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宁静咖啡馆之歌 さいはてにて やさしい香りと待ちながら(2014)

宁静咖啡馆之歌 さいはてにて やさしい香りと待ちながら(2014)

又名: 海边咖啡屋(港) / 海边咖啡厅 / 天涯海角待饮香 / The Furthest End Awaits

导演: 姜秀琼

编剧: 柿木奈子

主演: 永作博美 佐佐木希 樱田日和 臼田麻美 尾形一成 村上淳 永濑正敏 浅田美代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4-09-29(温哥华电影节) 2015-02-28(日本)

片长: 118分钟 IMDb: tt3524792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岬(永作博美 饰)自幼便对咖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她将兴趣变成了事业,成为了专业的咖啡豆烘焙师。岬自幼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之中,父亲在某一日不告而别,父爱的缺失一直都是岬的一块心病,终于,她下定决心离开大城市,返回故乡能登半岛,将一座破败的小木屋改造成为了咖啡 店,一边从事着自己挚爱的咖啡事业,一边等待父亲的归来。

演员:



影评:

  1.        相比于《天涯海角待饮香》这个大陆译名,会更喜欢台湾译名《宁静咖啡馆之歌》。有关宁静、有关父亲的回忆,有关咖啡。

           这部电影和日剧《温柔时刻》情怀上有某种相近的特性。都是以咖啡传情,把哀伤、喜悦、人生百味都溶进一杯咖啡里面。恬美娴静、温婉动人。

           电影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大龄文艺女青年,阿岬(也有的译成美咲,misaki翻成岬的也确实少见,不知道日文是片假还是平假)与单身母亲,绘里子相互疗解心伤。没有什么波澜,也没有起伏。普通、平淡,像一场初秋的阵雨。旁人看来稀松平常,兴许还有些恼人、无趣。有心事的人看来,却是韵味悠长、饱含深意。

           阿岬以等父之名,千里迢迢,只身从东京驱车来到偏远的能登半岛。听着父亲相依为命几十年的海浪声,将破旧的小船屋改造成温馨的咖啡馆。其实阿岬四岁就离开了父亲,似乎很难说出什么父女情深。与其说,阿岬在等待那个出海失踪、生死不明的父亲,不如说想要重温父亲那宽大、结识的胸膛,和他轻柔、悠长的吉他声。渴望在孤独、伤心的漫漫长夜里,再有个能够驱散黑暗与寒冷的怀抱。

           当疑似“丰丸号”失事人员尸骸被发现,阿岬颇坚定地拒绝去辨别真伪,甚至在之后,没有征兆地短暂离开了能登半岛。相比面对与父亲阴阳两隔的悲伤,我想,更令阿岬绝望的是,那个曾经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安慰过自己的幻像,蓦地分崩离析,不复存在。所以,阿岬急于逃离这个地方。这里的海风,曾经帮助过她用朦胧的记忆拼凑虚构的安全感提供线索,如今却只剩揭露赤裸裸现实的腥咸、苦涩。

           之后,阿岬又回到了能登半岛。彼时,大概是已经开始想念,和绘里子、有莎、翔太在一起的快乐与温暖。时序推移,渐渐接受了父亲的死讯,接受那段曾经让自己刀枪不入记忆的土崩瓦解。而绘里子一家的关切,以及将阿岬当成一家人的信任友好,甚至有时的无理取闹,也能成为阿岬生活的寄托与避风港。或许,在阿岬险些被强暴那个夜晚,绘里子虎口救人之后,为她泡的一壶咖啡,某些东西已经悄然发生。“有人为自己泡一壶咖啡真好”,从这个时候开始,现实中绘里子一家带给阿岬关于家的感受,已经让她不再需要一味的靠着对发黄、古旧的记忆拆洗缝补,来获取安全感。

           对于绘里子来说,同样类似。流落风尘,只是有点惯性思维地认为高中都没毕业的自己,除了出卖身体,很难找到其他方法来养育一双儿女。当阿岬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欣然接受,也没有出现很多作品里风俗女转行之后对劳动的不适应和对生活平淡的反感。绘里子之前表现出来的冷淡、咄咄逼人,可能只是外婆入院后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左支右绌,为了生活下去,强加给自己的保护套。当感受到来自阿岬的真心帮助,自然得以卸下一身装甲。

           有时不愿意麻烦别人,有时觉得自己并不值得他人操心,听得太多关于要坚强的说教,就战战兢兢、单枪匹马地,披着一身伪造的自信、裹一圈旧梦发酵出的虚构安全感,硬着头皮横冲直撞。可是,说不定真的有一个人,命中注定,就会对你伸出援手,也可能某个肩膀,恰恰就适合自己依靠。

           阿岬的夜鹰咖啡馆取自宫泽贤治的《夜鹰之星》。阿岬可能如夜鹰一般曾受恶意中伤、流言蜚语,希望到一个地方能够安静地自我实现。可是夜鹰最后就那么一直孤独地在天边燃烧,蓝白色的光芒很美丽,可不也是有点凄苦吗?很多人做不了夜鹰的话,在哭泣的夜晚,在逃跑的路上,干脆就丢盔卸甲,尝试抱团取暖好了。

            世界那么大,不会一个挚友都碰不上吧;人生那么长,总这么坚强,多难演下去啊。认输就认输了,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对所有不堪与怯懦都不防备的朋友,多好啊。似乎,如果一直太过坚强,一副铜墙铁壁的话,反而会阻绝很多善意与温暖吧。夜里,啜泣着、颤抖着拿起杯子,说不定就有人过来为你泡一壶咖啡了。

           “有人能为自己泡咖啡真好。”

           相信,总有那个为你泡咖啡的人。
  2. 有沙问阿岬为什么咖啡馆叫“夜鹰”? 阿岬回答夜鹰是一种鸟,觉得自己像夜鹰。
    有沙在阅览室读完《夜鹰之星》一路飞奔回海滩,握住阿岬的手说:“你才不是夜鹰,你不要离开。”
    宫泽贤治的故事里,夜鹰是一只很丑陋的鸟,所有鸟儿都嘲笑它,太阳不带走它星星不带走它,最后忘记是在上升还是下坠,燃烧了自己。

    阿岬来到这片海,将爸爸留下的船屋翻新成咖啡店,每天和豆子打交道,站在灯下望着远方,等失踪的父亲回家。
    光线透过窗子照在她挑拣着咖啡豆的手上,橙色的光晕映着远处的蓝海。
    隔壁的小女孩只上三年级,但像个大人一样会想很多。他的弟弟话多又天真,坦桑尼亚大象踩过的小石子就能哄得他开心。他们的妈妈凶巴巴。还有抱怨工作好累的女老师,喝咖啡的时候一脸享受。
    就是这样简单的日常,咖啡泡开的时候香味会溢满屋子。

    阿岬让有沙给她的同学推荐咖啡豆,有沙问:“你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咖啡,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苦的,酸的,清爽的,浓郁的。咖啡豆从遥远的地方而来,这里只是驿站,把他们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它们长在高原,温暖的地方,剥去柔软的红色外衣,露出坚硬的心。在阳光下暴晒,有了自己的香气。更久远的以前,坐着轮船漂洋过海去到世界各地,变成人们手中那一小杯酸酸苦苦冒着热气的饮品。
    喝下去的那一刻,就好像在听它的故事,所经过的漫长时间,从一颗种子变成一颗豆子,从高原来到平原。

    一切都是“慢慢”,时间不追赶人,我们也不吵吵嚷嚷要珍惜时间。磨豆子,等一艘消失的船回家。早晚各吃半块大福饼,吉他的曲子隔了三十年还是记忆犹新,像海浪的声音。

    凶巴巴的妈妈也变得温柔,小男孩小女孩不用再去超市望梅止渴,民宿接待了大学的相扑社团,光着屁股跺着脚在海滩上,和大海比谁的嗓门更大。
    这片海没变,海边的生活海边的人却变了。

    等来的是新闻里新发现的头骨,阿岬说自己再也受不了这海浪的声音。像她失去爸爸的哭泣,吉他的断音,还有吞没爸爸的无情。只留下了坦桑尼亚大象踩过的小石子,和哭泣的三个邻居。

    慕名从东京来的女生比着“V”在关门的咖啡馆前合照,晚上就黑到无边的海让人害怕,绘里子每天都会打开那盏灯。以前阿岬等爸爸的地方,现在是绘里子等阿岬的地方。
    你说不清一个人什么时候就走到了另一个人心里,蓝蓝的大海总是让人特别容易想念,海边发生的事也比陆地上的要难忘清晰。
    坐在海边,总想会飞,去看看海的那边是什么。美好的故事都别留下。

    我猜她走了以后,想到的都是关于海浪的美好回忆,绘里子有沙翔太。爸爸在被大海带走了,他们三个是大海带来的新的礼物。
    然后,等待远归的人的那盏灯下:
    -お帰り
    -ただいま

    我回来了,欢迎回来。我喜欢这样的问候,不论是早晚的分别,还是三五年的不见。说出这句问候,下一秒就能笑着哭,原来一切都没变呢。

    我们成长的时候,咖啡树也在发芽。我们过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咖啡树在山间也有四季。我们忙碌,它们晒日光。我们得到又失去,它们开始漂洋过海。我们觉得累了,他们正好变成一杯温暖,在我们手里。
    时间是会重叠的,正如人和人的相遇。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一个节点遇见,之前错过的都不可惜,因为那些时间都被用来走在见你的路上了。狭路相逢的时候,就能笑着说,很高兴遇见你。

    “又过了一会儿,夜鹰清醒过来,它睁开了眼睛。它看见自己的身体放射出磷火般美丽的青光,正在静静地燃烧。
    紧挨着它的仙后座,银河那蓝白色的光芒就在背后闪烁着。
    夜鹰之星继续燃烧,永远燃烧。
    时至今日,仍然在燃烧着。”

    天边亮起的夜鹰之星,和夜鹰一样美丽。
    独角仙再也不能让它流泪,星星的拒绝也不会让它沮丧。
    夜鹰找到了回家的灯光,飞过海就能到。一直停留,不学候鸟迁移,不羡慕雄鹰能翱翔在更高的天空。

    最后,他们在相遇的海边互相拥抱,庆祝重逢。继续海边又淡又慢的生活,听海浪磨豆子贴标签套着麻袋弹跳。谁也不去说生死真相,只是每天晚上照常打开那盏灯。
    说不上是在等待,还是照亮黑暗的大海,让害怕的人不再害怕,想念的人有得想念。

    我想,有一天我会再回到那片海。看天上一个月亮,海里一个月亮。
  3. 忘记在哪本书里看过,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人生目的也各所不同。

    或许是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愈发喜欢这种淡淡的,无甚故事情节的电影。像一吹就散的青烟,只余韵还残绕在脑海:一种宁静的不被打扰的时光。就像休息日刚打扫完房间,汗水淋漓地呆在空调房,就着冰咖啡,看着午后的阳光洒在阳台上,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隐隐绰绰的阴影。时不时看上一眼书,困了就闭上眼。

    看完真的好想在海边开一家咖啡店啊!一直以来对书店啊,咖啡店啊,面包店啊之类的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一直做着自己选择的喜爱的事物,经常想着店里,一定要有咖啡,有书,有烘焙面包的香味和新鲜植物的气息。离开大海太久了,都快忘了有多爱海边,记得那时每天都要在海边长长的散步,早晨,午后,黄昏,夜晚,爱她的波涛汹涌,爱她的湿润气息。所以,一定要是海边啊。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几乎没有故事。一个是为了等待失踪8年,30年未见的父亲而独自一人去父亲留下的唯一的遗产船屋生活,并改造成了咖啡馆。一个是年轻无学历只能做陪酒女的妈妈拖着两个一心想妈妈留在家里的孩子(超市偷东西和泡面的情节时一度想到《无人知晓》)。电影只是在展开它们的生活,很理想化,也有不切实际。不过电影的设定已经很吸引我了,海边的咖啡馆,想想都觉得很美,画面也确实拍的很美,大海很美。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奇妙羁绊。一开始的本能排斥,到最后的心心相惜。她,幼年时懵懂不知的离开,多年后回来一心一意的守候,只是,失去的时光是无法弥补的,离开了就是离开了,谁也不会知晓还会不会有下一次再见。跟三十年未见的爸爸是没有机会了。所以她又选择了离开。去疗伤,去新的不知名的地方重新开始。

    小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在谎言与离别中,泪水与沉思中,尽管有些诺言大人们在说出的时候是真心的,只是没人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景况变了,选择自然也不一样了。还以为彼此不过又是一段旅程的过客,在某个时间段,温暖过彼此,走进过彼此的生活,时候到了,就再见了。电影的最后,虽然俗套,却很温暖。“欢迎回来。” “我回来了。”因为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的,这一段旅程,还未结束。

    我想,人生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景,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偏偏也就那么一些人成为自己的同事,更少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再零星的成为自己的恋人。是巧合,也似注定。好些人,走过一段路程,大家各奔前程,说着再联系,慢慢的,也就失去联系了。留下来的,是经过时间洗礼和各自的选择。在彼此还陪伴的时候,就尽情欢笑吧。

    谁都会有艰难的时候,谁都会有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提不起劲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想想树吧,想想深埋泥土的树吧,在春天发芽,夏天茁壮,秋天枯萎,冬天死去,但当下一个春季来临,它依然还在,青青你心。

    不如就过好今天这一天吧。

  4. 昨天,世界读书日,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春天正是读书天,走向户外,到广袤中去。

    我利用难得闲暇且完整的一天,借着难得平静的心态、清醒的头脑、舒适稳定的情绪,连看了三部日本电影。

    《佐藤先生和我的父亲》《宁静咖啡馆之歌》和《幸福的彼端》

    三部电影都已经在我的“想看”列表里躺了很久,这次一次性大饱眼福,心灵极为舒畅。

    佐藤先生是知名演员中川雅也饰演,看完一部电影对这个中年大叔生出了兴趣,在后一部《幸福的彼端》中又重逢,才认真翻看了他的履历。原来是一名画家、作家兼演员。08年在自己的处男作《幸福的彼端》中饰演男一号,一举成名,但演技明显稚嫩,被女演员木村多江夺了风采。

    三部电影节奏都异常舒缓,是我寻找的风味。

    佐藤先生比女友山中彩大了二十岁。一个是三十三岁仍在书店作者兼职的大龄未婚女青年,一个是五十四岁离异无孩、在学校食堂作帮工的中年大叔。这个组合换个语境,真的不敢想象。但就是这样两个人,感情却异常稳定,没有原以为可以写出一整部又长又臭连续剧的狗血情节,甚至没有任何世俗眼中的矛盾,全局围绕的矛盾点始终都是儿子、女儿与父亲的矛盾。

    父亲和佐藤先生反倒相处的格外融洽。这就是平淡而令人舒缓的讲述。

    镜头下,聚焦的仍是那个最古老的矛盾。父母子女一场,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方目送另一方的背影,看着他渐行渐远。无奈而生活即是无奈。最后女儿在伊藤先生温柔而委婉的点拨下,终于迈开脚步奔向远去的父亲。

    《宁静咖啡馆之歌》片如其名,吉田岬被律师告知,父亲失踪、所欠债款转移到女儿身上,但30多年未见父亲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仅停留在四岁。回到父亲唯一留下的遗产——船屋,吉田岬开了一家夜鹰咖啡馆,在这里边工作边等待父亲回来。也因此结识了邻居单亲母亲一家。三个女性都在经历自我成长,吉田岬在等候父亲的过程中疗愈自己自幼缺失父爱的伤痛,单亲妈妈在认清自己情人(客人)的真面目后,也弃妓从良,认真经营民宿;女儿在吉田岬帮助和关爱下,逐渐找回信心,收获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幸福的彼端》叙事时间线和调子最为缓慢,讲述了近十年间翔子夫妻的情感发展。伴随两夫妻的事业、家庭生活不断发生转变,但最终也是越变越好,最后妻子走出抑郁,丈夫也稳定下来,不再撩妹,身边的人对生活都有了更成熟的认知,对自我也更为包容。

    其中影片的高潮部分,丈夫安慰发狂的妻子,拍得极为真实,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

    看完这三部电影,我突然收获到一个感悟:人生就是不断学会接受的过程。

    接纳生活,接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