《捆着我,绑着我》看的津津有味的演员,这样香艳的小三角色真是非她莫属。这恐怕是最符合她气质的一部电影了,那颇具挑逗性的唱段配上那一片粉红,经她一演绎,一丝不脱胜似一丝不挂,后来出现的那两条麻绳更是及时营造SM氛围,给电话那边的刘易斯加足马力,休想找到拒绝的理由。话说佩内洛普的这台上几分钟还真的少不了台下几年的功力——噢,不对,是几年前的功力。你永远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你知道,噢,她跟他分了,她跟他在一起了,可是现在,可是,她跟她又在一起演戏。你想问问为什么,是俺们心胸太狭窄,无法理解人家的敞亮么?是现在他既不是她的,也不是她的了,各花也都有主了,所以往事就如烟一回么?不管怎么猜,都是小八卦小粉丝们自己的意淫,后来,西班牙人找了老乡,澳大利亚人找了半个老乡,在一旁看戏的法国人也找了老乡,刺激够了,找找回家的感觉了。

    不得不说,佩内洛普的这段是整部电影中最“纯”的一段,过足了瘾,不留遗憾。佩内洛普也发挥到了极致,下了猛料,名正言顺地得了奥斯卡提名,恐怕投票的人个个都受不住这种诱惑。去年的《午夜巴塞罗那》,佩内洛普跟老伍迪玩,效果佳,基本上站那就让人啧啧赞叹,幽默狂野,这就是西班牙啊。我总感觉西班牙演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国演员各有各的不同,澳大利亚有娜奥米•沃茨这样的性感伊人,也有凯特•布兰切特这样的气质女王,法国有玛丽昂•歌迪亚、苏菲•玛索和朱丽叶•比诺什,三个人美的路数都不带重样儿的,但西班牙演员却像来自同一个妈。

    祝佩内洛普奥斯卡好运,兼祝她明年三连庄。


    我整部戏里最爱的,就是玛丽昂•歌迪亚,她也是我最最喜欢的演员。如果说佩内洛普擅长演小三,那歌迪亚就是演夫人专业户,而且是善良、有人格的夫人。《大鱼》里,她虽然露面不多(真是急死我了),而且看上去貌似是来充数的,但她的出现却是全剧最美的一景,那边讲的五光十色的好玩故事,这边则是由歌迪亚搭起来的晚年老爸和成年儿子逐渐接近的温馨桥梁,你一边看着尤恩奇遇记,一边歌迪亚让你逐渐舒缓心情,平息下来,回到现实。《两小无猜》令人难忘,不过《玫瑰人生》才真正是展现歌迪亚魅力,区别于其它演员的绝对经典。扮演埃迪特•琵雅夫的百分百神似度不仅让人惊呼,天,这才叫专业演员啊。在《九》里,歌迪亚的歌声也是我百听不厌的,“My Husband Makes Movies”的内敛、怨恨、自怜,还有她靠着扶梯的那个泪光闪闪的望夫表情,天,这就叫影后啊。“Take It All”终于爆发,劲头十足,可以改名叫《娇妻终于站起来》,这两首歌,其实都是一代自我牺牲的家庭主妇赤裸裸的内心写照啊。“Take It All”获奥斯卡提名了,这意味着歌迪亚可能会在奥斯卡上献唱(想想就激动),我从提名那天就开始翘首企盼了。

    (插播一条噩耗:据楼下同学报道,歌唱环节取消了。不就是因为最佳影片改成十个提名了,把歌唱环节给挤掉了么,我伤心啊伤心啊……)

    推荐一下,玛丽昂•歌迪亚曾经唱过埃迪特•琵雅夫的“Milord”,真是有小云雀的神韵。说英语时候的她稍微有些拘谨,但是站在法语舞台上,她又回归最最自然的状态,那是她最美丽的时刻。


    常言道,说朱迪•丹奇演技不好的,都是脑子有问题。不知道为啥,我看着她总感觉害怕,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她。喜欢看她在《丑闻笔记》,喜欢看她在《浓情巧克力》,她都不怎么笑,搞得我心里一惊一乍的。但是“Folies Bergère”中的她却突然亲切起来,像奶奶。哈哈。


    同样老资格的索菲亚•罗兰以慈母身份出现,很靠谱。在我心中她一直就是那样的,格维斯说一见茱莉马上就想起妈,其实,索菲亚•罗兰才真正的妈妈形象,而且是人人通吃。小到圭多小时候,大到——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拍《美丽人生》的罗伯托•贝尼尼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时候当场发飙,攀上椅背,底下斯皮尔伯格扶着他,然后贝尼尼跳了下来,冲上领奖台,一蹦一蹦地跳到索菲亚•罗兰身边,那就像儿子与母亲团聚啊。

    索菲亚•罗兰已在古稀之年,仍然风韵不减,十年前就已获得终身成就奖,现在还跟这些小年轻们一起一展歌喉,哎,年老真好。


    最入戏的丹尼尔•戴•刘易斯还特意练就一把意式英语,再次证明了其敬业度。《我的左脚》的时候他正风华正茂,其实还是帅小伙,那时很纳闷完全有实力成为偶像派的他为什么要献身演这样的角色,后来真是发现自己浅薄了,好莱坞演员,即使是偶像派也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帅出来的。


    哦,天哪,原来我已经说那么多了。菲姬能胖成这样,真不容易,据说她在剧组一直负责吃,“Be Italian”无疑是全剧最余音绕梁的曲子,当然还有听了让人跟着一起开心的凯特•哈德森的那首“Cinema Italiano”,她跟她妈妈真是一对双胞胎。

    这片子我等了大半年,当初看到这阵容让我很震惊,因为这些人我几乎都喜欢过,那时都有点不相信,这些人能一起拍戏,而且拍费里尼,而且是《芝加哥》的导演拍,这不是比阿凡达还阿凡达么?我曾经盯着预告片暗暗许愿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电影院看《九》,结果梦想破灭,我看的这个是rayfile下来的,大陆上映无望了。去年有两部期待在大荧幕看的电影都不上,《公众之敌》和《九》,今年再许愿两部。

    貌似影院出来的人都说,真烂,费里尼是这样拍的么,这就是《芝加哥》的导演拍的么?可我看了《九》之后,觉得它跟费里尼无关,重拍总是不讨好的,对这一幅现成的作品将轮廓描清,涂涂擦擦,其实擦到最后,就已经不叫重拍了。所以,没看过《八部半》的人有福了,就像你老记住自己前妻的好,娶了个新老婆又觉得内涵不足,美艳有余,不过是一幅前妻的白描,岂不痛苦?再说,前妻从来不认小三,费里尼未必喜欢马歇尔,所以把两人撺掇在一起,未必是好事。

    那么,芝加哥呢?同理。那时的马歇尔跟现在的马歇尔未必是同一个人,赫拉克利特说,什么未必,压根就不是同一个人。所以,这是新的马歇尔,拍了一出香艳大片,华丽丽,还凑合吧。

    我这么说,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安慰自己心中的遗憾。算了,说几首我最喜欢的歌吧:

    1,Take It All - Marion Cotillard
    2,Unusual Way - Nicole Kidman
    3,Folies Bergère - Judi Dench
    4,My Husband Makes Movies - Marion Cotillard
  2. 写在前面,本来想给三星半

    但是看在这么多牛B演员的份上,就四星吧.....(几天前重看一次带字幕的,忍不住拿走一颗星...三星吧)
    ——————————————————————

    开始关注这部电影几近一年的光景
    刚开始一切都没有眉目,鄙人只能苦苦对着少量流放出来的剧照YY
    这样一个阵容的电影,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有致命吸引的
    我还清楚记得第一个预告片发布出来时我的激动
    歌曲的节奏和画面的剪辑每一帧都巧妙而精准的结合在一起
    如果不是因为我比较鄙视穿越,我早就去给它打上五颗星了
    出于沉着,我一再苦等,影片的上映时间也是延迟并且很操蛋的小范围公映
    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苦等,我终于有幸看到这部电影的庐山真面目

    首先,意大利式的发音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得我很崩溃
    几度在电影院想要睡着


    Rob Marshall的《Chicago》算是本片除了演员阵容以外最吸引人的因素了
    我也是坚信,同是歌舞片,同样的导演,自然震撼程度不会逊色
    但是,我忽视了导演还有颇为雷人的《艺伎回忆录》
    我也完全忽略了《Chicago》的成功其实很大一部分功劳都要归功于舞台剧本身强大的气场以及功底的累计
    基于对于这一切的忽视,导致我对于这部电影还是小失望大于惊喜的

    首先,与《Chicago》一样,《Nine》同样源自改编
    首先有歌舞剧作为脚本,其次是源自意大利导演Federico Fellini的8½
    作为改编自这样一部伟大的电影,必须说导演还是勇气可嘉的
    影片开场第五分钟,所有女性演员齐齐出场,片头一场盛大而优雅的歌舞场面让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如果说年度最佳片头我必须选这部电影了!当时我心里就暗暗想,导演真是果断而大胆啊,才一开始就把所有大腕都扔出来了,而且配合的如此之精湛而完美,我几乎流下眼泪。可是事实证明这也就是全片最完美的地方了,再没一个场面可以如此让人激动了。换句话来说,这一段全部被剪进了预告片,除去预告片的,几是平庸。

    故事几乎是叙述的比较完整,而且比较能留住观众
    但是作为一部歌舞片的前提是,这还是一部电影
    而最为一部电影,《nine》的叙事就显得较为片段化
    许多拼凑比较零散,出去歌舞的戏份节奏性不够强
    以至于每当有歌舞场面就让人精神抖擞,其他叙事场面有些零碎

    对于演员的表演,这还是无可挑剔的
    Daniel Day-Lewis 还是那个演技之神,两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不是白拿的,虽然他在这部戏的情感上表现出自己是个改过自新的男银,但是基于他有抛妻弃子的前科,我总觉得这也算是本色演出。虽然他为这部电影改变了口音,但是这已经不是新鲜事,这样的"壮举"早在《血色降至》中他就有很华丽的尝试。但是比较失望的是这次的表演没有什么惊人的突破,比较像和老马合作的那部《纯真年代》,不温不火。不会像看完《血色降至》或者《我的左脚》一样让人被其精湛的演技所惊声尖叫,小有失望.......

    Marion Cotillard的一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奠定了她加盟的基础,作为导演的妻子,她的表演算是很惊艳,几乎分为三个层次,一开始是几近绝望,对于自己的丈夫与情妇纠缠不清的局面,她用一种几近麻痹的隐忍去诠释。第二个阶段发生在试镜会后,她的一句,Thank you,thanks for you to let me know I‘m not special.成为全片爆发的起点,这一段的歌舞爆发力十足,最后一个几近露点的画面也透视了法国女星的戏路之宽广。第三个阶段是时过境迁,面对自己丈夫重新的出发而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在最后一个镜头,属于男主角生命里所有女人都用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出现,唯独Marion Cotillard是以平凡人的姿态出境,这也预示了她第一女主角的身份,以及希望的预兆。一句话,Marion Cotillard的演技无可挑剔,年轻的法国影后前途无量。也许是对于她非常狂热的偏爱,我觉得她是全片最出色的一名女星,她的隐忍她的微笑都是全剧的闪光点。


    Penélope Cruz其实没什么戏份,相对于原著的情妇,她多了一分楚楚可怜的气质,以至于让人一时之间难以责怪她,而只能默默的感叹这只是正常男人犯的一个可以原谅的过错。这一段的歌舞是全片最为火辣的,Penélope Cruz表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一个充满自信,以及胜利者的情妇形象。但是对比于《Vicky Cristina Barcelona》里的表演,Penélope 说是演技经验倒也不至于,只能说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作为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之后的第一部戏,显得稍微稚嫩。这次的表演不如今年一部《破碎的拥抱》有爆发力,当然相对于此,和自己的老搭档Pedro Almodóvar合作可能更加自在且易发挥。

    说到Judi Dench,其实和Daniel Day-Lewis是一样的,演技精湛,无可挑剔。但是由于戏份有限,无法狠狠的发挥。只是女伯爵的气场异常强大,尽管已经风华不在,但每次出场都能压住戏,算是视觉盛宴。可惜的是看到最后我还是对她的戏份印象不深,很难记住


    Nicole Kidman,票房毒药是她,但凭她一己之力毁掉这部电影是很难的,那是她积攒多少年人品都办不到的。但是她也是戏份颇少,而且她的演出诠释的除了漂亮就是漂亮,所以她只要站在那美美的当一个缪斯就够了,这个角色其实换了哪个漂亮人都能演。经历了《Moulin Rouge》惊艳的献唱后,我着实被她的演唱所折服过一阵子,觉得她的演唱算是很有内涵的(虽然不及伊万)。本以为导演会给她多安排点歌弥补一下她演技的不足,但是不晓得为啥,她的歌曲本分很平淡的过度,几乎毫无记忆点可言,实属杯具。到最后唯一演出的恐怕就是她那点漂亮了。

    从《新娘大作战》里原地复活的Kate Hudson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作为全戏时尚感最强的一段歌舞,她算是功德圆满。其中与Daniel Day-Lewis 调情的一段很自然出众,情绪表情都很到位,是个男人都会忽忽悠悠的过去了。但碍于只是个小配角,消失的比较突然,但还是贡献了最出色的歌舞之一。

    当初听说意大利国宝Sophia Loren的加盟我其实很激动
    但是看完了以后说老实话,这真的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去演的角色,
    而且Sophia 阿姨也完全没啥发挥,基于她的年纪,歌舞对她来说实在困难,所以一切简单为主,这就造就了一段大材小用的演出,实在可惜。不晓得为何导演要大力邀请Sophia阿姨出山又不加以重任,难道只是想要这部电影有一个纯粹的意大利人?

    Stacy Ferguson算是我觉得除了Marion Cotillard最惊艳的表演,作为专业的歌手,她的那一段表演堪称完美,一切由童年,回忆以及躁动串联在一起。当初我也是被预告片里她这首歌强大的气场吸引。这一段歌舞的编排完全达到了《Chicago》时的经典,每一个动作都敲击在心头上,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时之间被气场所震撼,完全投入其中无法自拔。


    看完《Nine》后我只有那么几个想法
    首先,搞艺术的男银还是不要找来当老公的,不然很容易杯具,因为不是他想来乱的,而是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多少潜规则追着他跑。
    第二,尽管能挑出不少缺点,这还算是一部演技爆发的影片。
    第三,我要重新审视一下今年我期待的其他电影了,我经不起下一轮失望了。
    最后,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别为了戏剧性而制造冲突。毕竟这是真生活,没办法喊cut重新来过。

    ————————————————————————————————————
    8年了....我又回来看了这篇影评,有好几个我想推翻的

    (1)《艺伎回忆录》并不雷人,是我当年还不成熟。
    (2)世界诱惑太多以及潜规则追着男人跑,也不是他出轨的借口。
    (3)Daniel Day-Lewis要息影了;Marion Cotillard依然美丽,这些年依然在好莱坞与法国文艺片界游走,与她“两小无猜”的老公生了二胎,真是粉对了CP,情人节年年都过;Nicole Kidman终于拜托了票房毒药的恶名,一连几部电视剧与电影的演出让她彻底爆了,重新爆红,也让人感叹女神真是吃防腐剂长大的,怎么就是不老呢;Penélope Cruz婚后消失了几年,今年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配角,也很让人唏嘘....8年一晃而过,这八年来,好电影坏电影,都层出不穷,但像《Nine》这样的阵容,也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3. 这片名一看,宇宙人都知道跟一部叫做《八部半》的电影沾亲带故——即使对方很有可能不想认这个亲戚,所以我就省下了去看剧情简介的工夫,只是听闻是《芝加哥》的导演弄的歌舞片,反正冲这几位美女也是要看的。

    不过呢也就是因为cast过于华丽,所以我对它的期望抱得不大——这就好比一部动画的CV里出现森川智之,石田彰,子安武人,绿川光,神谷浩史,平川大辅,樱井孝宏,福山润,杉田智和,三木真一郎,中井和哉,千叶进步,铃村建一,谷山纪彰,雪野五月,钉宫理惠,高桥美佳子,折笠爱这一系列的名字的话~~~那只有两种可能,一:这部是银他妈,二:这部将在三话内崩坏。而银他妈本身就是个崩坏的产物,所以总而言之就是如果cast过于的闪亮到连酱油君都是Sohpia Loren这种殿堂级女神的话,那其他的地方就一定会崩坏。

    带着纯粹为了看美女的心情入场,看到后来我乐了——因为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居然是我以前讲过的。

    我小时候很反感大人送我《莎士比亚全集》之类的爬虫杀手,连带anti占掉我书柜太多地方的莎翁,因为我根本不懂有哪种一眼瞬间值得抛爹弃妈寻死觅活的。基本上看书重要的不是看“过”什么,而是看“到”了什么,所有人看到的只能是我们业已多少理解一点的东西。只有经历过“时间暂停”那一招的才能看到“一见钟情”,只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才能看到“悔不当初”,只有在梦里不断见到相同的脸才能看到“逝如斯夫”,如果本身不曾经历过,那些词语都只是脑中的想像自己的生造,有时候跟现实差得很远。这就叫“看到什么吃什么”,好比我深爱的O'hara小姐也会被某些人轻蔑地叫做“小三”,因为伊拉都是些幸运的伢儿。

    这是电影比书好的地方。因为电影有画面,有音乐,有男男女女的演员又哭又笑的,把他们用人生经历得来的感悟贡献出来融入人物情节里来帮你想像,帮你接近现实。就好比《廊桥遗梦》,看书的话即将新婚的人看到的是出轨的中年男女——男小三女小三,我妈那一代的人看到的是情感在人生责任前面的无奈与杯具,我当时一介小屁孩,就根本不理解这种站几个晚上拍拍屁股走的事情有什么好那么怀念那么伤感的。但是看电影的就不一样了,尽管我还是小屁孩,但Meryl Streep拨拨头发然后在裙子上擦擦手,Clint Eastwood在餐桌的另一边定定地望着,我也知道这两个人——大人管他们当时的情况叫做“相爱”。

    电影是这样一个如同某些人说弗洛伊德理论所提供的“虚假记忆”一样混和了别人的和自己的记忆,梦境与现实,真相和谎言的地方。这是它美好的地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以为我喜欢“有才华”的男生,但实际上我对男生的智商从来没有要求,只求他们够沉默而且够执着——这种人比较会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尽管社会主流似乎认定女生好像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似的喜欢被骗喜欢被虐,但身为M我却不喜欢嘴巴太甜的人,甜言蜜语跟花言巧语是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听到一些太离谱的话会让我觉得被当成傻瓜。

    而男生的确好像比较喜欢傻瓜。很早的时候,就有人预言我会变成剩女——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剩女”这个词。我们拿自己40岁的人生来打赌。伊告诉我说男生的剧本里给女生安排了以下角色:
    妈妈,这是男生对女人的第一印象。在她的怀抱里寻求温暖、保护和依靠。也从反抗和叛逃中得到力量感,得到长大的喜悦。但是最终,仍然是会回去的。她势必优雅、美丽、聪明而且强大。
    妻子,这是一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也即是值得骗的角色,愿意为一个人说一辈子有技术含量的谎也是件很累人的事。她要承担他儿子的母亲,和他母亲的替代品的双重角色,所以是个双重的母亲。要美丽,纯洁,肯牺牲,能忍耐,舍得一切。因为母亲的爱是绝对的,不求回报的,总是在家等着游子归来的,所以妻子也要没有自我,宽容大量,耐心地等着浪子回头。
    情人,满足所有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人类欲望的任务就放在这个角色身上了。那些欲望之所以被压抑是因为它不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观的要求,既然如此,那这个角色与妻子相反,是完全不被尊重的,也不值得被骗——这不是说她能听到真话,只是对她说的谎要更少点技术含量,更不持久而已。选角的唯一要求是性感——“性感”跟“美丽”不是同一个意思,前者是指吃起来很好,后者是指看起来很好。
    最后,初恋/女神。这两个角色有时候会合一。这是一个承载着理想的角色,是以,是得不到的。至于她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完全取决于幻想者对女性有怎样的理想。艺术家,或者自认为有过人才华的人,似乎会比较容易肖想一个在智力、才情、个性上都非同一般的征服对象。她们有的时候会被某些人称为“我的muse”。
    然后,我被问道会想要挑哪一个角色来演。我立刻回答说——如果是这样,那我要演男主角。
    从那个时候起,我确信自己是个攻。并且跟一个受打了非常可笑的赌。

    回到电影的部分,其实用歌舞来分开真实和想象,又用剪辑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idea,我相信——我认识——有人分不清“理想中的爱”与“真正的爱”,毕竟“爱”不是那么简单的词,它不仅只有“爱情”这一味,也不受社会道德甚至个人头脑的控制,而它有时甚至可以跟欲望截然地分开。作为一个资深宅女,当然我相信一切美好的创作都来自于“有爱”,是以看到有人同样抱如是想,还引用(众:喂喂,动词用错了吧!)我讲过的台词,会很开心。Rob Marshall也不是不擅长处理“浮艳”的画面,恰恰相反,他最大的长处似乎就是这个——灯光、场景、那些好像左岸在卖的二手明信片的黑白效果,那些仿佛古早招贴画上的烟雾、羽毛、流苏,尽管浮艳不是我的菜,不过他有自己的style,有自己的taste. Bravo!

    问题在于,问题在于,这人明显是个自恋狂!太自恋的男生无法正确地捕捉到女性的美,因为在他们眼里,异性只是猎物是战利品是军功章,他们只是不懂罢鸟。所以尽管这部片里美女如云,却一个个魅力尽失。我们不如来对比一下François Ozon的《八美图》,同样齐聚了代表法国各时期各风格美女的电影,每一美都风味独特,各花入眼。这一部Nine却绝对不是“九美图”

    担纲“女神”这个角色的Nicole Kidman理应体现的是灵性之美(男主明显当伊是自己灵魂之投射,世上的知己)。当然演员本身有这种程度的美,而且电影开场第一个放给她的镜头就借鉴了那只让我YY良久的mv or广告——Nicole穿着一身薄纱,几乎全裸地跑向镜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当下的反应几乎是跟第一次在louvre见到断臂的Venus是一样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坚信如果说好莱坞有哪个女明星可以出演Venus的话,那将只得有一个人选——尽管Drew Barrymore从外形上更接近。但是,实际上,只有The hours让我重温了初见时的震撼感,而在余下的大部分电影里,这位具备了女神之一切条件的,至少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之一的,女星却始终处在一种“机械娃娃”的状态下。

    由于NK的“很美但是难得有灵魂”之情况由来以久(我不觉得是她演技有问题,毕竟她也有闪光的时候,只是ms绝大部分的作品都处在鬼打墙的状态),就很难讲这是演员本人还是导演的问题。可是Penélope Cruz就一定是导演的问题了。她是属于个人认为“不美,但是很性感”的类型,我觉得是男人都多少肖想过与她春风一度。与NK的冷艳相反,PC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热情和荷尔蒙,Manolete的预告片里她一个模仿斗牛士甩斗篷的动作就魂魄予夺。这种难以抗拒的性吸引自然很适合“情人”这个角色,可是哭哭涕涕要生要死就难免消磨了那种浑然天成如烈马一般的奔放魅力。那段好像什么巧克力/内衣广告似的演出无疑是低级趣味化了Cruz的魅力,这又是毁了一个美女。

    顺便bg一下,我是不知道男生和曾经挖过自己墙角的人再见面会是如何心情。但我就以女生的立场来说,如果对方仍然同自己的ex在一起,自然是有些尴尬。但假如对方也已经同自己的ex分手了,那也就没什么了,也许还能聚在一起讲讲ex的坏话什么的。女人说变心就是真的变心了,过去既然无可留恋无需怀念,那自然也没必要存着芥蒂,既然当初出轨的那个是男人,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至少我个人是这样以为的。所以跟前情敌同台演戏应该也没什么吧。

    Kate Hudson和Sophia Loren是纯粹来打酱油的。

    如果我是导演,要跪下来流着眼泪感谢Marion Cotillard和Fergie。只有这两位,在一众被毁的美女的中间,坚持了自己原来的样貌,拯救了那么难看的歌舞(我必须得说,这部电影里大部分的歌都不好听啊)。MC自从la môme之后我就偏心她偏很大,连带偏心她的现任男友,如果她肯跟我站的话,那我是会毫不犹豫往上扑的~~~她的美不在五官,不在气质,全在于一种“爱”的感觉,无论是哪部电影,哪个角色,只要她出现,都有一种浪漫的怀念的仿佛初恋的甜美感,多么多么动人的女人。而在这样一个完全不解风情的导演手下,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个性的妻子角色上,当Take it all响起的时候,那双眼睛仍然闪亮得如星星一样让人移不开目光,多么多么优秀的演员——不过,我还是觉得她更适合法国电影的自然与自由。尤物啊,Cotillard,你是我心目中的尤物啊。

    Fergie明显的又胖了。不过在这部电影里,在她饰演的角色上,那是将将好的肉感,释放出原始的力量与肉欲。Be Italian从编舞到演唱,大概是除了Take it all之外唯一让人有记忆的一首了,而且我当下还很赏脸地起了鸡皮疙瘩。Fergie大概当这是mv在拍,她的声音配上她的身材,是全剧中唯一衬得起全红+马甲+网袜+吊袜带的女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在想,这个社会如此病态地要求女人减肥应该是疯了,你看看Fergie多诱人~~~

    这不是部糟糕的片子,如果站在男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诉说了很多人的困扰——有关于幻想中的爱和现实中的爱,有关于欲望与爱情,有关于理想中的美与真实的美,有关于愚蠢的客户对自己事业的掣肘(casting那一出里producer坚持要一个明明完全没有演技而且一看就智商很低的女演员很明显是承载了导演本人的怨念的),有关于婚姻与自己脱缰的心。如果站在导演的角度来看,应该也表达了很多人的烦恼——有关于灵感与虚荣,梦境与现实,追求与不得。但这也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演员,好的构想,只是完成的不尽如人意,舞步有些凌乱,歌声有些俗耐,话说得有些表面,而且有太多的吊袜带。
  4. 文/Plum Sykes
     
    【哪个演员不想重新演绎费里尼的传奇经典呢?这里,罗伯•马歇尔的歌舞片《九》大牌云集,炫彩夺目,令人眩晕。时尚圈红人普兰姆•赛克斯(Plum Sykes)对剧组进行了采访。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也担任此次采访的摄影。】
     

    谢伯顿制片厂,伦敦,十二月寒风刺骨的一天。由于寒雾笼罩,这个制片厂似乎变得模糊,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了。一幢幢建筑——道具部,服装部——如今看上去比棚屋华丽不了多少。汽车把送到摄影棚的侧门,一个烦人但友好的公关人员接待了我。
     
    一进去,就像魔术师挥手施了魔法似的,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回到了《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的意大利时代。我的左边,是盒子套盒子的罗马披萨,不过这盒子是空的了;我的右边,是六十年代电影制片厂的重现,一派熙熙攘攘的样子。错综复杂的脚手架上,有铁制的影院楼厅和楼梯井,脚手架就矗立在录音室波浪形墙壁前。谢伯顿制片厂处处都与费里尼《八部半》里的电影城Cinecittà惊人相似,对于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最新的电影,歌舞片《九》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完美,更合适的地方了。费里尼的《八部半》曾激发莫里•耶斯敦的灵感,1982年他将音乐剧《九》搬上了百老汇,而这部电影正是根据这部音乐剧改编的。
     
    在我前面的,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他扮演男主角圭多。他穿着一件四十年代风格的背心,一件白色衬衫和米色裤子。《九》是关于圭多的故事:一个传奇导演无法找到他下一部电影的题材,同时,也对他生命中的诸多女人失去了控制力。丹尼尔•戴-刘易斯坐在一架起重机上,“导演”着一幕戏。
     
    我站在那,看了一阵。我没能用《Vogue》杂志专业记者那个从容范儿去打量他,眼珠子紧紧跟着他转。在演戏的时候,丹尼尔•戴-刘易斯的颧骨同样令人着迷,他的表演非常投入,简直与角色融为一体。突然间有人伸出手轻轻向我示意,让我往左走大概六英尺。“赛克斯小姐,你可以离开丹尼尔的视线吗?”一位剧组成员说。他礼貌地告诉我,丹尼尔是个演技派演员,他工作的时候除了自己剧组的人,不想看见任何人在旁边。我想,如果我也能扮演巨星马尔切洛•马斯特罗亚尼(Marcello Mastroianni)以前扮演过的角色,应该也会这样做的。在百老汇,1982年的圭多扮演者是劳尔•朱力亚(Raúl Juliá ),2003年则是由安东尼奥•巴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扮演。
     
    没关系,能看的还有好多呢——真是大饱眼福啊!在丹尼尔•戴-刘易斯背后,有100名临时演员和24名舞蹈演员在脚手架上,他们的舞步设计精准,他们的服装雪白以至发亮。穿着时髦服饰的舞者在楼梯井上,显出得意洋洋的样子;穿着紧身胸衣的女孩们挑逗般地将自己倚挂在楼厅上;丰腴女子穿着紧身上衣和热裤,急速转动着巨大的鸵鸟毛扇子。这就是《佛利•贝尔杰》(Folies Bergères)这首歌整个壮丽,叹为观止的景象——圭多的幻想世界栩栩如生。
     
    圭多生命中七个主要的女人一个一个地从椽子上的门口出现了,然后,她们偷偷走下楼梯,站在这个布景的周围,神情倦怠。首先,扮演妓女莎拉•姬娜的菲姬(Fergie)(注:黑眼豆豆女主唱)唱起了《戴勒•多恩序曲》(Overture Delle Donne),她穿着一件灰色的紧身上衣,褐色的头发分散开来,她涂着暗色眼影,看上去有一种脏脏的、性感的杂乱感。下一个是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她一直都是那么活泼,穿着一件白色带花边的六十年代超短裙,以及戈戈舞鞋(go-go boots)。这身打扮跟她要扮演的人物形象,《时尚》杂志记者斯蒂芬妮非常匹配。下一个,朱迪•丹奇(Judi Dench),她扮演服装设计师莉莉,穿着黑衣,抽着香烟。然后是俏皮的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扮演圭多的情妇,卡拉,她穿着圆点花样的短裙,看起来像五十年代美女的造型。再然后是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一副魅力十足的姿态,穿着一身无色的,没有肩带的,闪闪发亮的长袍,扮演的是电影明星克劳迪娅,圭多的灵感来源,爱慕对象。最后,保养得极好的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出场,她扮演的是圭多的母亲,她朝楼厅探着身子,向远处的圭多投向严厉而慈爱的目光。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扮演圭多那位长久经受折磨的妻子,并没有出现在这一幕。
     
    “真是一场大牌盛宴(iconfest),”我在我的笔记本上潦草记下。然后,本来我想加上这句很没有想象力的话“阴霾灰暗的信贷危机时期出现了一剂炫彩夺目的音乐解药”,然而这时后面传来的一句小声的“你好啊,写东西的!(Ciao!Plume!)”,我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幸亏读者没有读到我那句话。我转身,看见一个穿着罗洛•皮雅纳(Loro Piana)羊绒毛衣,是瓦伦蒂诺先生和他的伙伴杰卡罗•吉米迪(Giancarlo Giammetti)。
     
    “我们是来看索菲亚的,”吉米迪解释道:“她告诉我,‘这是我出演过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瓦伦蒂诺先生补充道:“她还说,‘这是我出演过的最贵的电影’。”幕后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穿着一件白色衬衣和黑色长裤,他夸张地说道:“朱迪•丹奇跟我说,‘我还要拍《十》和《十一》!’”就在这个时候,佩德多•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和随行人员走过,他们在找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更衣室。我在我的标准拍板纸上草草写下“大牌超负荷了(icon overload)”。
     
    几分钟后,我沿着很陡的梯子爬上一个小舞台,罗伯•马歇尔过去十二个星期都在这呆着。马歇尔穿着黑色牛仔裤和海军蓝运动装,他49岁,相貌英俊——样子非常严肃。他管着四个屏幕和很多台摄像机,高声喊着,向演员们发布指示,演员们则一遍遍地重复他们的戏。这场戏唯一的台词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最后的那声“开始!”
     
    马歇尔的压力并没有让他畏惧不前,他完全沉浸其中。“我生错了年代,”他叹气说道。“我希望我生在米高梅时代,那时候他们每年都会搞出一部又一部的歌舞片。”马歇尔以前是个舞蹈演员和舞蹈指导,他详尽的简历里包括以下这些:曾为山姆•门德斯的副导演,其作品复兴了歌舞表演,赢得四座托尼奖,又导演了《芝加哥》,赢得六座奥斯卡。马歇尔如今处在他最好的状态。“参与歌舞片的一大乐事在于,要彩排两个月。大家就会生活在一起,而这在一般电影是不常见的。”他说。
     
    然而,甚至是一个多次奥斯卡得主,也无法逃避《九》的艺术来源,以及它所带来的期待。费里尼的《八部半》之所以叫《八部半》,从字面看来,意思就是费里尼的第八部半电影。这部电影在1963年上映,由于它对“创造性拖延(creative procrastination)”这个主题有着超现实的绝妙处理方式,它成为了影人们极佳的榜样性作品。对于时尚群体来说,《八部半》就是一个定义的六十年代欧洲时尚潮流的超时髦电影。《八部半》里丰腴的女性都穿着光鲜入时的直筒连衣裙;戴着手套,尽显端庄贤淑;带纱的宽大帽子下面,无暇的眼睛望着外面,一片茫然。《八部半》是冷色调,刻意做出模糊效果的黑白电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让剧中女演员成了当时最性感的明星,其中包括阿努克•艾梅(Anouk Aimée)和克劳黛•卡蒂娜(Claudia Cardinale)。“这部电影不是《八部半》的重拍,”马歇尔慌忙大声说道:“我几百万年也重拍不出那部电影。我永远也无法触碰到费里尼,以及他那永远伟大、天才的杰作。”
     
    休息时间到了。韦恩斯坦陪同我下去,到布景那边与女演员们见面。在等待下一镜的时候,她们就一起聊天。妮可穿着闪闪发亮的长袍,美若天仙,佩内洛普和凯特都变得不那么起眼了。妮可的头发染成了帕洛米诺马的颜色(注:蛋黄或奶油色),非常漂亮,卷曲着,从前额完美地梳到了脑后。她蓝色的眼睛清澈明亮,嘴唇是英国邮筒的那种红色,同时衬托着她洁白的肌肤,尤为出众,她还带着一串萧邦钻石,整个人已达完美境界。我跟她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她六个月前才生下她的宝宝,Sunday Rose。“我的宝宝给了我力量。我不感觉累,”妮可说。在《八部半》里,克劳迪娅的扮演者是克劳黛•卡蒂娜。我忍不住问妮可,你自己作为一个电影明星演一个电影明星,而这个电影明星又曾经被一个意大利电影明星演过,你感觉如何?“不不不,”她坚持道:“我不是在演克劳黛•卡蒂娜。就算我在演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时候,我也没把这个真实的女性考虑在内。”不过,马歇尔说他挑妮可来演这个角色是因为“演出克劳迪娅,必须是一个电影大明星的样子,而妮可在她生命中已经达到这个高度了。”
     
    凯特穿着一件白色的毛线晨衣,一双UGG长靴。“凯特应该上百老汇,”妮可转向凯特说:“她应该是那里的角儿才对。”说到凯特要唱的《意大利影院》(Cinema Italiano)的时候,凯特的眼睛闪现出兴奋的光芒,这首歌是耶斯敦专门为她而写的。“我的童年时代大多都在唱歌跳舞,可就是没机会进行专业尝试。所以当我得到与罗伯工作的机会时,我高兴坏了,简直疯了。”
     
    哈德森跟我说,彩排就像“在夏令营”一样,尽管她又说:“我觉得没有哪个女演员愿意失去与自己孩子们共度时光的机会。但是同时,也没人想停止演戏。”妮可承认:“生了女儿之后,我也没有了工作的欲望,然而这部电影是我回到工作中的唯一诱饵。”
     
    佩内洛普也准备以后少拍点戏了。她说,她总是要演备受折磨的女性,所以就得花费越来越多的能量来演好这些角色。“幸亏我自己跟我的角色不一样,不然的话我早就死掉了!”她大笑着说:“我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真的从来没停过。我想平衡一下。以后我不会一年拍三四部电影,一部就可以了。”
     
    不过,这些女士们还是充满快乐的。佩内洛普喜欢跟凯特和菲姬在同一个公寓大楼里生活。“我跟凯特吃饭总是吃很长时间,因为她喜欢吃,”她说:“可以维持四个小时呢。不过我们总是锻炼,就不感到内疚了。”然后菲姬很牛地走过来补充道,为了她的角色,她得增肥,所以她不那么卖力工作了,而且“开始吃垃圾食品。所有油炸的我都吃。”
     
    然后我到服装部去,另一栋楼里,服装摆了整整一层。四十年代的女式连衣裙、亮片长袍和珠饰服装在很多个挂架上陈列着,简直看不到头。服装设计师柯林•阿特伍德(Coleen Atwood)曾因《艺伎回忆录》(马歇尔导演)赢得过奥斯卡奖,在《九》中,她也迎接着时装款式的挑战。电影的场景是在六十年代,但是圭多生命中的女性形象要回到二十年代中期,因此,服饰也应该反映各个不同的年代。柯林让临时演员穿上旧式服装,让重要演员显现出年代特色,原因是他们要在其中歌唱、舞蹈。加起来,总共有350套服装,200双鞋。她为妮可基德曼量身定做紧身上衣,把她塑造成一个女神形象。由于六十年代PUCCI钱包上的花样激发了她的灵感,她又为凯特•哈德森做了一件衬衣。“我们给了你们一个重要的潮流时刻,”马歇尔说。甚至那些有时代特色的女式贴身内衣,不论是褶边吊带束腰装还是丝缎蕾丝内衣,都是手工制成的。
     
    在化妆间,我见到了彼得•索斯•金,他是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发型师和化妆师,团队有28个人。墙上贴满了激发灵感六十年代明星的黑白照片,比如说有莫妮卡•维蒂,碧姬•巴铎,茱莉•克里斯蒂。“这些女性看上去天生丽质,”彼得透露,真正的柔美发质(bedroom hair),是头发变卷了之后,不是用梳子,而是用手指也能顺着滑下来。“意大利新浪潮电影的人物造型激发了我的灵感,而索菲亚•罗兰和克劳黛•卡蒂娜就是这一种。”至于化妆,想想假睫毛、眼线笔和湿粉饼吧。“浓黑眼睛,苍白嘴唇是性感非凡的,”马歇尔说:“那个时代崇尚女性之美。”
     
    几分钟之后,韦恩斯坦用专车接我过去。在路上,他告诉我,“我做过100多部电影,但是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电影。为了这部电影,我忙活近五年了,”他说:“当我看到劳尔•朱力亚原版再现时,这就成了我真挚热情的一部分了。”我来到办公室听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佩内洛普表演的《梵蒂冈的呼唤》(A Call from the Vatican),她演唱的时候穿着的是一件白色丝缎,黑色蕾丝的连衫衬裤和渔网状服饰。性感而有趣。凯特•哈德森的戈戈舞让人想起她的母亲,戈尔迪•霍恩(Goldie Hawn),六十年代她曾出演系列喜剧《罗恩马汀搞搞笑》(Rowan & Martin's Laugh-In)。最后,我看见玛丽昂•歌迪亚一边演唱《我的丈夫拍电影》(My Husband Makes Movies),一边表演炫目的时尚脱衣舞。几个星期之后,当我跟玛丽昂通电话的时候,她用那讨人喜欢的法国口音告诉我:“拍一个美国歌舞片,这一直是我的梦想。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安妮》了(注:《安妮》是1982年约翰•休斯顿的片子,后罗伯•马歇尔在1999年又导演了该片)。我就是怎么都想不到我的梦想真的会实现。”谈到与丹尼尔•戴-刘易斯演对手戏,玛丽昂说:“跟这样一个无比优秀的演员一起工作,事情变得很简单。”因为他总是很入戏,“这给整个剧组带来了能量。他为每个人创造了这份渴望,让大家做到最好。”
     
    五点的时候,我回到布景那边,已经拍摄完工了。录音室里,随处可见拍摄用的工具——巨型风机、双层巴士、一捆捆电缆、婴儿床、灯罩。演员们跑着去拿他们的衣服和提袋。一群面容姣好的临时演员穿着牧师那种白色长衣,互道再见,戏已经拍完,他们看上去有点不过瘾的样子。索菲亚•罗兰独自走向更衣室,穿着演出服饰的她披上了一件宽大的貂皮大衣,暖和了起来。一个跳舞女孩穿上了一件深绿色的雨衣,要回家了。魔法失效了,我不得不面对外面的伦敦寒冷天,鼓起勇气朝雾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