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罗辑思维 第四季(2016)

罗辑思维 第四季(2016)

导演: 罗辑思维团队

编剧: 罗辑思维团队

主演: 罗振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6-03-03

集数: 43 单集片长: 60分钟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罗振宇的个人视频脱口秀。罗胖读书,讲给您听。我们在知识中寻找独立的见识,您在把玩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我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演员:



影评:

  1. 晚上点开了许久未更新的罗辑思维,于是看到了罗胖说这是他最后一集视频节目,这个消息对我来说还是蛮突然的,家里的电视机又少了一个视频节目可以打开。

    最后一集罗胖讲了他自己做这个节目四年的心路历程,还有他现在转变的种种缘由,并提出了他认为在学习焦虑的时代应该怎样学习的几点建议。具体内容有兴趣的大家可以上网找来看,此刻我更想写的是由此想到的一些事,与罗辑思维有关,也不止罗辑思维。

    一、感谢给我成长机会的你
    感谢罗胖,他打开了我的思维世界,感谢介绍我认识罗胖的你,虽然你很可能看不到这篇文字。很多人不喜欢罗胖,我谈不上真粉,但他确实带给我很多成长和启发。他的学习并转述的能力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推销能力也是很打动人(每次看完节目就很想把他推荐的东西买回来),虽然,很多东西买回来并没有真正的好好消化,比如书架上的一堆书,比如手机里的一堆订阅专栏。
    但不管怎样,感谢你们带给我成长的机会。至少,我已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有趣。

    二、改变一种思维方式,按照行动的方式去思考
    罗胖说意见是个特别不靠谱的东西,之前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按照他说的“立场 感受 意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于是经常剧烈撕扯,很多甚至相反的观点并存,面对选择时才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努力切换一种思维方式,让“目标 方法 行动”来引导自己的行动,处理各种问题,包括学习新知识,面对一个个具体目标去行动,用建设性行动替代感受性意见,切换一种人生态度。

    三、与最重要的人一起成长
    面对这个话题的几个关键要素,陷入了思考: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对成长怎么定义,你们将如何做到共同成长,如果对方不愿一起成长怎么办
    面对每天忙碌的工作生活学习,总有很多心得感受收获,如果有人可以一起交流,彼此探讨,低谷时给予鼓励,困惑时给予提醒,在各自思考各自奋斗的路上,一起陪伴共同成长,这,估计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人吧。

    我不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容易三分钟热度浅尝辄止;我也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容易自我否定得不到别人肯定就怀疑自己;然而,这都不重要,至少我还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我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这就够了。
  2. 最近几年里,我逐渐成为了一个音频节目的俘虏,郎咸平、王牧笛、王福重,之后是高晓松、罗振宇等等的声音都已经听得耳根生茧了。

    不管是上班、下班、假期,手上一边做事,耳机一边听节目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罗辑思维就是其中之一。

    罗辑思维其实不算是我最欣赏的那档节目,但却是我反复听过最多的节目,因为其涵盖的很多领域,往往是其他节目很少提到,甚至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不说做学问,就是为了长见识,也值得我耗费所剩不多的脑细胞去燃烧。

    罗胖子也确实够死磕自个儿的,我有时想找出一个知识点拿来应用,还需要翻来覆去找资料,再回想记忆有没有出错。可见知识上,“精”不见得比“广”更难,也不应该存在谁不待见谁的问题,罗胖子理应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从第三季结束以来,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着罗胖子了,其实既期待罗辑思维第四季有更好的表现,也担心是否这年一过完会有什么变故。后来总算看到了第四季的开播,总的来说还是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和水准,算是开了个好头吧。

    买过罗辑思维的书,也偶有早起听一些60秒,不算铁杆粉丝至少也是个忠实听众了。除了送上祝福以外,还希望罗辑思维能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多发展有趣味性的元素和广告合作,因为罗胖子在“坚持”这条道上,已经做到了,但市场,还远远不止这点。

    罗辑思维,你们值得变得更好。
  3. 收听《罗辑思维(第四季)》

    随着一直收听罗辑思维,通过205期的视频节目,了解到了罗胖个人的成长,和他们团队氛围,罗胖引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实现着碎片化学习的梦想!在试探和摸索中发挥着罗胖脑洞无限的可能!罗胖自己的平台“得到”APP自称最好的知识服务……显示着他对教育的重要,好像通过“得到”的学习、烧钱买课、就能得到观念的启发,格局的扩展,境界的提高。罗胖这种知识付费,打着教育的手段来培养着忠实客户,不得不佩服罗胖掌握的沟通技巧,演说技巧,独特的创造力,还有着坚持不懈的执行力,比如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60秒语音,不亏一个媒体人出身,做到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罗胖是告诉我们爱读书,爱学习的人一种生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文人到商人的训练(解决:百无一用是书生),掌握越多的知识也是懂得一种生存态度(心里素质),有着自我的格局(生活的自律、感恩的心),个人修为境界的提升,养成一些良好习惯。

    用心聆听《罗辑思维》,能点亮一种认知的观点

    倾听《罗辑思维》多重收获:

    *罗胖团队在知识付费商业模式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见证了罗胖在他的视频、语音分享中给业界挖的三个坑1.“U盘化生存”倡导自由职业,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2.“社群”鱼龙混杂管理社群也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还不一定能一直维持这平衡收益。3.“内容电商”是罗辑思维很快走到了瓶颈期,罗辑思维最后在这个跑道上让出来了,回归到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上,定位自己的知识付费,招商引资……

    * 罗辑思维5年的发展过程,不断迭代、自我放弃、自我重构、自我完善、永不停息的重塑之路。作为罗辑思维的支持者都能感受到,罗胖对自己的定会渐渐清晰,不断的打造一个知识服务者和求知者之间的超级链接。

    * “碎片化学习”我们不要误解这个意思,罗辑思维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我不是给罗胖商人嘴脸“翻案洗白”,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传输自己的观点。

    * 听《罗辑思维》后是我更热爱读书,在读书中养成了勤于思考,按照自己的理解学习知识的缝合。

    * 《罗辑思维》所有的视频、音频不遗余力给听众灌输正能量,时常公开的表示“中国未来是他看好永远做个中国跟随者”无比确信,中国的未来有着远大的前景和非常乐观的发展……很多内容都是类似的这个观点,非常客观……在此我不再过多赘述,因为,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你懂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也是可以理解在央视工作过多年的罗胖比我们更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对于这点是我觉得罗胖不如高晓松的地方,高晓松在《晓说》里一些没办法说的话,就不说,不刻意逢迎,高晓松有着自己拿捏的尺度。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去听下《晓说》最后一期“感谢各位”,高晓松为什么说要到75岁后开始拍电影。

    总结一句:罗辑思维告诉你很多事情的同时,还有很多事没有告诉你。

    最后:我还会把《罗辑思维》畅听版听一遍和2015年—2018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听一遍,因为很多探讨性驱使着我的好奇心。

  4. 游戏是个怎样的世界

    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并不在于建立了某个虚拟的世界,也不在于人类为了对抗空虚。游戏的魅力之处在于它为玩家设定了目标时时反馈机制,这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和世界相处的机制,或者叫“因果关系”,即便真实的世界并不是由因果关系组成的。因为这样,所以那样,人类才能够生生不息存活到如今。

    勋章系统反馈了玩家的过去,积分系统反馈着现在,排行系统反馈了未来。游戏的设定围绕着玩家,涵盖了所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但虚拟不会取代现实,现实只会无限地去贴紧那个曾虚拟设定的世界,像是科幻小说多年后在真实的世界中的呈现。

    人类是把自己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宋教仁遇刺案

    民国初年,共和形式一片大好,从君主封建到民主共和,革命流血甚少,由民族革命到民主革命,维持了大中华版图的完整,无论革命党,满清皇帝,还是袁世凯,都功不可没。从辛亥革命胜利但1913年经过两年准备,国民党赢得正式国会选举,宋教仁当之无愧的民国正式政府的第一任总理。结果1913年3月从上海前往北京就职途中陡然遇刺身亡,紧接着二次革命爆发,革命党不顾一切不问是非,反袁讨袁,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走向。但袁世凯貌似背了大锅!如果按照谁获益最多谁嫌疑最大的逻辑看!嫌疑最大的应当是国民党内的三号人物,蒋介石的结拜大哥,上海帮会大佬——陈其美。

    首先,刺杀出在上海地界。凶手是上海地痞,直接指使人是应桂馨,此人有帮会北京,彻头彻尾的革命党,曾担任孙中山的贴身警卫,当时掌管江苏警务,和袁世凯素无瓜葛。而且后来应桂馨被关押在陈其美手里,莫名其妙逃跑了,那个开枪的杀人凶手又莫名其妙的被毒死。但二次革命已经如火如荼,国民党就像杀红了眼的孩子,不问对错,或者故意忽略了对错,没有人再去关注是非,这件事终归成了悬案!

    但最根本的,陈其美的动机在哪里呢?只是为了上位,杀掉宋教仁好顺理成章的继承孙中山如此简单吗?归根结底还是信仰不同,同是共和,但陈和宋信仰的政体大相径庭,一个信仰美国式的总统制,一个则是偏向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而对待此争执,孙中山的态度一直是暧昧的。

    陈其美的结局让人不胜唏嘘,1916年也就是宋教仁遇刺3年之后,陈其美也被刺杀身亡,这次的指使人真是袁世凯。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难逃天道轮回。

    真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现代中国人际关系

    基友式的君臣关系,全心去爱毫无保留,彻底毁灭不留情面。

    爱的如夏花般灿烂,也如惊鸿般短暂。

    曾国藩成功学——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转变

    严己宽人,内圣外王。

    做事的能力不在于个人有多大能耐,而在于个人能够调动多少资源为我所用。

    曾国藩告诉我们,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依靠自己的修为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他真的拯救了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新政

    计划经济挽救经济危机?胡福是背锅侠,罗斯福新政就像安慰剂。然而,人在那个位置上,即便知道什么都不做才是正确的选择,但舆论的压力并不会允许。所以,不做是错,做了更错。

    135.没啥不能没知识——中国和西方的知识观念

    中国:农耕文明——全知道

    西方:工商业文明——不知道

    保存、传承、迭代知识的组织样式——大学

    知识本身就是经济,

    138.庸众的迫害——《图灵传》

    迫害与自己不同的人,要求对方与自己想象的一样,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语言的目的并不是交流河边有一头狮子,语言的目的在于八卦,在于背后说人坏话,最终的结果就是:增进协作。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人类可以在极大的范围内产生协作(超过150个人——邓巴数字: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的人数是148人,大约是150人 )。

    道德,生下来就是为了干涉和限制他人。这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利益。人类产生更大的协作体,道德是粘合剂。

    然而,个体创造力越来越重要,个体创造力的保护和外在的道德干涉成为了一对矛盾。减少干涉,就是保护个体创造力最有效的方式,人们需要适度的冷漠。闭嘴,推动人类进步。

    140.认钱不认人——用钱作为衡量尺度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

    刚需是个屁,一切皆稀缺,人生皆选择。

    行动力差的底层逻辑——只愿意在观念中进行选择,而不愿意承担选择的结果。

    穷,即尽头。穷人,即走到了尽头的人,并不是没有钱的人。

    回避以金钱的方式进行筛选,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就会以其他方式:身份,户口,后门,关系,甚至是长相。受损失的还是先前的群体,而且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成本反而可能更大。所以,只认钱,是对毫无资源的社会新人最公平的方式。金钱是穷人最好的朋友。

    174.联盟——重新认识公司和员工的关系

    公司并不是一个家,公司是一支球队。

    入职两问:

    问题一:在这家公司打算干几年?——人生的规划!

    问题二:当离开的时候,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的期许!

    自己 该怎么做,并不取决于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无法律效力承诺备忘录》

    管理者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的人。

    技巧:要留——任期制。要走——推荐信,培养接班人,前员工福利。创业——提供帮助,投资给同事。

    员工的执行力=领导的领导力

    布置工作五问:

    1、布置

    2、重复

    3、目的是什么

    4、出现意外情况,哪种汇报,哪种自己决定

    5、让你自己做,你会怎样做

    魔鬼藏在细节里。凡事皆有工具。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大师:“,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5.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向人学、概念、缝合、碎片、目标

    罗胖的赚钱途径:学习并转述的能力

    知识焦虑——并非来源于求知,而是源于求存。

    与牛人在一起,是学习环境的浸淫。

    人类是模式化的动物,认识复杂世界必须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各种概念的集合,成为“知识”。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

    将知识缝合到自己身上——表达一次(讲课、读书笔记)。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拥有两种思维方式、过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立场、感受、意见 vs 目标、方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