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危机解密 The Fifth Estate(2013)

危机解密 The Fifth Estate(2013)

又名: 泄密风云(港) / 第五阶层 / 第五权力 / 第五等级 / 第五种力量 / 维基解密电影版 / 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导演: 比尔·康顿

编剧: 乔希·辛格 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 大卫·利 卢克·哈丁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丹尼尔·布鲁赫 艾丽西亚·维坎德 斯坦利·图齐 劳拉·琳妮 安东尼·麦凯 卡里斯·范·侯登 丹·史蒂文斯 大卫·休里斯 彼得·卡帕尔迪

类型: 剧情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比利时

上映日期: 2013-09-05(多伦多电影节) 2013-10-18(美国)

片长: 128分钟 IMDb: tt1837703 豆瓣评分:6.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保罗·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曾经在2010年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而引起轩然大波。康伯巴奇将要饰演的朱利安·保罗·阿桑奇是网站的董事与发言人,曾主修过物理、数学,做过程序员和黑客。阿桑奇本人和网站一样都备受争议,他曾经因为解密工作获得过多项荣誉,也曾收到过国际刑警组织的逮捕令。2010年阿桑奇因涉嫌在瑞典强奸及性侵犯2名女性被通缉,2010年12月7日他向伦敦警方自首,随即被押送到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出席引渡聆讯,保释申请被驳回。2012年8月16日,阿桑奇获厄瓜多尔政治庇护。

演员:



影评:

  1. 第五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新闻产业横空出世,载舟覆舟,成为无冕之王第四权。本片就是讲,WikiLeaks是第五权,朝阳产业。

    在我看来很新奇的一点是本片的题材是如此的当代。对当前的重大事件我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就好比,讲二战我就知道盟军是正义的,但伊拉克战争就不好说了。对WikiLeaks和创始人Julian Assange,各方看法并没有盖棺定论。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我仍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要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尚需时日。我可以接受电影以911为背景,讲普通人的生活。但对还活着,并活跃着的公众人物用影片进行评价,我对其客观性和全面性就有怀疑。也有评论说本片对Julian Assange的评论已显过时。呵呵呢。

    本片讲述了WikiLeaks发展的重大事件。开始时比兴,先小打小闹让大家熟悉一下流程,之后迎来war log泄露的高潮。切入点是被Julian迷倒的程序员Daniel毅然加入WikiLeaks,被伤透了心后掀桌走人。所以也有人说本片堪比失恋的伤心情歌呢。

    我觉得有趣的一点是影片里的矛盾在伦理层面。 精英阶层垄断信息,那我公布一切就是劫富济贫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可是公布一切是不是也有其代价?Daniel的观点是,你披露所有war log,你会弄死敌后特工的,你几母几啊!Julian的观点是,不做删减改编是我们对信息提供者的承诺。意见发生分歧时,两个人的做法都是找最高指示,在本片情景下即组织的最初目的——“要知道,我成立这个机构,就是为了xxx啊。”两个人代入的xxx不一样而已。这个逻辑倒很简单啊,只要跟公理攀上关系我的观点就不证自明了。引用圣经或者语录是不是同一个思路。

    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全部war log还是被公布出来。Julian Assange的观点是,并没有任何事实证明任何一个特工/信息披露者,受此影响遭到迫害。他认为war log的公布,利远大于弊。影片本身要给大家生动形象的展示反方论点,就拍了段在埃及工作的无间道受到war log披露的影响,演出一段极速危情,逃出生天的桥段。我不喜欢这种安排,因为我觉得这种最后一秒钟逃脱的剧情完全是编剧想要操纵我的感情,摆事实讲道理多好,干嘛要哭闹和上吊。

    最后想说片头的蒙太奇带感。从石板上象形文字一直到报纸上“铁达尼沉没”,再到电视屏幕上推倒柏林墙,再到平板电脑上奥巴马夫人一袭白裙。科技改变世界。世事变迁,重大事件里当事人心跳却一直真实。不管文字用哪种介质承载,薪火相传,才有了文明的今天。
  2. 学校有一个免费的《危机解密》(The Fifth Estate)的超前观影,结束后和创作人员有个简单的交流。7点开始我5点半就排队了,结果仍然一大坨人.....果然是想看免费的东西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在这里写一下我的观后感和访谈记录

    -----------------------剧情观后感分界线,不想剧透的同学飘过到下一条线---------------------------

    先是大体介绍

    是个闪回结构。开头是英国卫报公布wikileaks泄露出的大量军事情报,一个只穿着内裤的男人做在电脑面前看到这个新闻后崩溃的抓头发

    然后字幕出现:两年以前。我们就穿越到一切最开始的地方

    首先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讲了讲在维基解密公布机密军事情报之前做的一些事。他们公布了一家银行贪污的内部信息,把“坏人”绳之于法。我觉得这段的目的是突出他们的理想。他们想利用这个新世纪的新方式(网络),获得justice, 惩治贪污。有点像蜘蛛侠那种惩恶扬善的那种

    先是Daniel的线。他在一个公司工作,是个电脑天才,似乎做了点小恶作剧就让全公司的打印机都在打出一个讽刺漫画册子。然后他每次都会躲在储物间里秘密的处理核实关于那家贪污的瑞士银行的资料,上传data到维基解密。然后他女朋友觉得他躲在这里是在打魔兽(囧......)

    后来的线就是说卷福是个牛叉的人,创建了wikileaks,他们两个人为了这种惩恶扬善的目标都很兴奋,所以一拍即合。瑞士银行机密信息被他们公布后网站被shutdown,但是他们利用mirror网络和推特仍然是把信息传播出去,后来那家瑞士银行被惩治了,他们的网络就又恢复了。他们的工作原理就是保护他们的source,不让人知道是谁泄的密,矛头都会指向维基解密,不会指向那个具体告密者,这样就会有人愿意提供情报

    后面真的是乱的不行,镜头四处乱跑,又是埃及,又是英国,又是卡扎菲的...总之Daniel和卷福最大的争执是卷福想把大量的原始军事情报直接上传公布。Daniel认为这太reckless(鲁莽),因为如果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公布什么信息的话,很可能会害掉很多人的性命,这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想要justice。卷福就觉得直接公布秘密,管他是什么,如果维基解密内部人自己筛选信息以后再上传那他们就变成记者了,他们应该客观的呈现信息,让别人决定。这个是他们俩人最大的分歧。所以最后卷福和英国卫报合作,公布秘密。影片一开始的内裤崩溃男人就是Daniel,因为他们分歧太大了。最后Daniel从内部瓦解了维基解密的大量情报。

    总之呢,这是一部非常乱的电影。我觉得编剧想说的太多了,节奏混乱,想看基情的同志们不满足(俩主演面对面互动不多且没有太多化学反应),想看大表哥的人不满足(基本就比范冰冰在钢铁侠3的戏份多一点),想看爱情的不满足(Daniel和他爱人的戏份也是蜻蜓点水,让人不知道他俩为什么在一起,不知道俩人在这段感情中各自是什么地位和主张),想看阴谋论的人不满足...顺便说一句,卢平教授的出现让我好穿越,一个哈利波特里的演员和大表哥站到一起就是各种违和.....当然卷福的粉丝们估计可以花痴且一会儿,但是鉴于他在本剧中的音调太低太低太低太低(完全没有夸张)在加上他英国口音,让人很崩溃。英国口音可以很性感,但是要是音调这么低那就完全是折磨人。全剧中只有美国政府的人说的话我听到明明白白,其他人的口音都是各种奇怪,没有字幕帮助下精神高度集中辨别口音2小时是非常悲催的一件事,哥好歹托福114听力满分呢但仍然听起来有困难(当然考试代表不了实际能力),所以最后到访谈的时候我都要不行了...

    顺便说一句,应该有一部和wikileaks相关的纪录片,非常棒。想在没中文字幕前提下看懂本片估计要提前做点功课

    ----------------------------------剧情部分结束,下面是访谈记录-------------------------------------

    本片的制片人和编剧和我们有一个简单的交流。稍微总结一下

    1.这个故事这怎么写出来的?

    编剧Josh解释说主要是基于两本书,一本是Daniel(本剧眼镜男主的原型)本人写的自传,有大量关于wikileaks的最初级阶段的故事,对创作剧本帮助很大。另外一本不记得了,是另外一个人写的,就有点像乔布斯的那本传记不是他自己写的一样。编剧和Daniel有4天的面对面沟通,这样编剧可以更真实的接近他,而不是从纸上推断。他说丹尼尔很年轻,有点害羞,甚至很天真,但是非常的genuine(真实)。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他的自传里他是否说的是实话,所以一些面对面的沟通会有帮助。编剧也和Julian(卷福人物原型)有过交流,但是感觉他虽然嘴上说是为greater good,但是可以感觉到有一些为了他自己的成分。编剧也和英国卫报的记者谈过。Josh是法律背景,从法学院毕业的,也在美剧《白宫风云》(West Wing)做过编剧,因此他在写剧本的时候和律师有很多沟通,看这么改编,戏剧化人物会不会被Julian本人告。所以也挺烦人的,好多程序要走。编剧想要尽量保持客观,因此创作出美国政府那条线,因为主线是两位维基解密创始人的发迹史,很多都是他们的出发角度,多一个政府角度可以反思他们的行径到底是不是完全没有危害,加上编剧的白宫风云创作背景,写写政府也是轻车熟路。同时由于电影最中心的是讲故事,所以为了方便他合并了一些人物和事件。向媒体泄密的本来是Birgitta,为了增加戏剧张力把告密的人改成了Daniel。这是他为了创作这个故事而对事实做的一些妥协

    2.这个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编剧Josh是因为之前的一部剧本被梦工厂看中,保证提前为他的下一步剧本付钱。结果他就决定把第二个给梦工厂写的剧本的内容定在维基解密上。在创作出剧本后带到高层,高层很认可,所以项目就建起来了。他们先是去看场地,然后定演员。由于故事的原因演员基本都是国际背景。Daniel的角色本来不是现在的这个演员,但是最后就凑活了。最后定了导演,然后就一步步进行了

    3. 这个电影和《社交网络》有点像,都是两个朋友从一开始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而后来分裂的故事。是不是和你老师抄袭来的?(P.S社交网络编剧Aaron Sorkin也是白宫风云的编剧,算是本片编剧Josh的老师)

    他说我不觉得这两部片子有什么可比的。社交网络很entertaining(富有娱乐性),我们的片子探讨的话题更深刻,比如秘密是否该被公开,个人隐私和公布于众的界限,谁有权利去公开这些秘密,所谓的事实到底是不是事实......这些都是这部影片探讨的话题,不限于友谊和背叛那么简单

    4.你一开始是电视编剧,后来为什么去写电影剧本了?

    我只是加入一个crew,毕竟Aaron Sorkin才是创作者。在电视里编剧的地位很高,基本上你是创作者你就说了算,电影是导演说了算。我在给白宫风云做编剧的时候基本上不是创作,只是模仿。我不能创作新的人物,只能在那些已有的人物的基础上模仿Aaron的口吻去写他们的对话,所以做久了我觉得很没有意思,因为都是机械的模仿。我喜欢写电影剧本的那种obsessed with一个我自己创造出的世界的感觉,所以后来我去写电影了。但我觉得有朝一日我一定还是会回电视的。我一开始是学法律的,什么写作背景也没有,是Aaron带我入行的,所以算是我欠他的吧

    5.在座的都是年轻的filmmaker,我知道本片的导演是拍广告出身的,你能和他们讲讲拍广告对他们导演生涯有影响吗?

    这个,很多导演,比方说大卫芬奇,都是拍广告甚至是MV起家的,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因为最中心的品质是能组织好一个团队,做一个出色的storyteller,这些本质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你做的足够好,是不会被媒介所困的

    ----------------------------------------结束分界线-------------------------------------------------
    最后说一句,我教授推荐每次看电影坐第三排第十个座位,我试验了一下,真的是超级理想的观影位置!真心在最中间!!推荐给大家。
  3. “The estates of the realm...are sometimes distinguished as the three estates: the clergy, the nobility, and commoners, and are often referred to by medieval ranking of importance (as the hierarchy was ordained by God) as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Estates respectively.The term "Fourth Estate" emerged later, in reference to forces outside the established power structure, and is now most commonly used in reference to the independent press or media.”--Wikipedia article on "Estates of the realm"

    ”存在于独立媒体以外不受任何权利约束的媒体“——这是本片片名对于wikileaks的解读。

    由于任何报道,传记,都会带有再创作者本身的态度和主观意识,我也并没有带着观看事件本身的态度来看这部影片。所以这里对于任何人物的评价也将于真实人物本身无关。

    同样作为划时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相信社交网络会比这部片更戏剧,更好看。尽管我本人并没有看过社交,只因为看过的友人说那片让他对人性很绝望。

    这个威胁了全世界各个权力中心,使新闻界为之动荡的男人,在本片中被仰慕赞叹着,也同时被讥讽批判着。他过人的天分决心和毅力被放在天平的一头,而另一端放着他的谎言自大和某种程度上残酷的天真。Julian这个角色的两面通过Daniel与之交往的过程而逐渐被揭露出来。这种剥洋葱般的对于主角的探索是本片的主线。

    在Julian周围有这样一些需要考虑的相关者——有曝光价值的个人和团体(开始的银行,到最后的美国政府),需要被保密身份的线人,只能通过媒体阅读消息的大众,以及通过传统手段获得新闻的主流媒体。最初的想法总是简单又美好的。通过加密的上传平台使线人身份无法被追查,促使更多人匿名分享主流媒体无法套取的信息,以互联网免费新闻的巨大传播能力,使被曝光着受到威胁而不得不作出回应或改善。这样一个想法也许能在TED的讲台上得到满堂喝彩,但实际的实施却并没有想象的单纯。

    基本上,这世界有90%的想法都会因为人类本身的各种局限而无法成为现实。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历史会不断重复,世界上永远有贫困和歧视,社会不断革新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Julian创造的动荡促使持有秘密的人重新衡量利弊,激励阅读新闻的大众对于被灌输的消息作出思考,也威胁主流媒体独享的话语权。但他单纯的动机和过于简单的行事原则让他无法考虑到会不慎自曝身份的线人,和被这些秘密威胁到生命的关系人。如果说之前的固执只是一个人性格上的执拗,在这种时候,是否知进退就检验出一个人是否还站在良知的岸上。Daniel第一次与Julian在雪夜的争吵,以及第二次在卫报楼梯上彻底的决裂就是这样的区别。

    说到底,把Julian逼进绝路的还是他自己。从一开始他就决定不去考虑结果——像施舍一般给予大众的信息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么?这些信息的流出有什么后果?Julian不去关心这些,因为他并不当自己是一个圣人,他并不站在道德的高度审视自己,他所需要的只是做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足以让这个时代翻天动地。影片开始不久,Julian因为不屑于那花花绿绿充斥着浮华科技时代产物的会场,带着Daniel跑出来一起攀上大教堂,俯视风雪中有些虚幻的都市。童年生活的挣扎使他更加渴望把强大的力量抓在手中,哪怕这将会是一股毁灭的力量。

    如果说Daniel对于Julian的崇拜,以及后来的质疑都是一个普通人出于本能的反应。那么Julian开始对Daniel的友情信任和遭到所谓背叛后的无情反击则是一个人偏执的对于自我信念的维护。Julian的人生中为了信念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儿子,曾经的伙伴,友情,到最后没有了安身之所,他似乎命中注定了要逃亡。就算恐惧成为伴随人生的一种习惯,他也无法在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时淡定的喝完一杯酒,只是这种恐惧使他更激进,也逼他越陷越深。

    就像所有改变过历史的人一样,Julian是特别的人,但他在这个时代的出现却有一定必然性。影片接近尾声,Sarah Shaw看着电视上Julian的采访,坦然的说自己曾经想象过如果这些绝密的资料不慎流出会造成怎样的风波。如果没有Julian没有wikileaks,也会有其他人带着相似的想法挑战与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相差甚远的公共信息发布。但那个人如果不是Julian,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4.     作为一部云集神探夏洛克(兼职梵高霍金和图灵)、三届F1冠军尼基、霍格沃兹卢平教授、唐顿庄园大表哥和第十二任神秘博士的商业片,居然没有招来一众脑残粉刷分简直就是...凄凉。
        鉴于此片的票房口碑双双败北的消息在先,敝人在看片之前就已经带好了有色眼镜,并且准备好了要在结束之后痛批一番以显逼格高深,不料此片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也有可能只是证明我逼格太low)。虽然线索繁杂,信息量庞杂到混乱,时空位移速度堪比弗兰克摩西夫妇的蜜月之旅(又名赤焰战场2),但是贯穿始终的意念化虚线(朱利安那个办公室)设置得还有点意思,而且最后紧锣密鼓的节奏将之前一个多小时内巨大的信息量里铺陈的大小矛盾迅速收网,完成对彻底被神剪辑绕成浆糊状的观众的情绪激化,最后用血腥的背景静默地陈述后续新闻资料。所以整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预告片,尤其最后对朱利安阿桑奇本人扮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幕后采访完成了预告片最重要的任务——突如其来的笑点。
        开篇大肉背镜头就已经向观众表明丹尼尔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主角的人设是什么呢?伟光正嘛!胸肌不够,阿呸,正气不够卖萌来凑嘛~所以你看到丹尼尔从头到尾一张华生脸追在朱利安屁股后面试图唤醒他的良知,可惜人家不是夏洛克,人家喜欢的是女人...(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那么本片除了毫无化学反应可言的两大男主和乱入的冰火红女巫还有什么看点呢?其实就是片名:第五阶层。
        卢平教授在片尾部分向丹尼尔解释第四权和第五权的由来,其实说白了第四权就是用来制衡政府权力的媒体舆论,而当时过境迁,传统媒体成为既得利益者,成为掌控权力掌控信息的官方势力,成为以“告诉你一些不告诉你一些”为大招甚至有时会剪辑信息扭曲现实的小怪兽的时候,信息时代破土而出,互联网通过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铺天盖地的覆盖力度在技术上试图冲破传统媒体的桎梏,完成又一次信息革命,成为制衡媒体的第五权。
        朱利安和世界的矛盾其实并不是信息应不应该被处理,而是第四权应该如何被牵制,如果选择对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就是承认传统媒体的做法是对的,代替受众进行道德审判行使信息过滤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传统媒体说,很简单,你不处理信息就会有人死,有人死就意味着你是坏人,是伏地魔。
        其实斗到这个节骨眼上,朱利安阿桑奇争的是一口气,是辩论场上反方打死都不能承认正方论点哪怕一条的立场问题。
        不要指望别人告诉你真相,他们只能提供观点,不要指望别人给你权利,他们只会允以谎言,无论是哪一种人权都是靠着血汗斗争得来的,不要奢望天上掉本人权宣言砸到你,你要知道真相就必须自己去搜寻哪怕这会导致信息监管者的仇视,你要获得权利就必须自己去争取因为既得利益者的人生目标就是压榨和占领。
        就民主制度的宗旨来说,权力制衡永远是不错的,但是在争取权力的过程当中,在革命在斗争的过程当中,怎么可能没有偏激和错误的存在?这一点在片尾的采访当中朱利安自己也有承认(不知道是不是本人说过的话...),而这些错误从朱利安他自己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牺牲,是因为他在做一般人只敢想却不敢奉献自我的伟大事业。朱利安的自恋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问题在于,是不是因为他是革命者所以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哪怕错的也是可以原谅的?是不是因为现在他才是那一支出面制衡的力量所以其他力量出面制衡他就代表着不正义就代表着暴政呢?
        就像所有的超级英雄片一样,伟光正的主角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脚步,通过媒介处理达到情感共鸣完成文化输出最终实现文化殖民,但是往往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反面角色最容易出彩。但如果不幸碰到小罗伯特这种为抢镜头而生的怪蜀黍,一众翻拍联盟还是洗洗睡吧,包括洛基。
        所以虽然丹尼尔软萌地占据着所有正义的领土,无论是革命的决心还是卫道士的善良甚至拯救朱利安的圣母情怀样样不出错,但缺爷却轻巧一笑挤挤褶子就能把聚光灯全部拉回来,说到底,染成白发的朱利安才是本片唯一的噱头。
        而对于朱利安的人物塑造也非常符合好莱坞一贯的手法,如果说自恋自大独断专行都只是个人毛病不过证明朱利安是个又有点也有缺点的常人反而拉近了角色与受众的距离,那么机密信息中线人的生命安全怎么说呢?拿别人的生命去冒险用以取悦自己与世界斗争的孤胆英雄形象难道是新时代的正义吗?不能证明有人员伤亡就可以证明这种手段是对的吗?害得未来的蝙蝠侠被派去德黑兰救人这期间造成的档期延误和资金亏损怎么算?
        不过我给这部片子四颗星的原因其实就在于他没有一直紧紧咬着人命这个点不放,导演仍然在努力地向着时代变革性的话题上靠,努力地保证视角的客观性,不像前些年那部打着纪录片旗号干着商业片情绪渲染的勾当一步一步精心策划对观众进行道德绑架并且在主流媒体通力作用下直接枪杀日本渔民自我表达权利站在道德制高点向世界灌输美国文化悲天悯人的《海豚湾》。
        信息就是权力。
        强势媒体掌握了言论权也就掌握了正义,推翻主流价值观的囚禁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但是,我们有勇气面对,有能力接受吗?