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不伦之恋 Beau-père(1981)

简介:

    对于音乐家雷米(帕特里克·迪瓦尔 Patrick Dewaere 饰)来说,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停滞不前,妻子一成不变的容颜和乏味的婚姻生活也让他几近抓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车祸身亡的消息让雷米感到震惊却又有一丝解脱,而妻子留下的14岁的继女玛丽安(阿里尔·贝西 Ariel Besse 饰)也成为了一个包袱。

演员:



影评:

  1.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性,不如说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与权力平衡才是真正的主题。

    社会定义的女性角色是弱势的,被动的,而电影里的几位女角却是强势的,主动的。男主角 Remy,面孔是一种奶牛样的英俊,犹疑,依赖,优柔寡断,从始至终不能决定到底定位自己为父亲还是情人。从Martina, 到Marian, 到Charlotte, 甚至到Natalie(结尾暗示),因缘际会,命运把一个三十岁的大男孩,交在几位小到四岁(!),大到四十岁的坚定,有主见的女人手里。而Remy 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女人来为他作决定,尽管他还是时不时地要强装男子汉--因为(他觉得)社会要求他这样做。电影的幽默多来自于性别角色与个人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技术上来讲本片接近完美。摄影对色彩,剪接,和布景的精致把握, 使它成为一场视觉的盛宴。Production value 一点也不象是1981年的制作。色彩,特别是在公寓中对明亮的白色的使用,常常令人想起 Godard 的 "Contempt"。主人公先后的两处住所表现出一种随意的颓废的装饰性,似乎要让人停下来感叹“多美的房间!”,以至于已经成为情节发展的障碍。唯一的缺憾是打光。光线太多人工的痕迹,不自然,而从镜头到镜头缺乏有说服力的连贯性。

    电影充满了我所谓的"视觉书签",大家熟悉Kieslowski 的应该很容易辨认。想指出两处我特别觉得有意思的:一是在卧室里,当女孩咄咄逼人的苦追我们的大男孩,镜头内背景上,却显示墙上的posters 都是成熟的性感女人;对比Marian 所称,"我是个14岁的女人",不禁令人失笑。又一个是国内读者可能会错过的一个细节:男主人公在床上读的书封面照片是Carson McCullers, 书很可能是她最有名的作品,"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关于一个青春期的彷徨女孩与一位善良的聋哑人的友谊,暗示Remy对少女的期待---一是“彷徨”,二是“友谊“,所以面对既不彷徨,所要的又远不止友谊的Marian, Remy 不知所措。

  2. 法国电影有深的传统,看法国的电影就像品味一首诗。我至今看过最美的法国电影,一部是高雷塔的《编织的女孩》,一部就是贝里耶的《继父》。女孩子爱上自己的继父,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洛丽塔》,然而《继父》显然要比《洛丽塔》高出许多,因为《继父》讲的是人性,《洛丽塔》讲的是故事。说白了,《洛丽塔》是美国中年男人的亮亮堂堂的梦,梦里充满了疯狂,幻想,摧残和失败。洛丽塔是中年男人心灵的驿站,不是温暖的港湾。男人在她那里可以实现一切幻想中的欲望,但没有一个可靠的保证。当洛丽塔的青春逝去,神话也就不复存在。幻想中的洛丽塔是完美无瑕的小天使,真实的洛丽塔是早熟的问题少女,有着有她年龄不相称的妩媚和风情,喜欢她的男人是个中年的闷骚教授,两个神经质的人碰撞在一起只能互相伤害。最后洛丽塔逃走,男人再见到她时,洛丽塔已经成了一个普通的妇人。生活远远没有这么戏剧性,但生活比我们想像的要残酷许多许多。
    《继父》没有那么多的偶然和巧合,它是在最普通的生活中找出不寻常的关系。一个落魄的音乐家莱米为了钱当了一个风韵犹存的模特的丈夫,相处8年,金钱是维系两个人的纽带,爱情从未出现。影片一开头,模特就死于一场车祸,留下了14岁的女儿玛琳,如何照顾这个女孩成了莱米的心病。他的处理办法就是找到女孩的生父,一个爱喝酒但心眼不坏的男人。生父带走了女孩,莱米陷入了深深的寂寞当中,毕竟他和她相处了8年,一旦离开就像心里突然空了一样,无法接受。然而没有任何预兆地,女孩又回来了,原来她也离不开他。
    莱米和女孩彼此相互依靠,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慢悠悠地,平淡地像杯白开水。唯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缺钱,于是莱米去教钢琴课,玛琳晚上去当临时保姆。似乎安静的生活里并非没有变化,只是他们没有觉察到或者准确地说他们不愿承认。仿佛在平静的湖里轻轻地投入一颗小小的石子,无论动作多么小心,也抹不去湖面的涟漪。玛琳的美丽就是那颗小小的石子,14岁少女的忧伤和芬芳弥漫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到处都是她的气息,这一切早已映在了他的心上。随着玛琳一天天长大,他内心的想法也日渐增多。那些想法就在他心里,一直存在,就像看不见灰尘,而他从来没有去梳理过。因为他还是个单纯的男人,虽然已经快30岁了,实际上是个没长成的孩子,他不能给予玛琳父亲般的关怀,也不能像年轻男孩子那样和她做朋友。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下,玛琳说出了自己的需要:她要莱米把她当作一个女人来认真地爱。自己作为父亲没有成熟,女儿却要求尽快地成长,这是莱米始料不及的事。当然玛琳也还只是个单纯的孩子,这一点从她清澈的双眸中就可以读出,她分不清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她的母亲整日周游于不同的摄影师之间,从来没有给过她真正的母爱,亲生父亲也很少过问她,她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只有继父关心她呵护她,所以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爱继父:和他一起睡觉,像妈妈和他做的那样。所以她躺在莱米的床上不愿离开,如果莱米拒绝她,那就是不爱她的表现。
    莱米被女孩吓住了,他实在摸不着头脑。无论是劝说还是斥责到了玛琳这里都没有用,少女的固执一点一点压垮了他的意志,唯一让他不越轨的就是内心最后的防线——他是一个继父,玛琳是他的女儿。这是最大的理由,也是最可笑的理由,因为他根本就不像一个父亲,玛琳也不像一个女儿。玛琳要求爱没有错,作为一个14岁的孩子她需要有人爱她,可是她错就错在她对于爱的理解:她心目中的爱就是做爱。错误的根源是她在6岁的时候就看到了成人爱的方式。童年模糊的记忆被青春期的少女无限制地放大了,大到可以取代一切,为了获得爱她可以什么都不顾。可是莱米不能,他毕竟是社会里的人,虽然是一个可悲的失业者,一个社会边缘的人,但也要背负着道德的约束。
    玛琳和亲生父亲去了雪山,医生建议用这种方式来治好她的忧郁病。临上火车的时候,离别的不舍让玛琳得到了她想要的——莱米吻了她,一个真正的吻。一旦冲破了最初的防线,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莱米去看望玛琳,在旅馆里,两个人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可以说莱米什么都不知道,他睡熟了,不知道玛琳什么时候进了屋,什么时候上了床,但也可以说他什么都知道,毕竟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再怎么解释也只是自欺欺人。莱米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自责,面对现实,他不能像玛琳那样坦然,所以他决定和玛琳好好谈谈。他要让玛琳忘了发生过的事,最好多和年轻男孩子接触。但是他没有发现女孩眼里的一丝狡黠。第二天,玛琳真的叫来了男孩子,而且是一大群男孩,美丽发挥了作用。玛琳端坐中间,像个骄傲的公主,一双眼睛还是那么清澈,但已经笼罩在烟圈中。莱米知道这是玛琳在报复他,但却无可奈何,只能躲避,因为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和他并排坐在一起弹琴的女孩了。
    莱米去给一个生日宴会弹钢琴,在晚餐后,迪斯科的音乐淹没了钢琴的声音,艺术就这样被年轻的一代抛在了身后,莱米已经习惯了,他早就已经被社会抛弃。他感到自己已经老了,还没有成熟就已经老了。不过他意识到,他还有玛琳,玛琳没有抛弃他,玛琳让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于是他抱着晚归的玛琳说,我厌倦当英雄了。你投降了?是的。那么你和我做爱吗?做。经常吗?经常。我也会和你做爱。
    还有一个人也没有忘记莱米,那就是玛琳的生父。他来看望玛琳,可是他来的太不是时候,玛琳和莱米还没有起床。这是电影中唯一一次把他们的关系展现在第三者的面前。莱米和玛琳用编造的谎言送走了玛琳的生父后,两人长舒一口气,紧紧地抱在一起,却没想到玛琳的生父站在窗口看到了他们的亲吻。生父敲开了门,我不想让你们睡在一起。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莱米冲过去,有力地反击道。可是一旦生父离开,莱米却软软地坐在板凳上,他心里害怕得很,但却不知道他再害怕什么。电影中有意抽去了社会的道德谴责,只剩下人物自己内心的挣扎。
    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莱米不知道。还是玛琳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你知道我想让你爱我并且每天都快乐吗?我马上就要15岁了,然后就会到16岁。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合意的年轻女士,他能带我出去而不感到羞愧。我还想,也许有一天我能给他生个孩子,他不会一辈子作一个继父,总是养别人的孩子。我想和你有个约会,在不久的将来。莱米,你教会了我很多,你知道吗?少女动情地流下了眼泪,莱米却心如刀绞。他爱上了玛琳做保姆的家庭里的单身妈妈,虽然他舍不得玛琳,但是他知道那个单身女人才是他正确的选择。玛琳太年轻,她的路还长,他不能毁了她。
    莱米带玛琳去听单身女人的音乐会。散场的时候,他决定放弃音乐追求利益,希望玛琳帮他隐瞒以前当过钢琴手的事。其实他是想带着玛琳去和单身女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可是玛琳有自己的打算:你要和一个女人开始新的生活,我会找一个继承者代替你的位置,我会在你任何时候,想我的时候回到你的身边。我发誓。玛琳走了,回到了她的亲生父亲那里。一切终于结束了。她还年轻,会慢慢忘记莱米,忘记发生过的事。可是对于莱米来说,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他到单身女人这里寻找慰藉,却发现她六岁的小女儿正用纯净的大眼睛盯着床上的他们。六岁,又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她会是第二个玛琳吗?
    这就是贝里耶讲述的故事。一个充满了寂寞的诉说和忧伤的音乐的故事,一个29岁的男人和一个14岁小女孩的孽恋。可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玛琳和莱米的困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相信命运的轮回。这样想来,电影看上去是结束了,其实是刚刚开始。看《玛琳》的过程,就是心灵经受拷问的过程,一切都隐藏在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冷静得让人不敢相信。两个演员深情的表演加上会说话的镜头,构成了这部美到心碎的电影。不可不看,不忍再看。
                                                                 
  3.  贝特朗.布里耶 (Bertrand Blier)

       如果用时间做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规范为标准,布里耶的作品,从问世就该扣上早熟、不学好、道德败坏的帽子。把他归类为法国情色大师,热衷于强奸社会的资深导演作者人,或抓着新浪潮电影的尾巴玩命狂欢的艺术家,哪一种褒奖的头衔都有其合理性,只是不尽然。他似乎是一个未曾感受过自由与宁静的战士,又像是从未获得过真爱的浪荡公子哥,他的灵魂或许也在他的作品中游离徘徊过,我猜是他不小心泄露了心底的秘密,他讲的故事里,让人无法忽略的始终是为逃避而狂奔的背影,那个会不会就是他?

       打破电影的伦理框架需要足够的勇气,布里耶可能不这么认为,那就是他的工作。戏剧能够升华丑陋的生活,但超越不了生活的丑陋。风格这东西无非是把与生俱来的吃饭的本事定义化了,你要不用此时代的标准看待问题,至少在当今社会,还可以有一些另外的选择。
    对于布里耶的早期作品,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他的尝试也算顶风赶路。你不能说小偷、妓女是社会的主流,但在《圆舞曲女郎》中,你却要正视毫无分别的人性本能。放弃自我,像垃圾一样生活。不做道义上的好人,但要在享乐世界称王称霸。女人的身体是这两个混蛋最有信心成就荣耀的事业,而破坏社会秩序却成了他们调剂生活最刺激的娱乐。期盼用癫狂糜烂的生活方式唤醒希望的启明星,还是算了吧!社会的格局就是如此,这样的人一定会生存下去。而布里耶的意图也不难理解,他从不责怪这群羔羊,他好像理解“迷途”非他们的本意。不知是如何把污秽的行为与纯净的思想勾兑成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只觉这是一场闹剧。这群小丑有功啊,因为他们,生活才能睁大眼睛继续前行,金碧辉煌的上层社会才能更加璀璨夺目。

       布里耶的作品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女性角色上。一种先抑后扬、以退为进的情感风向标始终指向女人。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没错!但还要加一句,布里耶爱他电影里的所有女人。这就像是一种承诺,一经兑现,备受冷落的男性角色就有了失重的戏剧效果,但布里耶不会让情况恶化下去,在他的故事里,男人是个失败者,但不会遭人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无法忽视女人裸露的身体,特别是胸部特写。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或交响乐中,毫无扭捏地展现出来,观影时能否剔除全部杂念,这不好说,但肯定没有龌龊污秽的感觉。不知道那些入选的女演员在签约之前会不会考虑到这无法避免的艺术奉献。2005年的《爱我多深》算挥尽了布里耶的色念,充分利用了性感尤物莫妮卡.贝鲁奇自然资源。可能是浮躁不安的现代气息也影响到了布里耶的做事方式,这部新作在我看来没有突破,用隔夜的肉饼夹个三明治,也就是这个味儿了。

       提到布里耶,有两个人一定要提,杰拉德.德帕迪约和帕特里克.迪瓦尔。杰拉德在法国以荣升为国宝级艺术家,他作为布里耶的御用演员。自《圆舞曲女郎》到奥斯卡外语片奖《掏出你的手帕》,以至后来的《诡异》、《怪你过分美丽》、《爱我多深》等等,始终有他出自真情实意的合作支持。报恩也好,出于友情也罢,两个人的艺术之路上都能找到彼此的身影,这也是相当难得的。而充满神秘气息的迪瓦尔,就短暂的生命而言,1983年在巴黎某旅馆中神秘开枪自杀,反倒成了他演绎的最引人瞩目的悲剧。据报道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与他最后一部影片中的结局如出一辙,心理问题、道德伦理,布里耶在影片中随时随地探讨的问题,迪瓦尔不仅在电影中精彩地演绎出来,在生活中竟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难。

      《继父》(1981年),是一部有争议的影片,也译作《不伦之恋》。迪瓦尔饰演电影里的继父莱米,等待30岁能够功成名就的浪荡男子。平时在高级酒店做钢琴师,但工作不稳定,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他的生活一直处在随波漂流的浮萍上。

       13岁的玛琳是莱米的继女,母亲撞车去世后,想方设法留在莱米处,要与他一起生活的早熟女孩儿。故事出在这对性格错位的继父女身上,身为父亲的莱米懦弱无助的像个孩子,而小女孩玛琳坚强隐忍的个性颠覆了成熟的实际意义。

       其实影片自始自终都没有什么不干净的感觉,这得益于布里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拍摄手法。他擅长的幽默对白再次成为亮点,莱米直接面对镜头娓娓诉说的方式也成为观者亲近主人公情感的特殊技法,隔窗拍摄营造出的私密感,还有充满小资情调的室内布局,只让片子融在了矛盾与激情交汇的情感故事里。这是布里耶拿手的把戏,把边缘化的问题粉饰成正统体面的事实,把你以为不合情理的故事讲得上帝也能通融。

       有评论把《洛丽塔》拿来与之相比较,有些相似之处,但完全不同的拍摄风格,改变了两部电影的个性气质。论轻佻放浪,直面青春的叛逆与道德底线,“洛”表现精当。如若谈一个错误的爱情,特别是一个少女信以为真的爱情,《继父》把故事曲线勾勒得堪称美丽。总之抨击扭曲的伦理道德,这不是此剧的重点。

       迪瓦尔在这部剧里表演得十分出色,好像莱米就是迪瓦尔,迪瓦尔就是莱米。结尾一个神奇的巧合,又出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再次证明布里耶拥有丰富的黑色幽默细胞。他不打算放过戏谑男主人公的机会,他其实一直在说有些男人不仅不是个负责任的丈夫、父亲,而且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情人。

       对于《掏出你的手帕》(1978年),取得奥斯卡外语片奖的确是个最好的广告。但想要一睹杰拉德与迪瓦尔怎样一同爱一个女人,结果又怎样一同走进监狱,又怎样一起把女人输给13岁的小男孩,这部剧会给你答案。四个男人都穿过同样的灰色毛衣;两个大男人缠毛线球,女人织毛衣,小男孩一个人下象棋,嘴里蹦出来的不是经济学就是生物哲学,而杰拉德与迪瓦尔知道的除了卖肉比卖白菜赚钱,就剩下无法取悦女人的困惑了。你要怎样理解这样的画面?真不知道布里耶是怎么想到如此搞笑又经典的点子。而13岁小男孩拜雷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有知识不是快乐的事。”

      结尾算不算雷人?现在可以见怪不怪了。去年英国那个13岁就当了爹的小男孩一出名,不是还引来很多主动认子的情敌吗?现在真不是新鲜事。其实这部剧里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莫扎特也有烦恼吧?女人看起来只有在看到男人冒傻气的时候才会开怀大笑。小孩子的IQ可能比成年人高得多哦。某个真人秀节目,大人跟小孩比智商,参赛大人不就是这样被孩子们训练成长的吗?

      说到用幽默恬静的方式讲怪诞甚至偏离传统道德的故事,贝特朗.布里耶绝对是影视界高手。已近古稀的老布里耶俨然磨去了很多锋利的棱角,但在他深远的目光中,依然可见他的质疑与不羁。同为作家兼剧作家的身份,他给电影的生命力肯定是旺盛长久的。除了用影像解读生活,他从没忘记把生活照进影像里,那里还有他的思想。

     


  4. 海报、DVD封套图案之一

    本来想尽快拿到新出的蓝光影碟重新再看然后码一点文字之类,只是看碟还是不能信手拈来截图过瘾,于是借着下载的小体积高清画质,边看边截图和议论几句,等以后收到蓝光BD影碟之后重新理顺思绪再把电影以及花絮认真看看。

    男主雷米马上就30岁了,但是他朝不保夕的在某高档餐厅弹钢琴伴餐,食客几乎没有在乎他弹奏什么,无非都是一种附庸风雅罢了,这点,雷米自知之明,而他的爱情生活也是正在冷战期间,与离异的色衰女模特带着一个14岁的继女生活,而每日捉襟见肘的日子让他没有什么乐趣,和妻子过着他半夜回家,妻子已经睡着,而早上妻子出门雷米还在睡觉;“等我醒来妳又到那个什么摄影师那里”,天天拍照也没有看见一张照片。看不见妻子打扮,更甭说看见她的身体了。

    这天,妻子坚持出去拍照,问雷米要加油钱,雷米把身上仅有的零钱拿给她,雷米帮助她推动打不着火的汽车,在家附近路遇大卡车马提娜一害怕,失控的汽车避免与大卡车相撞躲闪中改变了方向,最终车祸结束了女人的生命,留下了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孩子。雷米不忍心当面告诉玛丽安真相,他借故出门买东西給女孩子玛丽安留下一张字条,等他回家,小玛丽安痛苦道:我没有妈妈了?!

    10分钟左右母亲车祸去世,女儿登场

    雷米面对豆蔻年华的继女,他养育了她8年左右,却连妻子(她妈妈)车祸去世的事实不敢亲口告诉她,可见他的在女人影子下成长的胆怯和懦弱,当玛丽安悲伤道:我再也没有妈妈了,雷米接着回答道:妳还有爸爸;对,我还有爸爸,此时女孩子的语气里没有把雷米当成自己的亲生爸爸,而是妈妈的男人,她不想回到开俱乐部的爸爸那里,她想呆在雷米这里呆在她成长的家里面。雷米送玛丽安回到她爸爸那里,自己则意志消沉,百无聊赖躲在家人的书店里度日如年,他不解的自言自语又向和人对话:都快一周了,她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她是不是恨我了。雷米茶不思饭不香,总是回忆这8年与玛丽安的度过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历历在目;雷米按奈不住夜晚給玛丽安打电话,电话那边只是一声“你好”再也没有声音,雷米喋喋不休把心里话对着空气说了半天,他似乎在等玛丽安的原谅理解和言归于好,也许就是心中那8年培养出来的“舍不得”。终于,玛丽安在接完电话后,独自拎着两个皮箱又回到了雷米这里,面对紧跟而来的爸爸,她表态就是不想回去;生父养父面对尴尬局面,二人大打出手扭打在一起……玛丽安躲在一边看着,在他们停止厮打后,挨个給两个爸爸擦拭伤口,玛丽安终于如愿以偿地暂时留在雷米这里。

    42分钟左右,玛丽安终于在一个补习课晚归的夜晚,来到雷米的房间,坐在他的床榻上对雷米说:我近来想到这事,我在想,我是不是一点也不吸引你,(我和其他女人有什么不一样)肉体上,我不知道,我有欲望;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雷米打断了她的想法,他说年龄问题,还有就是他是她的继父。

    玛丽安则直截了当:我刚刚成了女人,真的(可能暗示她14岁的女孩子来了月经)

    某天晚上,雷米蹑手蹑脚回到自己房间,却发现玛丽安已经赤身裸体躺在自己的床上等他回来,她说如果你不想做爱,就抱着我睡觉就可以,雷米依然无动于衷把她晾在一遍,只好又回到她自己的房间。

    这点妈妈曾经多次夸赞你,我听见了

    雷米是做爱高手也是妻子离不开他的原因之一

    玛丽安的“单相思”让她的学习在校交往都成了问题,老师请家长,两个爸爸一起到校,老师建议这个时候学生应该出去走走或者和家人待一段时间,生父查理提出带她去度假,玛丽安以为雷米和他们一起去,在送行的火车上,雷米和玛丽安终于激吻到一起,玛丽安笑了。

    70分钟左右,在度假旅馆,面对圣诞夜连夜赶来的了雷米玛丽安自己脱光了14岁的衣服钻进了30岁继父的被子里,二人终于完成了从“父女”到“愛人”的第一次升华。

    雷米问玛丽安假如妳妈妈(玛提娜)见到这一幕她会怎么想?玛丽安说:她会觉得她女儿很幸运

    身体姿态已经表现出了迎接和挑逗的样子

    回到生活的二人关系急转直下,雷米更容易妒忌和小心看着玛丽安,一次,玛丽安在雷米的住处和一屋子的男女同学聚会,雷米回到家,满脸不悦,但是玛丽安告诉他,她自己知道尺度

    皮带下面只有你可以触摸的地方,放心啦?

    電影海报、蓝光封套画面

    玛丽安幸福的跟雷米解释道:我现在15岁,然后我就16岁…终于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妙龄女郎,(到时候)你可以毫不脸红地带我出去,我甚至会想,也许有一天,能给他(雷米)生一个孩子,他总不能一辈子只当继父吧,总是帮别人养孩子……此番对话蜜蜡是流着泪说的,很难想象一个15岁的女孩子如此心思缜密,如此为爱痴狂(换成国人很多都是以“我还未成年”沾沾自喜,大言不惭的自居)

    雷米主动解开玛丽安的裙子,他告诉玛丽安:我不想再做正人君子了,已经厌烦了,人物回归本能,两个人如胶似漆光明正大示爱。

    此时,玛丽安的父亲找上门来刚好看见了他们亲热的一幕,并酒壮怂人胆地追问:你们两个是不是睡到一起了。

    一日,玛丽安平日照顾的五岁小女孩突然感冒,小玛丽安束手无策找到雷米帮忙,手忙脚乱找来大夫漂亮的女钢琴家已经回到家里,面对温馨的家庭,面对有共同语言的成人之间,雷米再次又心动了;15岁的玛丽安慧眼看出:你又有继父的身影出现了。

    玛丽安吃醋地知道眼前这个大男孩已经想被女人“照顾”了,她约法三章,不干涉他找别人,当然她也可以找,但是她需要他时必须要出现。

    从“父女”到愛人,最后又沦为“情人”—— 雷米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失去这个“女孩子”,他叫喊着跑回他们的住处“玛丽安”“玛丽安”,人去楼空,此时玛丽安重新回到俱乐部里的父亲身边,她把头枕在父亲的腿上祈求她父亲的收留。而雷米则回到夏洛特身边,此时,她正在床上信心满满等待这个大男孩的出现

    宿命的安排,在两个人如鱼得水亲密无间时,屋外蹑手蹑脚的走来5岁的纳塔莉,她好奇的目光看着妈妈和这个男人眼前发生的一切,似懂非懂,但是从她那目光中,我们似乎又看见了曾经那一幕,就是玛丽安小时候经历过的,妈妈的呻吟声就是我的催眠曲。而此时此刻不能说10年后或者若干年后会不会又一个“洛丽塔”出现在雷米与愛人之间,挥之不去。

    2020年最新蓝光画质出碟

    关于小女主演非常感兴趣,参考内容如下:

    感谢@ (哈尔滨) 的贡献,她后来就没有再出演什么更完美的角色,以这样一部电影告别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