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开始是一见钟情,是坚决果断的牵手。爱情的中段是耐力跑,在互相妥协互相喜欢互相适应中,有关爱的一切都日渐磨损。
爱情的结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谎言,是背叛、抽离和回归独身。
抛掉狭隘的男女之爱、禁锢的家庭关系后,不合适的情侣才终于逃离掉一个甜蜜的梦魇,忘却一场关于爱的海市蜃楼般的体会。
恩范说,不想争吵,因为争吵的话,会看到面目全非的、不像是他曾深爱的人的面孔。
荷拉一直沉溺在恩范的温柔里,他的体贴究竟是习惯还是爱的余温,她无法看清,也琢磨不透,只有再复合一次,才能整理自己的心意。
中间两男一女的拉扯其实很好看。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短暂交往了一个新男朋友,却是要适应另一个家庭。男二虽然说着最擅长等待,却无法等到爱人回心转意。荷拉因为习惯了恩范的一切,所以在开启新恋情总是和男主拖泥带水,对新男友而言,也是不公。当笃定的爱情变成滑稽的三角关系,理智的人都会选择退场。
恩范拥有爱人的能力,却没有爱人的勇气。荷拉拥有爱的勇气,却无法治愈恩范创伤的童年和性格里扭曲的回避。
看着弹幕里说不生小孩对于另一方来说就是耍赖、浪费、不负责任、不够成熟,有一种无从反驳的窒息感。孩子诚然在婚姻里十分重要,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自我责备、创伤应激的噩梦里,怎么能要求他主动踏入地狱?
不合适的恋人,爱情长跑十年,还能留下什么?我觉得是那些瞬间。无论是热烈还是糟糕,携手走过的每一秒,都是刻骨的记忆。
刚好我有点时间,刚好你也不错,哪怕没有好结果,这一段路,请你陪我。
男主开局给前妻介绍男友,可明显男主还是喜欢女主的,就像男代表说的,男主回来就是别有用心,后面的丁克以及回避型人格都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还有离婚的真正理由,记得男主有一段和别人谈心的剧情,说还有几个料没爆,可到最后也没说。
就像女主想的一样,用出轨做谎言,只能是更大的问题,丁克显然算不上,两人复合的时候,男主都没说这事,应该不是离婚理由:回避型人格勉强说的过去,因为成为了家人,对女主感情日深,就越害怕被拒绝,但在剧情表现力上很牵强,只有几个回忆片段,没有对这个理由进行加强。
(另外吐个槽,明明是现实题材,非要把彼此写的非你不可,非你不可也算,中间又夹杂了男主给女主介绍男友的桥段:第二次见面就开始接吻,后面确认交往当晚就要开房,虽然当天没做成,但后面明显有暗示两人已经深入交流过了,然后一言不合就分手,女主的理由也很搞笑,感觉不对,可女主开始次次见面都心动了,不是爱情你拍的让人心怦怦跳是什么意思?最终给人的感觉就是好莱坞式的恋情价值观,打炮似喝水,爱情如淘金,是否涛到金,多喝几瓢水)
老实说,看到第十集结尾,男主又开始误会的时候,我还以为这部剧有16集,进而以为接下来就开始狗血,已经做好弃剧准备了。没想到编剧这么麻利,再用两集就收尾了,反而抬高了我对这部剧的评价。
和同期作品相比,这一部算是很不错的作品。韩剧的公式化被利用得恰到好处,并没有被各种烂大街的韩剧必然定律束住手脚。离婚者处理离婚问题很有看点但也符合实际,案例虽然偶尔上价值,略显刻意,但整体都很切题,而且分量上能和主线相互协调达成平衡,所以并不至于出戏。正是因为各方面的处理都很合理所以这部仅12集的短剧算得上把成年人的描绘得生动却又别具一格。
不过,如果给它最高评价,似乎还是有点过誉了。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同类中可以算得上模板的优秀作品,我觉得应该是《解放日记》。两者都把温柔细腻渗透在字里行间,但后者的过人之处在于,叙事线条更加流畅,每一个小故事虽然巧妙地为主题服务,但展现得却毫不刻意。因此,主角的哭与笑,也都更加水到渠成。
相较而言,本剧的局促之处大概就在于,故事都有种展现主题而刻意拼凑之感。我总觉得复线及工作剧情部分不断用价值语言强行解读剧情这一点,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近些年美国文化对韩剧的过度渗透(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我一直在诟病的网飞疯狂给韩剧打钱的行为)。毕竟漂亮国最喜欢用喊口号的方式来假装自己在追求平等。
就我个人观感来说,“上价值”大概是这部剧唯一的硬伤,但我还是想为它找一些借口。因为在美式口号思路的强势冲击下,这种强行价值包装日常的现象的确开始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身边总有几个爱用各种假大空的口号给自己平平无奇的生活造势的朋友,他们可能也能为我们雪中送炭,但偶尔喊出的口号用显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格格不入。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编剧笔下的这一部分也自然是格格不入的。换言之,编剧也有可能为了保证写实性,所以在剧本中刻意保留了这些突兀的现实写照。
总之,无论怎么说,离婚后夫妻关系的独特性,终究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主题。我不确定用这种略显薄凉的底色描绘离婚者的生活,是不是受到了近几年大热离婚综艺的启发,但就故事主线而言,编剧算是找到了一种挺巧妙的方式去展现这种独特性:
倘若两人余情未了,但双方还停留在离婚时的那种状态,两人都尚未足够成长,不足都未得到改变,那么假如他们重新相遇,毫无预期地再次结合,也理应重蹈覆辙。这种再次受伤的机会无奈却也珍贵,因为更加冷静的态度尽管对破镜重圆无益,却很有助于两个人诚心诚意地反思、成长。
这样的设定显然比记录一对同床异梦的夫妇如何挣扎失败走向离婚,更加发人深省。因为宽容的大多数向来“不知者不怪”,没必要因为一次错误就对谁加以否定,所以「第一次」失败收获的一定是鼓励:“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就好了。
但是,「再次」被同样的人吸引,「再次」因为同样的问题分开,「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就很能说明“你的确存在问题且至今没有改变或进步”这个事实了。
这还仅仅编剧的巧思之一。
还有更深一层的巧妙在于编剧还用副线设置了一个对照组:四人组当中的另外一对姐弟恋。看上去,两人在一次次争执中达成和解,仿佛就是女主口中的“幸运”。但其实深究起来,其实是因为两个人都比男女主更有人生智慧。
男二有女二欣赏的特质,但也有她极度反感的家族意识。所以从产生两性情感的一开始,女二就在不断地划清自己的底线:从做床友的条件,到生孩子、结婚的条件,到孩子冠姓权的条件,都是清晰且坚决执行的“我可以让步,但你也要同样可以让步才行”。
反观女主,在男主再次退缩时,她的做法是不断的放低自己的底线,明明说了让男主滚蛋,但是转眼就开始不停地给男主电话骚扰,毫无原则可言。
男二和男主也是一个对比。男二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切以相爱为基本原则”的态度,所有问题,只要影响我们相爱,我都可以抛弃。为了小家,大家庭暂时不要也没关系。其实有什么大碍呢?五代独苗,只要自己生活顺遂,等父母老了想要孝顺父母还会拒绝吗?到时候虚无缥缈冠姓权还有什么重要的?能比在床前伺候自己的儿子媳妇实在吗?
这份魄力可是男主最最缺乏的,任何风吹草动他都怕得要死。“一切「可能」影响相爱的因素都「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相爱”。这样的心态,和谁过能有好日子呀?
当然,我并不希望批判剧中的任何人,因为实在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太不相同。副线两人的家境虽着墨不多,但也足够清晰:女二有机会在美国长期生活,家境一定不俗;男二是父母双全的有族谱的大家族,家庭教育一定先行。在这样思想和成员都相对完整得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再受到不错的社会教育,生活自然得心应手。
再看看男女主。女主的父亲是虚伪贪婪的出轨者,男主来自母亲努力糊口的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想要得到物质和精神都优质的生活,可能就要经历更多的痛苦了。
当然,请注意,并非不可能,只不过稍有些困难而已。希望编剧已经给我们了,只要努力克服内心的魔障,只要努力经历更多的关系,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遇到同样适合这种方式的人。
所以,和你的未来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我们都要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轻喜剧打底,然而简单明快啼笑皆非之余,还有点点明悟。
姜素拉简直是披着闪亮的复仇战袍出场,嫉渣男小三如仇,杀伐决断快意恩仇。而张胜祖出场就穷途潦倒,既怂又贱,顶着出轨渣男标签出场,明知道后面应该会有反转,却完全猜不出编剧会怎么圆回来。看前几集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觉得怂怂的男主隐隐可爱,期待后续剧情发展,另一方面却又觉得,要是出轨都能圆回来,这个剧的三观着实有点……
然而峰回路转,证据确凿的出轨居然是子虚乌有,可深爱的男人,居然不惜自污都要摆脱你,这背后的逻辑难道不更加让人心冷吗……
弹幕评论诟病的女主恋爱脑和男主黏黏糊糊优柔寡断,恰恰是我喜欢的。
35+的男主女主,40左右的翡翠姐副CP,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才是人生常态,生活又不是复仇爽文,哪来那么多杀伐决断快意恩仇。
一个个案例一对对离婚夫妇,或一地鸡毛或旧情难断,前半段欢快最后两集略滞重,以最后一个案件点出结局的惆怅,虽然旧情绵绵但或许终究还是有缘无份……
其实结局还是开放的,男主正视自己的问题,或许将来还有机会,可是,光芒四射的荷拉,为什么要在原地等他成长康复治愈自己呢?明明她值得更好的,或者,没有男人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