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 僕と妻の1778の物語(2011)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 僕と妻の1778の物語(2011)

又名: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港) / 给妻子的1778个故事(台) / 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

导演: 星护

编剧: 半澤律子

主演: 草彅刚 竹内结子 谷原章介 吉濑美智子 大杉涟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1-01-15

片长: 139分钟 IMDb: tt1545979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牧村朔太郎(草剪刚 饰)是一个痴迷科幻题材的小说家,他早年从工厂辞职,专心于科幻小说的写作。虽然科幻小说的风头渐渐被言情小说抢尽,他却甘于寂寞,始终为了理想笔耕不辍。朔太郎的妻子节子(竹内结子 饰)深爱着这个有些天然呆的丈夫,她白日里在银行努力工作,夜晚和假日则尽心操持着他们平凡的小家,照顾朔太郎的衣食起居。某天,节子突然病倒,经诊断却得知罹患了晚期肠癌,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得知这一消息,朔太郎决心每天为妻子写一个小故事,让节子保持快乐的心情。故事一篇篇写出,在喜乐悲欢之中,他们结伴走过了4年多的人生时光……

演员:



影评:

  1. 前两天给朋友的孩子真真讲故事,她选了《一寸虫》的故事。
    故事里一条一寸长的碧绿蠕虫,被知更鸟看中想拿来做晚餐。虫子要避免被吃的命运,必须在知更鸟眼里挖出剩余价值来,它告诉知更鸟自己的身材可以用来估量尺寸,正好一寸长嘛。于是它应知更鸟的要求丈量了很多东西,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脖子、苍鹭的腿,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最后知更鸟还是想把虫子吃掉,因为虫子不能满足它丈量歌声的需要。虫子挺聪明的,老老实实答应了鸟儿的要求,顺着它的歌声一寸寸量过去,其实就是爬远了,鸟儿还在歌唱,虫子老早找不到踪影,故事在闭着眼闹陶醉的鸟儿歌声中结束了。
    真真听着故事,用小手顺着绘本上虫子爬行的方向一寸一寸去量那个长度,最后高高兴兴目送虫子爬到了画面外头无限遥远的自由空间去了。
    我对这个故事有说不出的喜欢。我是读《365夜故事》长大的一代人,没办法,那时候只有这点故事可以读。要说那批故事有什么问题,还是缺少想像力,说教多于常识,故事的套路太过规矩。成年以后还看过其它一些童话,比如《没牙的兔子》,想像力是够,但自恋或纠结腔重了。像《一寸虫》这样跳脱一步直飞五天外的故事我印象里几乎没看到过,它干干净净,象在讲一个纯粹自然界里的故事,从起势到结尾顺其自然没有一点纠结的痕迹。随着绘本向前翻阅,真真用她的小手顺着小虫子的足迹爬行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欢乐情绪,虫子爬行的节奏,奔向自由的欢乐,悄无声息的不叫旁人知道的秘密心情,在知更鸟的歌声中真真的小手一寸寸向前移动。这是怎样的一种想像力啊。
    想到《一寸虫》,是因为看了部催泪日本电影《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此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日本一位有点天然呆的男作家,天天写点不是特别成功的少年科幻作品,痴迷于创作,突然有一天发现年轻妻子节子肠癌晚期了,多数活不过一年。夫妻俩青梅竹马相当恩爱,平时妻子忙里忙外,是的第一位读者,期待他下一部作品的成功。受此打击,天然呆老公慌了神,他笨手笨脚分担不了妻子的家务,想出个办法来略尽绵薄之力--天天给妻子写篇微型小说,希望她心情好一点,增强抵抗病魔的勇气。
    日本人就是肯下死力气。一日一故事,还得是有质量的小说,说来容易做来难,妻子是很挑剔的读者,不那么容易发出会心的微笑。作家的灵感从何而来,他会写出哪些故事,和妻子会产生什么样的矛盾,又怎样坚持了1778天?
    这部卡通片似的电影可真够有耐心,花了大量篇幅来重现一个个小故事。那些充满想像力和人情味的瞬间,那些与自恋自怨爱情无关的瞬间,它们来得如此自然,跳开得如此出人意料,让我看得目眩神迷。
    一面看我一面流口水,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想像力才能编出来啊。即便灵感干涸,他也要为妻子写出一篇有趣的小说,让她忘记病痛和伤感。爱情、责任和伤痛,本来都是压力,现在成了作家的翅膀。他站在悬崖上迎风一跃,竟然像自由的鸟儿那样滑翔了出去,背上驮着妻子飞向远方,带她去读那些充满自由和灵魂色彩的故事。
    其实当妻子的命情日渐恶化,同行曾建议他停笔--只有从事写作的人才明白,在那可以预见的可怕终点,他将写无可写。鸟儿飞临终点,这对夫妻将用什么样的结尾来做收梢?尽管在日常工作中,我曾经见过无数种收尾,这次仍然在我意料之外。那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终结篇,就像可爱的一寸虫,在鸟儿的歌声中一寸寸爬出纸面以外。
      
  2. 我对爱情剧并不算有特别嗜好。
    但这部我却十分欣赏。
    因为它超越了一般生死题材。
    在众多爱情生死片中,这部的出彩不是因为“由真实改编”,而是因为其深刻程度。

    许多人也许还以为这部作品在情节上有亮点,而我看来,却是因为其独有的东方文化中最为深刻的体悟。在异常安静的场景中,在淡淡的悲伤中,凸显了一种伟大的力量。

    “这不是随笔么?”当他怔怔的看着妻子安睡的样子,脑中闪过的是
    对自己深深的惭愧和内疚。

    他这才发现自己能够一直这样写是因为妻子对他的爱为他创造了一切。
    一直以来都是他的第一位读者,给予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那句“从你为我每天写一篇开始,我就知道我活不久”,把这男人深深的震撼了。

    一年也好,五年也好;旅游,写作,那么开心的时光也都是妻子所给予的。
    在他妻子的爱面前,自己写的那些故事仅仅也就是随笔罢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故事深沉了。
    彻底超越了一般的生死爱情题材作品。

    看懂最后的那一个第1778故事了吗?
    那是一个领悟了爱的人,把最深沉的情感展露的最终话,那是超越言语的最终话。
    因为这一话所写的,是他妻子对他的爱。
  3. 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晚上为自己写一个童话。她的本意是要让自己睡得温暖一点,没想到慢慢写上瘾,有时候情节越写越长,几条长微博都写不完,兴奋之余,反而更无睡意了。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空调与风扇很想成为朋友,它们虽同居一室,但由于从不同时运转,对话总有时差,通常是一个先发问,另一个隔很久才能回答。一整个夏天过去,也说不了几句话,但它们并不伤感,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个夏天。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也曾乱想些冰棍爱上太阳怎么办的话题,虽然幼稚可笑,但若认真对待,便可借此沉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不谙世事,有何不可呢?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里也有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说家。妻子身患绝症,他手足无措,听说笑可以提高免疫力,便决意每天写一个开心的短篇。他有时候写外星人送报员,有时候写机器人末日大战,竟这样写了1778天,从未中断。妻子最终在昏睡中离世,他凌空写下最后一篇,了无遗憾。

    身患绝症这样的桥段似乎俗套,但影片确是源自日本作家眉村卓与妻子的真实经历。想到有人真的为了伴侣而每天做日课一样的写作,不由心生感动。如果世界多一些童话多好啊,如果人人都能保持一点赤子之心,生活会美好很多吧。

    小说家的故事里,知识小贩的故事最打动我。他说以前每个城镇都有头顶方盒脚踩车轮的知识小贩走街串巷,孩子们投币进去,就可以得到一切问题的答案。有人问,宇宙是什么?它说,宇宙是一个球,巨大的外星人拿它打棒球,每当打出全垒打,我们就看到很多星星。又有人问,为什么天空和海洋都是蓝色的?它说,天空的背后是大海,那个世界的万有引力都是向上的,有时候引力衰退,我们就要打伞了。

    这让我想起日本电视台楼下悬挂的童话大钟,那巨大的令人着迷的铜制机械,据说由童话大师宫崎骏亲自设计完成。每天十点、十五点等五个整点时刻来临之前,那些复杂的部件便一一复苏:云层挪动,窗户推开,分针秒针欢快地转个不停;伙计们点燃炉子,匠人们抡起铁锤,敲打的声音配着音乐节奏起承转合;乃至情绪升起,表盘亦按捺不住,两只大手张牙舞爪来回摇摆。一切都如箭在弦上,等待最高潮的来临,直到整点降临,钟鼓齐鸣,如同为最重要的节日而欢庆。此后一切各自归位,仰着头的路人们心满意足地揉揉脖子,各走各路。

    在如此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里,有那么几分钟,人们可以驻足停留,沉浸在完全与现实无关的童话世界里,何其有幸。逃避现实虽不可能,有片刻的遗忘,也是好的吧。

    于是我也有了动笔的念头,因为大钟,因为电影,因为友人一天一童话的努力写作。虽然知道天赋有限,知道想象力很难通过强迫症一样的书写而扩展,然而不试试看,大概不会甘心的吧。

    写了几日,且选取其中简短的一个,以博一笑:

    思念搬运工

    他的职业是替人搬运思念。比如A想念B了,他接到A的大脑讯号,便要把B的面容搬到A的脑海里。当然,还得加以美化。极少数的时候,也需要丑化,比如某人忆起仇敌,同时附上一两句咒骂。他通常不愿意接收这样的讯号,觉得世界上还是多一些温暖比较好。负面的情绪,不传递也罢。

    他所在的公司是世界思念运输公司一百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公司逐渐不景气了。人们对这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少,因为与另一个人联系是那么的方便与快捷,中间几乎不需要停顿空间。那些不怎么联系的,基本也不被想起。

    他以前是很忙碌的,在各个大洲甚至各个星球之间穿梭,以光速搬运一切。他享受那状态,感到自己的存在。但现在不了,他居然也有了在工作日看云发呆的时间。有时候他真想问问人们,你们都在想些什么?那些让你们挂心的人,都哪儿去了?
  4.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是以日本科幻作家眉村卓(*)和他患癌太太悦子的故事作蓝本,讲述男主角朔太郎如何令太太开心地度过余生的电影。

         遇到配偶患上绝症,大多数人都会愁眉不展,就算明白到自己是病患的精神支柱,都只能强颜欢笑,内心却在淌泪。然而,戏中的朔太郎(草彅刚 饰)当知悉太太节子(竹内结子 饰)的生命快将终结时,他很快便收拾心情,继而思索究竟自己可以做甚么来令到妻子好起来。朔太郎是一个冒失,对家事一晓不通的男人,他整天埋头写作至废寝忘餐,一直都是得到妻子的悉心照料。现在妻子倒下了,他在家事上每每帮倒忙,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每天写一个逗妻子开心的故事,因为他深信医生的话:「笑可增强免疫力」。

         到底大笑是否良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戏中那些小故事的确生动有趣,也展现了编者丰富的想象力。好像白云化成水母和UFO,大厦组成机械人部队….编者透过朔太郎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世界每个细节的另一种面貌。朔太郎每天遇到的人、事、物,成了他的灵感之泉,每日一篇,一千七百七十八篇,相等于四个多年头的时间,某程度上变成了另一种撰写日记的方式,因为他把每天的点滴,都转化成天马行空的创作。

         患癌的剧情,加上电影的名字,已预知道是一个悲情的结局,不过编者把电影的气氛调度得很正面。配乐跳脱、色彩斑斓、景色幽美不在话下,加上每个角色都是大好人,所以在大部份时间里,笔者都看得很愉悦。
            
         朔太郎的角色可以说是信念的代表,他无时无刻都认为妻子会痊愈起来。他坚持创作故事,原本是为了妻子,到后来变成了自己的精神慰藉。此外,在朔太郎身上亦看到成年人少有的童真。从他书房中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旧款机械人,以及那些与旧机械人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可以想象得到编者对旧机械人的钟爱程度。记得朔太郎的其中一篇小故事,讲述了新机械人攻击旧机械人,而旧机械人全程都是处于捱打状态。旧机械人的叹息,彷佛也是编者的叹息。

         节子的角色,简直是所有作家甚至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太太典范。她全力支持丈夫的理想,明知道写科幻题材比不上写爱情题材赚钱,但因为丈夫的天份在科幻科学上,所以她鼓励丈夫不要为生活而折腰。这段铺陈其实也道出了科幻作家的悲哀。戏中的编辑和那名成功的爱情小说家不停游说朔太郎转型写比较赚钱的爱情小说,可想而知,生活和理想永远都难以并存。

         这电影值得赞的地方有很多,好像电影中不时把小故事的内容变成画面,戏中戏丰富了剧情的层次。另外,剪接亦花过心思。其中一幕为表达夫妻二人想避开患病的话题,在处理夫妻各自的近镜时,特意加快了剪接率来展现他们的窘态。还有镜头的运用也见出色,多角度的拍摄让每一场戏都很立体。除此之外,戏中有很多新颖的表达手法,例如,朔太郎写最后一篇故事的形态。笔者在这里不会详述,但很想说的是,看见他写这篇故事时嘴里含笑,这反而令笔者掉下眼泪。
            
         在癌症题材的电影中,可以以煽情的桥段令观众泪线崩坏,但是,感觉也随着丢掉那几张沾满涕泪的纸巾而消逝。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没有令笔者哭掉半张纸巾,但余韵犹存,感人至深,写到这里,回想起戏中的情节,更是心头一酸。
                                                          

    祁佳仕

    *注 : 眉村卓是日本少儿科幻读物的开山祖师,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曾发表过多篇名作。他其中的一篇短篇作品《口袋里的XYZ》,亦曾被著名的动画大师大友克洋改篇成动画电影《迷宫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