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时候是看着历史正剧长大的,你对后来的这些电视剧“垃圾”自然会不屑一顾。
许久不追剧,就当我以为我不会再在当下看到优秀的国产历史剧时,《于成龙》横空出世。
你当然有一万个理由拒绝这部《于成龙》,你可以批判它是意识形态下的畸形产物,你也可以说它是封建荼毒,因为辫子戏直接将这部《于成龙》拉入黑名单。你也可以阴谋论上身,将一部普通的电视剧上升为政治洗脑工具。你甚至可以因为低劣的历史知识怀疑于成龙这一人物及其品行的真实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是接受并喜欢这部《于成龙》,只需要一个理由——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于成龙》选取了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为官之路进行叙述。首先,题材的选取上是没有问题的。有人说题材太正,《于成龙》本来走的就是一部历史正剧的路子,如果选取的人物、题材不正,那这部剧就不叫《于成龙》了,该叫《于正》。导演、编剧还不需要去寻找于成龙的大量资料,为这部在当今市场上不太可能走红的《于成龙》做功课。要拍一部烂剧实在太简单了。然而导演没有这么做,导演选择了《于成龙》。这意味着他放弃了“抠图”,放弃了“小鲜肉”,放弃了一定的市场,也放弃了一定的受众群体。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能力,能够执导好这部历史正剧,不让它扑街的能力。吴子牛导演功底还是深厚,这部《于成龙》最终没有让人失望。
既然题材没有问题,那么关键的人物塑造存不存在问题?基本不存在。虽然成泰燊在国内的知名度有点尴尬,但他对于成龙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看一个演员好不好,看他演绎的角色。最简单的一点,这个角色是否有血有肉有灵魂,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这个角色就是成功的。看《于成龙》,能够深切感受到于成龙这个清官对底线原则的坚守,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无数次公堂之上的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迸发着于成龙心中坚定的力量。对严惩邢家良后面对家人的纠结与内疚,那场回山西看望岳父长跪不起的戏,泪流面目说话几度哽咽,内心戏十足。对于成龙这一人物“人性”一面的刻画十分到位,他虽“油盐不进”,可内心里毕竟是一个人啊,亲手法办了自己的小舅子,面对亲人内心怎能没有波动。成泰燊的这几场戏,拿捏得非常到位,做到了哀而不伤,既没有损伤到于成龙这一人物固执、清正的人物性格,又将其富有人性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于成龙平常生活清贫节俭,好不容易心情好逛街吃饭,每到一处却先问价格,听后笑着回答“这比家里一文钱的菜粥贵多了”。确实,成泰燊的演绎让“于青菜”多了几分可爱之处。
有一种观点是于成龙这个角色遇到事情都是靠吼,歇斯底里大发雷霆,让观众尴尬之极。我肯定不认同。想必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只看过《于成龙》几个片段,而且恰好是于成龙大发雷霆的片段。回归角色本身,于成龙这个角色吼没吼过?肯定吼过,而且频率不小。但是认真看剧我们不难发现,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从这个人物入手分析,他这个人物就是有点一根筋,固执甚至有点急于求成。这个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于成龙调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一上来就要抓剧中人物“鱼壳”,由此导致捕头雷翠亭被抓,证人车夫和幕僚柳晋阳的死亡。这一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因为于成龙的急于求成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说到底还是人物性格。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归根结底也是人物性格。他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想要帮助老百姓帮助皇上,他慌。于是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极端的观众这个时候就会跳起来“编剧智障!我都想得到,于成龙就想不到!”“于成龙真没脑子!”这个时候看剧的观众思维、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剧中的于成龙身处险境,他要迫切解决民生,他的情绪是激动的。加之人物性格因素,他关键时候大发雷霆很正常。演员靠吼来表达这种情绪也很正常,没有不妥之处。
至于于成龙为什么是这样?说简单一点,历史上对于成龙的评价是“天下第一廉吏”,也就是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清官,仅此而已。他虽然官至大学士、兵部尚书,但他不是一个精于权谋、运筹帷幄的政治家。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于成龙让世人铭记的是他清正廉洁造福百姓,不是拉帮结派宫廷内斗。《于成龙》一剧主要展现的也是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为官仕途而不是宫斗。这也是《于成龙》不同于其他历史正剧的地方。我们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展现得都是宫廷内的斗争,臣子与臣子,皇帝与臣子。这个时候注重的是政治家之间细致入微的斗争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故事的精巧性尤为重要。而《于成龙》一剧放在了官外,他惩恶锄奸走到大学士这一步,不是靠精于权谋政治斗争,而是一身正气。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是天下第一廉吏,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刚直、固执、冲动。他是一个有缺点,而且缺点很明显的人,就像海瑞。所以于成龙关键时刻猛烈情绪的迸发再正常不过,他又不是一个精于权谋、步步为营的政治家。只是清官而已。
这部剧当然也有缺点。我说过了,它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意味着它不完美。
按理说,一部电视剧的配角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于成龙》一剧一些配角的表演只能算过关,观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角色就过去了,不能细究这些角色,不然就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不痛快,也还好是配角,没有让观众每集都盯着他们看。
还有问题是说,该剧杜撰成分太多,与史料不符。这个问题我是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这样说的,他也没有拿出考证资料,只是随口一说。我才疏学浅,对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经历没有深入研究过。无法就电视剧《于成龙》是否符合史料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但我觉得《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做为一个艺术作品,它是对这一人物进行一种艺术加工的呈现,不可能完全符合于史料。但要说完全不符合于史料,这个也不大可能,毕竟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它真实存在,就必须要以该人物的一些真实经历做为电视剧这个艺术作品的一些支撑。而且这部剧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我相信它大部分还是有史实根据的。
《于成龙》被指出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台词不好,过于现代化。我把整部剧看完,感觉还好,台词就是人们平常的对话。可能有人觉得历史剧台词文言文的味道应该重一点,我也觉得能达到这种效果自然最好。但是观众群体毕竟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为了照顾观众,使用现代日常对话,我觉得也没什么,只要不掺杂网络用语就可以了。台词幼稚这一点我没听出来,可能我也比较幼稚吧。
我知道这部剧存在很多缺点。但豆瓣评分上我还是给了满分,一是该剧评分6.6实在是惨不忍睹,打满分希望能拽高一下总体评分。二是,在这样一个市场先行的时代,能看到《于成龙》这么良心的作品,真的很不容易。
有人愿意给找“文替”的演员洗白无数次,也有人愿意带着粉丝滤镜看“抠图”电视剧。 那么给《于成龙》五星,又为什么不可以? 我偏要。
服装造型不错,但人物对话和场景极不协调!看着别扭…看到三个人因为圈地逃难到了于长龙家,于母看到他们后的对话这段,我就无语了!还有于成龙带着村民去抵制圈地时发表的演讲……作为山西人表示:人物造型和当地还算符合,但人物对话有待推敲(也是好多电视剧的老毛病了)之后的就看不下去了,似乎也不如旧版的。小期待了一下,比较失望!也不知道是剧组的实力不行了,还是现在导演的追求不一样了,又或者是我的要求提高了(旧版毕竟是小时候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