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恨情人节 I Hate Valentine's Day(2009)

我恨情人节 I Hate Valentine's Day(2009)

导演: 妮娅·瓦达拉斯

编剧: 妮娅·瓦达拉斯

主演: 约翰·考伯特 妮娅·瓦达拉斯 史蒂芬·瓜里诺 阿米尔·阿里森

类型: 喜剧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9-04-24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762105 豆瓣评分:5.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身为花店的老板娘,珍娜(妮娅·瓦达拉斯 Nia Vardalos 饰)美丽的外表和开朗的个性为她赢得了诸多的追求者,而她至今仍旧单身的原因也成了众人心中无解的谜。对于约会,珍娜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同一个男人进行的约会次数绝不超过5次,若要深究这一原则的成因,则会触动珍娜埋藏在心底的关于母亲的回忆。珍娜这一有点好笑的原则引起了餐厅老板格雷(约翰·考伯特 John Corbett 饰)对她的兴趣,他决定挑战一下所谓的5次原则。

演员:



影评:

  1. 好吧首先我得承认这部电影我看了5分钟就放弃了。
    其次,和电影本身无关,我只喜欢这个名字。
    对,我恨情人节。我恨透了它。

    我恨每年2月14日像是一个行刑日一样压迫着我,提早两个礼拜开始听朋友叨叨逼逼装着哀怨的样子苦恼怎么计划这个节日,逛个街铺天盖地为情侣们打造的折扣和优惠以及各种小礼品,上个网也不得安宁,论坛里热络讨论情人节好去处和各种勾引技巧,连谷歌的标志都要改变。

    我恨每到那一天谁都满嘴甜蜜的情话,电视里10个频道7个是情人节专题两个猛放巧克力广告还有一个是财经节目,经济学家显然盘算着不浪费任何财力人力泡妞,有时撞上生理周期下楼买板最普通的德芙巧克力都有营业员大妈用嘲笑你穷酸的目光打量。

    我恨这个节日越来越普及,总有不相干的大婶阿姨不明目的地借着这天虚虚实实地打探伴侣状况,有人半是炫耀半是无心发消息汇报情况,爹娘也开始忧虑要不介绍个对象吧相约星期六也不错啊还能上个电视,连遇见邻居阿婆都要被念一句“今天怎么没出去啊”。

    我恨这个节日让我变得敏感而古怪,路过一对情侣便觉自己矮小一分,暗地里阴阴地诅咒每一对幸福的爱侣精(力)尽人亡每一对纠结的couple纠结得没结果每一对痴男怨女除了痴怨还是痴怨。

    我恨即使这个节日过去了还是弥漫着浓浓的讨人厌气氛,每个人争相分享美妙经历互相交流情报发出啧啧啧的回味声音对一年后的那天抱着期待,去商场满是还没有拆下来的节日广告剩下来的奢侈巧克力开始打折出售,买是讽刺不买不甘心,看电视听电台开头千篇一律是“刚过去的情人节......”。

    我受够了每年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单身的耻辱,从他人那里然后从自己这里,为什么情人节是值得骄傲的甜滋滋的存在,单身节就是可耻的酸叽叽的,情人节你让这个世界上没恋爱的失恋的未嫁未娶的人们如何抱着平常的心态去面对。

    妈的我激动了。但是我没有寂寞。
    我就是希望没有什么所谓的情人节在365天里耸立着时时刻刻提醒我,时间一长,我都怀疑自己的性取向。

    谁在2月14日的零点恰如其分地殴打我一顿致使我在24点准时醒来熬过这全世界人民最性奋的一天,感激不禁。

    最后,我还是得祝福所有的情侣长长久久幸福美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毕竟我自个儿以后还是会走上这条路的。

    最后的最后,祝所有希望摆脱单身的同仁们摆脱单身,实在。

    以为是保存的日志下了删除的命令,脑子不清楚了吗,我只好重发了= =
  2. 看到如此低的评分,我自己连评分的勇气都没有了。
    好吧,我并不是想辩护什么……这是部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烂片。
    只是大家一直都把注意力投在男主角一个人身上,视他为本片唯一的可观赏之处,同时大骂女主角。可是据我所知,Nia Vardolos和John Corbett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早在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中,两个人就已经携手为伉俪。那时的Nia的的确确是本色出演,不论是希腊式的丰满的身材还是满脸的松弛的皱纹,都是那样的自然,也难怪I hate Valentine's里的她会被人质问“打了多少针BOTOX?”。而那个故事本身就是她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编写而成,不乏真实感人之处。
    当初的Greek Wedding,还成为英文老师展示文化差异的model movie,然而翻回豆瓣的评论,依然分数很低。果然是视角不同,感受不同。

    暂且还是承认I hate valentine's是部烂片没错,但我的心也恐怕已经衰老如Nia。
    听着40s的人如此认真地说着:“Will you be my girlfriend”“You are my boyfriend”这样的话,心里还是别有一番滋味。
    老了,老了,面容早已不再光嫩如初,皱纹也全靠Botox来驱散,身材难保苗条,事业又不可能尽如人意。如此喑哑的生活之中,即使还未处于索然无味的婚姻里,也只可能草率着“Marry Me”了。

    年轻人的爱情,可以很唯美;但是只有中年以后的爱情,才可能Beautiful&gorgeous&splendid&&&.......

    But it's still romantic, with that "will you be my girlfriend?"

    I am 21 now, but I don't even have the spunk to ask anyone to be my boyfriend, though I believe that love is a great thing.
  3.       纽约,一个四十一岁的花店老板娘,每天非常风骚的从街头的房子走到街尾的花店,要命的是,这个风骚还是她的自我感觉良好。她对爱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同一个男人接触不超过五天,至于那个五天怎么安排,基本上就是前四天暧昧,第五天上床,然后分手。而且她非常讨厌别人说这是一夜情,因为这和一个喜欢咬牙签的帅哥没有谈成。接着她主动勾引了一位上门来买花的帅哥,然后五天之后,两人都不想分手,然后中间乱加了一堆没有用的情景和演员,最后就不用说了吧。。。
       极度无聊的爱情故事,中年人不是不能有自己的爱情故事,四十一岁的女人还要装喜欢玩爱情小游戏的纽约少女,就有点让人难以忍受了,而且剧情还非常薄弱,台词也够平淡的,有一点点莫名其妙的笑点,绝对够得上一部烂片的所有元素了。。。
       妮娅·瓦达拉斯在《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中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部自编,自导,自己主演,好像就是为了要展现她自己点什么,但是又没有能抓住这次机会,表现挺糟糕的。。。
  4. 故事看到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导演就很清晰的表达出了,女主角被自己的游戏玩弄了。所谓的五次约会,其实是一种情感的逃避。越到没来电的当然可以退之以礼,但遇到来电的呢?导演耍的数字游戏(四次or五次)无非是在佐证这个观点。
    情感本来就很微妙的,也许在东方人,确切的说是中国人来说,这种本来就微妙的情感可能会以更含蓄的表象去描述,不过随着中国电影越来越趋向国际化,这里用“趋向”而非“趋近”,也无非是想表达国人在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让我扯远了。然而到了西方人这边,也更确切的说是美国人,鄙人还有几个欧洲朋友,故觉得欧洲还是稍加“收敛'些。
    本片也并非就十分张狂的表现呈现出来,但考虑到所表现的情爱是一对年过中年的男女,这也十足让人感慨文化的差异造就的爱情的差异,或者说对爱情理解的差异。
    看电影,我总喜欢以文化来说事。和周边的外国朋友交流多了或者中外的电影看的多了,这种文化差异的冲击确也是一种视听觉上的fabulous的享受。往往在某处无法理解或者理解有歧义之时,想想老外可能的思维方式也许也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