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千年敬祈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2007)

千年敬祈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2007)

又名: 千年善祷 / Mr. Shi und der Gesang der Zikaden

导演: 王颖

编剧: 李翊云

主演: 蒋锡礽 帕沙·D.林奇尼科夫 俞飞鸿 维达·汉弗莱马尼 梅根·艾尔伯图斯 韦斯·迪特里克 安吉拉·迪尔多夫·佩特罗 布莱恩·吉本斯 艾里克·霍伦鲍夫 理查德·霍华德 瑞恩·桑松

类型: 剧情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7-09-09

片长: 83分钟 IMDb: tt0838233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退休的火箭工程师史老先生(Henry O 饰)来到美国,看望阔别十二年之久的女儿宜兰(俞飞鸿 饰),经历了离婚的女儿近几年一直没有再婚的打算,这让史老颇为纠结。白天女儿上班时,史老试图与年轻的美国邻居交谈,但语言与文化隔阂让史老只能停留在孤独的世界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史老与宜兰一直缺乏沟通,美国之行也并没能改善两人的关系,所幸史老结识了一位伊朗老妇,他们时常用生疏的英语交流,而老妇最近喜得孙子让史老两相对照之下黯然神伤。史老发现了宜兰与一位有家室的俄罗斯男子前景黯淡的交往,情急之下开口质问,才明白女儿不如意的感情生活与自己有莫大的关系……

演员:



影评:

  1.     昨晚《MR.shi》看到一半,接到爸爸的电话。
        爸爸说,我们刚从医院回来,表嫂的父亲去世了,你打个电话给表哥慰问一下。这是半年内爸爸第二次在电话里通知我亲友逝世的消息,表嫂的父亲去年底查出肺癌,离世早是预料中的事,我平静地应答着,说我一会就给表哥打电话。
        爸爸也很平静地说,表嫂在医院哭到昏死过去,手脚冰凉,上着氧气袋。“这没什么必要,人应该看开一点。”我突然觉得爸爸的声音很遥远,我知道,他这句话是在给未来某个时空的我所说。


        區亨利扮演的父亲石先生,从北京去美国探望十二年未见面的女儿石宜兰。电影开场的色调是机场里那种暖暖的明黄色,石先生满面笑容地走出来,等候在外的女儿,俞飞鸿扮演的一个挽着素髻的中年女子,低低叫了声“爸爸”,父女俩客套地握手、问候,然后如同陌生人般地沉默--整个画面的气氛就此凝结住,这种压抑而低沉的调子逐渐弥漫开去,一直贯穿到整个故事始终。

        石先生的职业:
        石先生在影片中四次给别人介绍自己是一个“火箭专家”:第一次是和飞机上的邻座,那个美国妇女满面春风地和前来接机的友人介绍“这位老先生是一位火箭专家!”;第二次是在女儿家楼下的游泳池边给一个美国热妞描述自己的工作,女孩子一脸羡艳地表示“您太了不起了!”,但石先生蹩脚的英语明显让她误会了石先生是一名医生;第三次是在公园里,石先生在美国唯一的朋友,那个伊朗老太太,他们用母语+英语的方式进行着只可意会的沟通;最后一次,石先生坐在独自漫游美国的火车上,从他的手势可以看出,他又在和邻座描述他“火箭专家”的职业经历。
        直到女儿宜兰在父亲喋喋不休的盘问之下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之前,石先生的“火箭专家”身份是无庸质疑的,他可以语焉不详地描述自己的父亲宜兰的爷爷“他是个银行的经理,曾经给英国人做事,后来又去帮过美国人。解放后,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他后来确实只是一个看门人,做些收发工作。”而对于他自己的身份,那是象黑字写在白纸上一样清晰明了的。

        石先生的感情:
        宜兰和父亲说,您去参加老年活动中心挺好的,顺带也给自己物色一个老伴。石先生正色回答:我这一辈子只有你妈一个。女儿一脸的不置可否。
     
       在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石先生的职业与感情,都在女儿的一顿抢白之下揭盅:你根本不是什么“火箭专家”,你的事情别以为我和妈妈不知道,别人会在背后说会当着我们的面说,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女人。
        父亲的形象轰然坍塌,原来一开始淡然得近似冷漠的女儿,完全有她冷淡父亲的绝对理由: 石先生是一位有过外遇并给家庭带来了极大伤害的父亲。
        
        然而事情并没完结,第二天一早,石先生在卧室里喁喁独语,女儿在客厅收拾上班的行头。
        我曾经是一个“火箭专家”,32岁那年被撤职当了一名文员,在这个位置上干了30年,天天看着同事们做着我梦寐以求都想做的事。撤职的原因是我和一个女同事经常在一起聊天,但没人相信我们在一起只是为了聊天。领导让我写悔过书承认我的错误,我怎么能写呢?我什么都没有做过,我要是承认了,你妈妈会怎么想呢?
        于是,32岁的石先生,从一个“火箭专家”被降职成了一名文员,原因只是“作风问题”。王颖电影的观众多是美国人,所以他并没有让这个会让所有美国人不知所云的词汇出现,他借用石先生的一段自白来解释,而作为中国观众,作为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中国观众,这四个字已经足够解释石先生32岁之后一切莫名的境遇了。

        女儿石宜兰:
        在石先生眼里,女儿石宜兰的生活足以称得上离经叛道:她在美国离了婚,而且是因为她爱上了另外一个俄国已婚男人。石先生用一个过时多年的词语给她下了定义:你这样做是不守妇道,象你这种离了婚的女人是很容易走错路的,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学会用母语去表达自己,那当你懂得了另外一种语言以后,就只会用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这句话涵盖的意思可以有很多,很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也有过类似的描述,是说中国人谈恋爱时都不好意思说“我爱你”,而如果把这个意思用英语“I love you”或法语“Je t''aime”来表达,则会容易许多,就象把自己躲在一个面具后面说话,不会感觉难为情。离家多年以后,我也逐渐发现,有时候,当我要描述一件事或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我的习惯是用普通话而不再是我的母语方言来叙述。但这两个例子,只是一种浅层的表现,与宜兰所想表达的带着些许悲剧意味的表述,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可以想象,可能出生于70年代初期、自小生活在一个有着沉默寡言父亲的家庭里、一直被父亲有外遇的传言所困扰、对父母的婚姻充满着怀疑的石宜兰,在自己的婚姻中会是如何的寡淡:因为她与她的丈夫都来自有着同样环境的国度,他们同样都没有学会用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她选择了去与另外一个男人,一个俄国男人用英语谈一场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恋爱。

        女儿的世界与父亲的世界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影片的前半段,我看尽女儿对父亲的冷淡,内心对这位父亲充满无尽的同情;后半段,父亲开始对女儿的生活开始进行不合时宜的干涉,用一套过时的观念妄图去改变女儿的价值观,我又对女儿的处境充满无限的理解。
        这是一对错位的父女,早年的父亲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疏于与女儿沟通,多年以后,父亲老去,老年的他开始变得絮絮叨叨,而成年的女儿已经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接受自己的父亲,于是这样一对同样沉默寡言的父女,每晚坐在餐桌前,对着父亲做出的一堆中国菜,吃着一桌的压抑。
        电影的最后,误会看似冰释,但几十年间积累的陌生与隔阂如何能在一夜之间消融?石先生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周游美国的火车,继续着对旅途中相遇的人介绍:我是一位“火箭专家”······
        
        人与父母的缘分是在出生之初便已注定,有的人缘重,有的人缘薄。如今已人到中年的我,眼看着父母一天天的老去,又该往何处去?
  2. 人真是处境的动物,不同处境的人很难沟通,比如我们和父母,几乎是在彼此误解中度过一辈子的,小时候我们仰望大人,青春期我们无视大人,而立后,我们迁就但并不理解老人。恋人之间也是如此,经历不同,心理成熟度不同的人,往往会因为对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有不同的理解,误解因此产生并逐渐放大。《千年敬祈》把这种处境的差异和语言的差异放在一起,把时间差异下处境不同造成的困境表达的更为彻底。

    这部电影像一副大幅留白的水墨画一般,闲笔草草,大量留白等观众去补充,电影表达出冰山一角,海底的90%冰山,需要观众去想象。 从这个角度看,和《归来》一样,他只讲了A面(表面)的故事,而B面才是他想表达的,才是故事的核心,这种小说是高手才敢写能写,这种电影是高手才敢拍,且能拍好。

    《千年敬祈》的B面是什么呢?和《归来》一样,是那个疯狂的年代,那个青春热血为祖国的年代,Mr.Shi 是一个一心报效祖国的火箭工程师,为了国家他长期和妻女分居,为了工作保密,他甚少和妻女说话。但他对妻女的爱在心里口难开。(这一点在他提及病亡的妻子时那哀伤的眼神,以及女儿提及是否再找个老伴时他自然而然的果断:我这辈子就你妈一个人就能感到),他女儿上学时已经赴美,留在美国发展,结婚,离婚,他放心不下,来美国探望,想挽回一点年轻时没有尽到的父亲责任。短短的几天,他们彼此沉默着,空气像结了冰,原来一家人的误解是那么难以破冰,电影最后的五分钟,终于一切真相大白。

    父亲并不是个古板的人,相反他处处留心美国的一切,不断学习新东西,如果不是那非人的年代,他不会是现在的晚景,但女儿一直生活在过去巨大的阴影中不能自拔,不愿面对,内心对父亲充满了怨。在父亲面前,她处处表现不自然,仿佛不是在自己家。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女儿如今的境况,和童年影响有关,直到现在她才明白,原来父亲并没有婚外情,那只是特定历史时期里的特别故事罢了,相反,他为了捍卫自己的婚姻,家庭,拒绝认罪,不能再做工程师,告别自己热爱的事业做了文员。女儿得知这一真相,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关于语言与思想表达,电影里有个很好玩的对比: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中国老头和伊朗老太太各自说着几个有限的英语单词,连比带划,夹杂中文波斯语也交流的很好(老太太连最隐秘的伤心事都分享了),你说语言和表达,理解关系不大吧?宜兰(俞飞鸿)只有用英语时才能畅所欲言,自如的表达自己。这种矛盾是这部电影最迷人之处。

    女儿赴美后想摆脱的,不仅仅是父亲,而是整个中国语境对她的压制:儿时邻居异样的目光,众人的闲言碎语,这是本片的B面内容,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年代的人言可畏,她如何迫不及待的离开了中国,但最终她嫁了自己的同学,可以想象,父亲口中『克明是个老实人』可以想见她的先生大概也是个典型的不太会表达爱意的中国人。她决定再向前一步,离了婚。原著小说里写,她先生觉得她话太少,怀疑她可以隐瞒什么,最后怀疑变成了事实,她和同事婚外情,并主动离婚。

    她的新恋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一个俄国人,『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原著小说里是罗马尼亚人,可能为了观赏性改成俄国人,其实罗马尼亚人是更好的设定)而且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她们在异国,说着英语,扣开了彼此的心扉。然而想到他有妻女在俄国,她又决然的拒绝了他的爱,还建议他努力把妻女接来美国--这种做法一点也不美国,但非常合乎她中国人的身份,又反射出她童年的阴影。

    整个电影最见功力之处是对于氛围的营造,每次父女相处,你能感觉到,无论是晴天阴天,空气里像结了冰,充满着尴尬的气氛,每个人一张嘴就小心翼翼,女儿和父亲一起时,穿的非常保守,什么也不愿提不愿讲,满桌的美味佳肴,她却难以下咽,一开始还会打电话告诉父亲不回来吃饭,后来索性连电话也不打了,只在深夜时打给电话留言机。

    空气仿佛要结冰的晚餐时间

    这种尴尬气氛像从内部加压,越加越大,终于爆发--这也是中国人家人之间的典型沟通方式,平时什么都不说,暗示,意会,误解。一沟通就是爆发式的。所幸最后争吵式的沟通后,父女冰释前嫌,互相理解了彼此,老头坐上火车去游美国,女儿也面带笑容迎接她的新生--这是第一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她的笑。

    影改编自李翊云同名短篇小说,但电影把整个小说的基调都改掉了,原著小说主要想说的是父女之间,两代之间,过去和现在的种种。语言是一方面,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文化压抑。而且小说结尾是令人伤感的,老父不得不带着遗憾和不解离开美国。电影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父女感情破冰,原来以前的隔阂都是误解造成的。

    这部小说在国际上广受赞誉,我想是因为她选了一个普世的角度:语言可以给人第二生命,第二性格(或者潜在的没有表达出来的性格)。哈金曾经多次表达过他后悔选择了英语写作。因为在西方正典的背景里找到自己的起点花太多时间了。而李翊云则相反,她没有用中文写过任何文学作品,她在英语里找到了舒服的感觉,从零开始表达,不去西方文化里找起点。

    作为美籍港裔导演,王颖还顺手『黑』了一下美国。老头刚来时在飞机上和人谈笑风生,美国女旅客下了飞机还上来打招呼,老头说美国人真热情,真好。女儿冷冰冰的说,你现在就下结论太早。后来老头和伊朗老太太聊天,老太太说自己大儿子在美国做医生,赚很多钱,住大房子开跑车。老太太还向老头提起自己的女儿在伊朗,在政治冲突事件中被打死--这是她最伤心的往事。她用破碎的英语说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很好。她很快要抱孙子了。老头说,那很好啊,那很好啊 。

    过了几天,老太太不见了,她的朋友特意来跟老头说,她儿子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老头问她不是帮带孙子吗?女人说,不用了,她儿媳妇全职照顾孩子,不需要她帮手了。镜头里留下老头若有所思的脸:为什么机场的陌生人对陌生人这么热情,但却不能和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

    《千年敬祈》 其实是个中文翻译成英文又翻译回来的病句。小说里,这句话是Mr.Shi 说给伊朗老太太听的,他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人和人的相遇靠缘分,我现在每天做的也是修行,希望我女儿有天能明白我的苦心。电影里,宜兰对她的俄罗斯情人说了原样的话,他问:那我们的修行呢? 她说,还没到那一层吧。

    (原著 李翊云 短篇小说集)

  3.         如果说王颖之前的电影中的美国痕迹都大于中国的,或者说之前是拍给美国人看的中国故事或者美国故事,那么这部《千年敬祈》,美国人是不能完全看懂的。不知算不算是导演“晚年的回归”。

            文化差异是王颖镜头前长盛不衰的元素(而他长盛不衰的主题是家庭)。电影中老先生和金发比基尼美女对话时别着头不敢看,着迷于那一首红色苏联歌曲,对着两个传教的小青年说着“Worker in world, come together. You free! You have world!”情景真是好笑,而美国小青年在听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后问“Is he a Chinese wise man?” 更好笑。而从《吃一碗茶》中老爸拼死拼活要做grandpapa到这部中石先生尽管有着更开放的时代和教育背景却还是抱着这个愿望,这种呼应很有趣。我们对外国人炫耀时总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多少东西还留着呢?至少对继承血脉的重视这一点,延续得很长久了。

            说是一部给中国人看得电影,还因为从石老先生身上,其实可以描出一个中国近代史。从老先生说他父亲先帮英国人干活,二战后帮美国人干,解放后全没了;到老先生自己加入地下党,对苏共的信仰,梦想着中国第一座火箭,然后经历文革,最后到女儿这一代。王颖作为一个香港出生的美籍华裔,可能便能没有政治负担地,没有亲身经历的偏见地,将这些表现出来,这可能是国内导演做不太到的。有太多内容太深感情要倾吐,而一下子总是吐不干脆的。尽管导演是局外人,把历史放进来,毕竟历史还是很重的,这也给这部电影添了深度。

            最后关于失语,当女儿说出那个大家心知肚明而没有揭穿的秘密时,我很讶异,不讶异于老实巴交的父亲在那个年代有婚外恋的事实,而是觉得导演不应该给失语一个特定的理由。因为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失语是一种通病。中国这一百年,时代变得太快,隔一代就隔去截然不同的兴趣、价值观和表达方式。假如两代人都是敏感而内省的,那么失语更加变成一种习惯,但不会习以为然——失语对女儿的伤害有一天变成尖锐的刺朝向她沉默的父亲。成年了还听着叮咛和唠叨,对着一桌菜各自闷头吃,听着电话那头的坦白再感动也装作冷漠……这些每天都发生在多少个中国家庭。宜兰更加幸运她找到了第二语言这个出口,而那些还在中国的宜兰们呢?
  4.     学语言的才更加发现,语言可以是很废的东西。
        当语言无法用来表达自己、明白别人,却变成了被“坚定的理想”控制思想和行为的工具的时候——这种局限人感情的东西由其可恶。

        YILIAN和她父亲组成的小家是沉默的。而这沉默是一种压抑,无法表达的压抑,即使他们的语言本来是相通的。
        而在户外,MR SHI的语言又变得自由——和一个法国老太太彼此用蹩脚的英文交流,人放松了,情便真了,反而真的处出情分来了。

        当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时候,思想和心灵就脱节了。
        就变成了自己给自己编造故事的MR SHI————他无法允许自己曾经做过违反“理想”的事,于是要编造谎言给自己,给别人。他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于是就压抑自己,压抑别人,去相信说谎的语言。
        我想这不是他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错误语境,而是整个中国的整体语境——压抑,谎言,伪善。
        于是,即使是亲情里,也混杂着太多的阴暗,控制,恐惧。

        所以YILIAN离开了同语境中的KEMING,而选择了一个相对真实,但似乎又不会真实得过分的俄国人。毕竟他也是保守的,如中国男人一样保守,虽然真实些。
        所以,YILIAN其实从没有自由。即使孤单了,她也仍旧压抑着自己,半夜一个人去电影院借电影的激动来体验遗失的感情。


        最后一段MR SHI关于YILIAN男朋友的追问简直让我发疯。如果我是YILIAN,估计不会态度那么好地自己喝冷水将冷笑话压抑自己,我会把事实说出来——拜托你想想自己做过什么好不好?

        很想替所有压抑自己的人喊一句:ALL IS BULLSHIT,WHAT THE FUCK。

        但是让这种阴云散开的唯一方法就是,将真心话,说出来。就算不会立刻见效,但已经是黎明的开始了。




    =================================

    最后,在中文语境传说中的“a thousand year of good prayer”才能换来的同床共枕——爱真的有那么难么?

    还是因为我们都不敢对对方表达自己,只敢对上天祈求,才让一对恋人有机会相识相知,变成需要千年这么难,这么久的时间?

    忘记那个看不到的上天吧,把自己的情感告诉就站在你对面的人——我想,祈祷千年,不如当下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