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信号 Signs(2008)

信号 Signs(2008)

又名: 没有QQ真麻烦(豆友译名)

导演: 帕特里克·休斯

编剧: 帕特里克·休斯

主演: 尼克·拉塞尔 凯斯蒂·莫拉西

类型: 爱情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 2008-03-10(澳大利亚)

片长: 12分钟 IMDb: tt1377575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人生丧失乐趣,也许活着只为了工作、只为了奔忙,只为了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当财富越来越多时,精神世界却总难免空虚起来。

演员:



影评:

  1. 爱情这回事儿我不太明白,总觉得我喜欢你,你也恰巧对我有意思真是不可思议,拨开全世界60多亿人互相看对眼儿得多不容易,虽然我听过一个理论,每个人都有差不多20000个左右适合自己的,感情嘛,拼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在最早的正确时机出现,就赢了。

    前些天巨红的一句话,宅男废纸宅女费电,可把广大宅们心酸不齿的一面毫不留情揭发的血淋淋,末了还没得还击之力,恨就恨身边没个代替纸和电的温热生物日夜相守。
    这得怪谁去,初恋情人是吴X隆或者周X民,现在喜欢2次元人物到无法自拔,最近一次出远门是去公司,不算上班的话是穿着睡衣顶着大光明连拖鞋都没换就去楼下的便利店买生啤,日子过得干巴巴,却整日幻想着邂逅啊恋爱啊之类闪亮亮的词,得了,有再多的20000人都没那么长久的耐性跟了别人抢占先机,连个渣滓都不剩,你还宅?

    要说这片子真好看,给无数宅子们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想想啊,我光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望外看,对面儿说不定就有个单身优质帅哥美女恰巧瞅见我,一抽风一得瑟一拍即合就给认识了,这得是多么的得来全不费工夫,可惜啊,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太他妈的残酷了,我家窗外是块空地,公司对面儿是个幼稚园。【没有任何批评短片的意思,作为一个标准宅,我可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那一茬】

    自个儿不是罗密欧非相信有朱丽叶生死相随,你也不是祝英台就算长的MAN了点还有梁山伯情深意切十八里相送。醒醒吧,那些告诉你时机还没成熟的人都是善良的骗子,留你一人守着电脑屏幕和小黄瓜,他们却奔向美好的明天先人一步。听着,这世界上也不是所有的妖精都会有孙悟空来降服,不出自己的妖精洞不对唐僧有那么点想法,谁会正眼儿瞧你。

    我怎么起了个那么温情的标题内容却跑开八百里远。感情我是恨铁不成钢啊。

    阿宅,又是一个春天到,楼下的野猫叫的跟没奶喝的婴儿似的,算算这是第几个年头新年愿望是:我想要个男/女朋友,绝不绝望?虽然爱情这玩意儿吧不能操之过急,但至少一个人憋在家里死命想是催生不出来的。

    宅是种态度而不必是种长久的状态。再强烈的信号都该有人接收才有效。

  2. 你拥有一双禁欲主义者的漂亮眼睛。

    这个世界究竟存在多少奇遇或者邂逅,它们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暗暗酝酿,可能某一天你会梦见她的眼神。
    这里我们暂不讨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单说公众期待度。不同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不同的期待值。这类期待大抵上是一种情怀,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发作得歇斯底里。
    常有人问最近有没什么特别的事,我说有啊,实验又失败了,PCR产物跑电泳条带还是不清晰……这回答真的不能怪我,同样的实验操作周而复始,比AV更加单调窘迫,很多AV都是有剧情的。

    坐在实验室里面对着四台PCR仪敲出这段话的时候我有一点悲愤,作为实验室4月份常驻人口,每天从窗口望出去看到的都是一个小型篮球场,由于场地与人数比例严重失衡,二十几号人抢一个篮筐的事时有发生,大家热火朝天兴味盎然,并不会发生某个谁接收到我的电波信号然后抬头回眸与我进行眼神交流这种事呀。

    对于我这种毫无创意可言的人,平淡无奇的生活总让人想要做点什么。记得高中某天的晚自习结束后,在天寒地冻的夜晚我尚且知道逮一个骑单车而过的眉目清秀的路人小男生载我回家,更何况心智和思维已经变成老白菜梆子的现在。有什么在平静的表层下面蛰伏着,呼之欲出。

    在这种状态下,那么恰好地就遇到了。于是在这之后的每一天与她的纸笔交谈成为了生活的轴心。玩笑,鬼脸,井字棋,因为专注于此而发生小事故令她忍俊不禁,无伤大雅的小差错也变得可爱起来,彼此对望的目光像湖水一样深不见底。突然有件事情令自己期待异常,上班时间不再枯燥难熬,甚至每天盼着念着,像是去赴一场令人心动的约。好像有一根弦在心里慢慢绷紧,她的一笔一划都可能带来波动。

    虽然主动的姑娘也很可爱,但若是自己能勇敢一点就好了,这个当口啊总要有一方先迈出一步。犹豫着写下的两行字,斟酌着,翻来覆去地看,早已踏入社会的工薪男子也可能变成毫无经验的青涩少年,思索着这五个单词的尺度是否刚好,时机是否合适。因为害怕被拒而犹豫不决,就像人们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不敢面对失败而裹足不前。已经过了在梦想泥浆里打滚的年纪,于是那些更加纤细的细枝末节不易把握,就不敢轻易去探个究竟,就这样拉扯着暧昧着彼此对望着。

    好容易鼓起勇气却失了交谈的对象,生活好像触碰了某个按钮,以为又将再次陷入无声死循环的时候,她又回来了。借由庆祝升迁而带出那句话,瞪大双眼屏气凝神。原来她也在紧张,也和你一样期待。

    我们以为自己独行,但或许我们并非想像中那么孤独,那么沉默地,在找寻一个出口。生活有时候需要你去发现去创造。
    你看最后还是遇见了,多美好。
    虽然是插曲还是最终章还有待考究,不过啊这就是后话了。
  3. 影片以短促渐响滴滴滴的声音开始,随后瞬间切入一个躺在床上的年轻男人睁开眼睛的画面镜头,以这种声音和画面组成蒙太奇的方式作为短片的开头瞬间吸引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引起了观影者的好奇心,但同时在画面出现的一瞬间观众的疑问也立即得到了解决,原来开头的滴滴声是闹钟铃声。这里有一个细节处理地非常好,开头的闹钟声是以渐响的方式出现的,前面6声音强较小,在第7声的时候声音突然放大,到了第10声画面正式切入,男主顿时睁开眼睛。这样的处理很符合人的心里感知,因为我们在还没睡醒的时候,即使闹钟响我们也是听不到的,只有意识逐渐清醒,我们才能逐渐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不得不赞叹一下导演对细节的完美把握。之后是一系列的短镜头,以线性蒙太奇的方式叙述男主有气无力的起床,一脸疲惫的刮胡子,乘公交车,乘坐电梯……在电梯这个小片段里,有这样一个小细节:男主在电梯上迎面而来了一位美女,但在美女可能也看向他时,他却不好意思地把头低了下去,这就暗示了男主害羞的性格,也为后面打下了铺垫。男主进了办公室之后,导演又用几个很短的镜头片段来表现办公室的情况:冷漠的同事关系,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这里导演对男主打印资料时打印机作了一个特写镜头:纸张机械似地一张张从打印机里出来。导演以这个隐喻蒙太奇来象征男主枯燥的工作生活。之后到了男主的工作休息时间,导演又再次用一个镜头片段来表现男主内向的性格,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的男主看见美女每次都不好意思主动上前打招呼啊!镜头再次回到办公室,导演以封闭式构图的方式将一群人开会议限定在一个小小镜框内,这无形中给画面造成一种压抑感。之后用一组对比蒙太奇再次突出男主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表现出男主内心的苦闷无聊。下班后导演继续用对比蒙太奇手法来强调突出男主单身的一个状态。回到家,是父母的电话留言,父母进城玩的喜悦从电话那端很明显地流露出来,这样的声画对列关系、垂直蒙太奇再次表现男主的孤独生活的枯燥乏味缺乏朋友。这里电话留言的台词也很耐人寻味,电话里的妈妈说,城里太好玩了,这就暗示出男主是来自乡下的,也就为他内向的性格作出了一个解释。同时也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同在城市,我们男主可一点都不开心。男主无聊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仍然是无聊地同昨天一样起床坐车乘电梯上班,不过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影片Signs的意义真正开始。导演用了不少的时间来表现男主远望对面写字楼里女主的过程,长焦镜头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男主依然很害羞,是女主以在纸上写下“Take a photo”主动搭话,到这里我们更能明白之前那些遇到美女却不好意思搭讪的镜头不是白拍的。接下来,两个人通过在纸上写字的方式作了自我介绍表达了很开心认识彼此。男主回到家不再是愁眉苦脸,在冰箱上贴上“Nice To meet U 2”到纸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三天,又再次出现闹钟响起男主睁开眼睛起床的片段,这种重复蒙太奇手法造成了形式上的对应内容上相照应的效果,观众也会感到影片结构更加整齐。(第四天的时候依然运用的这样的处理方法)这时候的背景音乐也发生了变化,之前的背景音乐一直是缓慢沉闷的,这时候就顺应剧情变得轻松明快起来,镜头切换的速率也加快了。接下来在内容上一直出现男女主角用文字进行交流的镜头,突出了Signs的主题,就连开会时男主也偷偷与对面大楼的女主进行文字交流,同时也与之前男主开会时的情形形成了对比。这样一系列短镜头反衬出了男主与美女搭上话有了交流后的前后差异,看来他之前真的是太宅太寂寞了!接下来又是他在打印机旁的镜头,导演仍然对打印出来的东西进行了特写,不同的是这次打印出来的是笑脸,就跟男主此时的心情一样,不再是那些冰冷的僵硬的文件了,再一次形成形式上的照应内容上的对比效果。镜头再次切换到男主的冰箱上,冰箱上的纸条明显变多了。接下来导演特地拍摄了这样的镜头,女主用同样的法式告诉男主,"I HAVE A SECRET","I WINS WATCHING U FIRST",这些镜头仍然从侧面表现了男主性格里的羞涩,因为并不是他先关注的她,而且他们关系的建立主要归于女主先搭得讪。内容上与之前表现男主面对女性胆怯的镜头彼此照应。短片的高潮部分要再一次归功于男主性格里的羞怯:在他犹犹豫豫要不要把“DO U WANT TO MEET”给女主看时,女主转身有事去了。接下来男主还是害羞啊,自己在镜子前模拟各种如何把“DO U WANT TO MEET”展示给女主看。
    第四天,闹钟响起的第一声男主就睁开了眼睛背景音乐突然转为急促的紧张的,暗示出戏剧冲突矛盾的来临。男主匆匆地赶去办公室,急忙把那張"DO U WANT TO MEET"给对面大楼的女主看,却发现她人没了,换成了一个男人在她的位置上,他只能徒然的呐喊了几声,沮丧地回答家中,看着那张"DO U WANT TO MEET"懊悔。
          第五天,同第四天一样,男主的心里依然是焦灼的,他的脸上再次失去了笑容。走进办公室,这时一闪而过和第一天里一个相同的镜头:男主的同事从他面前走过彼此零交流一个招呼都没有,这种重复的手法暗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失落跌回到原点。接下来的内容很有创意,就在男主以为两人失去见面的机会的时候,女主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男主脸上,"I GOT PROMOTION","WE SHOULD CELEBRATE","ABSOLUTELY","DO U WANT TO MEET","THOUGHT YOU'D NEVER ASK",镜头接下来表现地是男主飞快地下楼去见女主,短片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有意思的是就在男主快要开口的时候,女主做了“嘘”的手势,她拿出了那张准备好的嵌在爱心里的"Hi"。SIGNS的符号意义在这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
           短片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将大量的短镜头剪接在一起,形成了紧凑的叙事节奏,并通过背景音乐的转换来推动剧情的发展烘托人物内心深处情绪的同时深化了主题。全片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语言台词,却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对细节的精确处理使得内容上处处照应,达到了完美的叙事效果。SIGNS在本片中主要指语言信号,男女主人公因为地理位置限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能以文字形式交流,但他们在没有彼此联系方式没有MSN的情况下靠着这种简单的方式依然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让人思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即使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真的又能理解彼此吗?我们现在联系方式如此之多,微信,电话,短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传播signs,但是通过这些signs我们真的理解彼此了吗,我们真的听懂了对方的话了吗?这其中真正有意义的signs有多少?我想这是导演所希望引起我们真正思考的。
  4. 必备道具:
    1、你要临着一扇玻璃窗,面积要够大,透明度要够高
    2、窗外要有另一扇窗,且你视力要足够好
    3、另一扇窗后要是位异性——当然,在微小说的熏陶下,现在已进入他他她她随机时代——此条亦可变成:另一扇窗后要是个人
    4、马克笔一支
    5、A4纸N张

    自我评测:
    1、我面前的确是一面大玻璃,面积足够足够大——但但但是磨砂的
    2、玻璃后是会议室,800度的我哪怕戴上显微镜,要想看透磨砂,可能性也是。。。
    3、好吧,假设会议室常年坐着人,而且是一个人——这货不是社长不是社长不是
    4、唯一一次大规模使用马克笔是在搬家时像写通缉令一样把自己名字贴满大小纸箱
    5、常年视单面纸为金子,拿到双面A4简直就直接当金条藏抽屉底了,申领需报部门预算

    结论:
    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