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本书里看过,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人生目的也各所不同。
或许是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愈发喜欢这种淡淡的,无甚故事情节的电影。像一吹就散的青烟,只余韵还残绕在脑海:一种宁静的不被打扰的时光。就像休息日刚打扫完房间,汗水淋漓地呆在空调房,就着冰咖啡,看着午后的阳光洒在阳台上,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隐隐绰绰的阴影。时不时看上一眼书,困了就闭上眼。
看完真的好想在海边开一家咖啡店啊!一直以来对书店啊,咖啡店啊,面包店啊之类的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一直做着自己选择的喜爱的事物,经常想着店里,一定要有咖啡,有书,有烘焙面包的香味和新鲜植物的气息。离开大海太久了,都快忘了有多爱海边,记得那时每天都要在海边长长的散步,早晨,午后,黄昏,夜晚,爱她的波涛汹涌,爱她的湿润气息。所以,一定要是海边啊。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几乎没有故事。一个是为了等待失踪8年,30年未见的父亲而独自一人去父亲留下的唯一的遗产船屋生活,并改造成了咖啡馆。一个是年轻无学历只能做陪酒女的妈妈拖着两个一心想妈妈留在家里的孩子(超市偷东西和泡面的情节时一度想到《无人知晓》)。电影只是在展开它们的生活,很理想化,也有不切实际。不过电影的设定已经很吸引我了,海边的咖啡馆,想想都觉得很美,画面也确实拍的很美,大海很美。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奇妙羁绊。一开始的本能排斥,到最后的心心相惜。她,幼年时懵懂不知的离开,多年后回来一心一意的守候,只是,失去的时光是无法弥补的,离开了就是离开了,谁也不会知晓还会不会有下一次再见。跟三十年未见的爸爸是没有机会了。所以她又选择了离开。去疗伤,去新的不知名的地方重新开始。
小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在谎言与离别中,泪水与沉思中,尽管有些诺言大人们在说出的时候是真心的,只是没人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景况变了,选择自然也不一样了。还以为彼此不过又是一段旅程的过客,在某个时间段,温暖过彼此,走进过彼此的生活,时候到了,就再见了。电影的最后,虽然俗套,却很温暖。“欢迎回来。” “我回来了。”因为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的,这一段旅程,还未结束。
我想,人生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景,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偏偏也就那么一些人成为自己的同事,更少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再零星的成为自己的恋人。是巧合,也似注定。好些人,走过一段路程,大家各奔前程,说着再联系,慢慢的,也就失去联系了。留下来的,是经过时间洗礼和各自的选择。在彼此还陪伴的时候,就尽情欢笑吧。
谁都会有艰难的时候,谁都会有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提不起劲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想想树吧,想想深埋泥土的树吧,在春天发芽,夏天茁壮,秋天枯萎,冬天死去,但当下一个春季来临,它依然还在,青青你心。
不如就过好今天这一天吧。
昨天,世界读书日,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春天正是读书天,走向户外,到广袤中去。
我利用难得闲暇且完整的一天,借着难得平静的心态、清醒的头脑、舒适稳定的情绪,连看了三部日本电影。
《佐藤先生和我的父亲》《宁静咖啡馆之歌》和《幸福的彼端》
三部电影都已经在我的“想看”列表里躺了很久,这次一次性大饱眼福,心灵极为舒畅。
佐藤先生是知名演员中川雅也饰演,看完一部电影对这个中年大叔生出了兴趣,在后一部《幸福的彼端》中又重逢,才认真翻看了他的履历。原来是一名画家、作家兼演员。08年在自己的处男作《幸福的彼端》中饰演男一号,一举成名,但演技明显稚嫩,被女演员木村多江夺了风采。
三部电影节奏都异常舒缓,是我寻找的风味。
佐藤先生比女友山中彩大了二十岁。一个是三十三岁仍在书店作者兼职的大龄未婚女青年,一个是五十四岁离异无孩、在学校食堂作帮工的中年大叔。这个组合换个语境,真的不敢想象。但就是这样两个人,感情却异常稳定,没有原以为可以写出一整部又长又臭连续剧的狗血情节,甚至没有任何世俗眼中的矛盾,全局围绕的矛盾点始终都是儿子、女儿与父亲的矛盾。
父亲和佐藤先生反倒相处的格外融洽。这就是平淡而令人舒缓的讲述。
镜头下,聚焦的仍是那个最古老的矛盾。父母子女一场,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方目送另一方的背影,看着他渐行渐远。无奈而生活即是无奈。最后女儿在伊藤先生温柔而委婉的点拨下,终于迈开脚步奔向远去的父亲。
《宁静咖啡馆之歌》片如其名,吉田岬被律师告知,父亲失踪、所欠债款转移到女儿身上,但30多年未见父亲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仅停留在四岁。回到父亲唯一留下的遗产——船屋,吉田岬开了一家夜鹰咖啡馆,在这里边工作边等待父亲回来。也因此结识了邻居单亲母亲一家。三个女性都在经历自我成长,吉田岬在等候父亲的过程中疗愈自己自幼缺失父爱的伤痛,单亲妈妈在认清自己情人(客人)的真面目后,也弃妓从良,认真经营民宿;女儿在吉田岬帮助和关爱下,逐渐找回信心,收获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幸福的彼端》叙事时间线和调子最为缓慢,讲述了近十年间翔子夫妻的情感发展。伴随两夫妻的事业、家庭生活不断发生转变,但最终也是越变越好,最后妻子走出抑郁,丈夫也稳定下来,不再撩妹,身边的人对生活都有了更成熟的认知,对自我也更为包容。
其中影片的高潮部分,丈夫安慰发狂的妻子,拍得极为真实,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
看完这三部电影,我突然收获到一个感悟:人生就是不断学会接受的过程。
接纳生活,接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