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汤姆的农场旅行 Tom à la Ferme(2013)

汤姆的农场旅行 Tom à la Ferme(2013)

又名: 汤姆在农庄(台) / 基密农场(港) / 汤姆在农场 / 牧场心旅 / Tom At The Farm

导演: 泽维尔·多兰

编剧: 米歇尔·马克·布沙尔 泽维尔·多兰

主演: 泽维尔·多兰 皮埃尔-伊夫·卡迪纳尔 利斯·罗伊 伊夫林·布洛初 曼努尔·泰德罗斯 雅克·拉瓦雷 安妮·卡伦 奥利维尔·莫林 约翰妮·列维尔 马蒂厄·罗伊

类型: 剧情 惊悚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法国

上映日期: 2013-09-02(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95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IMDb: tt2427892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不管承不承认,我们开始关注哈维尔•多兰的一举一动。这位加拿大魁北克的美型导演,从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一鸣惊人开始,就开始混迹国际电影节,取得的成绩更是令许多导演艳羡。更何况1989年生的他,今年也才25岁,新作《妈咪》直接杀入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我们对他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多兰的成名之路与戛纳密不可分,19岁拍摄的《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亮相,这部名字颇为大胆的作品却显示了极为稳重的成熟度,一对母子间爱与不解的对抗在多兰的手下变得清晰可见,作为父母或者孩子都能从中得到共鸣与情感介入。2010年,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幻想之爱》面世,多兰式美学进一步得到体现,鲜艳的色彩配以抒情的曲调,加上慢镜的运用,多少有一点王家卫的感觉,这部作品反响并不大,但在粉丝范围内反映烈烈,原因就在于电影里多兰的美色得到无穷的放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波花痴脑残粉迅速形成。然而,多兰并不满足于此,自恋是一方面,如何展现才华才是他的另外的课题。2012年,他推出了颇具野心的《双面劳伦斯》,这部讲述变性者经历的故事,被处理得有史诗感,也是多兰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部作品也亮相了戛纳电影节,并获得了当年的酷儿金棕榈奖。
    2013年多兰的《汤姆在农场》出现在了威尼斯电影节,这次多兰站在了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场上,最后摘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同多兰之前的作品一样,《汤姆在农场》也是涉及LGBT题材的电影。这位十几岁开始就坦承自己同性性向的天才少年,无疑是最关注同志题材的导演,不仅是对自己同志身份的认同,也在作品中反映同志群体的生活状态。才华加上无可挑剔的美颜,多兰成为同志心中最具影像力的导演。然而他的作品却有着比其他同志电影更为广阔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同志的情爱与生存问题。比如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就深入的探讨了母子纠结的关系,《双面劳伦斯》更是表现了自我意识与外界的对抗。这也是多兰得到众多电影工作者积极评价的地方,或者说他得到各大电影节肯定的地方。《汤姆在农场》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讲述一位同性恋者去探访车祸死亡男友家庭的故事。多兰这次想要展现的显然更多,甚至做了许多开辟性的工作,比如在这部作品中他加入了惊悚悬疑元素,SM倾向画面,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银幕尺寸的变化等。
    汤姆驱车来到死亡男友家里,得知男友母亲根本不知道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而知道事实的男友哥哥弗朗西斯却是暴力倾向的恐同者,这般人物设置制造了悬疑效果的背景。其实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无方向的迷茫感,无边的玉米地,阴郁的天空,以及失去男友后汤姆焦躁的心情,都提示了后面故事的不确定性。几个汤姆无法搜寻到手机信号的细节镜头,表明了农场的偏僻,这也是悬疑故事的上佳地点。另外,后来弗朗西斯将汤姆的车子卸掉了轮子,创造了一个密闭空间。所以说多兰对电影的把控还是相当到位的。
    电影聚焦汤姆与弗朗西斯的纠缠,心理上的,以及肢体上的。本来强势的弗朗西斯对这位不请自来参加弟弟葬礼的朋友就感觉不快,更何况他不想让母亲知道事情的真相,因为这样势必导致母亲伤心。所以一开始,弗朗西斯要求汤姆在葬礼当天发表悼词后立马打包走人,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按预定的方向发展,汤姆在葬礼当天突然决定不发表演说。弗朗西斯勃然大怒,对汤姆百般凌辱虐待。从没有过儿子朋友拜访的母亲找到了感情慰藉,希望从汤姆口中得到更多关于丧子的生活细节,所以留下汤姆在家久住。从此一场你来我往,你虐我受的游戏开始。玉米的那场疾风骤雨般的对抗是全片情感的制高点,爱与虐,虚与实,纷繁复杂,又热情似火。暴力的弗朗西斯本来就散发着致命的雄性吸引力,加上与男友相差无几的样貌和声线,汤姆迷惑了,臣服于在了弗朗西斯的统治之下,这也就是汤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开始。汤姆留下来帮助照料农场里的事物,喂牛、挤奶、打扫,竟有融入这个家庭的趋势。弗朗西斯在于汤姆的相处过程中,也渐渐有了变化,帮助难产母牛分娩的那场戏最具代表性,生死之间他们挽救了一只牛犊的生命,随后汤姆在水池洗手,百感交集喜极而泣,弗朗西斯过来帮助颤抖的汤姆洗手和处理伤口。汤姆与弗朗西斯舞蹈场面与原版舞台剧联系了起来,这场戏弗朗西斯的控制欲、汤姆的迷惑尽收眼底。
    影片藏有一条隐线,隐线慢慢浮出水面,就代表了汤姆的清醒过程。隐线始于影片开头的葬礼戏,汤姆打量到弗朗西斯阻挡了一位过来祭拜男友的男子进入教堂。事后汤姆也问起这个男子,弗朗西斯拒绝回答。后来,汤姆为了缓解郁结心情到酒吧喝酒,与酒吧老板的一组对话中探知了弗朗西斯的暴行。原来他将与弟弟暧昧的男孩的脸部彻底撕烂,可以猜到那位被阻止祭拜者就是那位男孩。汤姆的震撼可想而知,瞬间从迷惑中清醒,认识到弗朗西斯是不折不扣的暴力恐同者,汤姆为自己的安危当心不已。一清早,发现弗朗西斯不在,汤姆匆忙提着行李箱与一把铁锹就跑。弗朗西斯发现后,发疯般的寻找汤姆,并且吼叫离不开汤姆,祈求汤姆留下来不要离开他,弗朗西斯的深柜形象确立。汤姆逃走路上看了一眼那个被撕裂脸的男子,决然的离开。
    暴力的恐同者,同时也是深柜的同性恋者,再加上鲜明的俄狄浦斯情节,弗朗西斯的世界阴暗矛盾。塑造这样一个复杂心理的人物,戏剧张力凸显,观众入戏自然不在话下了。另外,多兰纯叙事、不发表过多个人性观点的处理方式,也是观影者意犹未尽的原因。
    多兰这次依然保持了他的审美情趣。演员的近景特写,慢镜的运用,都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同样的,这部作品多兰也不乏对自己大头照般的展示,一张无可挑剔的脸的优势再次得到充分利用。真的是用脸抓住脑残粉,用才华抓其他粉,两手抓的功夫了得。自编自导自演已经算算不上新鲜了,这次多兰台前幕后一手掌控,剪辑、服装样样上阵,影片最后字幕表不断的出现多兰署名,这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的虚荣心,也是多兰受到的最大诟病。
    当国内刚刚得见多兰《汤姆在农场》的时候,又传来了新作《妈咪》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消息,这次他终于完成了戛纳的三级跳,将与殿堂级大师戈达尔一同角逐金棕榈大奖。作为未来大师的培养基地,可以预见得到戛纳赏识的多兰未来的道路更加光明。
  2. 熟悉多兰的话,可以看出多兰很大程度上的本色演出。《汤姆的农场旅行》可以和《我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并列,作为多兰发泄愤怒的三部曲,而前者在这三部当中,对感情的刻画更加驾轻就熟,也更鞭辟入里。多兰终于把他内心的自恋和自虐搬上银幕,可以想象,这部电影他演得一定很过瘾。

    电影里强烈体现自恋和自虐挣扎的场景有这么几个:

    1、厕所里弗朗西斯对汤姆施暴。汤姆作为被施暴的一方表现得十分诡异,他似乎把这种受虐看作是一种哀悼(悲伤和麻木),而弗朗西斯则看作一种享受(笑声),这两种情绪碰到一起产生了一种隐秘的亲密感——这种亲密从两个人的距离、弗朗西斯捂住汤姆的嘴和轻拍汤姆肩膀的细节流露出来。

    2、接生小牛之后汤姆的崩溃。电影反复渲染着汤姆的痛苦,这种痛苦并不是失去挚爱的悲伤,而是无法接受失去挚爱这一现实导致的自恋禁锢——把失去的人留在心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并且持续地留恋着这个部分。结果就是,弗朗西斯变成了替代品。弗朗西斯对汤姆的些许柔情就能够为他心中干渴的部分带来强烈的灌溉,这种灌溉其实就是对死去情人的哀悼和纪念,这种哀悼促成了此刻情感的爆发。

    3、汤姆和弗朗西斯的舞戏。看似矛盾的是,弗朗西斯一方面对汤姆蔑视和凌虐,另一方面又向这个外来者敞开心扉。弗朗西斯从一开始就明白汤姆的心思,所以有意识地抓住汤姆的弱点向汤姆施展控制。而这种控制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自己从单调枯竭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这种枯竭来自恋母情结和当地人的排斥。在这里开始,弗朗西斯原本扁平的形象渐渐丰满了起来。

    4、兜风喝酒后弗朗西斯对汤姆施暴。一句“什么时候停,由你来决定”,展现出两人之间已经形成的默契。而汤姆也哭着说出了心声:弗朗西斯和他死去的情人太像了。到这里,弗朗西斯已经离不开汤姆了(车被卸下了轮胎),汤姆是他枯竭的生活的唯一希望。而汤姆对弗朗西斯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弗朗西斯是能够安慰他心中丧亲之后的自恋挣扎的唯一对象。施虐狂-受虐狂的平衡关系完全建立起来。

    5、汤姆逃走后弗朗西斯在树林中寻找汤姆。汤姆最后终于明白,用这种关系互相填补两人内心的空洞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决定逃走,但是逃走带来的又是更深的痛苦,这意味着刚刚得到安慰的情感又要经历二次创伤。弗朗西斯歇斯底里地呼唤汤姆,而汤姆躲在树后不住地哭泣,这几乎是全片感情最强烈的一幕。

    汤姆和弗朗西斯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情感通道都很狭窄。汤姆被禁锢在失去情人的痛苦之中,几乎处于一种忧郁症状态,似乎只有和死去男友有关的一切才能构成感觉和真实(他对莎拉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并且处于持续的哀悼和悲伤之中(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脸部特写)。而弗朗西斯被禁锢在恋母情结之中,并且因为一桩暴力事件被周围的环境驱逐,这造成了他生活和情感的空洞。这种共同点构成了自虐关系形成的基础。

    自虐是一种在恨和爱紧密交织时出现的客体纽带。人之所以愿意走进自虐关系,是因为在双方眼里,就算是病态的爱和恨,也比内心的空虚要好得多。问题在于,在爱恨交织的状态里,这种纽带以一种比在只有爱的状态中形成的纽带更强有力地禁锢着双方,并且是以一种令人窒息的、奴役式的、残暴的方式,最终让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这也是电影结局最振奋人心的地方。汤姆最终离开了农场。他意识到事情不能这样发展下去,即使他在农场继续生活能让三个人都舒服得多。

    人内心的伤口只能通过生活本身来治愈,而不能通过生活的碎片来麻醉。换句话说,重要的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们此刻失去了什么,又拥有着什么。
  3. 此片看后一周,片尾那首「Going to a town」仍在回环往复,让我一度十分难受。 最后Tom驾车从农庄返回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环绕,视线中闪烁的是如此璀璨的都市文明,但对他而言这些都只是迷茫和无助的绝境。如果一定要困在这座虚妄之城,与其在恐惧中游晃,我宁愿死在爱人的手里,反正怎样都是痛苦,且无处躲藏。 继承之前<双面劳伦斯>的「不可能之爱」,Xavier Dolan让这种挣扎放大到更极致的境地。一改前作华丽的唯美和浪漫的幻想,这次他进入一种悬疑紧促的空间,通过未解的迷局营造禁忌爱情中的危险关系,疼痛和温存交织,让人欲拒还休且无法自拔的神秘。此片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马克伯查德( Michel Marc Bouchard) 2011年的同名舞台剧,也是Dolan的第一部改编作品。 此作中他确实削减不少「现代艺术」的锐气,而专注于「农庄」简朴隐秘的构建。荒芜的乡路,干枯的玉米地,阴沉的小屋,还有废旧的厂房。并没有多少空间上的切换,然而空间即是时间("空间时间"),是人格的构筑,意志和行为的绵延。影像中总是黄昏时模糊的光,还有清冷黎明时惊觉的梦境。相比之前精致的场景设计,大片浓烈的色块,大段花哨的高速慢镜,加上美妙的诗歌和迷醉的旋律,好像无处不在标注他独有的多兰美学。这次的作品可以算是一种程度上的「返璞归真」,多兰在访谈中说这是新类型(psychological thriller)的尝试,拍摄很单纯和直接,但不是想要在审美上进行实验,只是这部电影应该是这样,我们怀有真诚去制作它不是去改变它,对此我很自豪。的确除给自己很多漂亮的特写之外,片中没有多少的bgm,甚至没有多少布光,也没有谈论什么文学艺术,镜头和音效的处理十分冷静,全片的节奏大部分处在现实和心理的交错、凌乱、迷惑,紧密的对峙和失控的挣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确有发生」。 开头直接引入死亡。前男友 Guillaume的死让Tom的「心从此缺少一块」,但故事没有像某些电影把这段最后的告别当作「心灵鸡汤」而大做文章,反而这是一段关系的起始。胡塞尔(Husserl)如此论及死亡「死开放了巨大的多变的空间,它有看不见的面孔。」在那里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更加没人知道他和Guillaume的关系,于是农庄与他过往的城市生活发生断裂,形成荒诞与未知的异域,在这里可以生长任何无法预见的可能。但这也并不是什么甜蜜梦幻的世外桃源,相反每一处都布满诡谲的气息和秘密的印记。我们随后发现正是Guillaume的兄长Francis,一名专制蛮横的农夫,填补了Tom心中的空缺。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是完全的恐同者,并且有俄狄浦斯情结和暴力意识。 信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者会说,这是无意识和意识对抗和交合的结果。意识中Tom对Guillaume的深沉爱意,无意识地投射在Francis身上,他那从未经历却好似相识的气息,在混沌之中激起Tom潜藏心底的本能欲望。这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觉,也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所提的神秘的「生命冲动」。很奇怪,正如我们低落的时候总想跟人打一架,不见血不收手一样,不可理喻但确是现实。我们置于实在的生命之中,只有通过生命的直觉才能体味在理智中从未显现的炽烈之情。根据柏格森的说法,这种生命欲正是自然的起源,绵延生灵与灵魂,无限的生之意志。 Tom对Francis的微妙情愫大概也是产生于被暴力的威胁所控制的过程中。印象中有三段戏,凌晨的床上、葬礼中的洗手间、夜晚的路边,全是阴暗怪诞的氛围空间,二人在模棱两可的对抗或亲密中互相探索,其处理手法也亦真亦幻,摇晃和失衡的角度,难以分辨的焦点,破碎的分切镜头,有点像恐怖片中的惊魂幻觉,让人怀疑是Tom的心理反映还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但其后两人为羊羔接生的戏却足以表明所有。Francis耐心地帮Tom清洗沾染鲜血的双手,这种久违的生命触觉让Tom从压抑的气氛中缓解,在旁边止不住的放声哭泣。再其后,两人在厂房里跳起Tango,些许昏黄的光线漂浮在幽暗的空间之中,不十分充足,但有一种柔软的暧昧在弥漫扩散,这是全片最温暖也最「多兰」的片段。慢镜近景,明知是危险却无法抗拒相拥的片刻温柔。 多兰在Francis这角色上放进很多戏剧元素(可能原作如此,未考究),不自知的挣扎在「心理认同」之中,恐惧即是欲望。Francis对Tom一方面威胁一方面囚禁。然而他自己却早已陷入农庄的困境,他无法摆脱的依赖和爱恨交织。这种内心的冲突其结果只能是「暴力」。此时二人实质的关系开始形成纠缠不清的迷,我们无法明确在这之中到底谁处于谁的控制,在防备和对抗的喘息之间,有那么一刻不可预知的真挚,都只能是命中注定的悲剧宿命。 而Francis的妈妈,也是重要的角色,这关乎「现实认同」这条外化的冲突。其实这层关系在Dolan的处女作< 我杀了我妈妈>中已初现端倪,只是没这么明确和尖锐。片中很多时间三人都在为「隐藏的恋情」不停地角力周旋,Tom想要澄明真相,Francis却从中极力阻止,于是谎言叠加谎言,秘密掩盖秘密,其中的各种隐喻双关和心照不宣,挺有趣,不复述。 结局的导火索是酒廊老板对Tom讲述的一段往事。Francis在当年曾经撕裂过一名男生的下颚,只是因为他与他弟弟在一起跳舞。这段插曲颇有些爱伦坡的意味,哥特式的黑暗血腥像魔咒一般神秘复现。那男生之后也出现在Tom的意识影像中,极度的恐惧让他最终决然逃离爱情。 到这里我们最终发现与<湖畔的陌生人>极其相似的意味,特别是两人的最后一段对手戏。在树林里,黎明的光隐现在迷乱的阴影之中,Francis不断地呼唤Tom,「I can't leave you」「I love you」「Wait for me before i find you」...... 但跟<湖畔>中的Frank有所不同的是,Tom坚决地驾车远去,没有任何的犹豫。正如有时候我们终于卸下任何的掩饰,却发现面前的情境已全然失控。这到底是真是假,还是只是那一瞬难以言喻的冲动,都没办法解释,唯有模糊直觉,是我们至始至终并不自知的唯一真实。柏格森所说,唯有直觉,可以通达绝对。 我最爱的结尾。Tom在红灯前停下,停止反抗,也停止执着。原先城镇与农庄的裂缝在恍惚之中都不复存在,无论在哪里都是困局。庞大的城市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繁茂的空壳,虚假的文明和虚假的信仰。在这里真爱会下地狱,人与人之间只有谎言、抗拒和恐慌。我们漫无目的地游晃,寻找昙花一现的片刻欢悦,却最终怎么也走不出孤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在无止境地遁入虚无。

  4. 写这篇评论,是因为自己的感觉与豆瓣上其他豆友感觉不同。
            很喜欢这部电影,很成熟的音乐服装故事节奏,特别是故事好,完全从tom的眼睛去发现男友的生活环境的问题。
            从而解答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男友不提自己的家,自己的哥哥。
            故事讲得是一个思想开放的生活在都市的同性恋者,去看感觉生活在乡村男友的生活环境 。
                                                            
            tom来到男友的家,是为了了解已经逝去的爱人,他的过去,他的家人,他爱他的一切,他在农村真真切切感受到男友的存在,男友的哥哥与男友一样的强壮,一样的声音一样的气味,让他无法逃离,尽管领教了男友哥哥的暴力倾向,
            最后发现男友的过去真的是无法不逃离的噩梦,而继续生活在那里的人的伤疤也难以愈合 。
            影片深层表现了:乡村天主教家庭在同性恋问题上所受的煎熬
            母亲的煎熬:
                           一方面母亲猜到小儿子吉约翰:为什么逃离,为什么没有信息,不写信,不打电话(母亲是一定知道大儿子弗朗西斯撕开小儿子男友嘴巴的事情的) 在葬礼上小儿子的前男友来时,母亲也是闭着眼睛,让大儿子去处理,最后也把吉约翰的日记留给tom;
                             一方面假装不知道,还听信大儿子给自己编制的谎言, 母亲心中是充满煎熬的,她想冲破自己,想象着两个儿子小时候的幸福清晨,但自己内心的保守势力让自己无法做出任何改变,留着这曾经幸福的家园,拴着与自己关系僵硬的顽固大儿子,沉浸在抑郁悲凉的泥沼中;
            同样煎熬的还有哥哥弗朗西斯,家中的男人,保护着自己的弟弟和母亲,
            但是信奉天主教的保守农村观念让他做出了弟弟无法原谅的暴行 ,心中有愧,虽然自己讨厌这里,但是为了母亲留下来,无法开始全新的生活,30岁找不到姑娘,周围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流,
            于是当tom来到时,哥哥也从tom身上看到了弟弟吉约翰的影子,挤牛奶,接生小牛,一起跳舞、喝酒、聊天,他希望寻回失去兄弟情,寻回弟弟在的时候完整幸福的家庭,他希望当一个更好的人,进行自我的救赎,他的救赎的方式过于粗暴,tom虽然害怕,但是家的温暖,男友的气息让自己留下来,直到知道哥哥的过去的暴行,对一个青年的伤害
            已经发生过的是无法挽回的,哥哥并没有改变,依然脾气暴躁,不接受弟弟的全部,按自己的意愿控制弟弟的行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
            弗朗西斯这个人物非常丰满,生活在强势母亲阴影之下,不善交际,沉默寡言,弟弟是唯一与自己最亲近的人,一个内心空虚脾气火爆,对自己的亲人呵护爱护,对他人冷漠残忍的人;
    母亲和弗朗西斯都是悲剧人物,被传统思想束缚的悲剧人物,是人后天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自己天性对抗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